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年秋八上语文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ppt课件(21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运用侧面描写衬托人物形象,如“梁以此奇 籍”“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通过项梁的惊奇衬 托项籍的远大志向,通过吴中子弟的害怕,衬托项籍 的才气过人。
课堂练习
3、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 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课堂练习
4、细柳军在面对文帝及其随从时,常说的话却 是“将军令曰”“将军约”,甚至明确的表示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 诏’”,从中你能看出细柳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 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 比。
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
体会写作特色
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 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 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体会写作特色
同学们,“奇”是《史记》的基本艺术特色。 其事奇而信,其文奇而雄,这种艺术特色在《周 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得到充分的印证。同学们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下面问题,体会这篇文 章写法上的特色。
体会写作特色
1 《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
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 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 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 辨析词类活用
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 介胄,铠甲和头盔,名词作动词,
指披甲戴盔。 锐兵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自主疏通文意
4 理解一词多义
军霸上: 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上自劳军: 慰问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不闻天子之诏: 相当于 “的”
课堂练习
3、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 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课堂练习
4、细柳军在面对文帝及其随从时,常说的话却 是“将军令曰”“将军约”,甚至明确的表示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 诏’”,从中你能看出细柳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 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 比。
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
体会写作特色
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 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 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体会写作特色
同学们,“奇”是《史记》的基本艺术特色。 其事奇而信,其文奇而雄,这种艺术特色在《周 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得到充分的印证。同学们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下面问题,体会这篇文 章写法上的特色。
体会写作特色
1 《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
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 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 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 辨析词类活用
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 介胄,铠甲和头盔,名词作动词,
指披甲戴盔。 锐兵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自主疏通文意
4 理解一词多义
军霸上: 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上自劳军: 慰问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不闻天子之诏: 相当于 “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 (共50张PPT)

先驱: 先行引导的人员。
且: 将要。
诏: 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 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
隔一段时间。 持节:
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
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开壁门: 营垒。
按辔: 控制住车马。
持兵揖: 手执兵器行礼。
介胄之士不拜: 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 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为动: 被感动。 改容式车: 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 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 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称谢: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曩: 先前。 固: 必,一定。
2
辨析通假字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 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军士吏被甲 改容式车
3
辨析词类活用 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 指披甲戴盔。
介胄之士: 介胄,铠甲和头盔,名词作动词, 锐兵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4 理解一词多义
军霸上: 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慰问 使……劳累
周亚夫军细柳
同学们,当高贵威严的国君到军营中慰问将士们
时,将士们一般会怎样做呢? 对,会列队欢迎,大礼参拜。当汉文帝刘恒到细 柳营慰问周亚夫的军队时,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 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
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周亚夫将军
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跟随史学家司马迁,了解周亚夫将 军的历史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1 请大家认真倾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人
物对话的语气,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
同学们,我们也来有感情诵
读这篇文章,感受《史记》的独特 魅力吧!可以采取全班齐读、小组
八年级语文上册23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u 词类活用
介胄之士(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着盔甲 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守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u 一词多义
至霸上及棘门军( 军营,名词 ) 军霸上( 驻守,动词 )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动词,任命 ) 以备胡( 以,连词,来 ) 以军礼见( 介词,用,行 )
上自劳军( 皇上 ) 至霸上( 与“霸”相连,地名 ) 使人称谢( 动词,命令,派 ) 使持节( 名词,使臣 )
周 点明背景 边关吃紧
亚
霸上、棘门——长驱直入
夫 军 细
上 自 劳 军
之细柳营
先驱不得入 天子不得入 开壁门
按辔徐行
对照
柳 文帝之口 ——赞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治军有方 刚正不阿 令行制止
先前。
。
被侵犯。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被)俘虏。
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
称善者久之。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汉语的“吗”“呢”。
p “群臣皆惊”,为什么“惊”?
(1)惊骇:天子远驾劳军,却多次受到军营 规定的束缚,有损天子之威。 (2)惊讶:天子竟然被周亚夫感动了。 (3)惊喜:细柳营常备不懈、军纪严明、令 行制止。
周亚夫的治军能力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 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 兵的重任。”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周亚夫 升任车骑将军。
字词注音
棘门( jí ) 弓弩( nǔ ) 揖( yī ) 曩者( nǎnɡ )
彀( ɡòu ) 诏令( zhào ) 介胄( zhòu ) 辔( pèi )
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 名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优秀课件

