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数学 必修二 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必修二立体几何11道经典证明题

(完整版)必修二立体几何11道经典证明题

1.如图,三棱柱 ABC — A i B i C i 中,侧棱垂直底面, 1/ ACB=90 , AC=BC= gAA i , D 是棱 AA i 的中点 (I )证明:平面 BDC i 丄平面BDC(n)平面BDC i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 比•2•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 P ABCD 中,AB 平面 PAD , AB//CD , PD AD , E 是1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 DF —AB ,2PH PAD 中AD 边上的高•(1) 证明:PH 平面ABCD ;(2) 若 PH i , AD 2, FC i ,求三 (3)证明:EF 平面PAB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BG 中,AB i AC i , D ,E 分 别是棱BC , CC i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 F 为B,G 的中点.求证:(i )平面ADE 平面BCGB,;(2)直线AF 〃平面ADE .棱锥E BCF 的体积;妥5小4. 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D为矩形,△ 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PD=90面PAD丄面ABCD,且AB=1 , AD=2 , E、F分别为PC和BD的中点.(1) 证明:EF//面PAD ;(2) 证明:面PDC丄面PAD ;(3) 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5.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A 平面ABCD , PD//MA , E、G、F 分别为MB、PB、PC 的中点,且AD PD 2MA.(I)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II )求三棱锥P MAB与四棱锥P ABCD的体积之比. B6. 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EF//AC , AB=「2 ,CE=EF=1(I)求证:AF//平面BDE(H)求证:CF丄平面BDF;7. 女口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2EF=2EF// AB,EF 丄FB, / BFC=90° , BF=FC,H 为BC 的中点, (I )求证:FH //平面EDB;(H)求证:AC丄平面EDB;(川)求四面体B—DEF的体积;8.如图,在直二棱柱ABC Ai B1C1中,E、F分别是A i B、A1C的中点,点D在B J G上,A D BQo求证:(1) EF//平面ABC ;(2)平面AFD 平面BB i C i C .BE FB9•如图4,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 E分别是AB, AC边上的点,AD AE , FG ,将ABF沿AF折起,得到如图5所示的三棱锥BCF ,其中BC10.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AB//CD , AB AD , CD 2AB ,平面PAD 底面ABCD , PA AD , 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⑴ PA 底面ABCD ;(2) BE//平面PAD ;(3)平面BEF 平面PCD证明:DE //平面BCF ;证明:CF平面ABF ;2当AD 时,求三棱锥F3DEG的体积V图4是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C11. (2013年山东卷)如图,四棱锥P ABCD中, AB AC,AB PA , AB// CD,AB 2CDE,F,G,M ,N分别为PB, AB,BC,PD,PC 的中点(I)求证:CE /平面PAD .(n )求证:平面EFG 平面EMN12立体几何经典试题参考答案1.【解析】(I)由题设知BC 丄CC 1 ,BC 丄AC CC 1 AC•••面 BDC 丄面 BDC 1 ;(n)设棱锥 B DACC i 的体积为 V , AC =1,由题意得, 由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V =1,•- (V V : V | =1:1,•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1.2.【解析】(1)证明:因为 AB 平面PAD , 所以PHAB 。

必修2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五篇)

必修2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五篇)

必修2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五篇)第一篇:必修2 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迎接新的挑战!必修2 证明题一.解答题(共3小题)1.(2006•北京)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AC,PA⊥平面ABCD,且PA=AB,点E是PD的中点.(1)求证:PB∥平面AEC;(2)求二面角E﹣AC﹣B的大小.考点:三垂线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1)欲证PB∥平面AEC,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只需证PB与平面AEC内一直线平行即可,连BD交AC于点O,连EO,则EO是△PDB的中位线则EO∥PB,满足条件;(2)取AD的中点F,连EF,FO,根据定义可知∠EOF是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在△EOF中求出此角,而二面角E﹣AC﹣B与二面角E﹣AC﹣D互补.解答:解:(1)由PA⊥平面ABCD可得PAAC又AB⊥AC,所以AC⊥平面PAB,所以AC⊥PB连BD交AC于点O,连EO,则EO是△PDB的中位线,∴EO∥PB ∴PB∥平面AEC(2)取AD的中点F,连EF,FO,则EF是△PAD的中位线,∴EF∥PA又PA⊥平面ABCD,∴EF⊥平面ABCD同理FO是△ADC的中位线,∴FO∥AB,FO⊥AC由三垂线定理可知∠EOF是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又FO=AB=PA=EF∴∠EOF=45°而二面角E﹣AC﹣B与二面角E﹣AC﹣D互补,故所求二面角E﹣AC﹣B的大小为1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以及二面角等有关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2.如图,已知∠BAC在平面α内,P∉α,∠PAB=∠PAC,求证:点P在平面α上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线上.考点:三垂线定理。

