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戒毒案例

合集下载

成功戒毒案例

成功戒毒案例

成功戒毒案例【篇一:成功戒毒案例】戒毒成功的案例1: 一名瘾君子经过多番的努力,最终戒毒成功,其中在戒毒期间,社会的关怀和家人的支持都成为了该瘾君子在戒毒过程中最大的动力。

希望有一天,爸爸可以陪我们一起去喝茶。

这是小明(化名)和小芳(化名)一直以来潜藏在心底的期盼。

所幸的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在国家民政部日前公示的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结果中,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站的瘾君子重生记戒毒人员案例拟获优秀奖。

事实上,社工郑美珠跟进该个案阿军(化名)已有近3年。

最初,阿军反应迟钝、又黄又瘦;而如今,除了瘦一点,其他都跟正常人一样,不仅工作稳定,甚至偶尔会跟家人一起去喝早茶。

不断强调保密原则取得案主信任郑美珠是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站的社工督导助理。

回忆起2011年初首见阿军时,郑美珠说,当时他刚吃完药,脸色又黄又瘦,反应迟钝同一句话要问三四遍才回答。

那年阿军38岁,已有20多年的吸毒史,多次进出强戒所、劳教所。

2006年底,最后一次劳教回来后,因患有,强戒所不再收留阿军,所以阿军一直在社区戒毒。

2007年2月,开始饮用美沙酮;但至郑美珠接手时,阿军仍有吸毒行为。

阿军和妻子阿兰(化名)育有一儿一女(小明和小芳),但家庭关系较差,两个孩子几乎不与阿军交流,阿兰也颇有怨言,甚至一度想放弃。

第一次见到郑美珠时,阿军十分戒备。

郑美珠便不断强调社工的保密原则,她告诉阿军,社工不是政府派来的矫治人员,终于慢慢取得了阿军的信赖。

家人的配合至关重要戒毒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家人的配合非常重要。

幸运的是,阿军的家人都很配合,也十分支持社工的帮扶计划。

在社工介入后的前期戒毒阶段,为了切断阿军与粉友的接触,郑美珠建议阿兰聘请一名陪护人员24小时跟着阿军。

此前,家人每天只给阿军20元,作为饮用美沙酮和抽烟的费用;自从聘请了陪护人员之后,这20元钱改由陪护人员保管,杜绝阿军重新吸毒。

此外,为了改善家庭关系,郑美珠让阿兰及子女转变对阿军的态度,重新接纳他,并且多给予他表扬和称赞。

戒毒成功案例3个

戒毒成功案例3个

戒毒成功案例3个吸毒有害健康,臭名远扬四方,戒毒齐奔小康。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戒毒成功案例,欢迎阅读!戒毒成功案例1:罗秋光是临高人,现在是海南人和戒毒医院的安保部二班班长,18岁那年,他家的经济条件在当地属于中上层,家里还有渔船,靠打鱼赚了些钱。

然而,一次偶然和朋友玩耍时,被人忽悠沾上了毒品,从此便开始了长达22年的吸毒史。

他曾被家人和有关部门强制要求戒毒,但均以失败告终。

眼看着家庭支离破碎,身边多年的朋友一个个离他而去,罗秋光终于认识到毒品到了不得不戒掉的时刻。

2012年,罗秋光进入海南人和戒毒医院进行戒毒治疗,成功戒毒至今已有四年多时间。

如今的他,已被海南人和戒毒医院聘为保安,和家人一同在海口工作生活。

罗秋光在医院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义务兼职当陪护人员,他对待每一位来治疗的病人如同亲人一般百般呵护。

特别是一些被家人抛弃或者不想管的病人,他都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做好这些病人的陪护工作。

给他们讲自己是如何成功戒毒的故事,帮他们洗澡、洗衣服、打饭,通过谈心和思想教育深深地感动了一大批来医院治疗的病人。

在他的帮助下,几乎所有来治病的病人都以他为榜样,有两百多人向他学习成功的戒掉了毒品。

罗秋光说家里有人吸毒真的是很令人失望,家庭也很痛苦。

他们吸毒的人自己也许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伤害了多少人,他们只知道自己吸完毒了很爽、很嗨,全然不顾家人的感受。

