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课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及全球变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重点1、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难点1、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辨析。

2、建立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理环境变化再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教学过程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当气候因子发生改变时,气候也会有变化。

1、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3、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4、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趋势,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趋势。

(2)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有温暖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世界气温变化特点。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一)气候变暖的机制:CO2浓度增加 CO2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气温(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②、特别是的破坏。

③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2、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全球变暖引起威胁海平面上升的原因①②2、影响农业生产案例:(1)中纬度温带地区(2)高纬度地区3、影响水循环①蒸发增强②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③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一)对策:1、2、3、(二)手段:1、2、3、(三)技术:1、2、3、能力·思维·方法【例1】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和。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doc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doc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导学 课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重要影响,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气候变化的概念:不断变化中 按时间尺度分为 、 、。

近代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特点:。

:。

海平面。

危害:。

可能影响影响生产。

具体:。

影响过程。

导致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适应对策:、、等。

三、典题解析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原因是。

(2)二氧化碳对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可涉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

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

答案:(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读图,分析回答: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E、台湾海峡将变宽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解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并分析近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逐步学会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空间意识、综合的方法和区域的视角)。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和践行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和应对措施。

【学习难点】全球气候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看图、析图,从图中得出地理信息。

自主学习法:自觉、自主学习,搜集和搭建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法:合作、交流学习,共同探究,凝聚智慧。

【知识链接】1.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2.温室气体主要有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₂O)、氟利昂、甲烷(CH₄)等。

的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问: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总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答:(三)探究近现代以来全球气温升高的可能原因1.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人类历史时期(不包含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3.近现代以来全球呈现变暖趋势的原因?自然原因 or 人为原因or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读教材P46“图2.29 近百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和教材P47“图2.20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回答以下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有什么共同特征?(2)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3)经过以上分析,近半个世纪,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五)小结:全球气候变化是自然规律,当然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影响气候变化不能忽视的因素。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1)含义: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时间上的差异:(1)时间尺度:19世纪末至今。

(2)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3)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近现代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使海平面上升(1)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

(2)影响: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具体措施⎩⎪⎨⎪⎧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 公共交通工具2.意义⎩⎪⎨⎪⎧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知识点(一)|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情景导入先思考 ———————(1)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该漫画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企鹅将会失去生存的家园。

(2)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全球气候变化阶段分析从时间尺度划分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二、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对全球变暖有着影响。

2.人为原因: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下图:——————— 应用体验不可少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该地经历了( ) A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 .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 .干冷—湿冷—干冷交替变化解析:选A 温暖期,树木生长速度快,年轮稀疏;寒冷期,树木生长速度慢,年轮稠密。

【课后作业】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后作业】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2.借助有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3.举例说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预习案知识链接:气候: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

气候变化:是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

如阴、晴、雨,具有时间短、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46-P49,完成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1、2,思考问题3、4。

我的疑惑:课中案我的探究一:假设学校派遣专家团前往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南极、马尔代夫、俄罗斯、我国南方地区、撒哈拉沙漠、亚马孙雨林六个地点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生态环境、降水多少、社会经济等方面)(时间7分钟)材料一: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

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中心调研发现,海平面上升1米,海拔4米的陆地都将受到威胁。

据研究,我国城市、经济密集分布的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平面到2021年将上升9-107厘米,届时预计要淹没大片土地,毁坏沿海建筑,影响港口码头,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直在开发更多的耐盐大米;建设堤坝以防止海水淹没低洼的农田;频繁的台风促使其建起台风避难所以及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系统。

材料三: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未来数十年内,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而中国国防部报告则称:中国南部地区在2021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学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气温变化曲线知识已有接触,初步掌握读法,所不同的是本节课中图表横坐标代表的时间跨度更长。

作为高中课程讲全球气候变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深层次地分析原因,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以及思考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该节是本章大气内容的最后一节内容,在本章节中起到一总结的作用,整节内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②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②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PPT、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教师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活动设计是环环相扣的问题串联的,学生互动反馈比较好,参与性也还积极;可是到了最后“变暖怎么办?”的讨论就显得时间不够宽裕了,以后实际教学中必须调整分配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1)

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

思考 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

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 不认可。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上涨后果:改变海岸线,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2.影响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 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3.影响水循环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判断1.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

( √ )2.全球气候变暖一定有利于农业生产。

( × )3.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 √ )探究点全球气候变化南极万年冰架快速消融据新华社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的庞大冰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受害者”之一。

