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八年京师大地震应急机制初探
康熙时期地震灾害及赈灾述论

民五万二千六百余名。 ” 1 4 1 3 6 7 虽然我们无法详 由于 当政者在刑 狱 、 冤抑 、 用人吏治等方 面 五斤 , 如是三 1 3, 兵民始能果腹。 ……再发仓
细统计康熙朝地震伤之人 口的总数量 , 但通 存在失误而上天给予 的警示。“ 兹者异常地 米二千六百余石 , 民心埔定” 5 [ 1 4 5 2 。
“ 山西平 阳府 、 洪洞等三县 , 地震 , 既而地 中 又发 , 淹死人畜又无算” [ 5 ] 3 8 3 。
2 . 勘 灾 。地震 发 生 后 迅 速勘 查 灾 区 受灾 营 、郯 州县俱被伤最重蠲 免本 州钱粮十
是制订救灾方案的依据 。康熙十八年 分之 四 , 出火 , 烧死人畜 , 树木 , 房屋 , 什物无算 。 随水 情况 , 其安 丘 …县 , 各照被灾轻重分别蠲 地震后 , 康熙帝迅速派五城御史勘查受灾情 免” 。三河——平谷地震中“ 最重者应将本 4 . 灾民悲伤恐 慌 , 社会秩序动荡。地震 况 ,后增派不在五城 的满汉御史详加稽查 , 年地丁钱粮尽行蠲免 , 次者应免十分之三 , 又 副都统 、 参领亲行详察 旗下 次者应免十分之二” 呻 。除蠲免当年钱粮 , 也 巨大的破坏性使人们会产生一种 巨大的恐 另派八旗都统 、 “ 至于穷苦兵丁 , 出征在外 , 房屋 有蠲免几年或震 前积欠 的情况 , 三河——平 慌情绪 , 康熙七年地震 , “ 震声 , 坼裂声 , …… 受灾情况 , 人号哭声 , 父子夫妇呼急救声 , 千百齐发 , 远 毁坏 , 妻子露处 , 无力修葺……淅行详察 , 毋 谷地震 中重灾县 l 一河“ 又免康熙十七年 以前
过 这 些 县 志记 载 也 可 见一 斑 。
震, 岂非皆 由朕躬处理机务未 当 , 大小 臣工
雍正急救京城震灾

雍正急救京城震灾
高继宗
【期刊名称】《城市与减灾》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稹(1678-1735),满族,清朝的第三代皇
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rn雍正八年八月十九日(1730年9月30日)巳时(9~11时),京城发生强烈地震(现定震级为6.5,震中定在圆明园,震中烈度Ⅷ),京城内外大量房屋倒塌,军民死伤很多.雍正极为恐惧,急忙移居帐幕之中,亲自指挥、组织京城官员,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急牧举措,表1列举了地震之后的急救举措.【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高继宗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学急救——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 [J], 侯世科;樊毫军
2.打造“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海口消防支队开展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J], 何宏国;
3.进一步加强我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为例 [J], 郭其云; 樊继沛
4.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 [J], 侯仁之
5.21世纪初中期北京城市综合减灾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兼论发展北京城市紧急救援产业的建议 [J], 金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朝的地震与自然灾害

清朝的地震与自然灾害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清朝这个历史阶段,地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清朝时期地震与自然灾害的情况,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地震和自然灾害在清朝的频发在清朝这个历史时期,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清朝版图广阔,横跨中国大陆东部和蒙古高原,其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根据史书记载,清朝时期就有多次大规模的地震事件,如康熙年间的宁夏地震和乾隆年间的大地震等。
除了地震外,清朝还经历了洪涝、旱灾、风暴等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人员伤亡。
二、地震与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1. 经济影响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对清朝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地震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破坏了农田和农作物,导致了大规模的粮食减产,致使社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同时,地震还破坏了许多城市和农村的建筑,给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的困扰。
2. 社会秩序的动荡地震和自然灾害给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地震发生后,许多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无家可归的人群。
这些灾区的灾民无法生存和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3. 政治影响地震和自然灾害也对清朝政府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
在大规模地震发生后,地方政府常常难以应对和处理灾情,导致了政府的信用受损。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因为无法妥善应对地震和自然灾害而面临政治危机。
这种政治影响也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三、清朝对地震和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1. 传统文化与地震清朝对地震的原因和对策存在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思维模式。
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地震是由于天灾造成的,认为地震是天地运行阴阳之力的一种表现。
因此,清朝政府鼓励人们进行祭祀和宗教活动,试图通过与神灵达成某种妥协来避免地震灾害。
2. 地震观测与防灾工作清朝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地震观测和防灾工作。
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设置地震观测站,以记录和研究地震现象。
急救震灾疫灾关系固本宁邦

在山庄避暑的康熙皇帝察觉震动是来 前康熙十八年京畿地震 ,即时分遣各 望 。 因此 ,他 在 谕 旨里 除 了严 词 批 评
官查验 , 户赈恤。 按 及后 山西之崞县、 之 外,还重述 了 自己的救灾思想与治
其发动之处较此必重, 恐有倒坏垣 壁 , 平阳 、陕西之平 凉地震 ,亦即遣 大臣 国方略 。他说 :“ 朕临御天下六十年 , 人 民或 致伤损 ” 。便连 夜派人 去 “ 四 官员查勘 ,蠲租 发帑,以救灾黎 ,具 无时不以生 民痈瘭为念 ,故凡少遇水
说 :“ 行查 河 南 、 湖广 、 四川 、广 西 、
云贵等处 ……” 。康熙看 到这里 ,顿
时大怒 :地震起于近畿沙城地方 ,邻
近 的宣化 、张家 口、蔚州 、五台等地
都是急应查看的地方 ,这些地方不查 反而行查 千里之外的地 方 ,实在过于
荒谬 !
