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应用探讨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应用探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作为实现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信息,同时也是大坝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资料。
监测自动化不仅是监测资料快速准确获取的有效手段,而且还是为大坝安全状态实施评价的重要决策方式。
本文通过对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各方面的发展趋势予以探讨。
标签: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软件应用;现状;趋势我国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对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软件进行研究,8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90年代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得到实质性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及传感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创新,我国大坝安全监测研究得到跨越式发展。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新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安全监测系统应用的实用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实时性均得到较大提升,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已经步入深入应用时期。
1、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软件应用现状1.1 监测自动化。
大坝安全监测信息是支撑大坝实现在线安全管理的重要信息,同时也是对大坝安全实施评价的基础性资料。
随着自动化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监测手段不断被应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对于自动化在线监控而言,其主要包含有三部分,分别为在线监测、在线检验与在线快速安全评估。
其中在线数据采集是其本质基础,而在线快速实施安全评估则为其核心。
自动化监测核心流程包括:利用布设的各类监测传感器、信息监控设备、数据传输装置构建自动化采集硬件体系,定期或实时采集监测信息集中存储,并采用各种监控指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和校验,针对所得实测值对异常方面实施快速及简便的判断和评估工作。
1.2 数据采集系统。
当前国内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依据采集方式方面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三类,分别为混合式、分布式及集中式。
数据采集单元(MCU)是大坝安全自动化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具有特色及代表性的MCU有澳大利亚的DTMCU系统,美国的GeoMATION2300系统以及国产的DG型系统及DAMS型系统。
大坝安全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坝安全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国家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大坝建设也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虽然大坝建设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但是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大坝安全监测与控制系统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一、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结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是指对大坝水文、水文、水文、结构、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报,实现对大坝安全的持续、全面、科学的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控制与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传感器传感器是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传感器的作用是对大坝周围的各种监测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传递给数据采集器。
传感器常用的有测水位传感器、量河流量传感器、渗流传感器、地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通过对这些传感器数据的监测和分析,确定大坝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二)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是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
它的作用是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通信模块上传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数据采集器的主要接口有模拟量接口、数字量接口、通讯口、定时口等,数据采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的作用是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心进行处理分析,通信模块一般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通信模块必须保证高速、高带宽、低时延和稳定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是通过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对大坝周边环境从各个方面进行高精度的评估和预测。
(五)系统控制与管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等监测设备的控制和管理是由系统控制与管理模块实现的。
该模块主要完成对监测设备的状态监测及时告警,数据采集周期设置和查询控制,数据传输模式控制等功能。
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成果简介

