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五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

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测评(三)(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复约要父子耕畜B.女焉能行之C.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D.毛遂奉铜盆而跪进之楚王【解析】A项,“要”通“邀”,意思是“约定”。

B项,“女”通“汝”,意思是“你”。

D项,“奉”通“捧”,意思是“捧着”。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B.前自赞.于平原君曰赞:称赞C.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几何:数学学科D.不过..庄生而私留不过:表轻微转折【解析】B项,“赞”是“推荐”“举荐”;C项,“几何”相当于“多少”;D项,“不过”应解为“不去探望”。

【答案】 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君侯何不快之甚也②何遽叱乎两个“何”用法相同,都是疑问代词,解释为“为什么”。

B.①乃装其轻宝珠玉②乃以朱公子故也两个“乃”字都是副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于是”,后一个表判断,可译为“是”。

C.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两个“与”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和”;后一个是语气词,相当于“欤”。

D.①顾有所不能忍者也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两个“顾”用法和意义不完全相同,前一个译为“只是”,后一个译成“考虑”。

【解析】两个“顾”都是“只是”“不过”的意思。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A.未必能生.中子也B.武安君南.挫强楚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D.请归.燕太子【解析】“南”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活”“使……称臣”“使……归”。

【答案】 B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淳于髡说之以隐A.汝何为者也B.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C.庄生羞为儿子所卖D.得唐者与百里之地【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省略句。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第3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刁难.(nàn)范蠡.(lǐ)合从.(cónɡ) 滑.稽列传(ɡǔ)B.赍送(jī) 歃.血(shà)恬.然(tián) 砯.崖转石(pīnɡ)C.淳于髡.(kūn) 咨.嗟(zī)禳.田(xiǎnɡ) 磨牙吮.血(shǔn)D.崔嵬.(wéi) 遗簪.(zān)朔.漠(sù) 扪参.历井(shē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毛遂悯然歃血地崩山催B.入赘撩倒掩泣苦身戮力C.迁谪茫然抚膺脱颖而出D.惘然敛容弩马因人成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所谓的“政绩工程”,追求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个人“政绩”,它破坏了党的威信,浪费了人民的钱财,群众对其道路以目....。

B.“织围脖”是时尚,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织女”,乐此不疲....。

C.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

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嗽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世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如以赛亚·伯林所说,西方世界“声称得救的道路只此一条。

”B.“左手”在美国俚语中有“不好”的意思,例如“左手船”——偷渡船、“左手恭维”——虚情假意、“左手婚姻”——门户不当,等等。

C.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5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5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五仁者爱人(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

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对人尽心竭力。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事:事情。

D.愿无伐.善伐:夸。

解析C项事:止,仅。

答案 C2.对下面两组中的“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4分)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解析①和②均为介词,表对象,“给”或“向”。

③和④均为介词,表处所,“在”。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4分) A.尧舜其犹病诸B.己欲立而立人C.老者安之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解析A项“病”,名词用作动词,以为难;B项第二个“立”,使动用法,使……立;C项“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4分) A.非尔所及也B.固相师之道也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D.席也解析A、B、D三项都是判断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C5.名句填空。

(4分)(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______________。

(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________________。

(3)夫仁者,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敝之而无憾。

答案(1)泛爱众而亲仁(2)吾亦欲无加诸人(3)己欲立而立人(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史记选读》第五单元 英雄悲歌 《垓下之战》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史记选读》第五单元 英雄悲歌 《垓下之战》

练习
本节课重在分析人物,所以导入之后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整体把握全文。

然后提出第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哪几个场面描写来刻画项羽?因为对文章把握的能力有区别,大部分同学能找出三处场面描写,并能用简洁的语言给相关场面拟小标题。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问题:从文本中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或性格的语句,反复诵读品味。

通过对语句的解读来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学生能结合相关人物描写分析出享誉的主要性格,但只是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分析,这时,我会随着课堂生成的东西联系人生,联系当时的情景给学生二次引申,最终让学生在引导下,发现项羽的另一面。

最终全面的分析出项羽身上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后一个问题: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学生会分析很多,但最后发现都源于人物性格上的缺陷,最后让学生将自己从项羽身上的人生启示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有的写作人不能刚愎自用,有的写大丈夫应能屈能伸,还有的说做人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一节课下来,学生有了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以及如何去看待人物的认知。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文档:第5单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文档:第5单

[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楚兵罢食尽B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解析】 A 项,“罢”通“疲”。

B 项,“傅”通“附”。

D 项,“辟”同“避”。

【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兴之暴.也 暴:暴虐B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C .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者资本D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即使【解析】 A 项,暴:突然。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宁许以.负秦曲B.⎩⎨⎧ 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不如因.而厚遇之C.⎩⎨⎧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由此与.错有郤D.⎩⎨⎧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徒慕君之.高义也 【解析】 A 项,“以”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连词,来;B 项,“因”均是趁机的意思;C 项,“与”前一个是动词,赐予;后一个是连词,和、同;D 项,“之”前一个是主谓之间,取独;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 B .地方..千里 C .吾知公长者..D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 【解析】 A 项,“山东”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山东省;B 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是与中央相对的地区;C 项,“长者”古义是品德高尚的人,今义是年龄较大的人。

