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至十二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内容标准】1.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教师拿出一份礼物——一封小明的信,谈话: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学校里,我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他们还说,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听了这些我可高兴了,非常想学数学,你们想学习数学吗?好了,今天我先带你们到我们学校看一看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0~5的数字,能正确用汉字书写。

2.熟练掌握0~5的数字顺序。

3.能够进行0~5的简单数学运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0~5的数字。

2.数字0~5的书写和顺序。

三、教学难点1.数字0~5的运算。

2.竖式加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2.班级黑板。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5的数字。

首先让学生一起唱数歌,复习数字05的顺序。

然后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卡片,认识02. 讲授新知(15分钟)5的简单加法运算示范,教师用教学课件展示05的数字,让学生跟读,并教授数字的书写方法。

然后进行0让学生了解简单运算的方法。

3. 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数学游戏。

每组学生抽取两张卡片,计算两个数字的和,然后用数字卡片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现规律。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竖式加法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做出正确的计算。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强化学生对0~5数字的掌握,并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回家找一些东西,做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锻炼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算能力。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互动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通过游戏和竖式加法的练习,加深学生对0~5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生活情境中负数有关资料,如气温、收支,股票涨跌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银行有存钱和取钱……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课件2、3、4、5、6)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课件7)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课件8)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课件9)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人教版一至十二册数学教案一单元 (4)

人教版一至十二册数学教案一单元 (4)

课题: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的例l、例2。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改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通过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的准备。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自学例1出示例l: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

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

买来连环画多少本?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指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板书出两种解法:130--46—34 130—(46+34)=84—34 =130—80=50(本) =50(本)分组讨论:(1)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2)它们的结果怎样?(3)这道题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在这道题中用后一种解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学习例21、出示例2:计算295—128—72。

观察:(1)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2)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使计算简便。

独立完成后,请一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教师板书出计算步骤:295—126—72=295一(128+72)=295—2002.做第1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四的第8题。

第8题,让学生自己填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学设计:加减法这一部分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简便算法会用的并不多,而且老师讲解的学生接受的较慢,所以采用了自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板书设计:例l: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

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

买来连环画多少本?130—46—34 130—(46+34)=84-34 =130-80=50(本)=50(本)例2:计算295—128—72=295-200=95课后附记:这种事实对本人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这个世界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0-10的读法和书写形式。

2.能够掌握数字0-10的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途径认识数字0-10。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10,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数字卡片、数字图案、实物玩具、教学PPT等。

2.教学环境:教室桌椅摆设合理,教学黑板干净整洁。

3.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熟练操作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进行数字游戏,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重点•结合数字图案和实物玩具让学生认识数字大小关系,例如比较苹果和香蕉的数量。

3. 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数字,如门牌号、电话号码等,巩固所学数字知识。

4. 总结•总结学习内容,强化数字0-10的认识,并展示学生在拓展环节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练习1.根据数字图案填写数字。

2.比较大小:画出比较数量多少的符号“>”、“<”。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并进行报数。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有关数字的练习题。

2.家长辅导,检查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数字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0-10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还有待加强,下节课将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以上是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的内容,希本对备课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一年级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数量是3?(5)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向日葵有几棵?(6)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活动卡的内容。

小结:我们要想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就要一个一个有序地数。

2.做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做示范,例如:老师说1,学生就伸出与之相对应的1根手指。

(2)同桌之间互相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3)选一个小组到前面做游戏。

三、课堂练习,提升反馈1.认读1~10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1~10各数。

(2)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事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所学的1~10各数来表示。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1~10各数来表示。

课堂检测1. 数一数,再用线把图和数连起来。

4 1 9 6 3 52. 在方框内画○的个数和图中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课堂检测1.按要求画。

¤¤¤¤①比¤多画1个。

—————————————————②比¤少画2个。

—————————————————③和¤画同样多。

2.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种后面的括号里画“√”(1)☆☆☆☆☆☆()(2)◆◆◆◆()○○○○○○○○()△△△△△△△()3、多的画√,少的画○。

4、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板书设计比多少同样多多少一一对应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用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概念及应用。

2.激发学生对数量和数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物品模型等。

2.课前准备:确认所有教具是否齐全并准备好课前导入的问题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几个数字卡片,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手指表示对应的数量,并进行简单的数字游戏。

2. 新知讲解(15分钟)1.讲解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和实际数量的联系。

2.示范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3. 游戏互动(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一些物品模型,老师口头给出一些加法或减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答题。

2.进行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字和数量之间的联系。

4. 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帮助和引导。

七、反思与改进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同时,应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按顺序数数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前测激趣:1.按要求观察。

课件出示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

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3.学生独立观察。

二、导学达标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个数是7的有…… 小鸟、个数是8的有…… 小树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

(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达标测评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布置作业书写1——10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法的意义课题: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四的第1—7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学习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

首先学习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19页上面的题:(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2 4+1 9=4 3(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加数和(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 3—2 4 =1 9(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 3—1 9= 2 4(人)男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让学生解答第(2)、(3)题。

全班分组讨论:(1)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2)用什么方法计算?”(3)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各组分别派一个代表汇报,各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们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17页,读一读书上的结语。

然后提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减数)“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

2.巩固练习。

做第18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自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提问: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怎样计算?独立学习。

最后集体概括总结:l、1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自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带着问题看书(1)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2)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个加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带着问题自学:(1)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2)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3)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减数+差3.完成练习四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然后提问:“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

)让学生板演。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5一7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

2.第6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

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加数变化后,和是怎么变化的?3.第7题,学生做完后,教师还可以再增加几道整百减去两位数的。

板书设计:减法的意义(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2 4+1 9=4 3(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加数和(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 3—2 4 =1 9(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 3—1 9= 2 4(人)男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课后附记:课题: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的例l、例2。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改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通过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的准备。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自学例1出示例l: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

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

买来连环画多少本?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指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板书出两种解法:130--46—34130—(46+34)=84—34=130—80=50(本)=50(本)分组讨论:(1)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2)它们的结果怎样?(3)这道题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在这道题中用后一种解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学习例21、出示例2:计算295—128—72。

观察:(1)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2)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使计算简便。

独立完成后,请一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教师板书出计算步骤:295—126—72=295一(128+72)=295—2002.做第1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四的第8题。

第8题,让学生自己填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学设计:加减法这一部分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简便算法会用的并不多,而且老师讲解的学生接受的较慢,所以采用了自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板书设计:例l: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

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

买来连环画多少本?130—46—34130—(46+34)=84-34=130-80=50(本)=50(本)例2:计算295—128—72=295-200=95课后附记: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做练习四的第9—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通过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的准备。

1.第9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10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记时,订正时,说一说口算方法的依据。

3.第11题,先分析,再计算,看有多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两种方法计算。

4.第12题,这道题先让学生读题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

5.第13题,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6、第14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题: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1和例2,第22、23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起迁移。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学习新知1、学习例1。

出示例1的插图,自学:(1)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有几种求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2)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3)相同的加数是谁?(4)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是谁?(5)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6)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5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自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自学一个数和1相乘。

完成下面的算式:1×3=、3×1=、1×1=。

6×1=1×8=1×10=123×1=做完后让几个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自学一个数和0相乘。

自学后,完成下面的算式:0×3=3×0=提问:“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

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 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