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成果简介
赵志仁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三门峡大坝晚国最早开展安全监测工作的工程之一,经长期观测取得了
数百万个数据,为掌握工程实际性态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坝体的变形、渗流、应力、温度等观测成果的变化和对大坝工程的影响,说明与一般常规运用大坝的不同规律,消除离对大坝不安全的疑虑,提高了对径流运用大坝的认识。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赵志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8.1
【相关文献】
1.岩头陂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J], 王朋茂
2.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计及蓄水初期监测成果分析 [J], 刘浩;郑晓红
3.龙桥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成果初步分析 [J], 刘学祥;郭志鸿;赵根源;阮霄锋
4.新疆三屯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J], 李小平;周启;卢德军
5.新疆平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成果实例分析 [J], 尚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解决方案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录第一部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1)一. 系统概述 (1)二. 系统组成 (1)三. 系统设计 (1)四. 组网方式及数据流程 (5)五. 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功能 (5)5.1用户管理 (5)5.2系统配置管理 (6)5.3运行管理 (6)5.4系统状态管理 (6)5.5数据管理 (6)5.6报表生成 (6)5.8曲线绘制功能 (6)六.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7)6.1渗压计 (7)6.2量水堰计 (7)6.3库水位计 (7)6.4雨量计 (7)6.5分布式网络测量单元 (8)第二部分GPS坝体变形监测系统 (10)一.系统概述 (10)二.系统结构 (10)三.基准站 (11)四.监测站 (12)五.数据处理中心 (12)二十三.第三章软件系统功能 (12)第一部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一. 系统概述整套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的优化设计方法,硬件及软件系统均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设计,以方便系统升级以及与其它系统的连接。
关键部件选国外原装产品,配以国内的成熟技术与产品,系统设计力求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以利主坝后期子坝和副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扩展设计安装,系统内部的通讯完全采用数字信号的传输。
二. 系统组成测量系统由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软件、测量单元、传感器等组成,可完成各类工程安全监测仪器的自动测量、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异常测值报警等工作。
系统软件基于WINDOWS工作平台,集用户管理、测量管理、数据管理、通讯管理于一身,为工程安全的自动化测量及数据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有力的支持。
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人员在短时间内即可迅速掌握并使用该软件;三. 系统设计依据坝体现在状况,分别进行坝体渗流监测、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具体配置如下:1.2.1坝体渗流监测(1)坝体浸润线监测一般监测断面不少于3个,监测断面位置一般选择在最具有代表性的、能控制主要渗流情况和估计可能出现异常渗流情况的横断面上,如最大坝高断面、原河床断面、合龙坝段、坝体结构有变化的断面和地质情况复杂的断面等,断面间距一般为100~200m。
大坝安全监控软件系统

大坝安全监控软件系统大坝安全监控软件系统文档一、介绍1.1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大坝安全监控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和提高监控效率。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大坝安全监控软件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过程。
1.3 读者对象本文档适用于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二、系统概述2.1 系统背景2.1.1 大坝的重要性2.1.2 大坝安全监控的挑战2.2 功能列表2.2.1 实时监控2.2.2 数据分析2.2.3 告警系统2.2.4 参数配置2.2.5 统计报表2.3 总体架构2.3.1 系统组成2.3.2 数据流程2.3.3 技术选型三、详细设计3.1 系统模块划分3.1.1 实时监控模块 3.1.1.1 数据采集 3.1.1.2 数据传输 3.1.2 数据分析模块 3.1.2.1 数据清洗 3.1.2.2 数据存储3.1.2.3 数据分析算法 3.1.3 告警系统模块3.1.3.1 告警规则配置 3.1.3.2 告警信息处理 3.1.4 参数配置模块3.1.4.1 监控参数配置 3.1.4.2 用户权限管理 3.1.5 统计报表模块3.1.5.1 数据统计3.1.5.2 报表与展示 3.2 接口设计3.2.1 数据采集接口3.2.2 告警通知接口3.2.3 数据查询接口四、系统实现4.1 开发环境4.1.1 硬件环境4.2 数据库设计4.2.1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2.2 数据库索引设计 4.2.3 数据库性能优化 4.3 代码结构4.3.1 目录结构4.3.2 关键代码说明4.4 功能实现说明4.4.1 实时监控模块实现 4.4.2 数据分析模块实现 4.4.3 告警系统模块实现 4.4.4 参数配置模块实现4.4.5 统计报表模块实现五、测试计划5.1 测试目标5.2 测试策略5.2.2 集成测试5.2.3 系统测试5.2.4 性能测试5.3 测试环境5.4 测试用例设计5.4.1 功能测试用例 5.4.2 性能测试用例5.5 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六、部署与维护6.1 部署计划6.1.1 硬件需求6.1.2 软件需求6.1.3 部署步骤6.2 运维手册6.2.1 系统维护6.2.2 故障处理6.2.3 日志管理附件:1、用户需求文档2、数据库设计文档3、系统架构图4、函数库文档5、测试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A:对应的注释解释。