【答案】 D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C .汉骑追者数千人D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解析】 B 项是省略句,“千金”之前省略介词“以”。

其余各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5 甘罗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5 甘罗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樗.里子(chū)项橐(tuó)B.堕.邑(huī)难.之(nàn)C.赍.臣(jī)甘罗说.而行之(shuì)D.女.焉能行之(nǚ)张唐相.燕(xiànɡ)解析D.“女"应读“rǔ”。

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分)A。

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①代词,自己;②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B。

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C。

均为代词,他。

D。

①通“欤”,②帮助.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5分)上卿A.乃封甘罗以为..B.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C.左右欲刃相如..D.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解析A.以为:古义,两个词,以,介词,为,动词;今义,一个词,认为,作为.B。

称疾:古今都是推托有病。

C.左右:古义指左右大臣;今义多指方位.D。

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答案B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5分)A.甘罗者,甘茂孙也B.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D.蔺相如者,赵人也解析A、C、D都是判断句;B。

不是判断句,表说明。

答案B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伍员之死 Word版含解析

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伍员之死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4分)(1)求委.国为臣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颠越不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俾.无遗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诅毁..用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因辍.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微.子之言,吾亦疑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致送,付于(2)承,奉行(3)使(4)诋毁、败坏(5)希望(6)止(7)没有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8分)(1)无使易种于兹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属其子于齐鲍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鞅鞅怨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顾不敢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易”通“施”,延长,延续(2)“属”通“嘱”,托付,嘱托(3)“鞅鞅”通“‘怏怏”,不满意 (4)“顾”通“固”,本来,实在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内不得意,外.倚诸侯 ②鞭.马南驰数十里 ③匈奴日.以合战 ④络而盛卧.广 ⑤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⑥尝夜从.一骑出境 ⑦子胥耻.其计谋不用 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A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B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C .①②③/⑤/④⑦/⑥⑧D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解析 依次为: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文档:第5单元+10 荆轲+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文档:第5单元+10 荆轲+Word版含答案

10荆轲美得深沉,美得悲壮的易水壮士——荆轲有人说,你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

也有人说,你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你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

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你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你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你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

当楚国的宫殿在战火中坍塌的时候,当长平冤魂在地下悲号的时候,当诸侯国的王侯大臣成为降臣贱虏的时候,当不可一世的秦王虎视天下的时候,你,荆轲,燕地的热血男儿,需要做出抉择……于是,你成了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你也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你也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然而你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

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

你,荆轲,你这千古侠士,图藏七寸匕首,血溅秦朝王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生的诀别,这是跨越生死的美,美得深沉,美得悲壮!易水壮士——荆轲荆轲(?~公元前227),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为人仗义豪爽,结识了许多豪侠义士,后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后来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因失败而被杀。

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倔.强挖掘.鳜.鱼精神矍.铄奸诈诡谲.B.伏.法匍匐.吹拂.深孚.众望扶.摇直上C.精悍.攻讦.菡.萏抱憾.终生颔.首赞许D.屋檐.阎.罗岩.石垂涎.三尺不辨妍.媸解析A.“鳜”读ɡuì,其余的读jué;B.都读fú;C.“讦”读jié,其余的读hàn;D.“涎”读xián,其余的读yán。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北京青年报》载文指出:“高薪养廉”犹如“缘木求渔”,是不可行的;高薪的滋养是靠不住的,可以依靠的只能是法律。

B.全国大学生辩论总决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场上的选手唇枪舌剑,居理力争,场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

C.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作出承诺:对于群众的署名举报,各级检察院会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告之查办结果。

D.解散多年的英国“辣妹”组合的五位成员将重新聚首,参加慈善演唱会。

虽然她们已青不在,但歌迷对她们的复出还相当期待。

解析A.“缘木求渔”应为“缘木求鱼”;B.“居理力争”应为“据理力争”;D.“青不在”应为“青不再”。

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________。

(2)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________。

(3)迈上浐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________。

A.服法者伤害滑翔B.服法者损害滑翔C.伏法者损害翱翔D.伏法者伤害翱翔解析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

服法:服从法院的决定。

伤害:使身体或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

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

滑翔:不依靠动力,只借助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行。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卢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

B.你请我下个月到贵校作学术报告,我刚动过手术,行动不便,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

C.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解析弃如敝屣:比喻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爱惜。

A.分庭抗礼: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

B.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做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

这里用在对方身上不对。

D.师心自用: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

B.省气象台的资料显示,我省今年份每天的平均气温为31摄氏度,创下了历史平均最高气温。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不搭配;B.成分残缺,在“气温”后加上的“记录”;D.“即使”表假设,“因而”表结果,两种不同关系的关联词混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

