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doc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一,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茱萸香味浓郁,有驱虫去湿、去除风邪的作用,也有消积食、治寒热的功能,可以入药,也可以制酒养生祛病。
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佩带茱萸或者登高望远时插茱萸的习俗,还可以将茱萸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寿。
二,饮菊花酒。
菊花酒清凉甘美,有明目、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治头昏、降血压、减肥之功效,是强身益寿的佳品。
饮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
在我国民俗中,人们在菊花盛开之时,采集菊花的茎叶,与谷物掺在一起酿酒,等到来年九月九日饮用。
三,登高望远。
在重阳节这一天,民间有一个普遍的习俗,就是人们要在这一天外出登高望远。
关于它的****,有两种说法。
1,古代人们崇拜山神,认为“九九老阳,阳极必变”,所以在九月九日,要前往山上登高望远,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娱乐活动。
2,重阳时节,农忙秋收大多已经结束,这时候老百姓比较清闲,山里的野果、药材又是成熟季节,所以人们这时候就会去山上采集野果、药材等等,后来逐渐将活动集中到重阳这一天,演变成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
四,赏菊花。
在九九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正是盛开的时候,观赏菊花自然就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了观赏明目繁多的菊花,同时还会点燃菊灯,举办酒宴,乐鼓并作,大庆重阳节。
五,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
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为了庆祝粮食丰收,喜尝新粮。
因为“高”与“糕”谐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后来才有了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敬老爱老的传统风俗

重阳节敬老爱老的传统风俗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民间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佩艾叶、荐菊等庆祝活动。
然而,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是,重阳节更注重敬老爱老的传统风俗,通过家庭团聚和对长辈的尊敬,表达对老人的感恩之情,弘扬了中华孝文化。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起源于汉代,起初是为了驱邪避灾。
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张仲华的博士,他的老婆于九月初九这天,突然不省人事,情况十分危急。
张仲华担心妻子被邪气侵袭,立即采取了登高赏菊的方式,以祈求上天的保佑。
奇迹出现了,他的妻子竟然神奇地康复了。
为了纪念这天的奇迹,人们从此开始在农历九月初九举行登高赏菊活动,这就是现在的重阳节。
二、重阳节的习俗1. 登高赏菊: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赏秋的好时光。
许多人喜欢踏青登山,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大自然中静享秋日的美景。
登高赏菊不仅能增强体力,还有助于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重阳节也是赏菊的好时候,各地的公园和景区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 佩艾叶:佩艾叶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重阳节期间,人们会将一根韧性良好的艾叶系在身上,用以驱邪避灾。
同时,还有很多地方会举行撒艾叶的活动,意在为家人驱邪保平安。
艾叶的草香味可以驱赶秋季的凉气,也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3. 赠送礼物:重阳节也是重视家族纽带的时刻,家人们会相互赠送礼物,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
对于长辈,尤其是爷爷奶奶,孩子们常常会亲手制作贺卡或送上自己的礼物,以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这种家族的团聚和互动,不仅增进了亲情,还陶冶了孩子们的感恩心。
4. 敬老尊老:重阳节更是重视对长辈的敬老爱老。
人们通常会拜谒爷爷奶奶或者去敬拜养育父母的墓地。
这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尊敬传统,也是对家族长辈的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忽略了对长辈的关心和陪伴,而重阳节则是一个提醒人们重视老人的时刻。
三、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庆祝于农历九月初九,寓意为阳气旺盛、九九重逢的吉祥日子。
重阳节是一种祭祖、登高、采菊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俗文化表达。
以下将介绍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1. 爬山登高重阳节是秋季,正值天高气爽的时候,人们喜欢在这一天踏青登高。
登高可以迎接秋风,观赏秋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寓意着可以抵御疾病、远离厄运。
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集体爬山活动,家庭也会一同前往郊外或风景名胜区,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宜人气氛。
2. 赏菊九月九日正是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菊花节”。
人们特别喜欢赏菊,尤其是观看和欣赏九菊。
九菊指的是九种具有代表性的菊花,分别是黄菊、白菊、红菊、紫菊、青菊、绿菊、蓝菊、橙菊和黑菊。
这些菊花的展示通常在公园、花坛或人们自家的花园里进行,以展示秋天的美丽。
3. 饮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饮菊花酒。
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菊花,将其泡在白酒或黄酒中,酒汁中会溢出菊花的芬芳和香气。
饮菊花酒的习俗源自古代的养生文化,人们相信菊花具有祛除寒湿、清肝明目的功效,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喝菊花酒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习俗。
4. 佩戴簪花重阳节还有一个具有女性特色的传统习俗,那就是佩戴簪花。
女性们会在这一天佩戴簪花,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节日的喜庆。
簪花通常由丝绸或者鲜花制成,色彩斑斓,寓意吉祥和幸福。
佩戴簪花是女性们独特的装饰方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
5.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是一种由糯米、枣泥、豆沙等材料制作的甜点。
重阳糕的形状通常呈圆形,寓意团圆和完整。
人们相信食用重阳糕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和幸福。
此外,重阳糕也被视为亲朋好友互赠的礼品,象征着彼此的关爱和美好祝愿。
6. 打秋千在一些地方,重阳节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即打秋千。
人们会在公园或广场上搭建秋千架,大家在秋千上荡来荡去,体验到飞扬的自由感和快乐的童年回忆。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doc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
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
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士子以诗酒相赏。
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
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
