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美丽乡村模式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案例你知道吗?有这么一个小村庄,那可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超级明星呢,这就是浙江安吉的余村。

以前的余村啊,那可是个以矿山和水泥厂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方。

到处都是灰尘扑扑的,山也秃秃的,虽然有点小钱赚,但是环境那叫一个糟糕。

村民们整天就生活在乌烟瘴气里,那心情能好到哪儿去呢?但是呢,人家余村人有远见啊。

他们意识到这样搞下去,钱是有了,但绿水青山没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也没了。

于是,就决定转型,搞起了美丽乡村建设。

首先啊,把那些污染严重的矿山和水泥厂都给关停了。

这可不是个容易的决定啊,就像割自己的肉一样疼,毕竟这是多少年的赚钱营生呢。

可是,他们知道长痛不如短痛。

而且啊,余村还打造了很多特色的旅游项目。

比如说,有那种体验乡村生活的农家乐。

游客到了那儿,可以自己去田里摘菜,然后到农家的厨房,跟着主人学做当地的特色菜。

像安吉的笋啊,那可是闻名遐迩的,在余村的农家乐里,你就能品尝到最地道的笋宴。

还有呢,他们有一些民俗文化展示,把以前农村里的那些老物件都拿出来展览,像古老的织布机、磨盘啥的。

游客们看着这些东西,就好像走进了时光隧道,能感受到余村过去的生活气息。

在村子的建设方面,余村也特别注重规划。

那街道啊,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也都统一进行了美化。

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丑丑的粉刷,而是保留了乡村的特色,白墙黑瓦,再加上一些充满艺术感的墙绘。

这些墙绘都是关于乡村生活、传统文化的,比如说画着农民伯伯在田里耕种的场景,或者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走在余村的街道上,就像在逛一个大型的乡村艺术画廊一样。

余村还很重视村民的参与。

这建设美丽乡村啊,可不能光靠政府和几个老板,村民才是主角呢。

所以,他们鼓励村民开农家乐、搞民宿,还对村民进行各种培训,像怎么服务游客啊,怎么做特色美食啊之类的。

村民们的收入不但没有因为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

现在的余村人啊,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那生活过得可滋润了。

余村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一、引言乡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美丽建设旨在通过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塑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本文调查了中国四个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并对其模式进行比较,以便为其他地方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二、调查背景和方法本次调查选择了中国四地:浙江省安吉县、浙江省永嘉县、江苏省高淳县和江苏省江宁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对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收集了大量的实证数据。

三、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比较1. 安吉模式:生态文明导向安吉借助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以生态文明为核心,注重保护自然生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推动农村旅游,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成为安吉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安吉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注重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供了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2. 永嘉模式:传统文化融合永嘉充分利用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资源,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修缮古建筑、建设特色街区、开展文化活动等措施,永嘉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双丰收。

乡村文化旅游成为永嘉的亮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的文化底蕴。

3. 高淳模式:现代农业先导高淳在国家先导计划的战略引领下,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种植模式,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高淳的美丽乡村建设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涵盖了农业、农村旅游、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

通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 江宁模式:城乡一体化江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乡城融合,弱化了城乡差异。

江宁将城市服务和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提升了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通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江宁实现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美丽乡村的建设案例

美丽乡村的建设案例

美丽乡村的建设案例那我给你讲个浙江安吉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吧。

你能想象以前余村是啥样儿不?那就是个到处挖矿、灰尘漫天飞的地方。

山都被挖得千疮百孔的,河水也脏得不像话,村民们虽然挖矿能挣点钱,可这环境实在是糟透了。

后来呢,余村的人就想啊,这么搞下去不行啊,钱是有了,但这绿水青山都没了,子孙后代咋办?于是他们就决定转型搞美丽乡村建设。

他们最先干的事儿就是关停那些污染大的矿山和水泥厂。

这可不是个容易的决定啊,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样疼,毕竟这是村里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呢,他们咬咬牙还是干了。

关停之后就开始搞生态修复。

把那些挖得乱七八糟的山重新种上树,让小山包又重新穿上了绿衣裳。

这树一种下去啊,空气立马就不一样了,鸟儿也飞回来了。

接着呢,他们就开始琢磨怎么发展新的产业。

发现村里的自然风光其实很不错,就搞起了乡村旅游。

把那些老房子重新装修一下,搞成民宿。

游客来了啊,能住在特色民宿里,吃着当地的农家菜,还能在村里到处逛逛,看看那些绿水青山。

而且啊,余村还发展起了白茶产业。

那一片片的白茶园,到了采摘季节,漫山遍野都是嫩绿嫩绿的,可好看了。

白茶的品质好,卖得也不错,又给村民增加了收入。

现在的余村啊,那可是大变样。

村里的路修得又宽又平,房子整整齐齐的,到处都是花草树木。

村民们的收入不仅没减少,还比以前挖矿的时候更多了。

而且啊,村民们的生活也更惬意了,每天就像生活在画里一样。

外地来的游客也特别多,大家都想来看看这个从“矿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美丽乡村呢。