答案 C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

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①。

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②。

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

中贵人③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

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

京师称之。

广汉为二千石,以和颜接士,其尉荐④待遇吏,殷勤甚备。

事推功善,归之于下,曰:“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

”行之发于至诚。

吏见者皆输写⑤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

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

其或负者,辄先闻知,风谕不改,乃收捕之,无所逃。

按罪立具,即时伏辜。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富人苏回为郎⑥,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注】 ①护作:协助监管。

平陵:汉昭帝陵墓。

方上:陵墓的方顶。

②风:与“讽”通,婉转地告知。

③中贵人:朝中显贵。

④尉荐:安慰。

⑤输:通“抒”。

写:通“泻”,倾吐。

⑥郎:郎官,宫内宿卫军官。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 B .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 C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 D .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 解析 A .文中:门客;现义:客人。

B.文中:耳聪目明;现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D.文中:自己站立(于);现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答案 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天性精于.吏职(屈平)娴于.辞令 解析 A .①将,副词,②况且,连词;B.①助词,主谓之间,不译,②到,动词;C.①就,副词,②却,连词;D.对于,介词。

答案 D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赵广汉处理事情时讲策略的一组是( )①广汉闻之,先风告。

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 ②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 ③广汉为二千石,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 ④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 ⑤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官丞龚奢叩堂户晓贼 ⑥幸全活郎,甚厚A .②③⑥B .①②⑤C .③④⑥D .①④⑤解析 ③体现其待士遇吏的态度;④体现其“聪明”;⑥体现其对劫贼放回苏回的谢意。

答案 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建纵容门客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暴利,赵广汉不为“中贵人豪长者”说情所动,将杜建逮捕归案,依法处置,受到京城民众交口称赞。

B .赵广汉待士和颜悦色,安慰部下十分诚恳。

他还常常诚心诚意地将功劳归于部下,于是部下都心甘情愿地听从他差遣。

C .赵广汉知人善任,完全知道部下某人能干什么,某人是否尽心尽力。

部下如有过失,广汉并不立刻发落,而是先打招呼,进行劝说,如无效,才逮捕治罪。

D .宫内宿卫军官苏回被“劫”,最终被安全放回,这既归功于赵广汉他们对劫贼晓以利害,指点出路,也有赖于赵广汉的威名。

解析抓捕杜建在众人说情之前。

答案 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三、(33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5分)(1)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

(7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8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命令手下官吏把杜建杀头示众,(杜建的宗族宾客)没有谁敢靠近。

(2)(广汉)接见下属官吏和百姓,有时整夜不睡直到天亮。

【参考译文】赵广汉,字子都,是涿郡蠡吾县人。

因为他治理政事特别优异,升为京辅都尉,兼京兆尹。

当时正值昭帝驾崩,新丰人杜建担任京兆掾,协助监督平陵的覆顶工程。

杜建一向强横放纵,他的门客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暴利,广汉听说后,就先婉转地通知了杜建。

但杜建不改,于是赵广汉将杜建逮捕归案,依法处置。

朝中显贵、地方豪杰和有德有名的人为杜建求情(请他相会),他没有不去的,(但)始终不答应他们的要求。

杜建的族人及门客谋划想劫狱,广汉完全掌握了他们的计划,便派手下人警告他们:“如果你们打算这么干,就要将你们满门抄斩。

”(于是)命令手下官吏将杜建杀头示众,杜建的宗族宾客没有谁敢靠近。

京城民众交口称赞。

赵广汉身为官俸为二千石的太守,(总是)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士人,他安慰下属吏卒十分殷勤诚恳。

事情完成后论功行赏,就归功于部下,说:“某掾卿做的,并不是我办到的。

”他这样做是出于内心真诚的情意。

部下官员见到这种情况,都对赵广汉推心置腹,不隐瞒什么,都情愿听广汉调遣,即使有生命危险也不逃避。

赵广汉耳聪目明,完全知道部下某人的才能适合做什么,某人是否尽心尽力。

如果有人犯了过失,总能事先得知,含蓄地劝告,若不改才逮捕他,没有人能逃掉。

根据他的罪行定罪,立刻依法惩处。

赵广汉为人顽强坚毅,天生对做官精通。

他接见下属官吏和百姓,有时整夜不睡直到天亮。

他尤其善于以“钩距”法来辗转弄清事实真相。

“钩距”的意思是,比如要确知一匹马的价格,就先打听狗是什么价,接着问羊是什么价,再问牛是什么价,最后才去问马是什么价,将这几个价格互相比较对比,按类相推,就可知道马价的高低是否公允。

只有赵广汉能精确做到这一点,其余仿效他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富人苏回入宫担任郎官,两个贼人绑架了他。

没多久,赵广汉带着部下来到劫贼家,广汉自己站在院子里,叫长安丞龚奢敲正屋的门,对劫贼晓之以理:“京兆尹赵君告诉你们二位,不许杀害人质,他是宫内宿卫军官。

(如果)释放人质,束手投降,就优待你们,如果碰到大赦,还有望免罪。

”两名劫贼惊愕,加上他们一向听说赵广汉的威名,于是就开门出屋,到屋前阶下叩头请罪,赵广汉也跪下感谢,说:“亏得你们保全了郎官,承蒙厚意!”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新晴刘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