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法理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法理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中,表现法律原则时,法律一词一般作( ) A.狭义解释B.广义解释C.中义解释 D.普通解释2.中国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接近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和墨家B.墨家和道家 C.道家和法家 D.儒家和法家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5.法的关系根源于( )。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生活关系 D.财产关系 6.在西方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法治的经典性论述即“法治应当优于(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孔子 D.韩非子7.法制一词的词义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在( ) 后不断演变。
A.1949年 B.1982年C.1992年 D.1997年8.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法治的时间是( )。
A.17世纪后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9.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中其中与( )的关系尤为密切和重要。
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经济关系 D.经济体制10.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在( )意义上所说的。
A.直接B.最终意义C.基础D.阶级意义11.把利益分为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的标准是( )A.利益存在的不同领域 B.计算角度的不同C.利益主体不同 D.是否为法律所承认12..主张“恶法亦法”的学派是( )。
A.自然法学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D.政策法学13.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 )。
A.氏族 B.胞族 C.部落D.部落联盟14.法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阶级冲突激化 B.生产力发展C.社会分工发展 D.人文因素影响 15.法与国家( )A.二者同时产生B.二者产生没有内在联系C.先有国家后有法 D.先有法后有国家16.法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概念出现于( )A.古希腊B.古罗马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17.在西方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法学思想是( )A.自然法思想 B.经济分析法学C.批判法学D.分析法学18.法理学概念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中转站是( ) A.香港 B.澳门 C.日本 D.新加坡19.先秦时期与“法学”近似的知识是( )。
川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次作业任务答案解析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次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假冒乙的注册商标推销自己的同类商品,乙请求工商机关予以制止,工商机关依法作出责令甲停止侵犯乙注册的商标的裁决。
该裁决是(A)A.权属纠纷裁决B.侵权纠纷裁决C.行政纠纷裁决D.损害赔偿裁决2.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奖励的是(B)A.某大学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颁发奖金B.某民政局对抗洪抢险中的有功人员颁发奖金C.某企业授予张某技术标兵荣誉称号D.某民政局给牺牲的军人家属颁发抚恤金3.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酒后滋事的人使用警具,属于(* *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执行C.执行罚D.行政强制措施4.不服海关征税决定的案件,管辖法院是(B )。
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5.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的期限为(B)。
A.20 天B.15 天C.10 天D. 7天6.行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首先向(C )。
A.复议机关提出B.司法机关提出C.赔偿义务机关提出D.由申请人任意选择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是( D )。
A.较大数额的罚款B.责令停产停业C.吊销营业执照D.行政拘留8.在行政诉讼中,法律授权人民法院对( D :)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作变更判决。
A.主要证据不足B.违反法定程序C.适用法律、法规错误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9.以下关于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表述正确的选项是(C )。
A.行政诉讼案件一律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B.行政诉讼案件一律不适用调解C.行政诉讼期间原则上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D.行政诉讼一审期间被告可以申请撤诉10.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裁定主要用于解决(B)。
A.实体问题B.程序问题C.管辖问题D.特殊事项问题11.行政处罚中的警告属于(C)。
A.限制权利的处罚B.剥夺权利的处罚C.影响声誉的处罚D.科以义务的处罚1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 A )。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二)

法理学学习测试试卷参考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主指导,这说明二者( D )A.体现的意志相同 B.经济基础相同C.适用的范围相同 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2.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 D )A.强制性 B.统一性 C.权威性 D.概括性3.与“主义务和从义务”相对应的范畴是( B )A.对世权和对人权 B.原权利和救济权C.专属权和可移转权 D.公权利和私权利4.明确规定一定行为规则,不必再援用其他规则的法律规则是( C )A.强行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5.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可合称为( B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C.委托性规则 D.确定性规则6.表征一个国家对同时期其他国家法律或制度的吸收和借鉴的法律术语是( B )A.法律继承 B.法律移植 C.法律清理 D.法律整合7.具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A.权利能力 B.达到一定年龄C.责任能力 D.有一定的分辨能力8.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关系B.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关系C.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9.下列关于法律编纂的说明中正确的有(C )A.是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是在不改变现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C.是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制成新的系统的法律文件,因而是一种立法活动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10.法具有规范作用,其中教育作用的对象是( B )A.本人的行为 B.一般人的行为C.他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11.对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资格,称为( A )A.责任能力 B.行为能力 C.法律权利 D.法律义务12.狭义的法的执行是指国家( A )A.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 B.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C.权力机关的执法活动 D.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13.在法律解释方法上,狭义解释是指( D )A.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语的理解B.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理解其含义C.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D.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含义进行解释14.某法学教授著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进行解释、释义,这一解释属于( D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法定解释D.学理解释15.《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一、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 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 法是社会道德的体现D. 法是经济基础的反映2. 法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国家制定或认可B. 具有普遍约束力C. 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D. 以道德教化为手段3. 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法具有规范作用B. 法具有教育作用C. 法具有强制作用D. 法具有道德教化作用(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2)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无论身份地位、财富状况,都必须遵守。