这余村啊,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特别棒的例子,告诉大家只要有决心,把生态保护好了,一样能过上好日子。

绿水青山的安吉故事——安吉十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绿水青山的安吉故事——安吉十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绿水青山的安吉故事——安吉十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综述作者:暂无来源:《浙江画报》 2018年第5期编者按:“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浙江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环境、补齐短板,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15年前在浙江亲自推动,也是他一直牵挂关怀的富民工程——2003年至2018年,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 年6 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这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2005 年8 月15 日,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在随后发表的《之江新语》中,习近平这样阐释:“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安吉也由此倾力建设“美丽乡村”,在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的指导下,经过 3 年发展后,于2008 年正式印发《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路径,使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

美丽经济已成安吉等地的靓丽名片,10 年来,安吉年财政收入从当初的6 亿多元,猛增至60 多亿元。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最是好风景。

乡村振兴安吉

乡村振兴安吉

乡村振兴安吉乡村振兴安吉乡村振兴是近年来国家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安吉作为我国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其乡村振兴的道路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安吉的乡村振兴首先体现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上。

作为一个以绿色农业为主的地区,安吉注重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质提升。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种植高效益、高品质的农作物,安吉的农业产量和效益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外,安吉还积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推动农产品向绿色、有机、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

在乡村旅游方面,安吉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安吉积极打造农业+旅游的模式,推进农村旅游和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建设特色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旅游景点,将农村的美景、乡土文化和特色农产品展示给游客,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安吉还鼓励农民参与旅游经营,通过一些培训和补贴政策,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吉注重优化乡村环境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在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善工作,提高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安吉还鼓励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民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实现农民的自治和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安吉的乡村振兴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推广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安吉实现了农民增收、乡村环境改善和农村社会进步的目标。

希望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借鉴安吉的乡村振兴经验,推动更多地区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安吉“美丽乡村”的示范意义

安吉“美丽乡村”的示范意义
从 2 世 纪 8 年 代 开 始 , 吉 引进 了一 批 0 0 安
安 吉 把 生 态 建 设 作
为 立 县 之
基 。 “ 以 村 村优 美 、 家 家创 业 、 处 处和 谐 、 人
人幸 福” 为 内 容 打 造 美丽乡村。
环境污染型产业 , 尽管一度摘掉 了贫 困县
头 , 新型工业化 之路 ; 走 以高效 农业为 目 标, 引导绿色和 有机生产 ; 以生 态环境 为
依 托 , 动 休 闲旅 游 组 团 运 作 。通 过 4 0 推 00 家 农 村 家 庭 工 业 、0个 家 庭 工 业 示 范 村 2
顺利通过 了全国环境 优美镇的验收 。
处处和谐 , 为农 民创造安定 的社会研 境。早在 2 0 0 4年 ,安吉就把每年的 3月 2 5日定 为全县 “ 生态 H” 生 态意识 在全 ,
收、 乡镇 中转 、 统 一 处 理 ” 垃 圾 处 理 网 县 的 络 , 圾 收 集 率 在 9 %以 上 , 2 8支 巾 垃 5 有 8 帼义 务 保 洁 队 活 跃 在 城 乡各 地 , 6%以 有 0 上 的 村 实 行 了生 活 污水 处 理 。 家 家 创 业 。 农 民创 造 致 富 的 发 展 环 为 境。根据宜工则工、 农则农和宜旅则旅 宜 的原 则 ,安 吉 以 10家 成 长 型 企 业 为 龙 0
的 帽子 , 付 出 了沉 重 的 代 价 , 国 务 院 却 被 列 为 太 湖水 污染 治 理 的 重 点 区 域 。 基 于挫 折之 后 的深 刻 反思 , 吉 把 生 安 态 建 设 作 为 立县 之基 , “ 村 优 美 、 家 以 村 家 创业 、 处和谐 、 处 人人 幸福 ” 内容 打2 0个休 闲 旅 游 强村 。

