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_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全文为Word 可编辑,若为PDF 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 A.正确B.错误2.宰相开府相对独立施政,显然是与君主专制制度格格不入的,因此其无法持久存在,必被皇权所排挤和取缔乃是必然的。
()A.正确B.错误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不是一个资本阶级的政权。
()A 、错误B 、正确4.夏代后期(康丁以后)基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正确B.错误5.秦以后,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有州、郡、县或路、府(州)、县、府(州)县三级制;有省、路、府(州)县或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
() A 、错误B 、正确6.东汉末年,曹操推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度。
魏晋南北朝基本上沿循此制。
() A.正确B.错误7.在近代以前,人们没有政治学的知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主要不是在官僚制度的研究上。
() A.正确B.错误8.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中书。
()A 、错误B 、正确9.乾隆帝又实行“摊丁入亩”的地丁合一征赋方法,将丁赋摊入田亩,进而废除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人头税,成为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最后形态。
()A.正确B.错误10.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
() A.正确B.错误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1. 清政府于1898年在北京建立了京师大学堂。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2. 明清时代,监察机构仍有受理狱讼的规定,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掌有司法权,“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3. 汉景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4. 清代在省一级设有总督、巡抚,是法定的封疆大吏。
巡抚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5. 民国时期,国家制度则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政党、选举、军事、财政等制度。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6. 至宋朝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监察军、政、法等方面为主而旁及国家其他事务的,有明确分工和权限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单线垂直型的监察体系。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7. 皇帝为加强对司法的控制,自秦汉以来,监察御史还被授予推鞫狱讼的司法权。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8. 唐代租庸调制以后的赋役征收制度主要有三次较大的变化,即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9.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器和牛耕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10. 清朝开始建立行省,简称为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当时在全国设立了11个行省。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11.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12. 在宋朝,御史台辖三院,分别是台院、殿院和察院。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13. 商代的国家机构有“内外服”之分,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外服”。
2023秋福师《政治学》在线作业二

2023秋福师《政治学》在线作业二
目标:本文档旨在分析政治学中的三个主要议题:政府权力、选举制度和政治参与。
政府权力
政府权力是政治学中的重要议题。
政府权力的来源是什么?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政府的权力如何受到约束?
政府权力的来源是人民。
在民主社会中,政治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政府行使权力的方式可以是拥有最高权威的中央集权制,也可以是分权制。
不同制度下,政府的权力限制因素也不同。
选举制度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机制之一。
选举制度的不同会影响政治参与者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政府的稳定和民主运作。
选举制度分为多数选举制和比例代表制。
多数选举制是指获得最多票数的候选人当选。
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投票结果,将席位按照政党得票比例进行分配。
不同选举制度下,候选人和政治组织会有不同的竞选策略。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人们在政治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是保障民主政治运作的重要基础。
政治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抗议、游行、请愿、联署、签名等。
政治参与不同于选举,它是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表达和行动。
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政府的改革和社会进步,也能够发挥民众监督政府的作用。
总之,政府权力、选举制度和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议题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并为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启示。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7665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30分)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中央集权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3.通判:通判是一很特殊的官职,既非副知州,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有权和知州共同处理一州事务,各州公文只有经过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后才有效。
通判还有权监察知州以下各官,西北又称之为“监州”。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皇(王)权、族权和神权关系的比较。
答题要点:皇(王)权、族权和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族权和神权依附皇权,为皇权服务;皇权高于族权和教权,居绝对支配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中国封建社会,它既有传统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差异下的国情不同而具备的独自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2)血缘同构的宗法(家庭)制社会;(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4)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5)君主专制的社会;(6)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
3.简述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只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0003.5A6D8C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0003
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了从西周至1949年中国历代国家政治制度。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隋朝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系统,仍由尚书省负责。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861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明代六部的建制和职任的划分,仍是仿效《周礼》的六卿制度,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安排。
清代基本未承袭明制。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东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一、判断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
1. 年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褒贬给予的称号。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主力是工人和农民。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
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的国体基本上已经不是封建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9. 国家结构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类型两种。
A. 错误。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次作业。参考样卷答案

安徽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政治制度史》(A卷)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当时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陈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为了一己的私利和升迁,有时不惜草菅人命,残民以逞。
(4分)2、陵号:是加给安葬皇帝陵墓的称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袭加以命名。
(4分)3、君临之术:是指君主驾驭和考察群臣的手段,是以权势法术为中心内容,基本以法家思想为主体,包括“四位”、“七术”、“六微”等之说。
(4分)4、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为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5、丁忧:是指官吏的父母去世,应立即奏报皇帝和上官,并离任守制,即按照礼法的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应担任官职,居家守墓以申孝思,具有一定强制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5分)答:(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的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准,是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依然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宣示出政治制度的集权化、严密化、严酷化和任意化的特点。
(5)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使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现人治的特点。
(6)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力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用不同的对待方法。
