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1课复习打印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本课思维导图填空二、易混易错,判断改正(1)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活动。
(2)文化程度高,人的文化素养就高。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4)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5)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6)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7)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8)文化具有阶级性。
(9)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把文化建设作为(10)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三、核心考点巩固默写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范围形式(2)特点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
③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第三,纯粹“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区分】文化≠文明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1)内涵不同: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
(2)性质不同:文明一般专指人类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2.如何认识“文化的力量”?(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结合笔记查漏补缺,明晰重点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本身不是物质力量;文化不会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要借助人的实践活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
2019最新文化生活第一课(高三一轮复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考点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1)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表现:国内: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人 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 国际: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 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 式,竭力推销自己的 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民族文化,以推 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18文化与社会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全书逻辑结构
文 化 一 般 文化概念的界定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文化作用:对社会、对人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传承:传播、继承与 发展
中 国 文 化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第三单元 怎么看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及民 族精神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文化生活
• 2.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 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 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 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 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 映了
• • • •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 2、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 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 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 治具有反作用;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 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 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误区警示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教案PPT模板下载

(3)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影 响人们的
__________...
(2)文化影 响人们的 __________...
(2)态度:既要 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
(1)意义:是发 展本民族文化的内
在要求,...
(3)原则:遵循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
(2)各民族间的 经济和政治的、历
03
3、尊重文 化多样性的 意义、态度 和原则 (为...
04
4、世界文 化与民族文 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 族...
06
6、对待传 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 (如何正确 对...
05
5、推动文 化交流的意 义(中外文 化交流有 何...
7、文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文化的继
承和...
8、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动力:社会实践
《文化生活》第一 课文化与社会复习
学案
最新版PPT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预计演示时长
20分钟
总目录数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复习学案
演示内容长度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2181字符
总页数
52个
1个
51个
x页
01
一、感受文化影响
01
1、文化与 经济,政治 的关系
02
2、优秀文 化对塑造人 生的作用:
9、文化创新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 创新...
10、文化创新的途 径和方向:
12、中华民族精神 的核心:爱国主义。
11、中华民族精神 的基本内涵(中华
民族精...
13、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的途径和意
义:
(2)一定的文化 由一定的经济、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单元第1课 1.1体味文化 课件 (共36张PPT)

那达慕大会中的蒙古族文化
壁画中的埃及文化
电影中的印度文化
建筑中的希腊文化
舞台上的中国文化
纸币里的阿拉伯文化
风景迥异的建筑艺术
艾菲尔铁塔(法国) 克里姆林宫(俄) 比萨斜塔(意)
故宫(中)
凯旋门(法国)
白金汉宫(英)
泰姬陵(印度)
一、文化“万花筒”
探究·讨论一 我们所参加的、所接触的文化现
象有什么特点呢?能否举例说明?
归纳: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 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 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道文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A.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
•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解析:材料中山西各地民歌特点不同,说 明了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B、C、 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 答案A
• 2.甲骨文象形字“月”像一弯月亮的形状, “龟”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就像一 匹有马鬃、四条腿的马,“鱼”像一尾有鱼 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这启示我们( )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4:01:2904:01:2904:01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521.8.2504:01:2904:01:29August 25, 2021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

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 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包括艺术思 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观点等------适应经济基础的上述思想被称为----观念上层建筑)。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
练一练
9、“文化”是指( )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部分
B C D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练一练
10、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
C
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练一练
5、2010年7月4日,木兰文化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 木兰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 富,成为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 “木兰精神”是( ) A 政治现象
B
C D
文化现象
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统一
练一练
6、近年来,花木兰故里——虞城县着力打造木兰文 化品牌,发展木兰文化产业,借助木兰文化有力地推 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 A 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2012· 安徽卷]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 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 美人鱼像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 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 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 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 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生活1-5课知识点归纳

大礼拜作业(背)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
2、文化是什么:含义及特征见课本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2)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见课本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复习课件(共18张PPT)

拓展:文化竞争力
指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 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素质的人才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为 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 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 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随堂练习 P132
1、(2018课标1,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 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 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 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 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 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实质 (精神力量)
―社―会→
实践
随堂练习 P 132
3、(2018·课标3,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 用的结果
文化生活复习(第一单元)

B
整理ppt
17
• 2.2011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06周年。100多 年来,我国几代电影工作者,深入社会实践, 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 见证并记录着中国社会的苦难、进步和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这说 明 A.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了文化,也在社 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D.中国的电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电影
对社会 —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 化
对经济政治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的 对综合国力 ——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
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用
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
对个人 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丰富精神世界 作用:优秀文化 增强精神力量
整理ppt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 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整理ppt
5
•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1)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
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如坐公交车、 欣赏艺术品等)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 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 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 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
整理ppt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展示并记忆】
一、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考点一:体味文化
1.2011年产生的网络新词,像“鸭梨”、“你懂的”、“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 ( )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2.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
这说明( )
①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形式是丰富
多彩的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
这种信仰的力量,归根结底,是 ( ) A.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一种政治力量
C.一种科学力量 D.一种物质力量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
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 )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源泉
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
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现
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二、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当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较2009年增幅达15%,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
这体现文化对经济影响的是 ( ) A.人们的文化消费观明显改善 B.影视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C.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大提高 D.能更好地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2011年秋季广交会于10月15日在琶洲广交会展馆举办,会展上展出的不仅仅是各具特色的商品,还有各国商品背后的民族文化,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商品与商机,还有对
自己民族、国家的自尊与自豪。
这表明 ( ) ①商业贸易活动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发展促进经济繁荣③我们应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④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
3、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这反映了( ) A.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
近年来,一些部门组织了“十大孝子”的评选活动。
这些评选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弘扬孝道的盛会。
这说明
A.任何文化都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B.优秀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
C.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5、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
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说明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巩固提升】检验
1.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 ( )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4.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6
7 8 9 10
主观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