专题:作图题;证明题。

分析:作PO⊥α,PE⊥AB,PF⊥AC,垂足分别为O,E,F,连接OE,OF,OA,证明Rt△AOE≌Rt△AOF,然后得到点P在平面α上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线上.解答:证明:作PO⊥α,PE⊥AB,PF⊥AC,垂足分别为O,E,F,连接OE,OF,OA,∵⇒Rt△PAE≌Rt△PAF⇒AE=AF,∵,又∵AB⊥PE,∴AB⊥平面PEO,∴AB⊥OE,同理AC⊥OF.欢迎加入高一数学组联系电话:***迎接新的挑战!必修2 证明题在Rt△AOE和Rt△AOF,AE=AF,OA=OA,∴Rt△AOE≌Rt△AOF,∴∠EAO=∠FAO,即点P在平面α上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线上.点评:本题考查三垂线定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题.3.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3.(I)求证:A1C⊥BD;(II)求直线A1C与侧面BB1C1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III)求二面角B1﹣CD﹣B的正切值.考点:三垂线定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

(完整版)必修2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必修2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与复习题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1、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2、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八、面面垂直的性质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九、各种角的范围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二、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1、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3、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 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90︒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90︒(0︒,90︒][0︒,90︒](0︒,90︒]4、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5、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1、定义: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四、面面平行的性质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4、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取值范围是:0︒<≤180︒十、三角形的心1、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2、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重心:中线的交点4、垂心:高的交点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基础训练】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2)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必修2 立体几何证明

必修2 立体几何证明

1.正方形ABCD交正方形ABEF于AB,M、N在对角线AC、FB上,且FNAM,求证://MN 平面BCE
2 .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
7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N分别是BC和A1B1的中点. 求证:MN∥平面AA1C1.
8 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G1、G2、G3分别是△PAB、△PCB、△PAC的重心. (1)求证:平面G1G2G3∥平面ABC;
9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BC、CC1、C1D1、A1A 的中点.求证:(1)BF∥HD1;(2)EG∥平面BB1D1D;(3)平面BDF∥平面B1D1H.
10 如图所示,四边形EFGH为空间四边形ABCD的一个截面,若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1)求证:AB∥平面EFGH,CD∥平面EFGH.
(2)若AB=4,CD=6,求四边形EFGH周长的取值范围.
11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DQ. 求证:PQ∥平面BCE.。

最新必修二立体几何经典证明题

最新必修二立体几何经典证明题

必修二立体几何经典证明试题1.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Ⅱ)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2. 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12DF 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1)证明:PH ⊥平面ABCD ;(2)若1PH =,2AD =,1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3)证明:EF ⊥平面PAB .3.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 B AC =,D E ,分别是棱1BC 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为11B C 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 ⊥平面11BCC B ; (2)直线1//A F 平面ADE .B 1C BADC 1A 14.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为矩形,△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D=90°,面PAD ⊥面ABCD ,且AB=1,AD=2,E 、F 分别为PC 和BD 的中点.(1)证明:EF ∥面PAD ; (2)证明:面PDC ⊥面PAD ; (3)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5.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MA ⊥平面ABCD ,//PD MA ,E 、G 、F 分别为MB 、PB 、PC 的中点,且2AD PD MA ==.(I )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II )求三棱锥P MAB -与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之比. ADPMFGE6. 如图,正方形ABCD 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EF//AC ,AB=2,CE=EF=1 (Ⅰ)求证:AF//平面BDE ; (Ⅱ)求证:CF ⊥平面BDF;7.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2EF=2,EF ∥AB,EF ⊥FB,∠BFC=90°,BF=FC,H 为BC 的中点,(Ⅰ)求证:FH ∥平面EDB;(Ⅱ)求证:AC ⊥平面EDB; (Ⅲ)求四面体B —DEF 的体积;8.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F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

