高中化学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习题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周考卷十五——水的电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解析:向水中通入CO2气体,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发生电离生成H+和HCO-3,c(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且c(H+)>c(OH-)。
答案:C2.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10-10mol·L-1,该溶液的溶质不可能是( ) A.NaHSO4B.NaClC.HCl D.Ba(OH)2解析:此时c(H+)小于常温下纯水电离产生的c(H+),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NaHSO4、HCl、Ba(OH)2对水的电离都起抑制作用。
答案:B3.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mol/L。
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B.该溶液中的c(H+)可能等于10-5C.该溶液的pH可能为4,可能为10D.该溶液有可能呈中性解析:涉及到由水电离出的c(OH-)或c(H+)时,此类问题应注意理解一个问题,即由水电离出来的c(H+)或c(OH-)始终是相等的,有c(H+)水=c(OH-)水,只不过是在溶液中以什么形式存在而已。
在本题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0,故溶液中的c(H+)水=c(OH-)水=1×10-10mol/L,若溶液中的c(OH-)=10-10,则该溶液中的c(H+)应等于10-4,则溶液的pH应为4,溶液呈酸性;若溶液中的c(H+)=10-10,则溶液的pH应为10,(该溶液中的c(OH-)应等于10-4),溶液呈碱性;溶液可能是呈酸性也可能是呈碱性,但溶液不可能是pH=5的溶液,当然也不可能呈中性。
高中化学课堂练习3.2.1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选修4

321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1. (2016 •梅州高二检测)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 c(H ) • c(OH)不变B. pH减小了C. c(OH-)降低了D. 水电离出的c(H+)增加了【解析】选D。
水的电离逆向移动,水电离产生的H+、OH浓度均减小,但溶液的酸性增强,pH 减小,B、C正确,D错误;因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A项正确。
【补偿训练】(2016 •太原高二检测)纯水在10C和50C时的氢离子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A. 大于B.等于C.小于D.不能确定【解析】选C。
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
2. (2016 •沈阳高二检测)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 pH=7的溶液B. c(H +)= 丫⑷的溶液C. 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D. 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解析】选B。
A项,只有在25 C下pH=7的溶液才呈中性,如100 C时,纯水中有c(H )=c(OH-)=1.0 X 10- mol • L-,此时pH=6 为中性,pH=7 为碱性,故 A 项错误;B[匕项,K W=C(H+)• c(OH-),因c(H+)= ,则c(H+)=c(OH-),c(H +)=c(OH-)的溶液,一定为中性,故B项正确;C项,如果酸、碱不是相同元数的酸、碱,如H?SQ和NaOH等物质的量混合,酸过量显酸性,故C项错误;D项,如非电解质SO溶于水得到H2SO,显酸性,故D项错误。
3. (2016 •运城高二检测)25 C时,在0.01mol • L-1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13 -1 -1A. 5 X 10 mol • LB.0.02mol • L-7 -1 -12 -1C.1 X 10 mol • LD.1 X 10 mol • L+ 1 14【解析】选A。
HSQ 电离出的c(H )=0.02mol • L-,由K W=1.0 X 10-可知c(OH-)=5 X13 1 + 13 110-mol •L-,O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则水电离产生的c(H )=c(OH-)=5 X 10-mol •L-。
高中化学 3.2.1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课时训练12 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一、非标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OH-B.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在NaOH溶液中没有H+,在HCl溶液中没有OH-D.纯水中c(H+)=10-7mol·L-1解析: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只有少部分电离,应用“”表示,故A错;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B正确;在NaOH溶液中c(OH-)>c(H+),在HCl溶液中c(OH-)<c(H+),在酸碱溶液中都同时存在H+、OH-,所以C错;在常温下,纯水中c(H+)=10-7mol·L-1。
答案:B2.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10-13 mol·L-1,该溶液的溶质不可能是( )A.NaHSO4B.NaClC.HClD.Ba(OH)2解析:此时c(H+)小于常温下纯水电离产生的c(H+),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NaHSO4、HCl、Ba(OH)2对水的电离都起抑制作用。
答案:B3.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CO2气体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解析:A项中加入Na,Na与H2O反应生成NaOH,使c(OH-)>c(H+);B项中c(H+)=c(OH-);C项中通入CO2,CO2+H2O H2CO3,故c(H+)>c(OH-);而D项中c(H+)=c(OH-),故选C项。
答案:C4.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在25 ℃时水的离子积为K W=1.0×10-14,在35 ℃时水的离子积为K W=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35 ℃时c(H+)>c(OH-)C.35 ℃时的水比25 ℃时的水电离程度小D.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解析:35 ℃时水的离子积大于25 ℃时水的离子积,说明35 ℃时水中c(H+)、c(OH-)大于25 ℃时水中c(H+)、c(OH-),但c(H+)仍等于c(OH-);亦说明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即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高中化学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值 1.水的电离 H 2O + H 2OH 3O + + OH —简写为:H 2OH + + OH—实验测定:25℃纯水中 C(H +)=C(OH -)=1710-⨯mol/L100℃ C(H +)=C(OH -) = 1610-⨯ mol/L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C(H +)·C(OH -常温下: k w = 3.影响Kw 大小的因素是:注意: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在常温时,K W = ,K W 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只与: 有关。
