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100以内,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最大奇数是( )。
A.75B.85C.90D.952、下面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是()。
A.明天下暴雨B.汽车比火车跑得快C.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二3、下列三句话中,正确的是()A.一种商品打八折出售,也就是说是低于原价的80%出售B.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C.分母能被2和5整除的分数一定能化为有限小数4、的分子加上3,要是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A.3B.6C.95、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米。
A. B.1 C.6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个棱长是3dm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处(如图)。
有________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________。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分米,它的棱长是________分米,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分米.9、的分母增加2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增加________。
10、把5个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________cm,体积是________cm3。
11、a=b+1(a、b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a 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2、一根木料长1.6米,现将它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占这根木料的________,毎段长________米。
13、一种猕猴桃,单个买每个2.9元,整盒买每盒41元,每盒有15个.整盒买平均每个________元。
整盒买和单个买,________便宜?14、14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4。
()15、把一块蛋糕分成9份,每份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6、把一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个苹果的。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4的倍数都是( )的倍数。
A.2B.3C.5D.82、,0.85,0.809,这几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A. >0.85>0.809>B. > >0.85>0.809C.0.85> >0.809>D. >0.85>0.809>3、用3个棱长为10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A.体积变大,表面积变小B.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C.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4、下面数中,()是质数。
A.98B.99C.100D.1015、如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3 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去掉________个这样的单位后等于最小的质数.7、2÷5= 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8、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________.9、6:16= 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10、在、0.83、8.3%和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
11、如图,现有空的长方体容器A和水深24厘米的长方体容器B,要将容器B 中的水倒一部分给A,使两容器内水的容积相同,这时A容器内水的高度是________厘米。
A:B:12、21和35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17和34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3、用两个棱长是2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cm2,体积是________cm3。
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如图,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和高均为2厘米,将它挖掉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体积为11立方厘米,表面积为34平方厘米.()15、掷一个六个面都写有数字的正方体,30次中“1”朝上15次,这说明正方体三个面写有“1”。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朋友把节省下来的硬币先按四个1分,再按三个2分,后按两个5分,这样的顺序排列,他排列到第114个是()硬币.A.1分B.2分C.5分2.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3.以下各数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的是()A.3B.1C.9D.64.把一张纸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沿折痕撕开,每张纸是原来纸张的()A.B.C.2倍D.5.既是6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的数有()个.A.1B.2C.3D.46.能表示出意义的算式是()A.﹣=B.1﹣=C.﹣=7.用48厘米长的铁丝做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A.8厘米B.6厘米C.4厘米8.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入一个长12分米、宽9分米、高8分米的长方体盒子里面,最多能放()个正方体木块.A.90B.96C.1089.10张连号的世博园如愿券,张老师一家人要拿3张连号的,共有()种不同的拿法.A.6B.7C.810.下面的分数中,不是最简分数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一个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72,约分后是,这个分数是.12.11和33的最大公因数是,1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3.在2、4、8、3、6这5个数中,任意选两个数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说一句它们之间的关系:.14.笑笑非常喜欢书法,她一直在练习写“不忘初心”四个大字,第30个字是字.15.6.05升=升毫升;3.5升=立方厘米.16.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等于,这个最简分数是.17.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18.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3.5厘米长的直条表示21人,用厘米的直条表示42人.19.下表粗线框中三个数的和是9.移动这个框,一共可以得到个不同的和.20.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4分米和3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21.因为7×8=56,所以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的因数.(判断对错)22.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23.如果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一定少.(判断对错)24.体积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定大.(判断对错)25.如果把一个□和一个△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5个□,△最少有15个.(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3小题)26.直接写出得数.+=﹣=﹣=+=﹣=+=5﹣=1﹣+=27.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3和7(2)12和2428.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五.操作题(共2小题)29.先算出+的得数,再写一写或画一画说明这样算的道理.+=我是这样想的:30.按照规律画出最后一个图形.六.应用题(共3小题)31.淘气喝了一杯牛奶的,笑笑也喝了一杯牛奶的.淘气说:“我俩喝得一样多.”笑笑说:“我比你喝得多”他们俩谁说得对呢?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可以用写一写、画一画或算一算等方式进行说明.)32.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玻璃缸,里面盛有水,水深1分米,在玻璃缸中放入一个玻璃球,水上升到1.3分米,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33.下表是某年云南省玉溪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单位:C)(1分;月份1234567891011121618212527.5282726.526252217玉溪市4510162126292923.517.511 5.5成都市(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两个城市气温相差最大的是月,相差.(3)简单描述两个城市全年气温变化情况.