美国航天局一项研究显示,有着上万年历史的拉森B冰架的最后剩余部分正在快速消融,有可能在2020年前完全消失。

1.材料和图揭示了一个什么环境问题?答案全球气候变暖。

2.产生此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自然原因:地球处于温暖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2020年最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2020年最新]

学生研读教材第一部分
1、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1)
的气候变化 (一万年 -- 几十亿年)
特点:处在

交替之中
(2)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
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
,呈
趋势
学生读图分析完成填空。
1. 我国近 50 年来年均温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______________
2. 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地理课时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年 11 月 17 日
编号第 14
课 题
2.4 全球气候变化
编制人 审核人
高一地理组
目标要求
1、 通过阅读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
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课标 及
学习 目标
2、通过阅读图“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和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分析得出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原因起了加剧的作用。
C. 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D. 全球气候变化不会对工业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我的困惑】 (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链接】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
1997 年 12 月
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
当堂检测: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C. 气温无变化 D. 气温忽高忽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导学一、课标解析课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重要影响,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气候变化的概念:不断变化中 按时间尺度分为 、 、 。

近代气候变化 特点: 。

原因: 。

海平面。

危害: 。

可能影响 影响 生产。

具体: 。

影响 过程。

导致 。

适应对策: 、 、 等。

三、典题解析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 ,原因是 。

(2)二氧化碳对 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 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可涉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全球气候变化加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

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

答案:(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读图,分析回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E、台湾海峡将变宽解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

第(3)问重在分析图,由④→③→②→①,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

第(4)问,按①状况发展,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

这是一道读图分析综合题,能力要求较高,解答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认真分析。

答案:(1)波动上升“温室效应”(2)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缘故(3)按表中情况分析,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A、C、E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比较明显C、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D、从季节来看,我国冬季增强最明显北半球冬至日,航行中的海轮上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74°,物体影子朝北,从收音机里听到北京时间是8:20,回答2-3题。

2、此时该船位于()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3、上述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内环境变迁将被迫举国移民,这里所讲的“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C、酸雨侵蚀D、臭氧层空洞4、我国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5、二氧化碳被称为保温气体,是因为()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6、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④加强国际间合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据估计,由于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C、珠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将往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2003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电”“缺油”,拉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报。

若下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据此判断第8-10题。

8、①②③④四点所代表的能源中,成本相对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是()A、①B、②C、③D、④9、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A、核能B、天然气C、煤炭D、可再生能源10、下列能源中,发电成本最高的是()A、水能B、核能C、天然气D、太阳能右图为某群岛示意图,此季节我国盛行东南风,M线为晨昏线,此时北京为某月10日,读图回答11-13题。

11、此时格林尼治的地方时为()A、9日23时B、10日1时C、9日13时D、10日13时12、当图中 夹角为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B、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0°06′C、北半球各地昼长正逐渐加大D、该地区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南13、危及到该群岛国家经济发展和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地震B、全球性气候变暖C、泥石流、滑坡D、海洋环境污染14、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据推测21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上升2-5摄氏度,若这种推测属实,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①海水蒸发旺盛,水循环活跃,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增多②我国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的农田范围缩小③随着海平面上升,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有淹没的可能④我国橡胶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地区范围缩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长示意图”,并回答:(1)图中代表近年来CO2增长的曲线是。

(2)计算1985-1968年这十年间CO2含量平均每年增多 ppm。

(3)为什么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日俱增?答:由于、、大量燃烧、和。

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大量被砍伐所致。

(4)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为什么?(5)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CO2的增多使气候发生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后果:。

(6)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适应对策。

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

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3、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

图12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4、图2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回答(1)、1951~2002年,我国A. 各地都增温B. 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 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 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 西北、华北、华南地区六、课后学习反思参考答案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D2、A3、A4、D5、C6、C7、D8、A9、C 10、D11、D 12、D 13、B14B(二)综合题1、(1)C (2)0.7 (3)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煤石油天然气森林(4)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将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增高 (5)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胀,使海平面上升;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会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有所改变,低纬地区农作物减产,高纬地区农作物产量增加(6)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2、(1)0.30~0.32 1.1~1.5 1.6~2(2)(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五、能力提高1、(1)A地受副高和信风的影响;B地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2)南北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形、海陆位置(3)C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地气候的大陆性强,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较强。

2、(1)西风(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3、(1)AB(2)BC4、(1)D(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