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控制点垂直传递的精度.pptx
超高层建筑垂直度允许偏差

超高层建筑垂直度允许偏差1. 引言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物,它们具有巨大的垂直度要求。
垂直度是指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完全做到绝对的垂直度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允许一定的垂直度偏差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建筑垂直度允许偏差的原因、标准和影响,并讨论如何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控制垂直度偏差,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建筑质量。
2. 垂直度允许偏差的原因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允许偏差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建筑材料和构造限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使得材料和构造的限制更加显著。
例如,混凝土在浇筑和固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和膨胀,这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
此外,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构造也会对垂直度产生影响,例如,大跨度的梁和柱可能会因自重和荷载而发生变形。
2.2 地基和地质条件地基和地质条件对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度也有重要影响。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地震等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倾斜和变形,进而影响垂直度。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2.3 施工过程中的误差施工过程中的误差也是导致超高层建筑垂直度偏差的原因之一。
例如,施工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施工工艺不当、施工设备故障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建筑物的垂直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 垂直度允许偏差的标准为了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建筑质量,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来规定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标准:3.1 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建筑物垂直度的标准,其中包括ISO 4463和ISO 7459等。
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的测量方法和允许范围。
3.2 国家标准各个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规定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允许偏差。
QC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精度控制

宝鸡二建·夏日景色 QC 小组
发表人:胡杨 黄琳
目录
一、课题概况及特点………………………………………………………2 二、小组概况………………………………………………………………3
2.1 小组简介…………………………………………………………3 2.2 QC 小组成员概况一览表………………………………….……4 2.3 QC 小组活动计划表…………………………………………….4 三、选题理由………………………………………………………………5 四、现状调查………………………………………………………………5 五、目标分析………………………………………………………………7 5.1 目标确定………………….…………………………………….7 5.2 目标可行性分析……………………………………………… .8 六、原因分析………………………………………………………………8 七、要因确认………………………………………………………………9 八、制订对策………………………………………………………………10 九、对策实施………………………………………………………………11 9.1 实施一………………………………………………….………. 11 9.2 实施二…………………………………………………………… 13 9.3 实施三…………………………………………………………….13 十、效果检查………………………………………………………………16 十一、总结及巩固措施……………………………………………………17
一层平面图 1:100
制图人:胡杨
制图日期:05.7.3
二、小组概况
在本工程开工之初,公司就成立了城市风景·夏日景色高层建筑竖向
投测精度控制 QC 小组,由公司技术骨干、项目部项目经理、技术员、测量
超高层建筑控制网竖向传递测量技术交底(附示意图)

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控制网竖向传递测量技术交底编制:审核:审批: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本工程主楼属于超高层建筑,在结构施工中,钢结构施工先于土建施工,核心筒钢结构的施工层面高于外框筒钢结构的施工层面,涉及到内外筒的对接,同时工程受自身结构、施工工序、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为减少各种因素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常规测量方法(外控法、经纬仪投测法等)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采用内控法,激光铅直仪投测精确度高,测量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施测速度快,能及时配合结构施工进度的要求进行施测。
一、平面控制1、仪器设备本工程采用激光铅直仪、电子经纬仪、钢尺相配合的方法进行。
2、平面控制方法平面控制测量(轴线投测)的方法:采用内控法,即利用激光铅直仪将内控点投测到相应的楼层上,然后利用电子经纬仪及钢尺相配合的方法对相应的轴线进行投测。
作业层安置激光接收靶3、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内控点必须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以便进行校核。
根据结构外形特点及整体施工部属,核心筒外侧布设四个内控点。
随建筑的不断升高,核心筒结构形状不断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控制网形状应进行适应转换。
分别在8、18、26、34层进行转换,平面轴线控制点的位置转换方法,首先应以图纸设计的轴线点理论坐标为根据,用原控制点坐标为起算进行测设;然后布网测量并平差,与理论值比较,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才可以继续上投。
4、内控点埋件的埋设核心筒基准点布设在首层楼板上,内控点所在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5、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6、轴线传递轴线传递示意7、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二、高程控制1、建筑物内部高程基准点的建立首先从场区水准控制点将场区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的核芯筒位置,检查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在施工过程中,每层核芯筒都设立4个点高程控制点。
超高层建筑控制点垂直传递的精度