(4)哪个城市全年气温相对稳定一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题干,4+3+2=9个硬币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四个1分,再按三个2分,后按两个5分的顺序排列,据此求出第114个硬币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个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4+3+2=9,114÷9=12…6,所以第114个硬币是第13循环周期的第6个,是2分的.故选:B.【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组硬币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3.【分析】首先要理解公因数的意义,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18的因数有:1、2、3、6,9、18,12的因数有:1、2、3、4、6、12,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1、3、6是12和18的公因数,9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4.【分析】把一张纸对折3次,相当于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即每张纸是原来纸张的;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把一张纸对折2次,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张纸是原纸张的:1÷4=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5.【分析】先找出24的因数,然后找出24以内(包括24)的6的倍数,进而结合题意,得出结论.【解答】解:24的因数有:1,2,3,4,6,8,12,24;24以内的6的倍数有:6,12,24;所以既是2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有:6,12,24共3个.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6.【分析】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5份是,减去其中的2份,就是减去,还剩下3份,就是,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与分析可得:能表示出意义的算式是:﹣=故选:C.【点评】考查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减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7.【分析】根据正方体有12条棱,而且每条棱长度相等,用铁丝的长度除以12,求出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米即可.【解答】解:48÷12=4(厘米)答: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4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特征,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正方体的特征:①8个顶点.②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③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8.【分析】首先分别求出沿长方体的长一排可以放几个,沿长方体的宽可以放几排,沿长方体的高可以放几层,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12÷2=6(个)9÷2=4(排)…1(分米)8÷2=4(层)6×4×4=96(个)答:最多能放96个正方体木块.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9.【分析】把这10张如愿券排号为1~10,那么能拿出3连号可能是:1、2、3,2、3、4,…,8、9、10,只有9和10号不能放在开头,由此求解.【解答】解:给这10张如愿券编号为1~10,只有第9、10号不能放在开头,所以一共有:10﹣2=8(种);答:共有8种不同的拿法.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找出这些卡片开头的号数,确定开头的号数,其它就可以确定,进而求解.10.【分析】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据此得解.【解答】解:只有B、不是最简分数,因为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2,值不变,才是最简分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最简分数,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就要看分子、分母是否互质.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分析】根据分数约分后是,分子和分母相差13﹣5=8,又根据“分母比分子多72”,所以约去的这个数就是72÷(13﹣5)=9,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72÷(13﹣5)=9==;答:这个分数原来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关键要根据差倍问题求出约去的数是多少.12.【分析】11和33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3和6互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3=11×3所以11和33的最大公因数是11;13×6=78所以1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78;故答案为:11,78.【点评】考查了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约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法解答.13.【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当a÷b=c(a、b、c为非0自然数)我们说a是b的倍数,b是a 的因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8÷4=2,8是2和4的倍数,4和2是8的因数;故答案为:8是2和4的倍数,4和2是8的因数.【点评】此题是考察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应用.14.【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些字是4个一个循环,分别按照“不忘初心”依次循环排列,据此求出第30个字是第几个循环的第几个数字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30÷4=7(个循环)…2个所以第30个字是第8循环的第2个字,是”忘“字.答:第30个字是忘字.故答案为:忘.【点评】本题考查图形排列的规律:认真找出哪些字是一组是关键.15.【分析】(1)6.05升看作6升与0.05升之和,把0.05升乘进率1000化成50毫升.(2)高级单位升化低级单位立方厘米乘进率1000.【解答】解:(1)6.05升=6升50毫升;(2)3.5升=3500立方厘米.故答案为:6,50,3500.【点评】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6.【分析】把变化后的分数还原回去就是原分数,即把的分子缩小到5的,分母扩大到6的3倍.【解答】解:5×=6×3=18即原来的分数是÷18=.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变化后的分数再还原回去,变化时扩大的要缩小,缩小的要扩大,与原来扩大与缩小的倍数要相等.17.【分析】根据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故答案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点评】此题考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注意平时对基础概念和含义的理解.18.【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人,再用42人除以1厘米代表的人数就是42人应画的长度.【解答】解:21÷3.5=6(人)42÷6=7(厘米)答:用7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2人;故答案为:7.【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9.【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方框里相邻的三个数共有15﹣3+1=13种情况,由于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故不同的和一共有13种.【解答】解:15﹣3+1=13(个).答:一共可以得到13个不同的和.故答案为:13.【点评】关键是知道相邻的三个数共有的几种情况,由此解决问题.20.【分析】根据长方体的周长=长×4+宽×4+高×4,用5×4+4×4+3×4计算即可得到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5×4+5×3+4×3)×2计算即可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5×4+4×4+3×4=20+16+12=48(分米)(5×4+5×3+4×3)×2=(20+15+12)×2=(35+12)×2=47×2=94(平方分米)答:它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表面积是94平方分米.【点评】本题考查长方体的周长和表面积,明确长方体的周长=长×4+宽×4+高×4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5小题)21.【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可知: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因为7×8=56,所以56÷7=8,所以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的因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灵活掌握和运用.22.【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由此依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但是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一定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分析】如果苹果比梨多,把梨的数量看作单位“1”,则苹果的数量就是1+=,梨比苹果少÷=.【解答】解:设梨的数量为“1”,则苹果的数量为1+=÷=即如果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一定少.