【实用】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PPT文档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⑤适应恶劣工作环境:系统运行的环境较为恶劣,有的露天布置,温差大、 湿度高、电磁于扰强、易遇雷击等,因此要求系统具有很好的防潮、防雷等技 术措施,以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⑥易扩展、易维修和兼容性:系统投入运行后,系统的规模、监测仪器的布 设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有新测点要接入、某些老测点要废弃,这要求 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局部单元故障时,系统维修工作要求在 较短时间内完成,如更换元器件等,这要求有较好的易维修性。
⑨系统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技术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系统设计 对照上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根据各水库工程实际,监测自
动化系统在设计时需从组成系统的三大部分入手,综合考虑。
1.监测仪器系统 接入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各监测仪器应经过严格检验,它们应结构简
单、传动部件少、容易维修,且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能在水库工程的 恶劣气候条件下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技术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数据处理分析与监控管理系统
数据处理分析与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通讯设备、监控中心监控 主机、管理计算机及监测自动化系统软件。
为适应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①在线实时监控:在数据自动采集的基础上实现在线监控,其核心是在 线快速安全评估,即一次数据采集(包括人工采集后输入的数据)完成后, 利用该次实测数据的变化速率与监控指标(监控模型或某一界限值)进行对 比、检验,若实测值超限,则进行复测和再次对比、检验,最终对实测值 是否异常做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判断;用户可以在屏幕上方便地查看到主 要监控测点的具体状况(实测值、预报值、警戒值等)。
大坝安全监测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论3
1.1系统概览3
1.2历史回望3
1.3现状分析4
1.4目标阐述4
第2章总体设计6
2.1设计原则及依据6
2.2系统体系结构7
2.3信息流程10
2.4系统组成11
2.5系统功能12
第3章信息采集系统14
3.1需求分析14
3.2技术解决方案14
第4章通信网络系统20
2.2.2
通信层是监测数据传输交流的基础,是数据传输的介质。系统现场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数据通信(现场总线)或无线数据通信的方式传输到监测中心,其中有线数据通信最远距离可以达到十几公里,无线数据通信距离可以达到数十公里。在采用有线数据通信子网和无线数据通信混合结构时,系统数据传输具有路由自动判断机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 5013);
《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69-96);
2.
对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而言,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因此该系统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等工作环节的设备选型和技术处理上要充分考虑误差控制和误差处理,确保提高系统整体的准确性。
3.
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观测数据具有可靠的精度和准确度。系统设备能自检自校及显示故障诊断结果并具有断电保护功能,同时具有独立于自动监测量仪器的人工观测接口。
主要的信息流程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查询、信息统计分析预警、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展示。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网络设计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网络设计摘要: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对于保证水利工程中大坝项目的正常运行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探究不断深入,相应的监测技术也在逐渐提升,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
但是,监测技术仍存在许多弊端,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网络;设计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管理方对大坝安全的监测与认识不足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方面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大坝无须配备相应的安全监测措施。
另一方面,资金的不足导致水库的安全监测措施的建立遥遥无期。
我国部分水库虽然存在多年,但是一直没有相关的安全监测记录,也无法为日后的水库安全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阻碍了我国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大坝安全质量鉴定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水平发展。
自动化软件系统的组成与更新改造软件系统组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软件系统主要由 7 个模块组成。
监测资料管理系统。
监测资料管理系统包括仪器管理、仪器类型管理、监测项目管理、测点管理、工程档案管理。
通过录入监测项目的概况、各测点概况、观测仪器类型以及工程档案等资料,使得监测项目管理更加严谨、规范。
监测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监测数据人工录入、监测数据预警及整编、监测量特征值统计、日程巡查录入 / 查询 4 个模块,其中监测数据人工录入为系统初始界面,主要用于输入人工观测数据以及修改异常数据,监测数据预警及整编主要用于删除超过设定值的异常数据,监测量特征值统计用于统计监测量特征值,日程巡查录入/ 查询用于日常巡查录入及查询。