施工现状:祥泰广场1#楼是我公司 首次施工的超高层建筑。
通过建立QC小组提高工程施工人员 测量知识水平及现场测量能力。
四、现状调查
我们对公司在建的4座建筑物控制点进行数据采集,发现部分控制点水平 位移,数量如下:
偏差点 楼层 (个) 主体
2 层
3 层
4 5 层 层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2)外控
如下图,通过在楼槽外控制点C设经纬仪的方法复核施工层控制点。
剖面图: 一层平面图:
1层
施工层平面图:
n层
制图:赵林
制图时间:2014年1月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3)内控+外控
如下图,仅在楼槽外设置控制点,通过这楼外控制点交汇出 楼内各层控制点。
GPS使用 我们将两台GPS仪器支设在两个原始控制点,进行静态测量。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4)GPS静态
GPS使用 第三台GPS仪器架设至待测控制点,三台GPS联机,电脑分析 数据从而校核基准点位置。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5)GPS静态测量+天顶仪监控
总结即三步施测:
结论
非要因
七、要因确认
确认九、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调查
施工震动
施工震动不影响测量 仪器安平。
刘国庆
2014年1月8日
确认情况:测量工作选择则在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等工序间期进行,不受 施工震动影响。
结论
非要因
七、要因确认
确认十、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结论
超高层建筑控制网竖向传递测量技术交底(附示意图)

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控制网竖向传递测量技术交底编制:审核:审批: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本工程主楼属于超高层建筑,在结构施工中,钢结构施工先于土建施工,核心筒钢结构的施工层面高于外框筒钢结构的施工层面,涉及到内外筒的对接,同时工程受自身结构、施工工序、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为减少各种因素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常规测量方法(外控法、经纬仪投测法等)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采用内控法,激光铅直仪投测精确度高,测量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施测速度快,能及时配合结构施工进度的要求进行施测。
一、平面控制1、仪器设备本工程采用激光铅直仪、电子经纬仪、钢尺相配合的方法进行。
2、平面控制方法平面控制测量(轴线投测)的方法:采用内控法,即利用激光铅直仪将内控点投测到相应的楼层上,然后利用电子经纬仪及钢尺相配合的方法对相应的轴线进行投测。
作业层安置激光接收靶3、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内控点必须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以便进行校核。
根据结构外形特点及整体施工部属,核心筒外侧布设四个内控点。
随建筑的不断升高,核心筒结构形状不断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控制网形状应进行适应转换。
分别在8、18、26、34层进行转换,平面轴线控制点的位置转换方法,首先应以图纸设计的轴线点理论坐标为根据,用原控制点坐标为起算进行测设;然后布网测量并平差,与理论值比较,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才可以继续上投。
4、内控点埋件的埋设核心筒基准点布设在首层楼板上,内控点所在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5、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6、轴线传递轴线传递示意7、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二、高程控制1、建筑物内部高程基准点的建立首先从场区水准控制点将场区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的核芯筒位置,检查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在施工过程中,每层核芯筒都设立4个点高程控制点。
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控制方法研究介绍PPT学习教案

楼的屋面。
第10页/共28页
具体作法是:
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经投测上去的较高层(如第十层)楼面轴a10a10′上,如 图11-19所示,瞄准地面上原有的轴线控制桩A1和A1′点,用盘左、盘右分中投 点法,将轴线延长到远处A2和A2′点,并用标志固定其位置,A2、A2′即为新投 测的A1A1′轴控制桩。
第22页/共28页
RTK-优缺点
❖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GPS发展的最新 成果,它弥补GPS原有的不足之处,它不仅 具有GPS原有的全天候、高精度、无须光学 通视的特点,而且还可以为测量提供实时 的定位结果,可以说RTK的产生是GPS应用 的拓展,是测量方法的又一次突破,是测 量史上的又一次变革。由于RTK能够实时 提供高精度的第23定页/共2位8页 结果,所以有人又称它 为“GPS全站仪”。
第12页/共28页
内控法是在建筑物内±0平面设置轴线控制点,并预埋标志
,以后在各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预留200mm×200 mm的传递孔,在 轴线控制点上直接采用吊线坠法或激光铅垂仪法,通过预留孔将其 点位垂直投测到任一楼层。
第13页/共28页
a.内控法轴线控制点的设置
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在±0首层平面上,适当位置设置与轴线 平行的辅助轴线。辅助轴线距轴线500~800mm为宜,并在辅助 轴线交点或端点处埋设标志。如图11-20所示。
第20页/共28页
4、RTK-GPS技术
第21页/共28页
RTK-GPS的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 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 一个突破,它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 流动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复杂环境下高层建筑物施工控制点竖向传递方法