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这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此类题为常考题,苹果比梨多,梨就比苹果少是错误的.把梨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分是它的,苹果多这样的1份,即苹果为这样的6份,这一份对于苹果而言是.24.【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表面积公式:S=(ab+ah+bh)×2,可以通过举例证明.【解答】解:设长方体的长2.1、宽2、高2,体积是:2.1×2×2=8.4表面积是:(2.1×2+2.1×2+2×2)×2=24.8;设长方体的长4、宽2、高1,体积是:4×2×1=8表面积是:(4×2+4×1+2×1)×2=28;因此体积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不一定大,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可用举反例的方法进行解答.25.【分析】有两种排法:第一种:△□△□△□…□,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间隔排列,则□有15个,则△有15个(正方形后面无三角形)或16个(正方形后面有三角形);第二种排法:□△□△□△…□△□,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间隔排列,正方形有15个,则三角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正方形的后面没有三角形,有14个三角形,或正方形后面有三角形,有15个三角形;据此得解.【解答】解:根据以上方向,得: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5个,△可能有15个,可能有14个,也可能有16个;所以如果把一个□和一个△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5个□,△最少有15个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据题干分析,得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四.计算题(共3小题)26.【分析】根据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解答】解:+=﹣=﹣=+=﹣=+=15﹣=41﹣+=【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27.【分析】(1)3和7是互质数,是互质数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由此解答;(2)因为24÷12=2,即12和24成倍数关系,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较小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解答】解:(1)3和7是互质数,所以3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21.(2)因为24÷12=2,即24和12成倍数关系,所以12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于一般的两个数来说,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对于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数,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互质数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28.【分析】(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据此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即可.(2)正方体的表面积=6a2(a表示棱长),正方体的体积=a3(a表示棱长),据此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8×10+18×12+10×12)×2=(180+216+120)×2=516×2=1032(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18×10×12=2160(立方厘米)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32平方厘米,体积是2160立方厘米.(2)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5×6=150(平方分米)正方体的体积是:5×5×5=125(立方分米)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体积是125立方分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五.操作题(共2小题)29.【分析】根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求出+的得数,再根据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求解.【解答】解:+=我是这样想的:5个加上2个就是7个,即.故答案为:,5个加上2个就是7个,即.【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进行求解.30.【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图中的四个图形依次分别顺时针旋转90°位置,据此即可画出最后一个图形.【解答】解:如图:【点评】先找到图形中的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六.应用题(共3小题)31.【分析】由于两个杯子的大小不能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他们喝的牛奶谁喝的多;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如果两个杯子一样大,则喝的一样多;如果不同则喝的不一样多,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如果淘气和笑笑的杯子一样大,则他们喝的一样多;如果笑笑的杯子比淘气的大,则笑笑喝的多;由于两个杯子的大小不能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他们喝的牛奶谁喝的多;所以,他们俩说的都不对.【点评】只有在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根据两个分率占单位“1”的多少进行比较.3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玻璃球放入长方体玻璃缸中,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等于这个玻璃球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3×2×(1.3﹣1)=6×0.3=1.8(立方分米)答:玻璃球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灵活运,关键是熟记公式.33.【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两个城市气温相差最大的是2月份,相差13°C.(3)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玉溪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6月呈上升趋势,从7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成都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到8月呈上升趋势,从9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4)通过比较发现,玉溪市全年气温相对稳定一些.【解答】解:(1)作图如下:(2)18﹣5=13(°C);答:两个城市气温相差最大的是2月份,相差13°C.(3)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玉溪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6月呈上升趋势,从7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成都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到8月呈上升趋势,从9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4)通过比较发现,玉溪市全年气温相对稳定一些.故答案为:2、13°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一个自然数表如图(表中下一行数的个数是上一行数的个数的2倍),那么第六行的最后一个数是()A.31B.63C.127D.2552.如图,针对小明制的复式条形图不足之出,小华提出了几点建议,则他提出的建议正确的是()A.缺少图例B.不知道每个月的销量C.不能够正确反映出销量情况D.看不出哪个月的销量最多3.96是16和12的()A.公倍数B.最小公倍数C.公因数4.2m3300dm3=()dm3.A.500B.2300C.2.35.在一次运动会上,小优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连接起来装饰运动场.如果照她这样做,第2019个气球应该是()色.A.红B.黄C.绿D.以上都有可能6.2和3是12的()A.因数B.公因数C.最大公因数D.质数7.一个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25cm2,它的表面积是()cm2.A.30B.150C.1008.A=2×2×2×5,B=2×2×5×7,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40B.140C.260D.2809.的分子乘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A.加上6B.乘上9C.加上27D.加上4510.一个分数通分后,它的()不变.A.分数单位B.大小C.分数意义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1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它有个因数,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3.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14.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它们的和是.15.把一条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长米,每份占这根铁丝的.16.写出16所有的因数,共能写出个.17.