(3)法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
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4)法具有强制性。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答案:法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功能:法通过规定权利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教育功能:法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
(3)强制功能: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保障法律权益的实现。
(4)保障功能:法保障国家、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法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没有法,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
2. 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法通过调整经济关系,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法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理学》形考作业2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作业2第五章———第九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1.法律规范参考答案:法律规范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述的,具有特殊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
法律规范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3个要素构成。
2.法的渊源答案:法的渊源,就是指特定法律共同体所承认的具有法的约束力或具有 法律说服力并能够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之大前提的规范或准则来源的那些资 料,如制定法、判例、习惯、法理等。
3.法的体系答案: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4.法的部门答案: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出的分类。
5.法律解释参考答案: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对法律、法规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6.法律推理参考答案:是法律人将形式逻辑运用于处理案件过程的思维形式,是法律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具体体现。
它贯穿于法律的整个实施过程。
7.法律关系答案: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8.法律行为答案:是法律规范调整人们行为形成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
9.法律责任答案:法律责任可定义为: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
10.法律制裁答案: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 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 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如何?参考答案:法律规范-----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述的、具有特殊逻辑结构 的行为规则。
法律规范不等同于规范性文件或法律条文,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内 容和形式的关系,法律规范是内容,规范性文件、法律条文是形式。
法律规范的结构: 三要素说—— 由前提、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
川大《行政法学》第二次作业答案(同名12424)

川大《行政法学》第二次作业答案(同名12424)《行政法学》第二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 75.0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9月12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7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的行为,其生效规则是( )( D )A.附条件生效B.告知生效C..受领生效D..即时生效2.某县政府规定,县政府关于强制拆迁争议的裁决为最终裁决,被拆迁人不得对之提起行政诉讼。
该县政府的决定是( )( B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的行政行为D.可废止的行政行为3.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指( )( D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共中央E.F..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4.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是行政行为的( )( A )A.确定力B.拘束力C.公定力D.执行力5.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规范划分为实体行政法和( )( D )A.专门行政法B.一般行政法C.特殊行政法D..程序行政法6.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 D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C.民主党派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7.下列各组织中,不享有行政立法权的是( )( D )A.国务院B.国务院各部委C.国务院直属机构D.全国总工会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施行的时间是( )( D )A.2003年8月27日B.2004年1月1日C.2004年5月1日D..2004年7月1日9.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 A )A.法规B.条例C.规定D.办法10.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法定期限,一般为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 C )A.5日内B.10日内C.20日内D.30日内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D )A.行政拘留B..没收财物C.吊销营业执照D.开除12.下列各项中,属于执行性强制措施的是( )( B )A..查封和扣押B.约束和扣留C.强制带离现场D.强制检疫13.某县土地管理机关对甲乙双方就一土地的使用权归属争议进行的裁决,属于( )( C )A.行政纠纷裁决B.侵权纠纷裁决C.权属纠纷裁决D.损害赔偿裁决14.行政指导以其作用的性质为标准,分为促进性指导和( )( A )A.限制性指导B.调整性指导C.宏观性指导D..微观性指导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紧急避险必备要件的是( )( C )A.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B.情况紧急没有其他途径可供选择C.针对侵权行为D.损害的合法权益不得超过保护的合法权益16.在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是( )( A )A.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B.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C.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D.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的组织17.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是( )( B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行政强制措施D.行政拘留18.被申请人自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后,提出答辩并举证的期限为( )( C )A.5日B.7日C.10日D.15日19.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可以作出( )( B )A..维持判决B.撤销判决C..变更判决D..履行判决20.下列行政案件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 )( A )A.海关处理的案件B.公安机关处理的案件C.土地行政案件 .D.卫生行政案件21.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数为( )( D )A.1人B.1至2人C.3人D.1至3人二、多项选择题。
四川大学《法理学(Ⅰ)1002》20春在线作业2.doc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 法是()的体现。
A.上帝意志B.公民意志C.人民意志D.阶级意志【参考答案】: D2.在西方首先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的是()。
A.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哲学家B.罗马法学家C.分析法学派学者D.中世纪神学家【参考答案】: A3.在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是()。
A.自发形成的B.自觉培养而成的C.强行灌输的D.自然赋予的【参考答案】: B4.生命权,健康权应当属于()。
A.特殊权利B.基本权利C.普通权利D.第二性权利【参考答案】: B5.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主要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次要性标准是()A.调整范围B.调整方式C.法律形式D.法律后果【参考答案】: A6.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
A.对本人行为的指引B.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C.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行为的积极影响D.依靠法律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如何行为【参考答案】: C7.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
”这段话表明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样思维和行动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是绝对精神体现【参考答案】: C8.法的基本成份或基本元素称之为()。
