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简支梁荷载组合计算区间
[精华]荷载计算题
![[精华]荷载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f81fc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4d.png)
1.图示简支梁,4000L mm =,受到楼面传来的均布恒荷载标准值7.5/k g kN m = (不含梁自重),均布活荷载标准值8/k q kN m =,梁截面尺寸为250400b h mm mm ⨯=⨯,混凝土容重为325/kN m γ=。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7c ψ=,准永久值系数为0.5q ψ=,频遇值系数0.6f ψ=,求该梁跨中处弯矩的基本组合、准永久组合和频遇组合。
①基本组合:梁自重线荷载:325/0.250.4 2.5/kN m m m kN m ⨯⨯=该梁承受均布荷载标准值 2.57.510/k g kN m =+=当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2222111.2 1.488111.2104 1.4842422.446.488G Gk Q Qk k k S S S g L q L kN mγγ=+=⨯⨯+⨯⨯=⨯⨯⨯+⨯⨯⨯=+=⋅当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2222111.35 1.40.788111.35104 1.40.7842715.6842.6888G Gk Q c Qk k k S S S g L q L kN mγγψ=+=⨯⨯+⨯⨯⨯=⨯⨯⨯+⨯⨯⨯⨯=+=⋅该梁在基本组合下跨中弯矩为46.4kN m ⋅②准永久组合221221188111040.5842082888nGk qi Qik k q k i S S S g L q L kN m ψψ==+=⨯+⨯⨯=⨯⨯+⨯⨯⨯=+=⋅∑③频遇组合22112221188111040.684209.629.688k nG f Q k qi Qik k f k i S S S S g L q L kN m ψψψ==++=⨯+⨯⨯=⨯⨯+⨯⨯⨯=+=⋅∑2.图示外伸梁,已知该梁受到均布恒荷载标准值10/k g kN m =(含梁自重),均布活荷载标准值5/k q kN m =,求该梁AB 跨中D 点正弯矩的基本组合。
当求AB 跨中D 点处的正弯矩的基本组合时,AB 跨的恒荷载对D 点不利,故取1.2或1.35,而BC 跨的恒荷载对D 点有利故取1.0,AB 跨的活荷载对D 点正弯矩不利,BC 对D 点有利,故不考虑。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规范里的荷载组合中提到的荷载“基本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别表示什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
准永久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长期效应组合相同,其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准永久值系数。它考虑了可变荷载对结构作用的长期性。在设计基准期内,可变荷载超越荷载准永久值的概率在50%左右。准永久组合常用于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状态影响的分析中。最为典型的是: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2级的构件,要求按照标准组合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在按照准永久组合时,要求不出现拉应力。
也就是说算基础面积用标准组合(1.0x恒载+1.0x活载);
算基础配筋用基本组合,基本组合有很多,有人跟我说基础埋深在3米左右就已经没有什么地震力了,所以基础配筋一般都不考虑地震力,就直接用(1.2x恒载+1.4x活载)的组合算配筋,这样可以吗?