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总和是48cm,那么它的长、宽、高之和是cm.18.常用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和两种.19.〇〇☆☆☆〇〇☆☆☆…左起第21个图形是,前60个图形〇有个,☆有个.20.如图是某年某月的月历,认真观察阴影部分五个数的关系.想一想:如果像这种形式的五个数的和为105,则中间的那个数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21.学校教室中的桶装水,一桶可装100升水.(判断对错)22.8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因数.(判断对错)23.小军自己吃完了一个蛋糕,可以说小军吃了这个蛋糕的,也可以说小军吃了这个蛋糕的.(判断对错)24.在1﹣中,可以把1看成8个..(判断对错)25.有一串四色珠子共70个,按照红黄蓝绿的规律穿,最后一个是蓝色.(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3小题)26.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13和7(2)18和12(3)39和9127.直接写出得数.2.8+1.2=240÷6=82×3=9.6﹣8=25×4=10﹣4.2=450÷5=630÷6=3.7+2.5=24×5=1﹣0.1=125×8===1﹣==28.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五.应用题(共5小题)29.用丝带捆扎一种礼品盒如下,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结头处长25厘米,要捆扎这种礼品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丝带?30.红红和宁宁做作业,宁宁用小时做完,红红用小时做完.谁做得快?31.如图是航空模型兴趣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分别描述一下两架模型飞机在起飞到落地这段时间里的高度变化情况.(2)起飞后第10秒,甲、乙两架飞机的高度各是多少?(3)你认为哪一架模型飞机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理由.32.元宵节,路边挂着各种颜色的灯笼,排列顺序是“…红黄蓝绿红红黄蓝绿…”,第47盏是蓝色,那么第20盏什么颜色?33.化简一个分数时,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两次,这时得到一个最简分数是,原来这个分数是几分之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可知,表中下一行中数的个数是上一行中数的个数的2倍,所以第n行的数字的个数为n2个,又每一行中最后一个数为前边为从第一行到这一行中所有字的个数,如第三行中最后一个数为7,则一至三行中共有7个数字.由此可知,到第n行中最后一个数字为1+2+4+…+n2.【解答】解:第6行的最后一个数为:1+2+4+8+16+32=63.故选:B.【点评】通过观察发现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并据此进行分析是完成本题的关键.2.【分析】一幅完整的复式统计图除写上标题、绘制时间、数据外还要标注出图例,此图缺少图例.【解答】解:如图,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缺少图例.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条形图的识别能力.从图中分不清哪个图表示冰箱和取暖器,进而不能确定冰箱和取暖器的数量.既缺少图例.3.【分析】根据公倍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6和12的公倍数有:48、96、144…;所以96是16和12的公倍数.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公倍数的意义,以及求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4.【分析】2立方米300立方分米化成以立方分米为单位的数,先把2立方米化成2000立方分米,再加上300立方分米即可.【解答】解:2m3300dm3=2300dm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5.【分析】根据题意,这组气球的规律为:每3+2+1=6(个)图形一循环,所以计算2019个气球是第几个循环零几个,即可判断其颜色.【解答】解:2019÷(3+2+1)=2019÷6=336(组)……3(个)所以第2019个气球与第3个气球一样,为红色.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关键根据题意找到这组气球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做题.6.【分析】2、3都能整除12,即2、3都是12的因数;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2和3是12的因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数的概念.7.【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已知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厘米,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25×6=150(cm2),答:它的表面积是150cm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8.【分析】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即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2×2×2×5,B=2×2×5×7,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2×5×7=28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法解答.9.【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乘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确定分母也应乘6,得到的积再与9比较即可得解.【解答】解:9×6﹣9=54﹣9=45答:分母应该加上4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只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10.【分析】通分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大小不变,但是分数单位变小了.【解答】解:分数通分后的大小与原分数的大小相比,大小不变.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的意义,要注意分数单位的大小比较.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分析】分母是9的真分数有、、、、、、、,其中能化简为,能化简为,所以最简真分数只有6个,因此得解.【解答】解: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共6个;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最简真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化简.12.【分析】根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数,那么乙数就是甲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由此解答.【解答】解: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15,15的因数有:1、3、5、15共4个;15的最小倍数是15.故答案为:15;4;15.【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13.【分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8×6×5=240(立方厘米),答:题的体积是240立方厘米.故答案为:24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14.【分析】根据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为最简分数;写出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并进一步求和即可.【解答】解:由于分母是9,所以分子<9,且与9互质,所以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为:,,,,,共6个;它们的和为+++++=3.所以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它们的和是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真分数及最简分数意义的理解与运用.15.【分析】把一条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长,用这根铁丝的长度除以平均分成的份数;把这条铁丝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6份,每份占这根铁丝的.【解答】解:5÷6=(米)1÷6=答:每份长米,每份占这根铁丝的.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16.【分析】根据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和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进行分别列举即可.【解答】解:16的因数有1、2、4、8、16,共5个;故答案为:5.【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17.【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所以用棱长总和除以4即可求出长、宽、高的和.【解答】解:48÷4=12(厘米)答:它的长、宽、高之和是12厘米.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18.【分析】根据常用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种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竖式和横式两种.故答案为:竖式,横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种类.19.【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5个图形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〇〇☆☆☆依次循环排列,用21(60)除以5结合余数判断有几个〇和☆,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21÷5=4…1,所以第21个图形是经历了4个循环周期零1个图形,所以,左起第21个图形是〇;60÷5=12,〇有:2×12=24(个),☆有:3×12=36(个);故答案为:〇,24,36.