康熙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 。经过
岁久 少 懈 初 心 。 ”
连 叉 畸 绚 扬地方大史 亦不敢 少甭隐肄 镩 随 我标 榜 ,而 实在 是他 6 年 治 国与救 上天、与政事毫不相关 :“ 0 天地变异 , 广 昌、浑 源 等 处 ,如 果 被 灾 ,着 一 并
灾经验的精练概括 ,十分经典 。康熙 历 代 有 之 ,尧 舜 之 时 亦 不 能 免 ” 他 。 於上圜使恩潭不侍下免新绩 日久遂茂闭 朕御 极 执 政 期 间 ,适 逢 我 国的 一 个 地 震 活 跃 在谕 旨中还 十分 自信地 说 :“ 座舰 史 册前 世每多忌肄 肼 玖秣 庶痰苦壅 期 ,发 生 6 5级 地 震 7次 ,7 地 震 已 久 ,历 事 最 多 ,读 书 论 古 ,悉 穷 究 . 级 薯 悚 而地震晴夜被足南犬腺救尤不可援肢 5 , 级 地 震 2 , 大地 震 8 5 。 其理 。大凡地 震 ,皆 由积气上冲 ,必 次 8 次 最 .级 所闻 即 竹毙恩拯济 必令第 氏待 始 慷耿 ,亦必有去处 ,近者其震大 , 因此 ,老年康熙积 累了十分丰富的 急 水有起处 但有 立 氏 痈 痕 南 念 攻 几少 逆 早 必氘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 日 17 近 于 科 学 了 。 (6 9 怎赐 莉 疋儇 奉
清代赈灾制度的外化研究_以乾隆朝_勘不成灾_制度为例_周琼

为促使地方官重视“勘不成灾 ” 并实施赈济, 雍正帝谕令地方督抚, 授予其酌情处理“勘不成 灾” 赈济的权力。 雍正五年 ( 1727 ) 九月丁卯谕: “大凡地方小有水旱之事, 勘不成灾, 于例不应题 本者, 该督抚当就近酌量料理, 并具折奏闻。 务令 朕得知地方情形, 无丝毫隐匿, 方不负封疆大臣之
制度外化是指制度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其 原则及规范的使用范围或制度的核心内涵向外转 化、 适用范畴随之扩大的现象, 即将制度的模式及 措施扩展应用到原本不属于制度范畴的事物中, 将非制度的政策措施转化为制度范型甚至将其变 为制度的现象。 自古及今, 制度的内化及外化现 象时常发生, 制度内化受到了学界重视, 外化却鲜 有关注, 使制度外化及其成效、 经验未得到发掘及 研究, 学术 经 世 致 用 的 社 会 功 能 未 能 充 分 发 挥 。 在诸多制度外化的案例中, 清代“勘不成灾 ” 制度 成为中国历史上灾赈制度外化最典型的个案 。 “勘不成灾” 是指经官府勘察后不能达到灾赈 等级的灾荒, 清以前均不予赈济。 但此类灾害依 然对灾区的社会经济、 灾民生活造成极大冲击及 影响, 尤其一些接近灾赈等级但不能享受赈济的 灾区再生产能力遭到削弱, 从而加重、 扩大了灾荒 的消极影响, 彰显出传统灾赈制度的刻板及固有 缺陷。清代在总结历代灾赈的基础上, 对灾赈制 度进行了改良及完善, 传统灾赈制度逐渐外化, 灾 赈范围向制度外转化, 根据具体情况赈济“勘不成 “勘不成灾 ” 灾” 灾民。清代对 的赈济经历了由忽 视到关注再到重视的过程, 雍正朝的实践使“勘不 成灾” 开始了制度外化的历程, 乾隆朝的完善措施 完成了赈灾制度的外化过程并发挥了较好的社会
“勘不成灾 ” 极为 说明雍正帝对
雍正八年京师地震处理理念

雍正八年京师地震处理理念雍正八年京师突发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动荡和损失。
地震前雍正正处于疾病的困扰和丧弟的悲痛中,震后他则运用他惯有的手段巧妙的稳定了这一动荡的政局。
除了银钱物资的救济之外,他多次颁布上谕对这次地震进行反思和训诫,其中就以他崇尚的天人感应学说作为上谕中的指导理念。
从而使这次地震不管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得到了稳定和恢复。
标签:雍正八年;京师地震;天人感应雍正八年八月十九日(1730年9月30日)上午巳时,北京西北郊(今北京西山附近)发生6.5级地震,地震当时的景象据《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记载,“……北京皆用砂器,自相撞破,渠出来后,地震尤甚云矣”。