安吉余村:青山绿水间的美丽乡村

安吉余村:青山绿水间的美丽乡村

余村,隶属安吉县天荒坪镇,因地处天目山北坡余岭而得名,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视察后,充分肯定了余村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如今,走进余村,一幅乡村美景跃然眼前——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近旁草木掩映、溪水潺潺,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

余村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花卉苗木,投资建设荷花山景区,率先建成安吉美丽乡村精品村。

村民们家中大多有一个设计得古朴自然的庭院,庭院大多运用天然的木头作为装饰,木头饰品放置在庭院的大门上,给人带来一种浓浓的乡土风情。

一些村民还会使用枯木和木桶制成园林小品放置在门前,在其中种上绿植,更加凸显出自然的韵味。

门的两旁挂着写有“美丽余村,幸福农民”的木牌,彰显着余村村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期望。

余村是国家4A 级景区,自然生态良好,人居环境优越,森林、植被覆盖率超85%。

村内有一株千年古树“江南银杏王”,此外,村内主要的植物景观是荷塘和银杏树,其村标也是一片银杏叶,因此,村内道路两侧、公园里、庭院外都有种植银杏树,且树龄都较大。

偶有几棵红色、黄色的落叶树木点缀于银杏之中,让层次更显丰富。

余村的道路大多以素拼卵石路面和石块路面为主要铺装类型,以规整的石块为主要的铺装材质并与自然空间相结合,整体朴素自然、简洁大方。

以这种独特的铺装类型来与周边区域进行明显的分隔,划定独特的景观边界,使各个区域让游人可以更加明确分辨。

道路上块石的铺装与自然化的植物空间的结合,能更好地烘托空间内的自然化氛围,在增强游人空间体验感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整体景观的观赏性。

大面积的石块铺装在空间运用中较少,但与自然的空间组合则相得益彰。

不同类型的铺装与各自相适应的空间组合,构成一个完整且优美的空间景观。

村内建筑平面设计注重动静分区,住宅内部的汽车库和生产用房可根据村民的需要改变使用功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适应村民的多种需求。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聚居,而乡村逐渐被边缘化。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因此,在未来的规划中,乡村的发展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乡村的发展同样备受关注。

其中,浙江省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行动之一。

那么,安吉县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展现了哪些价值?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是什么?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是指为了有效提升安吉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根据当地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划方案。

这是一个面向2025年和2035年两个时期的长远规划。

通过规划,安吉县政府要着力打造美丽山水、生态宜居、文化生态相宜、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使乡村成为一个和谐美丽的宜居之地。

二、特点展现了哪些价值?1、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创新农村治理、改善乡村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社会发展。

2、注重乡村的生态保护安吉县境内拥有12000个自然村庄,650个行政村,30个乡镇,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规划中,强调保护生态文明,将生态保护和整治贯穿到整个规划过程中,对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进行全面考虑。

3、发挥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之间的互动作用乡村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价值观念资源。

在这份规划中,安吉县把婺江源头水源地保护区、竹海、茶乡、古村落等资源视为文化旅游的“城市绿肺”,并在现存基础上创新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宜居文旅体验产品,以打造安吉乡村旅游品牌,为安吉实现旅游小镇化、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驱动着大量的散住户在城市周边、乡村建房居住,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中规定要加强农村居民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保障基本权益,保障农村公共设施的逐步完善和乡村环境的改善,以及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吉模式"就是:以生态工程大项目启动生态环境大建设;以生态环境大建设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以生态经济大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

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引领,天子湖现代工业园、临港开发区为依托的工业布局金三角;形成了以竹业、椅业为统领,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特色机电、汽摩配件等新兴产业后起之秀的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安吉围绕建成“全覆盖、高标准、深领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定位,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四项原则,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浙江安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2013-02-04 10:44:36 来源:光明网编辑:付承堃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地处浙西山区的安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从省级贫困县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生态县,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形成了“环境宜居一流、乡村美丽一流、百姓富裕一流、文化生态一流”等诸多优势。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实践,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优化县域生态环境。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生态特色基础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开辟一条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以安吉县的实践为例,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县确立了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载体,以县域大景区为共同愿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核心,经过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三大步骤,坚持城乡协同并进,初步建立了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协调、发展潜力强劲、生态文化活跃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模式,塑造了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综合品牌,成功打造了长三角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

繁荣县域生态文化。

首先,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实现从“山上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提升。

其次,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

第三,要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全面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均衡的公共服务、舒适的富裕生活、祥和的人居环境,开创民生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要增强人才保障,吸引、培育各类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寻求突破口。