但是血浓于水,做家人的又没办法不管他们,所以还是得为他们奔忙、操心。

可是要怎么帮助他们戒毒呢? 罗秋光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1、脱离现在的环境,断绝一切可能让他和从前吸毒的圈子有牵扯的联系。

包括换工作、搬家、换电话号码。

这点做不到的话,戒毒基本没戏。

2、搞清楚为什么他会去吸毒。

找到原因,然后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是猎奇心理,朋友挑唆的话,果断断交;如果是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家人要给与应有的关心,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如果是因为感情问题,比方说失恋、分手、离婚等等,告诉他你们永远都支持他,他完全不需要去吸毒寻求放松和理解;如果是因为身体上的病痛,为了止痛,还是去找个好医生看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社区矫正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的一种特殊矫正方式,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一,小明,男,25岁,因盗窃罪被判刑,经过一年的监狱生活后,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明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学会了木工技术,并在社区内的一家家具厂找到了工作。

通过努力工作和社会交往,小明逐渐摆脱了过去的不良习惯,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成功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案例二,小红,女,30岁,因吸毒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红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逐渐戒除了吸毒的习惯。

同时,她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通过这些活动,小红找到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动力和价值。

最终,小红成功戒毒,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积极分子。

案例三,张三,男,35岁,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张三接受了家庭暴力治疗和情绪管理培训,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并学会了与家人沟通和包容。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张三和家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解决了矛盾,重建了家庭和睦。

如今,张三和家人关系融洽,他也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家庭解决矛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矫正对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式的矫正手段,犯罪分子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治安和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一例帮助患病解戒人员侯某回归社会的案例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一例帮助患病解戒人员侯某回归社会的案例

【案例背景】侯某,小学文化,今年62岁,有吸毒史(“多进宫”人员),离异,有一个女儿,但没有抚养过,基本没有往来。

因为长期吸毒,侯某家徒四壁,几个兄弟姐妹都对他避而远之。

侯某曾尝试过出去打零工维持生计,但是因为双腿有腿疾被辞退,故现今困难重重,身边没有可以依靠的对象,只能靠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

【案例基本情况】侯某因为吸毒二十多年,落下不少病根。

膝盖酸麻疼痛、弯曲僵硬,膝关节活动受限,时有肿胀情况,并且疼痛症状逐渐加重,有时候连路都走不了,经常晚上疼到睡不着。

目前仅靠药物治疗只能部分缓解疼痛症状,医生建议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可侯某无力支付四万多元的住院手术费用,多次哽咽地说:“这么贵的手术费用哪里支付得起?活着比死还难受”,希望能得到经济方面的帮助支持。

一、制定方案综合各方面因素,侯某因长期吸毒,目前只能维持低保生活,又因腿有疾病丧失工作能力,无力担负手术费用。

根据侯某目前困难需求,所职能部门制定帮助方案:成立帮扶小组,协调多方力量,解决核心难题,连接往日亲情,尽快融入社会。

二、帮助过程第一步,构建帮扶系统,寻求社会救助。

一方面,面谈了解,掌握情况。

针对侯某情况,厦门强戒所衔接帮扶中心与其所属社区社工人员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通过尊重、真诚、共情和理解等方式,认真聆听侯某倾述,适时表达同感,让其心中压抑的心情得以宣泄,在此过程中全面了解侯某医疗需求和面临困难。

另一方面,掌握政策,链接资源。

帮扶小组通过网上国家政策查询、实地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得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后,立即帮助侯某链接相关资源,联系慈善会机构,探讨帮扶可行性。

第二步,解决医疗问题,帮助重获新生。

一是准备手续,申请救助。

综合侯某所有情况,在本人同意下,协助其通过居委会开具相关证明,准备各种证件,帮助侯某向慈善会申请办理救助手续,联系定点医院,从实质上缓解其经济压力,给了侯某“定心丸”,让其能够安心治疗。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小明,男性,今年25岁,因吸食海洛因成瘾,被判入狱服刑。

在服刑期间,他参加了狱内的戒毒教育,并接受了矫治治疗,最终成功戒毒,并于服刑结束后积极回归社会。

以下是小明在狱内接受戒毒教育和矫治治疗过程中的经历:一、戒毒教育小明在入狱后,接受了狱内的戒毒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他得知了海洛因的危害性和戒毒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毒瘾所带来的后果和痛苦。