该水库测压管水位观测,在自动化系统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每月人工观测 1 次,用以及时校核自动化观测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通过监测数据人工录入功能,可以及时录入因断电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导致的自动化漏测、错测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可靠。
该水库大坝变形观测包括坝体水平位移观测和坝体垂直位移观测,每年进行 2 次,汛前汛后各进行 1 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开发*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FTWARE FOR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SANMENXIA DAM王恒斌 崔 庆Wang Hengbin ,Cui Qing(水利部黄委会防汛自动化测报计算中心,河南郑州)(CFFC FOR YRCC ,Zhengzhou ,Henan )曾长宏Zeng Changhong(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河南)(Administration of Sanmenxia Key Water C onservancy Project ,Henan )【摘 要】 着重介绍了微机视窗环境下建立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方法及所建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 大坝监测 自动化 软件 视窗环境 Window s *到稿时间:1996-07-151 前言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经5年多更新改建现已基本完善,由水利部黄委会防汛自动化测报计算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共同研制开发的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微机自动化软件也完成并投入使用,该软件除离线分析子系统外,采用先进的视窗环境,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易学易用。
2 国内大坝监测系统软件的发展水平由于大坝安全监测越来越受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工程上具有先进可靠的数据采集、数模转换及数据传输仪器设备之后,建立先进的大坝安全监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成为提高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因此,进入8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相继研制开发或引进消化吸收了不少这类软件系统。
这些各具特色的系统基本都能满足工程实际的功能要求,但这些系统的建立由于受同时期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水平的制约,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大坝监测工程要求,尤其是工程单位在用户界面方面的要求。
进入90年代以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微机上的视窗(Window s)环境的推广,为建立功能全面、使用更加方便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微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 三门峡大坝监测软件的设计开发方法3.1 DOS 环境的特点80年代的微机软件环境大多是字符方式DOS 环境,应用系统的启动要靠敲入一行命令字符来实现,直观效果差且容易出错,而且由于开发工具和开发者的习惯不同,不同应用系统的驱动机制和使用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用户每接触一个系统,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学习了解该系统的使用方法;且DOS 环境的另一个问题是,随着微机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机的内存容量成倍增长,但如何使用这些内存,DOS环境下没有一个方便的方法,系统开发人员要想充分使用计算机的内存必须充分了解其内存结构并谨慎地操作它们,显然这对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未免要求太高了。
3.2 视窗环境的特点80年代诞生的微机视窗(Window s)环境引发了微机应用环境的一场革命,自视窗3.0推出以后,到1995年Win95推出,视窗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它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先进的内存管理技术,统一的软件界面标准,受到用户和开发者的青睐,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或敲击键盘的一个回车键,即可启动一个系统。
各种系统具有风格统一的菜单驱动方法和对话管理机制,用户只要学会了该环境下一个系统的使用方法,就可以毫无困难地运行任何一个新系统,软件开发人员可以不关心微机的内存结构,只要利用视窗环境所提供的内存管理功能,便可以充分使用微机本身庞大的内存资源。
3.3 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根据视窗环境的特点和大坝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及实际使用要求,大坝监测软件设计和开发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1)按功能把系统分解成多个独立的程序,即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运行的子系统,既可以减少内存开销,加快运行速度,还可以在必要时分前后台同时运行多个子系统。
(2)把一些经常交叉调用的函数建成动态库,如系统用户检查、数据处理等,可用搭积木的方式合并到一个程序之中,再把这个程序设计成可同时调用的动态库(不是DOS的静态库或内存驻留程序)。
这样,第一可减少程序的编码量,第二可减少执行程序的体积,第三可在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时,减少内存开销。
(3)根据环境特点设计系统界面,这一点对已习惯于DOS环境系统设计者是至关重要的,不要以DOS环境的界面设计观念指导设计,一般应用程序不要独占视窗环境及其所有资源,而只靠一个可见的任意大小的矩形区域(窗口或图标)标示其当前状态。
用户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完成多个任务,需要使用哪一个子系统,只需激活那一个子系统的窗口环境即可。
(4)把每一次用户交互信息设计成标准的对话窗口,同一个对话窗口中,依据交互信息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对话控制(如静态文本、编辑框、列表框、检查框、无线按钮等)尽量减少用户击键次数,使用户少输甚至不输汉字,并提供容错处理和简单的帮助。