法,以此获得施工层控制点的坐标. 对该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际工程上进行了
实验.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可靠、操作简便和受施工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环境下
高层建筑物施工控制点坐标的竖向传递工作.
关 键 词: 高层建筑物; 控制点; 坐标竖向传递; 轴线传递; 联系三角形; 无定向导线; 联系测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trol point; coordinate vertical transmission; axis transmission; connected-triangle; non-oriented traverse; connection survey; precision analysis
量; 精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TM 343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646( 2019) 02 - 0230 - 06
Ver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of control points in complex environment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收稿日期: 2017 - 04 - 21. 基金项目: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11150204A - 8) . 作者简介: 王 健( 1975 - ) ,男,河北沧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 2018 - 04 - 19 10 ∶ 50 在 中 国 知 网 优 先 数 字 出 版. 网 络 出 版 地 址: http: ∥ kns. cnki. net / kcms / detail /21. 1189. T. 20180418. 1425. 020. html
超高层建筑控制点垂直传递的精度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01:41 :410 1:41:4101:4112 /28/ 2020 1:41:41 AM
❖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 801:41:41 01:4 1Dec- 2028 -Dec -20
❖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1:41:41 01:4 1:410 1:41 Monday, December 28, 2020
对不同传递控制点方法的精度范围、适用条件、传递过程汇编成 册,为今后的建筑物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控制点传递提供依据和经 验。
十二、总结与下一步打算
通过开展本次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运用科学方法,开拓了 思维方式、增强了进取精神,培养和锻炼了人才,提高了团队精 神,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
十二、总结与下一步打算
制表:李建 制表时间:2014年1月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1)内控
标识控
制点的 墨线
使用激光垂准仪对施工层
控制点进行传递和校核。
同时,为避免测距过长,每6 层设置一基准层。
垂准仪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2)外控
如下图,通过在楼槽外控制点C设经纬仪的方法复核施工层控制点。
图:铅锤运动轴迹
制图:赵林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3)效果
基准控制点关系到各层控制点 传递精度。天顶仪测量基准点时受 转点累计误差影响;且由于阳光照 射激光柱,产生视觉误差,加剧了 累计误差产生的可能性。
图:激光柱模糊
基准点传递 过程产生累
计误差
制图:赵林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4)GPS静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层平面图:
剖面图:
1层
施工层平面图:
n层
制图:赵林
制图时间:2014年1月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3)内控+外控
如下图,仅在楼槽外设置控制点,通过这楼外控制点交汇出 楼内各层控制点。
交出四个 控制点
制图:赵林
制图时间:2014年1月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4)比选分
确认十、 确认情况:测量方法不严谨,测量过程中就会累计误差,导致测量结果 无效。
要因
七、要因确认
确认十一、
要因
七、要因确认
1
测量、监控方法不严谨
2
仪器型号达不到测量的精度要求
3
4
八、制定对策
对策表
制表人: 李建 审核人:李胜杰
制表时间:2014年1月12日
八、制定对策
1、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内控法:
内控
使用激光垂准仪直接 对施工层控制点进行 测量、复核。
外控法:
楼槽外架设经纬仪
校核施工层控制点 轴线。
多种测控方式进行 比选,确定最精确
的监控手段。
外控
内控+外控
内控+外控法:
楼槽外设经纬仪直接传 递控制点。
八、制定对策
2、选取合适测量仪器
根据不同测控方法选择合适测量仪器。
图:铅锤运动轴迹