“城外亦然,圆明、敞春等宫阙,无数颓压。
且关东大雨,陷没数千里”。
沙器因地表动荡而相互碰撞,圆明园、畅春园都有倒塌,关东地区还下着绵延数千里的暴雨。
雍正竟害了怕,“……避地震设幕泛舟而居处云矣……”。
〔1〕英宗实录六年4437那么,地震过后雍正和朝廷是如何稳定这场震局的呢?当前史学界关于这次地震的研究主要有汪波的《雍正八年京师大地震应急机制初探》和杨乃济的《清世宗处理地震善后》等。
然而在此基础上通过翻阅当时地震后雍正发布的上谕,发现上谕中体现的更多是“天人感应”说。
“天人感人”理念在雍正统治的十三年间被广泛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之中。
因此本文通过对震后雍正发布的上谕进行分析来看在这次地震的处理过程中雍正是如何渗透“天人感应”理念的。
一、震前雍正皇帝的状态地震前雍正皇帝的狀态非常不好,这成为了他在震后安抚民众引咎自责的说辞。
首先,雍正的身体状况不佳,当时的雍正已年过半百,从七年的冬天起生了一场大病,直到九年的秋天后才慢慢康复,整整一年雍正都在病痛的难捱和折磨中渡过。
在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中是这样形容病重的雍正,“寒热不定,饮食失常,睡眠不足”,可见这一整年雍正不仅是在身体上受着折磨,在精神上更是摧残。
这次生病使得他不能尽心尽力去处理政务。
康熙出人意料如此处理8级大地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康熙出人意料如此处理8级大地震
导语: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仍,尤其大地震一夕之间造成的天崩地姴惨况更令人怵目惊心!古代也有天灾,面对8级大地震,康熙皇帝竟然如此处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仍,尤其大地震一夕之间造成的天崩地姴惨况更令人怵目惊心!古代也有天灾,面对8级大地震,康熙皇帝竟然如此处理?出人意料!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679年9月2日)中午,京师地区发生了一场强烈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级达8级,震中在平谷、三河一带,地震波及范围除京城外,还包括周围的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六省,共计两百余州县。
京城震毁城堞、衙署、民房、死伤人民甚众。
(注1)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康熙皇帝迅速作出了反应。
他一方面“发内帑银十万两”,赈恤灾民;一方面号召“官绅富民”捐资助赈。
但他最着力进行的,则是亲自带领大小臣工,对朝政得失认真的作一次全面的政治检讨和反思。
他自己首先“兢惕悚惶”,“力图修省”;同时要求臣工们“务期尽除积弊”,“各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痛改前非,存心爱民为国。
”(注2)
地震发生后不到四个小时,康熙立即把“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满汉各官”召集在一起,并把大学士明珠、李霨等数人召到乾清宫,当面训谕,严厉批评了某些官员“自被任用以来,家计颇已饶裕,乃全无为国报效之心”,不仅不清廉勤政,反而“愈加贪酷,习以为常”的恶劣行径,并且表明了对这种“奸恶”之人如“不加省改”,一经查出,“国法俱在,决不饶恕”的决心(注2)。
两天后,康熙帝再一次将“满汉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各官”召集到左翼门,着人口传谕旨,宣布了他所思虑的施政上的六方面弊端:。
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

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作者:孙雅彬李开周来源:《党员文摘》2008年第07期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严重的大地震。