A.法律关系B.法的要素C.法的渊源D.法的效力【参考答案】: B9.在法律本质上,以往法学()A.认为法有阶级性B.认为法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C.以不同形式否定法的阶级性D.认为法必须为统治者服务【参考答案】: C10.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
A.一般理论B.应用学科C.专门学科D.技术学科【参考答案】: A11.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A.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B.有约束力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D.规定制裁措施【参考答案】: C12.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参考答案】: A13.从认识论角度可以将法学分为()。
川大法理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古罗马第一部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形成的成文法是( )。
( ) 《十二铜表法》
《石柱法》
《查士丁尼国法大会》 《德国民法典》
成文法和习惯法是依据( )来划分的。
( ) 创制和表达方式
内容
调整范围 制定和实施主体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那些事项属于( )。
() 法律规则
法律概念
法律原则 法律传统
现代西方法学的纯粹法学的首创人( )。
() 凯尔森
卢梭 洛克 德沃金
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演变到习惯法,再发展到( )的过程。
() 成文法
衡平法 公法 私法
将正义分为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是( )。
() 亚里士多德 罗尔斯
柏拉图 庞德
( ) 遵循历史原则
逻辑与实用兼顾
愈多愈善原则 粗细得当
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 ( )
( ) 立法议案的提出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法律的公布
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区别有: ( )
( ) 意志的属性不同 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的稳定性不及政策的稳定性 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责任: ( )
川大法理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注:正确答案为数字 1 上面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义的法律指( )。
( ) 法律的整体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均不对 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是( )。
( )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是( )。
( ) 行政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无效解释
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具有( )。
( )
阶级性 社会性
国家意志性
规范性 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 ( )学派的基本观点之一。
( ) 古典自然法学 分析实证法学
历史法学
社会法学
归根到底,法是由其赖以存在的 ( )所决定的。
( )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实体法和程序法 公法和私法 国内法和国际法
《教育法》、《海关法》应该归属于( )部门。
( ) 行政法
经济法
诉讼法 民商法
在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关系时,西方法律思想中倾向于认为 ( )。
( ) 义务为本位 权利为本位
权利义务辩证统一 权利义务互不相关 以下各项中,不是法律关系的是 ( )。
( ) 《法经》
《秦律》
《九章律》 《北齐律》
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 )
( ) 有法可依 干部带头守法 群众自觉遵守法律
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规定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委任状属于( ) )
规范性法律文件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证据 司法机关文书
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这说明( )
( ) 法律理论
法律观点
法律心理 法律知识 法的本质是指( )
( ) 法的规范性 法的表现形式 法的强制性 法的内在联系
广义的违法一般还包括( )
( ) 违宪行为 犯罪行为
违反道德的行为 违纪行为
建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兴环节是( )。
( )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
() 法律规则
法律概念
法律原则 法律传统
现代西方法学的纯粹法学的首创人( )。
() 凯尔森
卢梭 洛克 德沃金
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演变到习惯法,再发展到( )的过程。
() 成文法
衡平法 公法 私法
将正义分为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是( )。
() 亚里士多德 罗尔斯
柏拉图 庞德
( ) 法律对人的效力 法律对事的效力
法律对空间的效力 都不对
以下不属于法律关系的( )。
( ) 购买物品 银行存款
谈恋爱
借钱给朋友 权利义务指向的对像属于法律关系的( )。
( ) 主体 客体
内容 都不对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是( )。
( ) 法律责任 法律制裁 法律事实
川大法理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注:正确答案为数字 1 上面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义的法律指( )。
( ) 法律的整体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均不对 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是( )。
( )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源自违宪责任法的三要素有:( )
( ) 法律规则
法律条文 法律概念
法律原则
( ) 所有权 继承权 去饭馆用餐 与朋友约会
以下各项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 )。
( ) 判决书
入学通知书
《公司法》 《刑事诉讼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的根本任务是( )
( ) 打击敌人,处罚犯罪 加强阶级斗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纠纷 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
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 )
都不对 以下属于法律责任的免除是( )。
( )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时效免责
正当的执行职务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 )。
( ) 法律监督机关
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侦查机关
根据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时间为标准来划分,可以将法律监督分为( )。
( ) 国家性的监督和非国家性的监督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
大陆法系法的渊源主要是( )。 ( )
制定法 条约 习惯 判例 最先提出公私法的划分是( )。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乌尔比安
奥斯丁
以下属于英美法系的国家( )。
() 中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以下无权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
()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派出所
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
() 物质生活条件
历史传统 民族素质和精神 统治阶级的意志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中,( )是正式渊源之一。
( ) 国际条约
法院判例
社会公德 执政党党章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由 ( )制定。
( )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最高司法机关
以法的创制形式和表现方法为标准,可以将法分为 ( )。
( ) 法律可有可无 法律万能
要人治不要法治 法律作用有局限性
法律事实除了法律行为外,还包括( )
( ) 事件
思想
物 精神财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2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 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法律部门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 )
( ) 遵循历史原则
逻辑与实用兼顾
愈多愈善原则 粗细得当
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 ( )
( ) 立法议案的提出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法律的公布
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区别有: ( )
( ) 意志的属性不同 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的稳定性不及政策的稳定性 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责任: ( )
( )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古罗马第一部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形成的成文法是( )。
( ) 《十二铜表法》
《石柱法》
《查士丁尼国法大会》 《德国民法典》
成文法和习惯法是依据( )来划分的。
( ) 创制和表达方式
内容
调整范围 制定和实施主体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那些事项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