首先,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整合、联合、融合”。

通过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出台鼓励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政策,构建立体化生态农业开发格局。

以建设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为总目标,通过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竞争力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

其次,要实现工业经济的“集中、集约、集聚”。

一是推进企业集中,所有企业全部集中进园区;二是推进产业集聚,提升运营效率、节约土地和公共设施成本;三是推进要素集约,珍惜土地资源,推广产业的“亩均产出率”、“建筑容积率”和“开工投产率”等“三率考核法”,引入项目建设强制性标准。

第三,要实现循环经济的“低耗、低排、高效”。

以政策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注重产业的循环链接与节能减排。

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抓主要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医药、生态休闲、生命养老等绿色产业。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工程。

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实行县乡村三级配套补助的办法,制订相应的配套补助激励政策和奖励补助措施,调动乡镇、村和农户的建设积极性,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其次,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速建立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注重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创新。

第三,确立鲜明的主题,集中力量实现既定目标。

例如,安吉县以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抓点成线、延伸扩面、完善提升,覆盖到全县187个行政村;持久开展“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扩大生态精品覆盖面,高标准实施一批城乡生态项目,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公路沿线生态走廊、乡村生态群落。

第四,在村庄改造的过程中,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做足山、水、树、花的功夫,巧妙结合地方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把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在共性中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韵”。

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垃圾固废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疏浚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政府推动、百姓参与、上下合力”的良好氛围,效果显著。

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和竹产业发展更是全国山区半山区县市典范,倍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中央省市级各类媒体的关注。

县宣传部门为提高安吉知名度与美誉度,积极为安吉对外宣传进行吆喝,营造声势。

一是主动走出去。

宣传部门及时将县内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制作宣传资料由部领导亲自前往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争取在全国有影响的媒体上报道安吉建设与发展成果;二是诚心请进来。

在与主流媒体沟通的同时,创新形式力邀媒体到安吉采风,实地感受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对安吉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提高农民生活的重要影响,通过记者体验、百姓畅谈等形式生动报道;三是做大做强外宣工作。

由常委宣传部长、分管部长亲自带队到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负责人联系协商,力争播精品、上头条、扩影响。

目前沟通的均是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

继2009年9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为题头条报道我县良好生态环境与建设成果后,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以《浙江安吉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题报道了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安吉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12月28日,央视一套与央视新闻频道在7点至8点时段的《朝闻天下》栏目中分别以《村庄名片》、《记者体验:竹子改变生活》、《农民2009:农民老李的致富三级跳》、《数字增收》为题全面报道安吉县政府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地理优势情形下,政策支持、技术帮扶、产销跟踪,因地制宜推动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成功做法与典型经验。

通过以记者体验、农民说安吉、数字证实等不同形式报道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竹产业发展,使安吉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全国权威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在重点栏目如此高频率报道安吉,在安吉对外宣传历史上罕见的。

这也反映了安吉对外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扩大,安吉政府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是明显的,更是符合安吉山区半山区自身特点的。

浙江省安吉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立县理念,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充分发扬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把全县187个行政村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据安吉县委副书记王树介绍,为保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有序,县委县政府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每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个农户当成一个小品来改造。

现已把全县所有行政村划分为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并出台了《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架构、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使“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使新农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培育了“敢为人先、坚忍不拔、同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安吉精神”。

王树告诉记者,安吉县通过实施环境、产业、素质和服务“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使安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昔日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的安吉,如今被称为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成为长三角地区大城市产业转移、要素外溢的“首选之地”和都市人群摒弃浮躁、回归自然的“休闲乐园”。

据了解,安吉农村产业发展按照“一产调优提效、二产调强提质、三产调大提速”的发展思路和“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互动目标,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

使农业变强了,2008年,全县竹产业销售额达108亿元,白茶产值7.8亿元,已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3个,面积7万亩。

2009年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园区共接待游客307万人次,旅游收入12.25亿元,拉动农民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农家乐”经营户达520户,8800余张床位,全年可接待游客68万人次,解决农民就业3万人,实现收入1亿元。

让农民变富了,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3元,高于浙江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

农民富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富庶,还表现在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把农村变美了,建成了全国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农民生活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收集率达9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建成生态公益林100万亩,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保持Ⅱ级以上,走进安吉就像到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公园,山美、水美、田园美。

城乡也更加和谐了,县城以山为脉,以水为径,形成群山环绕水穿城、青山碧水绿绵延的生态城市形态,广大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与小康示范村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全县城乡收入差距比达到1.96:1,一些经济活跃乡村的农村户口甚至已经成为让城里人羡慕的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