古人虽然科学知识不及今日发达,也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救援工具,但面对天灾,历朝历代政府和民间力量依然有救灾赈灾的措施。
今天,让我们以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为例,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齐心合力,与灾害搏斗,重建家园的。
康熙十八年京师大震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该地区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震。
震中位于平谷、三河,震级8.0级,范围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破坏十分严重。
根据文献记载,仅北京一地就造成12700余间房屋倒塌,18000余间房屋损坏,近500人被压致死。
《光绪顺天府志》这样记载:“京师地震,通州、三河、平谷、香河、武清、永清、宝坻、蓟州、固安等处尤甚。
蓟州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
”法国人杜赫德在《中国地理历史政治及地文全志》中如此描述当年地震的惨烈:“埋葬在废墟内的有四百多人,邻县通州有三万多人压死。
”《三河县志》卷十五中收录有《地震记》一文,生动地记录了挖掘被埋灾民的过程。
任塾,江南怀宁人,时任三河知县。
地震发生时,正在小睡的任塾被惊醒,只跑到门边便被塌陷的房屋梁柱压埋,牙齿腰身俱伤,幸而头顶尚有一洞,呼救几声后,气息不足,只好“极力伸右手出寸许”。
恰好家人在外寻找,“望见手指动摇”,遂率众搬木挖土,用了一顿饭的工夫终于将其救出,幸无大碍。
任塾遂带领儿孙继续寻挖被压埋的亲人,“俯而呼,有应者,掘出之。
”经历此次地震,特别是在搜救过程中,任塾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地震发生时躲在床桌下面或门窗旁边,生还的几率比较高:“大抵床几之下,门户之侧,皆可赖以免,其他无不破头折体,或呼不应,则不救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任塾奔波抗灾一线,扶助灾民,极大地缓解了震灾带来的破坏,稳定了百姓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地震 的原 因归咎 于上 天的警示 , 固然 是封 建迷信 和时代 的局 限性 。但 是 , 这 雍正认 为灾 害发生是 没有 “ 勤政敬 事” 和政 治 不清 明的结 果 , 害发 生后 首先 检 讨政 治 制 度本 身 , 灾 要求 改 革 时弊 , 调整制 度的不合 理 , 国家机 器更好 运行 , 使 虽说是 亡羊补 牢 , 如此一来 , 可 安定 民心 , 鼓 舞 士气 , 高朝廷凝 聚力 , 提 政令 上通下 达 , 各项 救灾工 作可 以 比较顺 利进行 , 百姓也 能间接 得到 实惠 , 日战胜 灾害 , 建家 园 , 早 重 恢复 社会安定 。 在地震 发生 的第二 天 , 正帝 即召集张廷 玉等人 了解 灾情 , 排勘灾 、 雍 安 赈济 等事宜 , 其是 尤 通 过 国库 支付赈 灾帑银 等等抗 震救灾 工作 , 在 雍正 帝 的决 策下 逐一 进 行 。在 封 建 中央集 权 都 制度下 , 有雍 正皇帝 的决策 主导 , 没 大规模 的救灾 赈灾是 不可能 完成 的。
取 根 据 受 灾 轻 重给 予银 钱 的 应 急 救助 等政 策 和 措 施 , 令 通 畅 , 学 管理 , 政 科 帮助 灾 民重 建 家 园 。
关键 词 : 地震 ; 灾害应急 ; 灾; 息管理 赈 信
中 圈 分类 号 :2 9 2 K 4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t0 8—16 (09 0 0 7 o 10 5 9 2 0 l5- 13一 4