制图:赵林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3)效果
基准控制点关系到各层控制点 传递精度。天顶仪测量基准点时受 转点累计误差影响;且由于阳光照 射激光柱,产生视觉误差,加剧了 累计误差产生的可能性。
图:激光柱模糊
基准点传递 过程产生累
计误差
制图:赵林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4)GPS静态
一、课题简介
图:控制点传递
图:放线孔
制图:赵林
二、QC小组概况
表1 QC小组基本情况表
制表人:赵林
审核人:李胜杰 制表时间:2014年1月5日
二、QC小组概况
表2 QC小组基本情况表
制表人:赵林
审核人:李胜杰
制表时间:2014年1月5日
三、选择课题
测量监控的需要:各层控制点需要 精确传递,保证建筑物垂直度。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增新QC小组
提高超高层建筑控制点垂直传递的精度
发布人:赵林
目录
1
课题简介
2 QC小组概况
3
课题选择
4
现状调查
5
课题目标
6
原因分析
17
要因确认
8
制定对策
9
对策实施
10
效果检查
11
巩固措施
12 总结与下一步打算
一、课题简介
祥泰广场1#楼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145.4m,停机坪处高度 160米,测量控制点传递长达160 米。本工程通过对测量控制点的 精确传递、校核,保证测量控制 点在传递后,其水平偏差小于国 家规范要求。
六、原因分析
人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执行不到位
项目人员责任心差
测量知识储备差
材
测量人员操作不当
技术交底不明确 控制点出现 位移
墨质
量差
线、
测
标识
笔粗
测量用材 料陈旧
测量记录不准确
测量记录 不准确
控制点垂直传递精度低
仪器损坏
仪器型号达不到 测量的精度要求
测量仪器精 度差
机
自然环境
各种极端气候
环
施工震动的干扰
1、内控法
激光垂准仪误差1/45000,进行控制点传递和校核时候,出现 测量偏差。多次测量同一控制点会出现下图情况:
激光靶
激光点位示意图
2、外控法、 内控+外控法
使用外控法、内控+外控法 会受场地及仰角的影响, 只能测量到十五层。且每次测量需要多次架设仪器,易出 现人为误差。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5)比选结论
直接使用5公斤铅锤传 递控制点。因为铅锤完全 受重力作用,铅锤不因测 距增加而增加测量误差。
图:铅锤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2)天顶仪
天顶仪测量误 差1/100000。替代 激光垂准仪垂直传 递各控制点的精度 更高。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3)效果
测量过程中发现,铅锤受到风的影响非常大,不停做钟摆运 动,测量条件苛刻。故淘汰铅锤。
七、要因确认
确认六、
确认情况:施工前,请专业测量人员核实原始控制点,核实无误后砌 砖保护;楼内1层控制点永久性标识。
七、要因确认
确认七、
确认情况:仪器经校验无损坏, 并于仪器使用台账。
七、要因确认
确认八、
确认情况:根据济南市天气水文资 料,当年度极端天气发生情况较少。 现场有《雨季及大风天气施工方案》 及防风、防雨相关措施。
放弃“外控法”及“内控+外控法”;提高“内控 法”的测量精度。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
结合多种测量方案比选,我们选择新的控制点传递和校验的工具。
方案一:铅锤
方案二:天顶仪
对策:选 取合适测 量仪器
提高内控测量精度
要因:测量 精度不够
结合多方案比选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选取合适测量仪器(1)铅锤
施工环境差
法
测量、监控方法 不严谨
六、原因分析
末端原因统计表:
七、要因确认
确认一、
确认情况:施工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保存完整,有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七、要因确认
确认二、
考核合格
七、要因确认
确认三、
确认情况:技术交底有针对性,并有学习记录。
七、要因确认
确认四、
七、要因确认
确认五、
确认情况:所使用的墨线粗细均匀,痕迹明显。标识笔颜色明亮,不易涂抹。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2层的控制点出现水平偏差的概率达到43.75%。 表明:目前的测量工艺中,控制点的传递精度较低。
列表:各楼层偏差点占测量总点数的概率
43.75%
6.25%
12.5%
18.75%
31.25% 25%
(层)
制表人:李建 制表时间:2014年1月
五、课题目标
通过提高控制点垂 直传递的精度,保证各 层控制点水平偏差满足 《工程测量规范》,且 控制点水平偏差小于 5mm。
制表:李建 制表时间:2014年1月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1)内控
标识控
制点的 墨线
使用激光垂准仪对施工层
控制点进行传递和校核。
同时,为避免测距过长,每6 层设置一基准层。
垂准仪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多种测控方案比选 (2)外控
如下图,通过在楼槽外控制点C设经纬仪的方法复核施工层控制点。
施工现状:祥泰广场1#楼是我公司 首次施工的超高层建筑。
通过建立QC小组提高工程施工人员 测量知识水平及现场测量能力。
提高超高层建筑 控制点垂直传递 的精度
四、现状调查
❖ 我们对公司在建的4座建筑物控制点进行数据采集,发现部分控制点水平 位移,数量如下:
制表:李建 制表时间:2014年1月
四、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