【点评】解此类题关键是观察图形,看看是怎么循环的,循环周期是什么,有几个循环周期.20.【分析】观察表中的阴影部分这五个数与中间的数知道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5倍,依此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像这种形式五个数的和是105,那么五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5倍,所以中间的数是:105÷5=21,即中间的那个数是21.故答案为:21.【点评】考查了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出的阴影部分的数与数的关系,得出规律,再根据规律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21.【分析】根据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一桶大约可装10升水.【解答】解:学校教室中的桶装水,一桶可装10升水,100升太多了.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2.【分析】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根据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一个倍数是它本身,可见一个数的本身既是其最大因数又是其最小倍数.【解答】解:8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因数,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23.【分析】把这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4份吃定是它的;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5份吃完是它的.【解答】解:小军自己吃完了一个蛋糕,可以说小军吃了这个蛋糕的,也可以说小军吃了这个蛋糕的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值都等于1.24.【分析】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即1=,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在1﹣中,可以把1看成,也就是8个,然后再计算.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25.【分析】据题干可得: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4个珠子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红黄蓝绿的规律串在一起,由此计算出第70个珠子是第几个周期的第几个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70÷4=17…2,所以第70个珠子是第18周期的第二个,是黄色的珠子,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组珠子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四.计算题(共3小题)26.【分析】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把它们共有的质因数的乘起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把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和它们各自的质因数乘起来;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解答】解:(1)13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13×7=91.(2)18=2×3×3,12=2×2×3,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最小公倍数是2×2×3×3=36.(3)39=3×13,91=7×13,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3,最小公倍数是3×7×13=27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7.【分析】根据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计算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2.8+1.2=4240÷6=4082×3=2469.6﹣8=1.625×4=10010﹣4.2=5.8450÷5=90630÷6=1053.7+2.5=6.224×5=1201﹣0.1=0.9125×8=1000==1﹣==1【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的计算,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28.【分析】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4×6+4×15+6×15)×2=(24+60+90)×2=174×2=348(平方厘米);4×6×15=360(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48平方厘米,体积是360立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五.应用题(共5小题)29.【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需要丝带的长度等于长方体的2条长+2条宽+4条高+结头处用的25厘米,据此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0×2+20×2+25×4+25=60+40+100+25=225(厘米)答:要捆扎这种礼品盒至少要用225厘米丝带.【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的灵活运用.30.【分析】宁宁用小时做完,红红用小时做完,比较这两个时间的大小,用的时间多的说明做的慢,用的时间少的做的快,由此求解.【解答】解:小时>小时答:小红做的快.【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比较这两个时间的大小,再根据用的时间少的做的快,进行比较.31.【分析】(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即可.(2)根据统计图可知,10秒时两架飞机的高度分别是:甲20米,乙15米.(3)从飞行高度和飞行时间两方面总和考虑.(合理即可.)【解答】解:(1)甲飞机从起飞后一致上升,高度达到24米时用时15秒,在空中停留了5秒,然后下降,共飞行35秒;乙飞机从起飞开始,高度达到30米,用时20秒,然后下降到25米,后又上升到30米,然后下降,共飞行40秒.(2)答: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20米,乙飞机的高度是15米.(3)我认为,乙飞机好,因为第一,飞机飞的时间长,第二,乙飞机飞的高度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做题.32.【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第47盏灯笼是第10循环周期的第2盏,是蓝色,可得这串灯笼的排列规律是:5盏彩灯一个循环周期,按照黄蓝绿红红的顺序循环排列,据此求出第20盏灯笼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个即可解答.【解答】解:47÷5=9…2,因为第47盏灯笼是第10循环周期的第2盏,是蓝色,所以按照黄蓝绿红红的顺序循环排列,20÷5=4,所以第20盏灯笼是第4循环周期的第5盏,是红色.答:第20盏灯是红色.【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串灯笼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3.【分析】约分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把分数化成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最简分数,据此可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再除以3再除以3就得到了,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要求原分数只要把的分子分母再同乘2乘3乘3的积即可.【解答】解:答:原来这个分数是.【点评】本题主要根据约分的意义,约分是同除以2、3、3的积,求原分数只要把后来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再同乘2、3、3的积即可.。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15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A.1B.2C.32、 - 改写成小数计算是( )。
A.0.2-0.17B.0.02-0.017C.0.2-0.0173、一本书,聪聪看了,没看的比看了的少()。
A. B. C.4、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少的是()。
A.16B.36C.405、把的分母除以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则分子().A.乘以3B.除以3C.不变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一块布,做衣服用去这块布的,做床单用去这块布的,一共用去这块布的________。
7、一个正方体,它的底面周长是24cm,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
8、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它一个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________倍.10、求下面一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2和48________11、把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两次,又用3约了一次,得,原来这个分数是________.(分数,先填分子,后填分母)12、有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34厘米,高25厘米。
这个鱼缸前面的玻璃破损,需重配一块________平方厘米的玻璃;这个鱼缸最多能注入________升的水。