夏以来, 朕体 中违和, 仰惟宗社攸关 , 列祖皇考付托之重, 不敢不保护此身 , 是以屏除思虑 , 葆静 颐养 , 而勤逝 , 朕心悲悼 , 有伤天和, 遂致水涝情 形见 于数省 。… … 目今 又有 地震 之异 , 蒙上 天垂 慈 , 仰 显示 儆 戒 , 有 夙夜 祗催 , 惟 切加 省改 , 以
一
、
以雍正帝 为中心的应急决策机制
地震 发生后 , 雍正帝 临危不 乱 , 条不紊 地发 号施令 , 有 积极决 策抗震救 灾工作 , 义不 容辞担 当起 抗震应 急 的决 策者 。
地震发生时 , 雍正帝正在船上, 看见两岸墙房坍塌始知发生地震。“ 八月十九 日巳时地动 之时 , 朕正在船上 , 并未惊觉, 见两岸墙房坍塌 , 方知地动。至于宁寿宫诸妃母 , 并朕宫眷 , 俱各 平安 ,p n oe各宫使女人等, 不惟无负重伤之人 , 亦并无伤坏皮肤者” 。在雍正帝 的心 目中, ⑧ 自 己贵为天子 , 地震是上天的警示 , 地震发生后 , 他首先 自我反省 , 他对地震的理解为“ 盖今年春
作者简介 : 汪波, 史学博士, 中国人 民大学清史所博士后流动站研 究人 员。
圜
< 东南学术) 0 9年第 5期 2o
戴 天恩 , 除兵 民人 等 , 宇倾 圮者 , 一查 赏 外 , 屋 一 再将 朕 意晓 谕 内外知 之 ” 。在 雍 正看 来 , 解 “
铃还须系铃人”要应对 自然灾害, , 自己首当其冲必须“ 勤政敬事” 其次, ; 应要求各位臣工“ 愿
二、 以中央官员为主的应急运行机制
因清朝 官僚 制度 的原因 , 清代地 方官吏人 数较少 , 多 E常工 作需要 各地保 甲配合 才能完 许 t 成 。但是 灾害应 急各项 工作 , 如完全 依赖地方 保 甲 , 往往 弊案较 多 。尤其 勘灾是 一切赈 灾应急 工 作 的基础 , 勘灾 的准确 与否 , 直接关 系到赈 灾应急 的成败 。所 以雍 正帝 要求满汉 官员 和各部 门通 力合作 ,每城 著派满 汉御 史各 一 员 , “ 分查 民间 房舍 , 屋 宇倒 塌 , 墙垣 颓 缺 , 速据 实 或 或 作 清 查 , 具奏 , 分别 朕将加 恩赏 给 。该御 史等务 悉心秉 公办理 , 倘有 吏役 隐匿虚 冒扣翘等 弊 , 经朕
< 东南学术) o 9年第 5期 2o
雍正八年京 师大地震应急机制初探
汪 波
摘要 : 雍正八年 京师发 生严重大地震, 雍正朝在应对这场地震过程 中, 虽然没有形成现代 意义上 的灾害应急体 系, 但是灾害应急机制 已初露端倪, 在皇帝的应急决策下 , 朝廷和 官吏组成应 急体 系, 采
尔 大 臣官员 士庶 兵丁等 , 人人诚 心感激 上天示 儆 之深 恩 , 返衷 自问 , 思过 省愆 。不但 恶 事邪 念
急宜扫除 , 即怨尤抑郁之心, 亦当屏绝 , 则天高听卑, 必垂照察 , 不但地土宁静 , 共获安居, 且可
永 免上帝 之谴责 , 断无再罹 险厄 之虞 也 。朕非 以地 动之 异 , 诿过 于 臣工 黎庶 也 。朕 之 生平 , 先
尽管如此 , 京城建筑损毁严重。例如 : 除房屋倒塌外 , 故宫各殿遭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 , 安定 门、 宣武 门等处 城墙裂缝 3 7丈。寺庙 、 各地 驻京会 馆 和教 堂均遭 不 同程 度破 坏④。京 城著 名 的建
筑物 之一—— 顺 治年间建 造 的北 海 白塔 , 在这 次地震 中“ 身 、 座彻底 闪裂”, 塔 塔 只是勉 强 没有 倒 塌而 已 。面对 这突如 其来 的灾害 , 以雍正 帝为首 的清 廷采 取 一系列 应 急救援 措施 , 然 没 虽 有 建立现代 意义 上的灾 害应急 体系 , 雍正朝 灾 害应急机 制 已初 现端倪 。 但
雍正八 年八 月乙卯 巳时 ( 13 即 7 0年 9月 3 0日 9时—— 1 )北 京地 区发 生 6 5级 的强 1时 , . 烈 地震 , 度为 8度 , 中位于 今北京 西 山( 纬 4 烈 震 北 0度 , 东经 16度 ) 近①, 1 附 造成 人 口损 伤 、 房 屋倒 塌 和其它 经济 损失 。据统 计 , 当时北京 地 区共 塌房 145间 , 63 颓塌墙 壁 162堵 , 伤人 22 死 口47名⑦。此 次地震 发生在 上午 , 5 人们普 遍外 出工作 、 习 和活动 , 学 否则 人员 伤亡 会 更惨 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