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 如何变化?(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1000C 时,K w = c (H +)·c (OH —)=1×10-1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 、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 +]=[OH -].(注:温度升高时K w 增大,所以说K w 时要强调温度。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 (H +)=2.0×10-7mol/L ,则此时溶液中c (OH -)为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 (H +)=5.0×10-6mol/L ,则c (OH -)为 。
〖针对性训练〗1.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 +)=2.4×10-7mol/L ,则C(OH -)为( )A .2.4×10-7mol/L B .0.1×10-7mol/L C .714104.2100.1--⨯⨯ mol/L D .C(OH -)无法确定2.水的电离过程为H 2O H ++OH -,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k w (25℃)=1.0×10-14,k w (35℃)=2.1×10-14。
高中化学 3.2.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试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 溶液中无OH -有氯化氢分子 B .NaOH 溶液中无H +C .NaCl 溶液中既无OH -也无H +D .室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 +和OH -,且K w =c (H +)·c (OH -)=1×10-14解析:凡是水溶液中都存在H +和OH -,且K w =c (H +)·c (OH -),在25 ℃时K w =1×10-14。
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 mol/L 的H 2SO 4溶液中存在OH -、H +、SO 2-4B .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 =c (H +)·c (OH -),所以K w 随溶液c (H +)和c (OH -)的变化而变化C .水的电离方程式是:H 2O===H ++OH -D .K w =10-14适用于任何温度、任何溶液答案: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常温下,任何稀溶液中,c (H +)·c (OH -)=1×10-14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中性溶液里的H +离子浓度一定等于1×10-7mol·L -1C .0.2 mol·L -1CH 3COOH 溶液的c (H +)是0.1 mol·L -1CH 3COOH 溶液的c (H +)的2倍 D .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c (H +)和c (OH -)的相对大小来表示酸碱性强弱解析:B 选项只有在25℃时,c (H +)=1×10-7mol·L -1;C 选项由于醋酸为弱酸,所以c (H +)=cK ,c 1H +c 2H +=c 1K c 2K =0.20.1=2,不是2倍。
D 选项对于酸或碱溶液浓度大于1 mol·L -1就不用c (H +)和c (OH -)的相对大小来表示酸碱性强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课时作业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目标要求] 1.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理解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2.了解pH 的概念,理解溶液的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其电离方程式为H 2O +H 2O H 3O ++OH -,简写成H 2O H ++OH -。
其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 -c 2。
25℃时,纯水中c (H +)=c (OH -)=1×10-7 mol·L -1。
2.水的离子积(1)定义:水中c (H +)·c (OH -)乘积为一常数,记作:K W =c (H +)·c (OH -)。
(2)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K W 增大。
(3)25℃时,K W =c (H +)·c (OH -)=1×10-14。
注意:①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②K W 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③酸溶液中可以忽略由水电离出来的c (H +),碱溶液中可以忽略由水电离出来的c (OH -)。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1.pH =-lg c (H +),反过来c (H +)=10-pH 。
2.溶液中c (H +)与c (OH -)的大小关系及溶液的pH :注意:①溶液的酸性越强,pH 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pH 越大。
②pH 一般适用于表示c (H +)或c (OH -)小于等于1 mol·L -1的溶液。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1.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2.0×10-7mol·L-1,则c(OH-)为( )A.2.0×10-7mol·L-1 B.0.1×10-7mol·L-1C.1.0×10-14/2.0×10-7mol·L-1 D.无法确定答案 A解析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OH-可知,无论在何种条件下的纯水中,水电离出的c(H+)=c(OH-)。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材分析)(人教版选修4)

3.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材分析)(人教版选修4)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计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2)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涵义(3)教学难点:溶液pH的简单计算(4)教学建议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
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