D+L是基本组合,PKPM说明书上有明确说明,用它算基础面积的时候一般要除以系数1.25。在计算基础面积的时候要用标准组合,计算基础配筋的时候用基本组合。
说了这么多也没说到正题,楼主可能要骂了。
只想说明一个道理,谁说的算,要看你的实力,谁有那个分量,谁就起控制作用,且你不可能一直都起控制作用。楼主说的这种简支梁属于最简单的了,只要看恒荷载是否大于活荷载的2.8倍,是,则恒荷载起控制作用,否,则活荷载起控制作用。但这种“一夫一妻制”在现实中很少,更常见的是“一夫多妻”,一个恒荷载带着一群活荷载。这时候谁起控制作用,就要费一番思量了。
简支钢梁设计计算书

------------------------------- | 简支梁设计 | | | | 构件:BEAM52 | | 日期:2015/08/31 | | 时间:15:37:10 | ------------------------------------ 设计信息 -----钢梁钢材:Q235梁跨度(m): 5.200梁平面外计算长度(m): 2.600钢梁截面:焊接组合H形截面:H*B1*B2*Tw*T1*T2=300*250*250*6*12*12 容许挠度限值[υ]: l/400 = 13.000 (mm)强度计算净截面系数:1.000计算梁截面自重作用: 计算简支梁受荷方式: 竖向单向受荷荷载组合分项系数按荷载规范自动取值----- 设计依据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简支梁作用与验算 -----1、截面特性计算A =7.6560e-003; Xc =1.2500e-001; Yc =1.5000e-001;Ix =1.3500e-004; Iy =3.1255e-005;ix =1.3279e-001; iy =6.3894e-002;W1x=9.0000e-004; W2x=9.0000e-004;W1y=2.5004e-004; W2y=2.5004e-004;2、简支梁自重作用计算梁自重荷载作用计算:简支梁自重 (KN): G =3.1252e+000;自重作用折算梁上均布线荷(KN/m) p=6.0100e-001;3、梁上活载作用荷载编号荷载类型荷载值1 荷载参数1 荷载参数2 荷载值2 1 4 8.10 2.60 0.00 0.004、单工况荷载标准值作用支座反力 (压为正,单位:KN)△恒载标准值支座反力左支座反力 Rd1=1.563, 右支座反力 Rd2=1.563△活载标准值支座反力左支座反力 Rl1=4.050, 右支座反力 Rl2=4.0505、梁上各断面内力计算结果△组合1:1.2恒+1.4活断面号: 1 2 3 4 5 6 7 弯矩(kN.m): -0.000 3.202 6.268 9.199 11.995 14.655 17.180 剪力(kN) : 7.545 7.233 6.920 6.608 6.295 5.983 -5.670断面号: 8 9 10 11 12 13弯矩(kN.m): 14.655 11.995 9.199 6.268 3.202 -0.000剪力(kN) : -5.983 -6.295 -6.608 -6.920 -7.233 -7.545△组合2:1.35恒+0.7*1.4活断面号: 1 2 3 4 5 6 7 弯矩(kN.m): -0.000 2.558 4.963 7.216 9.317 11.266 13.062 剪力(kN) : 6.078 5.727 5.375 5.024 4.672 4.321 -3.969断面号: 8 9 10 11 12 13弯矩(kN.m): 11.266 9.317 7.216 4.963 2.558 -0.000剪力(kN) : -4.321 -4.672 -5.024 -5.375 -5.727 -6.0786、局部稳定验算翼缘宽厚比 B/T=10.17 < 容许宽厚比 [B/T] =15.0腹板计算高厚比 H0/Tw=46.00 < 容许高厚比[H0/Tw]=80.07、简支梁截面强度验算简支梁最大正弯矩(kN.m):17.180 (组合:1; 控制位置:2.600m)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18.179 < f=215.000简支梁抗弯强度验算满足。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型梁桥设计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型梁桥设计1.1上部结构计算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1.1.1 设计资料1.桥梁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30m;主梁全长:29.96m;计算跨径:28.66m;桥面净宽:净—9+2×1.5m。
2.设计荷载车道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kN/㎡;每侧人行道栏杆的作用力:1.52kN/㎡;每侧人行道重:3.75kN/㎡。
3.桥梁处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桥下通过流量1000/s时,落差不超过0.1m。
4.桥下净空取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0.3m。
5.材料及工艺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钢绞线:预应力钢束采用Φ15.2钢绞线,每束6根,全梁配5束;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采用HRB335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采用R235钢筋。
采用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主梁。
预制时,预留孔道采用内径70mm、外径77mm的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钢绞线采用T双作用千斤顶两端同时张拉,锚具采用夹片式群锚。
主梁安装就位后现浇600mm宽的湿接缝,最后施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
6.基本计算数据基本计算数据见表5-1〖注〗本例考虑混凝土强度达到C45时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