13、0.001写成分数是________;写成小数是________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在、0.67、66.7%中最大的数是66.7%.()15、2m长的绳子,剪去m,还剩。
()16、从上面看到是正方形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17、比大而比小的分数只有一个.()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②③④⑤⑥19、把下面各数约成最简分数。
= = = =五、作图题(共2题,共计10分)20、请在图中表示出吨。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表示的是()。
A. B. C. D.2、比较大小可得1cm3 ( )1dm3A.>B.<C.=3、A÷B=20(A,B为非0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A.AB.BC.20D.无法确定4、一个大果粒橙瓶的容积是()A.155升B.1.35升C.155毫升5、墙角里摆放着一些正方体(如右图),露在外面的面有( )个。
A.8B.11C.136、4个棱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纸盒放在墙角处(如图),有___ 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________ .7、 kg表示把1kg平均分成________份,取其中的________份。
也可以表示把5kg平均分成________份,取其中的________份。
8、在0.67,66.7%,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9、4,9,20三个数中,________是________的倍数,________是________的因数。
10、填上适当的得数。
________11、一个水箱从里面量,长是3.5米,宽是3米,高是1.5米,它的容积是________立方米.(结果用小数表示)12、5个是________,里面有________个。
13、一个数是60的因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
14、我吃了一块蛋糕的。
()15、()16、因为= ,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分数单位也相同。
()17、一本刚买来的书150页,随手翻开,正好翻到第50页的可能性是。
()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直接写得数.240+60= 62+38= 480﹣80= 690﹣480= 230×3=999×0= 123×1= 300×5= 8×201≈ 403+398≈1﹣=+ =﹣=+ =19、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的是()A. B. C.2、是最简分数,那么a和b()。
A.都是奇数B.最大公因数是1C.都是质数D.最小公因数是13、下面()是2、5、3的倍数。
A.18B.30C.50D.704、一个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合数,并且是互质数,这个数最大是()。
A.96B.98C.995、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A.10B.8C.16D.20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a÷b=6(a,b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7、图中两个物体都是用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这两个物体的表面积相差________cm2。
8、15的最大因数是________,最小倍数是________A.1 B.3 C.5 D.159、最小合数的倒数是________;0.75与________互为倒数。
10、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一个木箱长40厘米,宽是长的,高是宽的,做这样一个木箱,需要________平方厘米的木板.1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它的占地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3、剪去的是剩下的,剪去的是全长的________;实际比计划增产,实际是计划的________;今年比去年节约,今年是去年的________.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的分数单位是,再添1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5、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16、一个自然数(0除外)至少有2个因数。
()17、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高都相等,正方体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一长方形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用该纸()张。
A.8B.6C.24D.122、下面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A. B. C. D.3、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A.6B.12C.1444、两个数的积是8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4,这两个数是()。
A.4和20B.5和16C.8和10D.40和25、下面图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A. B. C.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在3的倍数中,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三位数是________。
7、在-2,0.444…,15,0,,16,3这些数中,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互质数,3是________数;0.444…是________小数,可以记作________,它与________相等。
8、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________。
9、容器________的体积,叫做容器的________。
10、一个长方体水槽,槽内长1.2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水槽的容积是________毫升。
合________升。
1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打开后每份是这张纸的________。
12、一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________或________。
13、一个长方体,长是2分米,宽和高都是长的一半,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分米。
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15、所有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16、自然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
()17、棱长为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2.35×4.8+76.5×0.48②③④8.8-6.75+9.2-0.25⑤4.86×[1÷(2.1-2.09)]⑥⑦⑧19、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朋友把节省下来的硬币先按四个1分,再按三个2分,后按两个5分,这样的顺序排列,他排列到第114个是()硬币.A.1分B.2分C.5分2.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3.以下各数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的是()A.3B.1C.9D.64.把一张纸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沿折痕撕开,每张纸是原来纸张的()A.B.C.2倍D.5.既是6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的数有()个.A.1B.2C.3D.46.能表示出意义的算式是()A.﹣=B.1﹣=C.﹣=7.用48厘米长的铁丝做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A.8厘米B.6厘米C.4厘米8.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入一个长12分米、宽9分米、高8分米的长方体盒子里面,最多能放()个正方体木块.A.90B.96C.1089.10张连号的世博园如愿券,张老师一家人要拿3张连号的,共有()种不同的拿法.A.6B.7C.810.下面的分数中,不是最简分数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一个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72,约分后是,这个分数是.12.11和33的最大公因数是,1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3.在2、4、8、3、6这5个数中,任意选两个数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说一句它们之间的关系:.14.笑笑非常喜欢书法,她一直在练习写“不忘初心”四个大字,第30个字是字.15.6.05升=升毫升;3.5升=立方厘米.16.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等于,这个最简分数是.17.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18.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3.5厘米长的直条表示21人,用厘米的直条表示42人.19.下表粗线框中三个数的和是9.移动这个框,一共可以得到个不同的和.20.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4分米和3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21.因为7×8=56,所以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的因数.(判断对错)22.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23.如果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一定少.(判断对错)24.体积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定大.