工程应用系统一般需要很多对话窗口,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共有50多个这类对话窗口。
图1是用户用来选择测点的对话窗口。
图1 测点选择对话窗口(5)尽量减少冗余数据,大坝监测系统的数据关联性很强,许多工程参数和系统参数既需要用来描述仪器又需要用来描述测点和测站,如果在相应的参数文件中保存参数值本身,则既增加参数文件体积,造成提取参数时的内存开销,又极易导致系统描述的不一致。
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中采用对那些枚举型参数自动编号,只在一个文件中保存参数值,其它参数文件中以序号代替的方法,在用户查看或更改时自动以参数值本身的面目出现,如图1中选择测点的坝段名就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
(6)使用动态内存分配技术。
虽然视窗环境应用系统可以使用的内存远比DOS环境的大,但不考虑内存优化仍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不采用内存动态分配技术,或者处理能力十分有限,或者程序非常庞大笨重。
内存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程序模式设计和模块划分,如果设计不当同样会出现上述问题,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中,大量采用内存动态分配技术,使执行程序大小不足200K 却能管理一个很大的系统,只要微机内存允许,安全监测系统的仪器和测点数目几乎没有限制(小于32767)。
(7)建立有效的系统安全保护。
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采用用户分级管理,口令自行维护,以微机硬件参数形成口令密钥。
(8)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软件的主要任务是大坝观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包括测值有效性识别,自动采集仪器读数的测值计算、模型分析等,而数据报表化处理任务相对较小,因而宜采用高级语言作为视窗环境下大坝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
4 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软件的功能4.1 系统软件的命名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的微机软件系统是脱离具体工程的特殊性设计的一套水工建筑安全自动监测系统(Auto matically M onitoring Sys-tem for H ydro lic Engineering Safety ),可以十分方便地移植到其它水利工程的自动化或非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中,因而称为AM HES 水工建筑安全自动监测系统,简称为AMHES 系统。
4.2 系统的组成AM HES 由系统管理、日常监测、查询服务和离线分析四个子系统组成,除离线分析系统由多个DOS 环境的可执行文件组成外,其余子系统都只有一个独立的视窗环境执行程序。
另外有两个靠各子系统间接调用的工程简图显示与维护程序和数据采集服务器程序,以及一个供各子系统调用的动态库。
图2是AM HES 的逻辑结构框图。
4.3 系统功能4.3.1 日常监测子系统完成大坝安全监测的日常监测工作。
包括全部或某几个自动化测点的数据采集,读数测值转换,读数测值写库,测值的图上实时显示、分析、判断,人工测值录入,环境量数据的录入,监测数据报表打印。
4.3.2 离线分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不同,该子系统是用FOR-T RAN 和汇编语言混合开发的一组DOS 应用程序,其主引导程序为SM X .EXE 。
该子系统可以根据较长序列的监测数据建立统计模型、混图2 三门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逻辑结构图合模型和分布模型,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还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查,过程线、包络线、分布规律和相关关系检查及分析,可以绘制和输出检查数据的过程线和相关曲线。
4.3.3 查询服务子系统可以检索根据测点特征指定某些测点在指定环境量条件下,指定测值范围内,指定时段或季节的测值序列和统计信息;可以查询指定测点或仪器或测站的特征参数。
4.3.4 系统管理子系统完成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用户管理,系统工程参数的命名、录入和修改,仪器、测站、测点的参数命名、录入和修改,这些参数文件的备份和恢复,测点分组管理,监测数据文件(包括仪器原始读数文件和测值物理量文件)的初始化,原始读数文件的备份和恢复,原始读数到测值物理量的重新转换及转换方法设置,图形文件的比例调整和断面视图指定,自动化数据采集端口特征设置,监测数据报表设计等。
5 结语从AM HES的使用情况可见,AM HES系统具有功能完善、界面友好两大优点,能满足一般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的要求。
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充能力,可以处理多种监测仪器数据,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实现多种仪器、多个通讯端口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达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
福建省古田溪一级大坝变形自动监测系统通过验收福建省古田溪一级大坝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工程验收会于1996年10月4日~5日在古田溪水力发电厂召开。
会议由省电力局主持,参加验收工作的有电力部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福建省电力工业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以及设备仪器制造厂家和有关兄弟单位的专家共33人。
古田一级大坝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设计,系统由4条倒垂线、10条正垂线、4条引张线和2套静力水准装置组成。
系统采用的遥测仪、中心站微机控制设备由福州鼓楼无线电八厂提供,并由该厂负责安装调试。
该系统共装有监测仪器67台,中心站机房设一台486计算机、F8-1集控器、F232光耦驱动接口等,在右岸观测房、坝顶中部及327廊道进线处均设有防雷驱动接口,各测点传感器通过通讯电缆连接并与中心站相连组成网络。
系统具有数据及时采集,日、月报表打印,绘制过程线等功能。
会议期间,专家、代表们听取了设计、施工、仪器厂家、电厂等方面所作关于系统的调试、运行情况总结以及资料定性分析报告。
专家代表还对现场的仪器设备、中心站微机监控系统进行了认真检查,对系统的布置、施工状况,遥测仪器的性能与运行情况进行了讨论,对系统采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系统设计方案完整、合理,运行期间采集的资料连续性好,仪器稳定,精度达到要求,能反映大坝运行变化规律,系统已达到要求,代表们一致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