同时,他也了解到了戒毒的方法和步骤,并学习了各种戒毒技巧,如心理疏导、情绪调节、身体锻炼等,为他之后的戒毒矫治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矫治治疗1.戒毒医疗治疗小明在狱内进行了戒毒医疗治疗。

治疗期间,医生根据小明的身体情况、毒瘾程度等因素制定了个性化的戒毒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戒毒康复技巧训练。

小明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戒断症状,但是他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规律的生活,成功地慢慢克服了戒断症状,并逐渐恢复了身体健康。

2.心理矫正治疗在戒毒医疗治疗的基础上,小明接受了心理矫正治疗。

治疗期间,治疗师和小明进行了心理剖析和情感沟通,帮助小明发现自己吸毒的原因和问题,并采取相关的心理调整技巧,帮助小明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自我认知,进一步加强小明戒毒意识的深入认识和调整。

3.劳动康复治疗除了医疗和心理治疗,小明还接受了劳动康复治疗。

治疗期间,小明与其他服刑人员一起从事体力劳动,如种植、修建等,体验了工作能带来的收获和快乐,进一步增强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同时也能消除解毒期间的消极情绪。

三、戒毒后的回归社会经过长时间的戒毒矫正治疗,小明成功戒毒,获得了释放。

回归社会后,他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努力在工作和社交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同时也透过志愿者助人行动帮助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与调整,小明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计划,并逐渐走上了崭新而充满希望的人生道路。

总结小明的戒毒矫正经历,反映了一个人在深陷毒瘾的情况下,通过参与戒毒教育和矫正治疗的过程,积极医治自己的身心,最终成功实现了戒毒、回归社会的过程。

戒毒成功案例

戒毒成功案例

戒毒成功案例戒毒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以给人们以信心和希望。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真实的戒毒成功案例,希望可以给正在戒毒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小明是一个年轻的戒毒者,他曾经沉迷于毒品多年,生活陷入了困境。

但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他最终成功地戒掉了毒瘾,重新走上了正轨。

在戒毒的过程中,小明首先意识到了毒瘾对自己和家人的伤害,他下定决心要摆脱毒品的控制。

他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戒毒康复活动,包括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

在这些活动中,小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互相鼓励、支持,共同面对戒毒的挑战。

除了参加康复活动,小明还通过健身锻炼来转移注意力,保持身心健康。

他发现,当自己投入到运动中时,就很难再去想毒品。

健身不仅让他身体更加健康,也让他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另外,小明还在戒毒过程中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让他有了新的生活目标和动力。

他努力工作,积极融入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逐渐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

工作不仅让他有了经济来源,也让他重新融入社会,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最重要的是,小明在戒毒过程中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他们不断鼓励和关心着他,让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小明逐渐走出了戒毒的阴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快乐。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戒毒成功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只要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每个戒毒者都有可能走出毒品的阴影,重新开始美好的生活。

总之,戒毒成功需要戒毒者付出努力,也需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每一个戒毒者都能坚定信心,不断努力,最终走出毒品的泥沼,重获新生。

【案例警示】青少年涉毒犯罪与悔过自新故事

【案例警示】青少年涉毒犯罪与悔过自新故事

【案例警示】青少年涉毒犯罪与悔过自新故事在我们周围,青少年涉毒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案例不仅给青少年的人生造成重大影响,也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幸运的涉毒青少年,在犯罪之后能够抛弃原来的错误道路,选择悔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谱写出新的人生篇章。

案例一:刘明(化名)刘明是一名高中生,由于与不良朋友结识,在学校期间开始接触毒品。

最初,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然而很快就被毒品的快感吸引,开始频繁地吸食。

渐渐地,刘明的学业开始受到影响,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最终在一次缉毒行动中被警方逮捕。

面对刑事责任,刘明感到懊悔不已,同时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在接受法律教育和心理辅导之后,刘明下决心改邪归正,努力复习课业补课,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如今,刘明已经摆脱了毒品的诱惑,甘愿向周围的青少年传递自己的故事,提醒他们远离毒品。

案例二:李华(化名)李华是一名家庭条件优越的高中生,但由于对生活的不满和好奇心,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到毒品信息,逐渐被毒品的种种效果吸引。