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
再根据KW =K·c(H2O) ,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
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
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讲与练2017版高中化学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2.4×10-7 mol/L,则c(OH-)为( ) A.2.4×10-7mol/L B.0.1×10-7 mol/LC.1.0×10-142.4×10mol/L D.c(OH-)无法确定1.解析:本题考查对水的电离平衡的理解。
首先应注意的是,题中给出的测得数据并不一定是水在常温下的c(H+),但无论是在什么温度下,纯水中c(H+)=c(OH-),A项正确。
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L-1的稀硫酸中存在OH-B.K w随溶液c(H+)和c(OH-)的变化而改变C.水的电离只受温度影响,酸碱性对其无影响D.K w=10-14适用于任何温度、任何溶液2.解析: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故1 mol·L-1的稀硫酸中存在OH-,A正确;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只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不随c(H+)和c(OH-)的变化而改变,B错误;水的电离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酸碱性的影响,C错误;25 ℃时,K w为1.0×10-14,改变温度,K w也会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A3.313 K时,水的离子积K w=2.9×10-14,则在 313 K时,c(H+)=10-7mol/L的溶液( ) A.呈酸性B.呈中性C.呈碱性D.无法判断3.解析:由K w=c(H+)·c(OH-)可得:c(OH-)=K wc+=2.9×10-1410-7mol/L=2.9×10-7mol/L,c(H+)<c(OH-),溶液呈碱性。
答案:C4.已知在t1、t2温度下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 1<t 2B .一定温度下,改变水溶液中c (H +)或c (OH -)的浓度,K w 不会发生变化 C .t 2温度pH 为2的HCl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1×10-10mol·L -1D .将t 1温度下0.1 mol·L -1的盐酸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相应减小 4.解析:由图像中数据可计算出:t 1时,K w =1.0×10-14,t 2时,K w =1.0×10-12,结合H 2++OH -ΔH >0,则t 1<t 2,A 正确;K w 只与水溶液的温度有关,因此改变水溶液中的c (H +)和c (OH -),K w 不变化,B 正确;t 2时,pH =2的盐酸中,水电离的c (H +)=c (OH -)=1×10-121×10-2mol·L -1=1×10-10mol·L -1,C 正确;t 1温度下,0.1 mol·L -1的盐酸稀释,c (H +)、c (Cl -)减小,c (OH -)增大,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练习
1.下列因素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且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CH3COOH B.
C.升高温度D.NaOH
【解析】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升温,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 C
2.如果25 ℃时,K W=1.0×10-14,某温度下K w=1.0×10-12。
这说明( )
A.某温度下的电离常数较大
B.前者的c(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K W和K电离无直接关系
【解析】由K W导出过程可知,K W和K电离是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量[K W=K电离·c(H2O)]。
【答案】 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
B.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在NaOH溶液中没有H+
D.在HCl溶液中没有OH-
【解析】水是极弱电解质,只有少部分电离,应用“”表示,故A错;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B正确;在NaOH溶液中c(OH-)>c(H+),在HCl 溶液中c(OH-)<c(H+),在酸碱溶液中都存在H+和OH-,所以C、D项错误。
【答案】 B
4.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0×10-13mol·L-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可能呈酸性
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该溶液的pH一定是1
D.该溶液的pH不可能为13
【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0-13mol·L-1,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3mol·L-1。
所以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显酸性时pH=1,显碱性时pH=13,故A正确。
【答案】 A
5.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H+)·c(OH-)不变
B.pH减小了
C.c(OH-)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c(H+)增加了
【解析】水的电离逆向移动,水电离产生的H+、OH-浓度均减小,但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B、C正确,D错误;因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A项正确。
【答案】 D
6.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
对该体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与c(NH-2)的乘积为一常数
B.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4)=c(NH-2)
C.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总是与c(NH-2)相等
D.液氨中含有NH3、NH+4、NH-2、H2O、NH3·H2O等微粒
【解析】液氨中无H2O、NH3·H2O等微粒,D错。
【答案】 D
7.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_____(填“正确”或“错误”),其理由是___;
(2)该操作是否一定有误差?_______________;
(3)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OH-)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你能否区分0.1 mol·L-1硫酸溶液和0.01 mol·L-1硫酸溶液?