f'ck和f'tk分别表示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标准强度,则:f'ck = 29.6MPa,f'tk = 2.51MPa。
1.1.2 方案拟定及桥型选择1.桥型选取的基本原则(1) 在符合线路基本走向的同时,力求接线顺畅、路线短捷、桥梁较短、尽量降低工程造价(2)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桥型结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同时要根据桥位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条件,结合当地施工条件,选用技术先进可靠、施工工艺成熟、便于后期养护的桥型方案。
(3)尽量降低主桥梁体高度,缩短桥长。
2.桥型方案比选根据桥位的通航要求,结合桥位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我们对简支梁桥、悬臂梁桥、T型刚构桥三种方案进行比选(1)简支梁桥方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形式,此结构为静定结构,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及温度变化等的影响,因此对基础的适应性好。
简支梁计算书

3、梁上恒载作用
荷载编号 荷载类型 荷载值1 荷载参数1 荷载参数2 荷载值2
1 4 30.00 1.50 0.00 0.00
4、单工况荷载标准值作用支座反力 (压为正,单位:KN)
△ 恒载标准值支座反力
简支梁挠度计算结果:
断面号 : 1 2 3 4 5 6 7
挠度值(mm): 0.000 0.872 1.695 2.420 2.998 3.380 3.518
简支梁整体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158.892 < f=215.000
简支梁整体稳定验算满足。
9、简支梁挠度验算
△ 标准组合:1.0恒+1.0活
断面号 : 1 2 3 4 5 6 7
弯矩(kN.m): 0.000 4.615 9.209 13.783 18.335 22.866 27.377
剪力(kN) : 18.502 18.419 18.335 18.251 18.167 18.084 -18.000
计算梁截面自重作用: 计算
简支梁受荷方式: 竖向单向受荷
荷载组合分项系数按荷载规范自动取值
----- 设计依据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剪力(kN) : 20.815 20.721 20.627 20.533 20.438 20.344 -20.250
断面号 : 8 9 10 11 12 13
弯矩(kN.m): 25.725 20.627 15.505 10.360 5.192 0.000
△ 组合2:1.35恒+0.7*1.4活
30箱梁实用模板计算书

.目录30m预制箱梁模板计算书 (2)一、工程概略 . (2)二、预制箱梁模板系统说明 . (2)三、箱梁模板力学验算原则 . (2)四、计算依照 . (3)五、箱梁模板计算 . (3)荷载计算及组合 . (3)模板资料力学参数 . (6)力学验算 . (8)横肋力学验算 . (9)竖肋支架验算 . (10)拉杆验算 . (10)30m预制箱梁模板计算书一、工程概略呼和浩特市 2012 年南二环迅速路工程二标段,在 2013 年 5 月份进场施工。
原设计为 3km整表现浇,考虑到整表现浇工期长,先期投入大,经项目部先期策划,更改加装置式 30m预制箱梁,预制部分梁长为,梁高为 1.6m, 设计图纸为国家标准通用图,移梁采纳兜底吊,预制数目为 1327 片,采纳预制厂集中生产。
二、预制箱梁模板系统说明箱梁模板分为底模、侧模、芯模三部分,底模焊接在预制台座上,台座设计时需考虑箱梁在预制过程中分阶段受力状态,即:浇注时,底座蒙受箱梁混凝土自重下的均布力;在预应力张拉后,台座蒙受箱梁两头支点的集中力。
因此在台座设计时,需在台座两头设置扩大基础来知足集中荷载形式下的承载力需要。
内模在箱梁预制过程中蒙受腹板混凝土侧向力以及顶板混凝土竖向力,侧模蒙受底腹板混凝土侧压力。
箱梁侧模承载箱梁外露面混凝土的重量,混凝土侧压力向外传达次序为:面板→横肋→纵肋→拉杆。
三、箱梁模板力学验算原则1、在知足结构受力(强度)状况下考虑挠度变形(刚度)控制;2、依据侧压力的传达次序,先后对面板、横肋、纵肋支架、拉杆进行力学验算。
3、依据受力剖析特色,简化成受力模型,进行力学验算。
.....四、计算依照1、《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第一版社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五、箱梁模板计算图箱梁外模结构尺寸图模板说明:30m预制小箱梁中心梁高,侧模面板厚5mm,横肋采纳1cm铁条,间距40cm;竖肋及支撑架采纳10cm槽钢经过横向焊接而成,间距为 75cm;上下对拉杆采纳 27mm圆钢。
桥梁工程第1次作业

桥梁工程第1次作业桥梁工程第2次作业三、主观题(共4道小题)1.请归纳简支梁桥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些?参考答案:简支梁桥的主要特点是:受力明确(静定结构)、构造简单、易于标准化设计,易于标准化工厂制造和工地预制,易于架设施工,易于养护、维修和更换。
但简支梁桥不适用于较大跨度的桥梁工程。
2.综合题-计算题3(仅限道桥专业):一个30m跨度的装配式简支梁,已知其1片边梁的跨中横向分布系数m c=0.8,试计算其在公路-I级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分别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
并对比二者的大小关系。
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简图参见附图。
(计算中假定计算跨度也为30m;不计冲击系数;不计车道折减系数;并假定横向分布系数沿全桥均取相同数值)(10分)参考答案:根据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中的均布与集中力大小,计算出30m简支梁的跨中弯矩。