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
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
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古代江浙一带,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江西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
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
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重阳节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

重阳节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迎接秋天的到来。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传统节日风俗。
1. 登高祭祖重阳节这天,许多地方会有登高祭祖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选择一座高山、名胜、公园等地,聚集在一起登高,远离尘嚣,与自然亲近。
同时,还会祭祖祈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2. 赏菊花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赏菊的好时机。
人们会前往园林、花坛或适合观赏菊花的公园,欣赏各色各样的菊花。
在这一天,菊花展会也会在各地举行,让人们感受到秋日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3. 吃重阳糕重阳节时,人们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以糯米和豆沙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糕点。
它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等,具有浓郁的传统风味。
吃重阳糕不仅是为了滋补身体,还有象征驱邪避凶、祈福的寓意。
4. 赛龙舟重阳节流行的传统活动还有赛龙舟。
这是一个古老而热闹的水上比赛,人们手持长竹篙,坐在龙舟上,齐声划桨,追逐胜利。
龙舟比赛不仅考验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还具有祈福祈福的寓意。
5. 佩戴茱萸重阳节这天,人们还会佩戴茱萸,这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
茱萸有辟邪、驱瘟、祈福的象征意义,人们相信佩戴茱萸可以驱除疾病,避灾消灾,保平安。
同时,人们还会把茱萸插在门前或挂在窗户上,以求家庭安康。
总结:重阳节是一个富有浓厚传统文化的节日,举行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
登高祭祖、赏菊花、吃重阳糕、赛龙舟、佩戴茱萸等都是重阳节的传统风俗。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节日的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也寓意着人们祈福祈福、庆祝丰收的心愿。
希望大家能够在重阳节这一天,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愉悦和思考节令更迭的深层含义。
重阳节庆贺长寿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庆贺长寿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也是我国的传统重要节日之一。
重阳节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相传这一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日子,人们在此日祈求长寿和健康。
庆贺长寿的传统习俗在重阳节这一天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传统习俗。
1. 登高远足:重阳节正值秋季,天气宜人,登高远足是重阳节最常见的庆祝方式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些风景秀丽的山峰或公园,与亲友一同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
登高远足不仅锻炼身体,还有助于心情愉悦,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
2. 赏菊花:赏菊花是重阳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前往花市或公园,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
菊花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赏菊花也成为人们祈求长寿吉祥的一种方式。
3. 喝菊花酒:重阳节喝菊花酒也是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将菊花泡在白酒中,带有独特花香的菊花酒不仅能增加节日氛围,还有助于保健和驱寒。
喝菊花酒也是为了祈求长寿和健康,象征幸福与福寿。
4. 佩戴茱萸: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形状酷似山楂,有祛邪驱邪的作用。
佩戴茱萸不仅能够驱邪避灾,还有祈求长寿的寓意。
5. 吃重阳糕:重阳节吃重阳糕也是一项传统习俗。
重阳糕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传统食品,形状类似圆筒,通常有红枣、莲子、豆沙等馅料。
吃重阳糕是希望人们能够长寿吉祥,也是对祖先的敬意。
重阳节庆贺长寿的传统习俗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健康意义,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康健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愿望依然存在。
因此,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在现代依然有着一定的意义。
无论是登高远足,还是赏菊花、喝菊花酒,这些习俗都能够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登高远足锻炼了身体,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赏菊花则让人们沉浸在花的海洋中,舒缓压力,放松身心;而喝菊花酒则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也有保健作用。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九节”或“踏秋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都是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以庆祝和纪念重阳节。
下面是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一、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是重阳节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选择山脚下或者山顶上欣赏秋景,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登高望远不仅能增进人与自然的联系,还能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登高望远的同时,人们还会吟诗作对,互相赠送菊花,以表达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祝福。
二、踏青赏菊踏青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人们会选择公园、庄园或者花坛等地方,一边欣赏菊花盛开的美景,一边散步,放松身心,享受秋季的宜人气候。
菊花被赋予了高洁、坚贞的象征意义,所以人们在赏菊的过程中也会表达对坚持和忠诚的赞美。
三、佩戴茱萸重阳节这天,人们还会佩戴茱萸。
传统上,茱萸被认为有辟邪、驱邪的神奇功效,可以驱散恶气和瘟疫。
因此,人们会将茱萸制成装饰品或者挂件佩戴在身上,希望能够消除疾病和厄运,保佑身体健康和家庭平安。
四、喝菊花酒重阳节这天,人们还会喝菊花酒。
菊花被晒干后,加入白酒中浸泡,制成了菊花酒。
菊花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秋天饮用。
饮用菊花酒不仅可以驱散身体的湿气,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五、赛龙舟在一些地方,特别是江南地区,重阳节还有赛龙舟的传统。