________________,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
试剂:A.紫色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甲基橙溶液D.蒸馏水E.氯化钡溶液F.pH 试纸
【解析】(1)用pH试纸测量溶液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
(2)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稀释必然会造成测量数据错误,若溶液呈中性,则对结果无影响。
(3)NH3·H2O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它的电离,故对OH-浓度相等的氢氧化钠和氨水溶液来说,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氨水的pH减小程度小些,误差小些。
(4)分别测定这两种硫酸溶液的pH,pH较小的是浓度较大的硫酸溶液,pH较大的是浓度较小的硫酸溶液。
【答案】(1)错误该学生测得的pH是稀释后溶液的pH
(2)该学生操作错误,但不一定产生误差。
因为原溶液不是中性时,稀释后溶液pH发生
了变化,只是弱酸或弱碱溶液变化程度小些;若是中性溶液,稀释不会产生误差
(3)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过程中,NH3·H2O继续电离出OH-,减弱了因稀释OH-浓度减小程度,所以测得氢氧化钠溶液误差较大
(4)能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在两张pH试纸上,其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较大的是0.01 mol·L-1硫酸溶液
[能力提升层次B]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Fe2+、NO-3、SO2-4、Na+
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D.c(Fe3+)=0.1 mol·L-1的溶液中:K+、ClO-、SO2-4、SCN-
【解析】A中Fe2+、NO-3、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符合条件的溶液可能是强
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HCO-3既与H+反应,又与OH-反应,B错误;c H+
c OH-
=1012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离子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Fe3++3SCN-===Fe(SCN)3,D错误。
【答案】 C
9.25 ℃时,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①1 mol·L-1的盐酸②0.1 mol·L-1的盐酸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④1 mol·L-1的NaOH溶液
A.1∶10∶100∶1B.1∶10-1∶10-12∶10-14
C.14∶13∶12∶14 D.14∶13∶2∶1
【解析】25 ℃时,K w=1×10-14。
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所以①c(H+)=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c(OH-)相等,等于10-14mol·L-1;②c(H+)=0.1 mol·L-1,则由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1。
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H+),所以,③c(OH-)=0.0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1。
即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4∶10-13∶10-12∶10-14=1∶10∶100∶1。
【答案】 A
10.已知室温时,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各问题;
(1)该溶液的pH=________。
(2)HA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
(3)升高温度时,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由HA 电离出的c (H +)约为水电离出的c (H +
)的________倍。
【解析】 (1)HA 电离出的c (H +
)=(0.1×0.1%)mol·L -1
=1×10-4
mol·L -1
,pH =-
lg (1×10-4
)=4;(2)电离平衡常数K =c H +·c A -c HA =1×10-4×1×10-4
0.1
=1×10-7
;(3)
因HA H ++A -,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c (H +)、c (A -
)均增大,则K 增大,
而pH 减小;(4)c (H +
)HA =1×10-4
mol·L -1
,c (H +
)水=c (OH -
)=1×10-14
1×10
-4 mol·L -1=1×10
-
10
mol·L -1,所以c (H +)HA ∶c (H +)水=(1×10-4)∶(1×10
-10
)=106。
【答案】 (1)4 (2)1×10-7
(3)增大 减小 (4)106
温馨提示:
1、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2、每一次练习就是你进步一次的行动,就看你怎么对待
3、做错的题目永远是最有价值的
4、只有改正理解了错误的题目你才有进步
5、学习是有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