均布荷载跨中弯矩公式为M=1/8*q*L*L;每一个集中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按结构力学公式计算或依据其产生的支点反力后进行计算。
3.综合题-计算题类1:(仅限道桥专业)下图为一双车道布置的多主梁公路桥横截面布置,主梁间距为1.5m+2.0m+2.0m+1.5 m。
试采用杠杆原理法,求3#主梁(中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 c。
(10分)参考答案:4.综合题-计算类2:(仅限道桥专业)如图所示为一双主梁公路桥的横截面布置,行车道宽9m(即1.5m+6.0m+1.5m)。
试应用杠杆原理法,求解任一主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 C。
(10分)参考答案:桥梁工程第3次作业(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3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3道小题)1. 结合梁中用于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板(桁)梁间连接并传力的构件称为:。
(A) 预埋件(B) 剪力连接器(C) 锚固钢筋(D) 榫头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2. 在中小跨度桥梁应用时,钢梁桥相对于混凝土梁桥,其主要缺点为:。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

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3)(一)设计资料 (3)(二)横截面布置 (5)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5)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订 (5)(三)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7)(四)横隔梁的设置 (7)三、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7)(一)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7)(二)可变作用效应计算(G—M法) (9)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9)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0)3. 车道荷载的取值 (14)4.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5)(三)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19)四、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0)(一)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 (20)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跨中截面钢束数 (20)2.按施工和使用荷载阶段的应力要求估算跨中钢束数 (21)(二)预应力钢束布置 (22)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 (22)2.钢束起弯角和线形的确定 (23)3. 钢束计算 (24)五、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26)(一)截面面积及惯矩计算 (26)1.净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6)2.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6)(二)截面静矩计算 (27)(三)截面几何特性汇总 (28)六、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29)(一)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9)(二)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0)(三)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1)(四)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2)(五)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3)(六)预加力计算以及钢束预应力损失汇总 (34)七、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35)(一)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 (35)1.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35)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38)(二)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40)1.正截面抗裂验算 (41)2.斜截面抗裂验算 (41)(三)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45)1.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 (45)2.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 (46)3.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 (46)(四)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50)1.预加应力阶段的应力验算 (50)2.