赛龙舟是体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项活动,龙舟代表着人们对水神的崇敬,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进行的。
在赛龙舟比赛中,人们会分成若干支队伍,划着龙舟在江湖中竞赛,展示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六、吃重阳糕重阳糕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重阳糕是用黄米、糯米和红枣等材料制成的,味道香甜。
人们在品尝重阳糕的同时,还会互相赠送,传递亲情和友情。
吃重阳糕象征着希望远离瘟疫,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以上是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惜。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习俗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习俗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民热爱的节日之一。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既有祭祖敬老的传统,也有登高赏菊的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重阳节的传统民间习俗。
一、祭祖敬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敬老的重要日子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纸钱、食品和酒水等供品,前往祖先的坟墓,为祖先上供并祝福家族的繁荣安康。
除了祭祖,重阳节也是敬老的日子,人们会去看望年长的亲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和礼物,表达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二、登高赏菊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时候,所以登高赏菊成为了这个节日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结伴出游,登高观景,欣赏秋天的美景。
在登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穿上鲜艳的衣服,戴上红色的花翎,带上五彩的气球,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而菊花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人们会去花展或花坛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感受秋天的芬芳和盛世的美好。
三、饮茱萸酒茱萸是重阳节必备的物品之一,人们会将采摘到的茱萸枝叶装饰在身上或者佩戴在帽子上,以驱邪消灾。
此外,人们还会用茱萸酒来庆祝这个节日。
茱萸酒是一种用白酒浸泡茱萸果实而成的酒,具有辟邪驱凶的寓意。
九月初九这一天,家庭中的成员会一起品尝茱萸酒,祈求平安健康和阖家幸福。
四、佩戴菊花除了观赏菊花,佩戴菊花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用彩色丝线或者小别针将菊花别在衣服上或者别在帽子上。
菊花寓意吉祥和长寿,人们佩戴菊花的目的是祈求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和长寿。
这种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品尝重阳糕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由糯米粉和豆沙等多种原料制成的糕点,口感细腻,甜而不腻。
人们相信吃重阳糕可以消灾延寿,所以每年的重阳节都会有很多人争相购买和品尝重阳糕。
吃重阳糕也成为了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转眼又迎来我国的重要民俗节日重阳节。
你知道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吗?今天我特意准备了一些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希望你能喜欢。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各地习俗: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
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
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重阳节各地习俗: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重阳节各地习俗: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士子以诗酒相赏。
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重阳节各地习俗: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
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重阳节各地习俗: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重阳节节日禁忌
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
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集中在奇数上,它们分别是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月数日数奇奇相逢。
一月又称正月,正月正是传统的大年初一,一直到初五都是正规的节日。
三月三是沐浴节,接着就是清明节,五月五是端午节,七月七是乞巧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九月九是重阳节。
十作为从头开始,已经是数字的结束,后面的也不被人们所重视。
由此可见,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数之上,按照中国传统之中"逢凶化吉"的思维转换模式,有理由相信,节日喜庆的外表是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转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战胜凶气而设立。
奇数又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
九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
这一天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赏菊、饮酒、吃蟹。
登高是本质意义,后三者是附加活动。
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
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在道教的传说里有生动的描绘,道士费长房告诫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办,晚上回来见家里的猪羊都已死去。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凶。
这一天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
王维《九月九日怀山东诸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动。
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由此可见,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称为节日,举行特殊的仪式和活动,是人们为了保卫生命的积极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淡化了避凶的禁忌内容,而保留了形式意义,节日逐渐成为单纯的喜庆。
所以,在这个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
重阳节的来历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
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
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
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
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