原文: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
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 军。‛成礼而去。
注释:
持兵:手持兵器。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介,铠甲。胄,头盔。 动:感动。
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 ,表示尊敬。式,通
‚轼‛。 谢:告知。 去:离开。
译文:
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
原文: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
诏。’‛
注释:
先驱:先行的卫队。 且:将要。 闻:听从。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译文:
天子的先行卫队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 入。先行的卫队中的卫兵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 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 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7.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 副词)
副词)
(四)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盔甲)
2.军细柳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3.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 点拨:语意上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已而之细柳军 点拨:省略主语,应为“已而(皇上的车队)之细柳军”。
5.皇帝进入细柳营的过程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解答。皇帝进 入细柳营的过程为“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 至,又不得入”——“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 言开壁门”,说明细柳军管理严格,从侧面表现出周
亚夫治军严明。
6.简析人物形象。 【答案】 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治
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 ——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
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 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你来 讲一讲!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将军令曰 将军约
•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 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 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弩,持满。” “不得 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军容严整,常备
·
·
军细柳
{上自劳军
10 至霸上及棘门军
曩者霸上、棘门军
军:驻军 军:军队
军:军营 军:军队
··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1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派遣 使:使臣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诏:皇帝的命令
12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诏:通告
·
· ·
{皇帝敬劳将军
13
上自
劳军
劳:慰劳 劳:慰问,犒劳。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 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 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 可得而犯邪?
• 借文帝之口再作对比,进 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 军”的风范。
“细柳”、“细柳营”、 “细柳兵”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 军纪严明的典故。
“棘门霸上”则成了比 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 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 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 ——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
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 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你来 讲一讲!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将军令曰 将军约
•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 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 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弩,持满。” “不得 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军容严整,常备
·
·
军细柳
{上自劳军
10 至霸上及棘门军
曩者霸上、棘门军
军:驻军 军:军队
军:军营 军:军队
··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1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派遣 使:使臣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诏:皇帝的命令
12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诏:通告
·
· ·
{皇帝敬劳将军
13
上自
劳军
劳:慰劳 劳:慰问,犒劳。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 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 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 可得而犯邪?
• 借文帝之口再作对比,进 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 军”的风范。
“细柳”、“细柳营”、 “细柳兵”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 军纪严明的典故。
“棘门霸上”则成了比 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 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 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 (共37张PPT)

精析: 对比之中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 军队的统帅顿生敬意。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车曰: “将军约,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以军礼见。”
军中 不得
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翻译:守卫营门的官兵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
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才控制住车马,让马 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行礼说:‚(我) 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军礼拜见。‛ 精析: 写亚夫“持兵揖”,皇上,与霸上和棘门军的
原文精解析 0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翻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精析: 交代时间及背景。“大”字说明战事紧张,边境 危急,为下文做铺垫。
乃以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 厉 为将军, 军棘门;以河内守,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翻译: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
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节气)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像墙那样 直立的山石) ③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曩者(见)霸上、棘门军(省略谓语) ②(上)已而之细柳军(省略主语) 判断句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也‛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称善者久之。 翻译: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段解: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中考变式问 1.(河南中考,T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1段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
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被鲁
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生难字 棘门(jí ) 弓弩(nǔ) 按辔(pè i) 介胄(zhò u) 彀(gò u) 诏(zhà o) 揖(yī) 嗟(jiē)
统编教材 部编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个过渡句,由对戍边驻军概况的 介绍过渡到天子亲自去军队犒劳慰问,起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情况,采 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对比,形成反差,使人物的性格、 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周亚夫的治军严谨表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军士戒备。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 军纪严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周亚夫本人恪尽职守,起表率作用。
《史记》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10表、8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 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人名官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背景链接
知识链接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 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 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天子乃按辔徐行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真”将军
返回 15
任务二:
1、小组讨论,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 夫不愧为“真将军”?
2、再读课文,你认为汉文帝是 怎样的君主?“真将军”具有 怎样的品质?课文中是怎样刻 画周亚夫这一形象?
任务三: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汉文帝在霸上、棘门军营和 在细柳军营看到的情形、受到 的待遇有何不同?
本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情况,采 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对比,形成反差,使人物的性格、 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周亚夫的治军严谨表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军士戒备。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 军纪严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周亚夫本人恪尽职守,起表率作用。
《史记》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10表、8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 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人名官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背景链接
知识链接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 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 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天子乃按辔徐行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真”将军
返回 15
任务二:
1、小组讨论,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 夫不愧为“真将军”?
2、再读课文,你认为汉文帝是 怎样的君主?“真将军”具有 怎样的品质?课文中是怎样刻 画周亚夫这一形象?
任务三: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汉文帝在霸上、棘门军营和 在细柳军营看到的情形、受到 的待遇有何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共27张PPT

将 军 周 亚 夫
6
作者知多少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是伟大的历 史学家、文学家。他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 丰富了阅历,了解了社会。汉武帝元封三年, 其父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开始广泛 阅读史料,着手《史记》的写作。后因替投 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被捕下狱,受到宫刑。 出狱后,满怀悲愤,以极大的毅力,继续 《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1年书成。《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文学名著。 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7 《离骚》”。
2
汉 司 马 迁
驻 军 、 驻 扎
周 亚 夫 军 细 柳
人 名
[ ]
地 名
3
背景助读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 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 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 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 的记实。
于是天子乃__ 。至营, __持兵 揖曰:“ 介胄之士 不拜,请以__见。”天子为动, __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__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__ 。文帝曰:“ 嗟乎! __ !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__耳! 其将固可__也。至于 __ ,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密 云 西 田 李 各 国 庄 珍 中 学
周 亚 [汉] 夫 司 军 马 迁 细 柳
1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狂风声里,角弓鸣响,将军狩猎渭城郊外。 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快。 转眼已过新丰市,不久又回细柳营。 回头远眺射雕荒野,千里暮云平展到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