(7)中国一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还是以其他民族集团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1303春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1303春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3 道试题,共26 分。
)V1. 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 )。
A. 人治B. 法治C. 礼治D. 德治满分:2 分2. “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各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是在( )。
A. 商朝B. 西周C. 战国时期D. 秦朝满分:2 分3.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在国民党政府下设立五院,下面不属于五院的是()A. 立法B. 司法C. 考试D. 教育满分:2 分4. ()不属于中书省的官员A. 中书监B. 中书舍人C. 中书令D. 侍中大人满分:2 分5. 古代监察系统是()型的,由君主直接控制和掌握的。
A. 单线垂直B. 双线垂直C. 单线平行D. 双线平行满分:2 分6. ( )代的监察官自成系统,有直接任免选用监察官吏之权。
A. 宋B. 元C. 明D. 清满分:2 分7. 西周早期,三左三右号称( ),也称“六卿”,是国家主要行政官员。
A. 六大B. 六左C. 六右D. 六上满分:2 分8.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这一概念是()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满分:2 分9. ( )朝建立行省,简称为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A. 宋B. 元C. 明D. 清满分:2 分10. 下面不属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是()A. 民族B. 民生C. 民权D. 民建满分:2 分11. 公元前( )年,秦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
A. 221B. 222C. 223D. 224满分:2 分12. 秦汉时期设置的顾问、辅政、机要和秘书机构是( )A. 内阁B. 军机处C. 三公D. 九卿满分:2 分13. 下面对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认识不正确的是()A. 后者利于决策的民主性B. 后者利于对决策的监督和制约C. 前者行政效率低D. 前者决策速度快满分:2 分二、多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一,判断题
1. 从狭义范围理解,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3.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 言事谏诤权的核心是监察审核谕旨诏令的违失,其方式是规谏性、言论性的。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5. 东汉时期,孝廉称为察举的主要科目,并一度出现考试。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6.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采用三权分立制。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7. 夏代职官有“六卿”,分别为司空(主土木工程)、士正(主司法)、虞(主山泽)、秩宗(主祭祀)、纳言(主承上宣下)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在政体上,中国仅存在过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这两种主要政体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9.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指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为止。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11. 中国古代长期以法家思想作为设官分治的指导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12. 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褒贬给予的称号。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13. 西周时,太史之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号称“三左”;卿事寮之下有司士、司马、司空,号称“三右”。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14. 苏维埃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在各级苏维埃组织中,都设有共产党团组织。
A. 错误
?
正确答案:B
15.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仅存在过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这两种主要政体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16. 单一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额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行使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17. 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体制中,属于制衡地位。
其主要对象是官吏勋贵,没有对民间的监视。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18. 明代在省一级由丞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
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19. 隋朝,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其中,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0. 辅政制度,一般是指“位列百官之长”的“相”或称“宰相”、“丞相”之职。
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贵族辅政制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1. 汉武帝时,中央官吏分为中朝(内朝)官与外朝官。
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尚书。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2. 元代的路是二级行政区划,统属于省。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3. 御史这一官职,从考古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商代。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5. 国家结构指的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6.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展开的变法运动和争霸战争促进了领主制的瓦解。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7. 西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28. 商代奴隶的来源,与夏代大致一样,主要是战俘。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29. 公元前800年,秦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秦王嬴政认为王的号对他已经不适用,于是号称皇帝,就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各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30. 秦以后,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有州、郡、县或路、府(州)、县、府(州)县三级制;有省、路、府(州)县或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31. 中国古代御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掌律令”,即制定法律和监督法律的实施。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32. 宋代的谏院和御史台三院都有司法职权。
明清时代,监察机构仍有受理狱讼的规定,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掌有司法权。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33. 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封建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34. 元代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
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5. 唐代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两税法制度。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唐后期用租庸调代替两税法。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36. 到唐朝时期,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和谏君的两种主要职能也就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弹劾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的违法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37. 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38.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学堂毕业生直接取得功名,学堂教育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教育的制度化、正规化。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39. 在周朝,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封建领主与农奴。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在政治组织形式上采取参议会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1. 皇权专制的最主要特点是规定由一人独治天下。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2. 1927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背叛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3. 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中书。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44. 南京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5. 1861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A
46.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7. 九品官人法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拨与任用制度的综合。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48. 汉武帝时,谏官汲黯直言敢谏,常常廷诤面折武帝。
A. 错误
?
正确答案:B
49. 明及清初的道是监察分区,道的长官又分为两种:驻守某地,称为“守道”;巡察某地,称为“巡道”。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
50. 与夏朝不同,由于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我们对商朝社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