(判断对错)25.如果把一个□和一个△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5个□,△最少有15个.(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3小题)26.直接写出得数.+=﹣=﹣=+=﹣=+=5﹣=1﹣+=27.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3和7(2)12和2428.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五.操作题(共2小题)29.先算出+的得数,再写一写或画一画说明这样算的道理.+=我是这样想的:30.按照规律画出最后一个图形.六.应用题(共3小题)31.淘气喝了一杯牛奶的,笑笑也喝了一杯牛奶的.淘气说:“我俩喝得一样多.”笑笑说:“我比你喝得多”他们俩谁说得对呢?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可以用写一写、画一画或算一算等方式进行说明.)32.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玻璃缸,里面盛有水,水深1分米,在玻璃缸中放入一个玻璃球,水上升到1.3分米,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33.下表是某年云南省玉溪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单位:C)(1分;月份1234567891011121618212527.5282726.526252217玉溪市4510162126292923.517.511 5.5成都市(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两个城市气温相差最大的是月,相差.(3)简单描述两个城市全年气温变化情况.(4)哪个城市全年气温相对稳定一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题干,4+3+2=9个硬币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四个1分,再按三个2分,后按两个5分的顺序排列,据此求出第114个硬币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个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4+3+2=9,114÷9=12…6,所以第114个硬币是第13循环周期的第6个,是2分的.故选:B.【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组硬币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3.【分析】首先要理解公因数的意义,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18的因数有:1、2、3、6,9、18,12的因数有:1、2、3、4、6、12,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1、3、6是12和18的公因数,9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4.【分析】把一张纸对折3次,相当于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即每张纸是原来纸张的;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把一张纸对折2次,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张纸是原纸张的:1÷4=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5.【分析】先找出24的因数,然后找出24以内(包括24)的6的倍数,进而结合题意,得出结论.【解答】解:24的因数有:1,2,3,4,6,8,12,24;24以内的6的倍数有:6,12,24;所以既是2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有:6,12,24共3个.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6.【分析】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5份是,减去其中的2份,就是减去,还剩下3份,就是,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与分析可得:能表示出意义的算式是:﹣=故选:C.【点评】考查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减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7.【分析】根据正方体有12条棱,而且每条棱长度相等,用铁丝的长度除以12,求出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米即可.【解答】解:48÷12=4(厘米)答: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4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特征,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正方体的特征:①8个顶点.②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③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8.【分析】首先分别求出沿长方体的长一排可以放几个,沿长方体的宽可以放几排,沿长方体的高可以放几层,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12÷2=6(个)9÷2=4(排)…1(分米)8÷2=4(层)6×4×4=96(个)答:最多能放96个正方体木块.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9.【分析】把这10张如愿券排号为1~10,那么能拿出3连号可能是:1、2、3,2、3、4,…,8、9、10,只有9和10号不能放在开头,由此求解.【解答】解:给这10张如愿券编号为1~10,只有第9、10号不能放在开头,所以一共有:10﹣2=8(种);答:共有8种不同的拿法.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找出这些卡片开头的号数,确定开头的号数,其它就可以确定,进而求解.10.【分析】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据此得解.【解答】解:只有B、不是最简分数,因为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2,值不变,才是最简分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最简分数,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就要看分子、分母是否互质.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分析】根据分数约分后是,分子和分母相差13﹣5=8,又根据“分母比分子多72”,所以约去的这个数就是72÷(13﹣5)=9,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72÷(13﹣5)=9==;答:这个分数原来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关键要根据差倍问题求出约去的数是多少.12.【分析】11和33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3和6互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3=11×3所以11和33的最大公因数是11;13×6=78所以1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78;故答案为:11,78.【点评】考查了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约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法解答.13.【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当a÷b=c(a、b、c为非0自然数)我们说a是b的倍数,b是a 的因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8÷4=2,8是2和4的倍数,4和2是8的因数;故答案为:8是2和4的倍数,4和2是8的因数.【点评】此题是考察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应用.14.【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些字是4个一个循环,分别按照“不忘初心”依次循环排列,据此求出第30个字是第几个循环的第几个数字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30÷4=7(个循环)…2个所以第30个字是第8循环的第2个字,是”忘“字.答:第30个字是忘字.故答案为:忘.【点评】本题考查图形排列的规律:认真找出哪些字是一组是关键.15.【分析】(1)6.05升看作6升与0.05升之和,把0.05升乘进率1000化成50毫升.(2)高级单位升化低级单位立方厘米乘进率1000.【解答】解:(1)6.05升=6升50毫升;(2)3.5升=3500立方厘米.故答案为:6,50,3500.【点评】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6.【分析】把变化后的分数还原回去就是原分数,即把的分子缩小到5的,分母扩大到6的3倍.【解答】解:5×=6×3=18即原来的分数是÷18=.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变化后的分数再还原回去,变化时扩大的要缩小,缩小的要扩大,与原来扩大与缩小的倍数要相等.17.【分析】根据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故答案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点评】此题考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注意平时对基础概念和含义的理解.18.【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人,再用42人除以1厘米代表的人数就是42人应画的长度.【解答】解:21÷3.5=6(人)42÷6=7(厘米)答:用7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2人;故答案为:7.【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9.【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方框里相邻的三个数共有15﹣3+1=13种情况,由于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故不同的和一共有13种.【解答】解:15﹣3+1=13(个).答:一共可以得到13个不同的和.