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劳动经济学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1

劳动经济学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以下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正确答案:B解析: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知识模块:劳动经济学2.规范研究方法重点解决客观经济现象()的问题。
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正确答案:C解析: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知识模块:劳动经济学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正确答案:B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知识模块:劳动经济学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正确答案:C解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知识模块:劳动经济学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s>1B.Es<1C.Es>0D.Es<0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当Es(下标)=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川大《经济法》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完成日期:2017年09月18日09点27分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是下列哪项?A.消费者为生产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发生的法律关系B.各商家为经营需要而发生的购销关系C.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法律关系D.消费者为营利而进行的购销活动2.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多少天内向上一级机关作出复议?A.10日内B.15日内C. 30日内D. 3个月内3.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多少倍?A.1倍B.2倍C. 3倍D.4倍4.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下列答案中最正确的是哪项?A.丙只能向乙索赔B.丙只能向甲索赔C.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向谁索赔D.丙可向甲、乙中的一个索赔5.消费者王某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瑕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王某只能向该商品生产者主张赔偿B.王某可以向该商品的销售者主张赔偿C.王某既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D.若销售者有证据表明该瑕疵是在销售过程中其他销售者所致,有权拒绝赔偿6.为排挤竞争对手,某商店在销售中向海信购买电冰箱的顾客赠送一套餐具。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如果电冰箱的价格减去餐具的价值小于电冰箱的成本价则商店构成不正当竞争B.商店的行为构成违法搭售的不正当竞争C.如果赠送餐具违背顾客意愿则构成不正当竞争,否则不构成D.如果餐具质量不合格则构成不正当竞争,否则不构成7.甲期货交易所章程规定,对日交易量超过一百手的客户,可以将手续费的2%作为折加费退还给他们,并完整的财务手续。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第⼀章导⾔名词解释劳动——有劳动能⼒和劳动经验的⼈在⽣产过程中有⽬的的⽀出劳动⼒的活动劳动⼒——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指从事体⼒劳动为主的“劳⼯”,即“⼯⼈”或产业⼯⼈,马克思理论把劳动⼒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与体⼒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这⼀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泛使⽤劳动市场——劳动⼒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需求和供给的⾏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产与再⽣产的经济问题、⼈⼝⾃然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资源管理——对⼈⼒资源进⾏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法的总和。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在⼀定的假设前提下,⼈们的⾏为是怎样的规范经济学——⽤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在效⽤最⼤化假设下,劳动⼒资源的投⼊产出机理。
第⼆,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运⾏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需求和供给的⾏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种对⼈的经济⾏为进⾏研究和分析的⼀种理论。
它建⽴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和⼈是有理性的。
从稀缺性⽅⾯来讲,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了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概念。
它隐含的⼀个重要命题是⼈们对资源的使⽤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问题。
所以,劳动⼒资源也是稀缺的。
⽽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的价格---⼯资反映出来。
⽐如,每年应届⼤学⽣的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种选择,⽽⽤⼈单位也只能在李四或者是王五之间做出唯⼀的聘⽤选择。
川大《劳动经济学1164》18春在线作业2

------------------------------------------------------------------------------------------------------------------------------ (单选题) 1: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A: 正相关B: 负相关C: 不相关D: 不确定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A: 工资率B: 生产技术C: 货币资本规模D: 企业的性质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的。
A: 向前弯曲B: 向后弯曲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正确答案:(单选题)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A: 带薪休假B: 免费工作午餐C: 折价优惠商品D: 失业保险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A: 减少,减少B: 减少,增加C: 增加,减少D: 增加,增加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技术进步对()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B: 非熟练工C: 技工D: 女工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A: 供给的增加B: 供给的下降C: 需求的增加D: 需求的下降------------------------------------------------------------------------------------------------------------------------------ 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A: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D: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正确答案:(单选题) 9: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四川大学]《劳动经济学1164》18秋在线作业2
![[四川大学]《劳动经济学1164》18秋在线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9ee8f52bbb68a98271fefa33.png)
【奥鹏】[四川大学]《劳动经济学1164》18秋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不确定第2题,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A、工资率B、生产技术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第3题,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的。
A、向前弯曲B、向后弯曲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第4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第5题,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第6题,技术进步对()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B、非熟练工C、技工D、女工第7题,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第8题,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第9题,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第10题,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B、员工C、政府D、社会第11题,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A、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B、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D、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第12题,一般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A、0-1%之间B、3-5%之间C、8-10%之间D、10-15%之间第13题,大卫•李嘉图建立在()基础上的分配论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高峰。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03日13点07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6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卫•李嘉图建立在( )基础上的分配论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高峰。
A.市场法则论
B.劳动价值论
C.工资基金说
D.边际效用论
2.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
A.正向
B.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4.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5.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6.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7.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8.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不足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9.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10.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11.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12.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3.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为正值
14.技术进步对( )的就业影响较大。
?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5.下列( )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提高税率
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C.扩大政府购买
D.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2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有( )?
A.信息障碍
B.成本障碍
C.体制障碍
D.市场缺陷
E.心理障碍?
2.个人劳动力供给是指( )?
A.单个劳动者的工作决策
B.劳动者个人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劳动
C.劳动者个人决定何时工作
D.劳动者个人决定准备工作多长时间
E.劳动者个人决定如何支配闲暇时间
3.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厂商能够确定( )
A.本企业员工的工资率
B.雇佣多少雇员
C.生产多少产品
D.本企业产品的价格
E.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4.造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有( )
A.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不动
B.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不动
C.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D.劳动力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E.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
5.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 )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
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
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
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
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0 分,共20.0分。
1.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小。
2.女性工人进入就业越多,男性工人的就业机会就越少。
3.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起相反作用。
4.劳动供给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