吊装应力验算 (50)八、主梁变形验算 (51)(一)计算由预应力引起的跨中反拱度 (51)(二)计算由荷载引起的跨中挠度 (53)(三)结构刚度验算 (53)(四)预拱度的设置 (54)九、附图(一)主梁构造尺寸图(二)主梁预应力筋构造图一、设计目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是目前我国桥梁上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在学习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各种设计、验算理论后,通过本设计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实际计算,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得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步骤,熟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以下简称《公预规》)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以下简称《桥规》)的有关条文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427 617.728 265.624 0.2427 617.728 265.624
0.0093
双孔等跨活载反力计算
项目 跨度 a1
1.0148
左侧活载计算系数
a2
0.8569
a3
a4
a5
0.2427 529.312
a6
0.0848 (KN)
a7
0.0093
0.7815 0.3182 R1=(a1+a2+a3+a4+a5+a6+a7)*160=
左侧活载计算系数
a1
1.0148
a2
0.8569
a3
a4
a5
0.2427 529.312
a6
0.0848 (KN)
a7
0.0093
0.7815 0.3182 R1=(a1+a2+a3+a4+a5+a6+a7)*160=
L= 30 支座距梁端距离= 0.43
右侧活载计算系数
a1
0.9462
a2
0.4760
单片梁混凝土:156.8m3,桥上线路设备及二期恒载重:100KN/m。混凝土容重:26KN/m3。
30m简支箱梁恒载计算(基础覆土按1.0m计算) 30m
项目
恒载(独柱墩H=13.6m) 恒载(独柱墩H=13.6m)
3
桥墩结构自 上部结构一、二期 重 恒载自重
承台及覆土重
作用在承台 底外力合计 (KN)
L= 30 支座距梁端距离= 0.43
右侧活载计算系数
a1
0.9462
a2
a3
a4
0.2427 357.216 886.528 74.001 1.1077
a5
0.1672 (KN) (KN) (KN-m)
0.4760 0.4005 R2=(a1+a2+a3+a4+a5)*160= 活载反力ΣR=R1+R2= 活载产生弯距=(R1-R2)*0.43= 冲击系数1+μ= 1+0.8*12/(30+59.14)=
项目 纵桥向 横桥向
(KN) 作用在承台底截面力矩MX=1000*(1.2+0.8+2)= 4000 水平力PY= 500 (KN) 2000
作用在承台底截面力矩MY= 500*(1.2+0.8+2)=
汽车撞击力(每墩) 汽车撞击力(每墩) 数 值 水平力PX= 1000
(KN m) (KN m)
a3
0.4005 R2=(a1)*160= 活载反力ΣR=R1+R2=
a4
0.2427 357.216 886.528 74.001 1.1077
a5
0.1672 (KN) (KN) (KN-m)
活载产生弯距=(R1-R2)*0.43= 冲击系数1+μ= 1+0.8*12/(30+59.14)=
30m简支箱梁恒载计算(基础覆土按1.0m计算) 30m
项目
恒载(独柱墩H=13.6m) 恒载(独柱墩H=13.6m)
上部结构一、二Leabharlann 恒载自重桥墩结构自 重承台及覆土重
作用在承台 底外力合计 (KN)
备注 9根钻孔桩 9根钻孔桩
7076.80 7076.80
1697.28 1697.28
2638.04 2638.04
11412.12 11412.12
1500
备注 (KN/轨) (KN/轨) (KN/轨) (KN/轨) (KN/轨) (KN/轨) 见互提资料单 C9-SI99809-S-GJ/26
项目 竖向力
触网支架外力(每墩) 触网支架外力(每墩) 数 值 N触= 130 (KN)
备注 见互提资料单
垂直线路方向力距 MY= 240
(KN-m) C8-SI99809-S-CW-009
备注 9根钻孔桩 9根钻孔桩
7076.80 7076.80
1697.28 1697.28
2638.04 2638.04
11412.12 11412.12
3
单片梁混凝土:156.8m ,桥上线路设备及二期恒载重:100KN/m。混凝土容重:26KN/m 。
部 位 固定区
固定区
轨道纵向力( 简支梁) 轨道纵向力(L=30m简支梁) 简支梁 数 值 项目 T1= 45 伸缩力T1 T2= 65 挠曲力力T2 T3= 324 断轨力T3 T1= 45 伸缩力T1 T2= 65 挠曲力力T2 T3= 324 断轨力T3
备注 (KN/轨) (KN/轨) (KN/轨) (KN/轨) (KN/轨) (KN/轨) 见互提资料单 C9-SI99809-S-GJ/26
部 位 固定区
固定区
轨道纵向力( 简支梁) 轨道纵向力(L=30m简支梁) 简支梁 数 值 项目 T1= 45 伸缩力T1 T2= 65 挠曲力力T2 T3= 324 断轨力T3 T1= 45 伸缩力T1 T2= 65 挠曲力力T2 T3= 324 断轨力T3
单孔活载反力计算
项目 跨度 a1 L= 30 1.0148 支座距梁端距离= 0.43 a2 a3 活载计算系数 a4 a5 a6
0.1672 (KN) (KN-m) 0.1672 (KN) (KN-m)
a7
0.0093
0.9393 0.7815 0.7060 最大活载R=(a1+a2+a3+a4+a5+a6+a7)*160= 活载产生弯距=617.68*0.43= 冲击系数1+μ= 1+0.8*12/(30+29.14)= 1.1624 L= 30 1.0148 0.9393 0.7815 0.7060 支座距梁端距离= 0.43 最大活载R=(a1+a2+a3+a4)*160= 活载产生弯距=355.04*0.43= 冲击系数1+μ= 1+0.8*12/(30+29.14)= 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