故答案为:13.【点评】关键是知道相邻的三个数共有的几种情况,由此解决问题.20.【分析】根据长方体的周长=长×4+宽×4+高×4,用5×4+4×4+3×4计算即可得到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5×4+5×3+4×3)×2计算即可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5×4+4×4+3×4=20+16+12=48(分米)(5×4+5×3+4×3)×2=(20+15+12)×2=(35+12)×2=47×2=94(平方分米)答:它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表面积是94平方分米.【点评】本题考查长方体的周长和表面积,明确长方体的周长=长×4+宽×4+高×4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5小题)21.【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可知: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因为7×8=56,所以56÷7=8,所以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的因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灵活掌握和运用.22.【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由此依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但是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一定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分析】如果苹果比梨多,把梨的数量看作单位“1”,则苹果的数量就是1+=,梨比苹果少÷=.【解答】解:设梨的数量为“1”,则苹果的数量为1+=÷=即如果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一定少.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这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此类题为常考题,苹果比梨多,梨就比苹果少是错误的.把梨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分是它的,苹果多这样的1份,即苹果为这样的6份,这一份对于苹果而言是.24.【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表面积公式:S=(ab+ah+bh)×2,可以通过举例证明.【解答】解:设长方体的长2.1、宽2、高2,体积是:2.1×2×2=8.4表面积是:(2.1×2+2.1×2+2×2)×2=24.8;设长方体的长4、宽2、高1,体积是:4×2×1=8表面积是:(4×2+4×1+2×1)×2=28;因此体积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不一定大,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可用举反例的方法进行解答.25.【分析】有两种排法:第一种:△□△□△□…□,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间隔排列,则□有15个,则△有15个(正方形后面无三角形)或16个(正方形后面有三角形);第二种排法:□△□△□△…□△□,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间隔排列,正方形有15个,则三角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正方形的后面没有三角形,有14个三角形,或正方形后面有三角形,有15个三角形;据此得解.【解答】解:根据以上方向,得: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5个,△可能有15个,可能有14个,也可能有16个;所以如果把一个□和一个△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5个□,△最少有15个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据题干分析,得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四.计算题(共3小题)26.【分析】根据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解答】解:+=﹣=﹣=+=﹣=+=15﹣=41﹣+=【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27.【分析】(1)3和7是互质数,是互质数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由此解答;(2)因为24÷12=2,即12和24成倍数关系,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较小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解答】解:(1)3和7是互质数,所以3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21.(2)因为24÷12=2,即24和12成倍数关系,所以12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于一般的两个数来说,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对于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数,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互质数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28.【分析】(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据此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即可.(2)正方体的表面积=6a2(a表示棱长),正方体的体积=a3(a表示棱长),据此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8×10+18×12+10×12)×2=(180+216+120)×2=516×2=1032(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18×10×12=2160(立方厘米)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32平方厘米,体积是2160立方厘米.(2)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5×6=150(平方分米)正方体的体积是:5×5×5=125(立方分米)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体积是125立方分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五.操作题(共2小题)29.【分析】根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求出+的得数,再根据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求解.【解答】解:+=我是这样想的:5个加上2个就是7个,即.故答案为:,5个加上2个就是7个,即.【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进行求解.30.【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图中的四个图形依次分别顺时针旋转90°位置,据此即可画出最后一个图形.【解答】解:如图:【点评】先找到图形中的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六.应用题(共3小题)31.【分析】由于两个杯子的大小不能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他们喝的牛奶谁喝的多;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如果两个杯子一样大,则喝的一样多;如果不同则喝的不一样多,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如果淘气和笑笑的杯子一样大,则他们喝的一样多;如果笑笑的杯子比淘气的大,则笑笑喝的多;由于两个杯子的大小不能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他们喝的牛奶谁喝的多;所以,他们俩说的都不对.【点评】只有在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根据两个分率占单位“1”的多少进行比较.3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玻璃球放入长方体玻璃缸中,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等于这个玻璃球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3×2×(1.3﹣1)=6×0.3=1.8(立方分米)答:玻璃球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灵活运,关键是熟记公式.33.【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两个城市气温相差最大的是2月份,相差13°C.(3)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玉溪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6月呈上升趋势,从7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成都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到8月呈上升趋势,从9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4)通过比较发现,玉溪市全年气温相对稳定一些.【解答】解:(1)作图如下:(2)18﹣5=13(°C);答:两个城市气温相差最大的是2月份,相差13°C.(3)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玉溪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6月呈上升趋势,从7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成都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到8月呈上升趋势,从9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4)通过比较发现,玉溪市全年气温相对稳定一些.故答案为:2、13°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