在一次聚会中,李华尝试了毒品,由此开始了他的涉毒生涯。

毒品让李华丧失了对未来的规划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渐渐地他成了毒品的奴隶。

然而,一次毒品交易被警方揭露,李华被捕入狱。

在监狱中,经历了痛苦的反省和自我清醒,李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悔过自新。

出狱后,他接受戒毒康复治疗,积极寻找工作,也参加康复人员互助组织的活动,希望能够尽快融入社会,还给家庭一个新的机会。

总结与反思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青少年涉毒犯罪与悔过自新的故事。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不良选择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看到了对错误的认识和积极改变所带来的转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经历无疑是我们社会中最珍贵的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远离毒品和犯罪,为自己和社会创造美好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给予曾经犯过错误的青少年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悔过和努力,重新回到社会,为社会贡献力量。

70后青年戒毒成功真实案例

70后青年戒毒成功真实案例

70后青年戒毒成功真实案例我叫小白,70年代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地女人。

由于是独生女,从小到大深受父母宠爱,由此养成了叛逆不服管的性格。

高中没念完的我便辍学了,15岁那年放弃考入师范院校的机会,成为了上海市的第一批时装模特。

由于长相及身高出众,在圈内混得小有名气。

19岁那年,因为厌倦娱乐圈的生活和环境,我转行进入一家外企工作。

我刚入职场就展露出惊人的销售天赋,月收入万元以上,不久便成为这家公司的部门主管。

不知是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还是陷入爱情失去了理智,在这一年,年少无知的我结识了吸毒男友,从此便染上了毒瘾,开始了长达10年与海洛因为伴的生活。

10年的海洛因成瘾史,令我将多年来所有的积蓄、首饰和房子全部变卖,最后只能靠借钱维持生计。

迫于生存及家人的压力,我开始尝试戒毒。

自己在家戒,也到医院去戒,先后试了17次,每次坚持不了多久就又陷入了毒品的沼泽。

就这样,我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吃药、割腕,我先后3次尝试自杀都被家人救了下来。

我非但没有感激家人为我做的一切,而是近乎疯狂的埋怨他们为什么不让我做个了断,离开这个不再留恋的世界。

直到2001年,母亲发现我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又再次吸食毒品,万念俱灰的她拨通了110。

随后我便被警察送进了强制隔离戒毒所。

刚入所的我,心理压力非常大,带着对母亲极大的怨恨和对世界的不满,内心有着太多的怨恨和不理解,戒治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白天沉默寡言,夜里辗转反侧。

民警通过观察和了解,看到我情绪失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帮我从亲情出发,激发戒毒动力。

民警跟我说,这么多年来,虽然先后戒毒17次均以失败告终,但是家人并未因我吸毒、多次复吸的行为而心灰意冷,依然对我能通过强制隔离戒毒彻底戒断毒瘾保持着憧憬。

在民警的一系列引导教育后,与母亲进行一次次亲情探访,一次次的深谈,让我得知家人们并没有放弃我,最终内心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去探访室的路上,我内心很忐忑,其实我知道母亲是为了让我彻底戒掉毒瘾才报警的,我不但不感恩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她,我真是一个不孝的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名叫的吸毒者历时10年,终于成功戒毒。

小明1993年吸毒,2002年成功戒毒,10年的吸毒、戒毒,使彭斌对毒品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他第一次接触毒品是1993年。

当时公司派他出差,有一天,他得了感冒,在同房间的告诉他白粉可以缓解。

于是他吸了一次,感觉很舒服,感冒也好了。

后来,他开始上瘾。

之后就离不开毒品了,什么事情都依赖它。

但他也想戒毒。

最早是在家里偷偷地戒。

后来被强制性戒毒。

然后去自愿戒毒所。

但戒毒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的戒毒转机出现在2001年7月。

一天,当他吸完白粉昏睡的时候,被家里人骗到了一戒毒社区。

之后他答应妈妈好好戒毒。

在一次为他举办的生日晚会中,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从此以后,他开始对这个戒毒所产生了好感,于是人慢慢变得开朗了许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2002年2月,为了让他重返社会,社区的李所长让他社会上找一份工作。

于是他找了一份洗车工的工作。

做了半年的洗车工后,他重新回到社区,成为一名为社区戒毒服务的工作人员。

在这10年里,毒品让他失去了很多,戒毒又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