新课标立体几何常考证实题汇总1、四边形 ABCD 是空间四边形,E,F,G,H 分别是边AB, BC,CD, DA 的中点 (1) 求证:EFGK 平行四边形(2)假设BD=2掷,AC=2 EG=2求异面直线 AC BD 所成的角和EG BD 所成的角.1证实:在 ABD 中,: E, H 分别是 AB, AD 的中点,EH //BD ,EH - BD21同理,FG//BD,FG — BD EH //FG,EH FG .♦・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2) 90 °30°考点:证平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如图,空间四边形 ABCD 中,BC AC,AD BD , E 是AB 的中点. (2)由(1)有AB 平面CDE考点: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求证:(1) AB 平面CDE;(2)平面CDE 平面ABC .证实:(1) B C AC CE AB AE BE同理,AD BD AE BEDE AB又「 CE DE E••• AB 平面 CDE又••• AB平面ABC,・•・平面CDE 平面ABCA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是AA1的中点,求证:AC//平面BDE.证实:连接AC交BD于O ,连接EO ,••• E为AA i的中点,.为AC的中点•• EO为三角形AAC的中位线EO//AC又EO在平面BDE内,AC在平面BDE外•• AC //平面BDE.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4、ABC 中ACB 90o,SA 面ABC, AD SC,求证:AD 面SBC. 证实:: ACB90BC AC又SA 面ABC SA BCBC 面SACBC ADX SC AD,SC BC C AD 面SBC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5、正方体ABCD AB1C1D1, O是底ABCD对角线的交点求证:(1 ) C i O // 面AB1D1 ; (2) AC 面AB1D1 .证实:(1)连结AC1 ,设A1C1B1D1 01, 连结AO1••• ABCD AB1c l D1是正方体AACC1是平行四边形,AiCi//AC 且A1c l AC又O1,O 分别是AC〔,AC 的中点,,O i C i//AO 且01c l AO AOC i O i是平行四边形CiO// AO1, AO1面AB1D1 , C1O 面AB[D〔 . . C iO//面ABR(2) QCC1面A^CR CC1 B1D!又'A1.1 BiDi, B1D1面AC1C 即AC B i D1同理可证AC AD、又DC AD i D iAC 面ABR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线面垂直的判定6、正方体ABCD A'B'C'D'中,求证:⑴ AC 平面B'D'DB;〔2〕BD1平面ACB’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7、正方体ABCD—A i B i C i D i 中.〔1〕求证:平面A i BD//平面B i D i C;〔2〕假设E、F分别是AA i, CC i的中点,求证:平面EB i D i//平面FBD .证实:〔i〕由B i B// DD i,得四边形BB i D i D是平行四边形,, B i D i // BD ,又BD 平面B i D i C, B i D i 平面B i D i C,BD //平面B i D i C.同理A i D //平面B i D i C.而A i DABD=D,平面A i BD//平面B i CD.(2)由BD// B i D i,得BD//平面EB i D i.取BB i 中点G, AE//B i G.从而得B i E // AG,同理GF//AD. ,AG// DF. ,B i E// DF. DF //平面EB i D i, 平面EB i D i//平面FBD.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8、四面体ABCD中,AC BD,E, F分别为AD,BC的中点,.且EF ——AC, 2BDC 900,求证:BD 平面ACD i 证实:取CD的中点G ,连结EG,FG,; E,F分别为AD, BC的中点,,EG //-AC 2i i_ _ _2_21_22FG 〃一BD,又.AC BD,,FG —AC,...在EFG 中,EG FG -AC EF2 2 2EG FG, •. BD AC,又BDC 900,即BD CD , AC CD CBD 平面ACD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构造直角三角形9、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 PA PB,CB 平面PAB, M.是PC的中点,N是AB上的点,AN 3NB(i)求证:MN AB; (2)当APB 90°, AB 2BC 4时,求MN 的长.证实:(i)取PA的中点Q ,连结MQ,NQ , •「M是PB的中点,M MQ // BC , ••• CB 平面PAB ,, MQ 平面PAB・♦.QN是MN在平面PAB内的射影,取AB的中点D,连结PD , . PA PB,..PD AB ,又AN 3NB, .. BN NDB NQN //PD,.二QN AB ,由三垂线定理得MN ABo 1(2) ••• APB 90°, PA PB, PD -AB 2 , QN 1 , 「MQ2MQ -BC 1, MN .2 2考点:三垂线定理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 ,面面垂直的判定12、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AB 2, PA AD 为BC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PAE; (2)求直线DP与平面PAE所成的角.证实:在ADE 中,AD2 AE2 DE2, AE DEPA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PA DE又PA AE A, DE 平面PAE(2) DPE为DP与平面PAE所成的角在Rt PAD, PD 4垃,在Rt DCE 中,DE 2%/2在Rt DEP 中,PD 2DE , DPE 30°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构造直角三角形平面PAB./. MQ10、如图,在正方体ABCD AB i C i D i中,E、F G分别是AB、AD、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DEF //平面BDG .证实:••• 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EF // BD又EF 平面BDG , BD 平面BDG EF //平面BDGD1G旦EB 四边形D1GBE为平行四边形, D1E // GB又D1E 平面BDG , GB 平面BDG D1E //平面BDGEF DE E 平面D1EF //平面BDG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B1c〔D^(中,E是AA的中点.(1)求证:AC 〃平面BDE ;(2)求证:平面A AC 平面BDE .证实:(1)设AC BD O,••• E、O分别是AA、AC的中点, AC // EO又AC 平面BDE , EO 平面BDE , A1C //平面BDE(2) ••• AA1 平面ABCD , BD 平面ABCD , AA1 BD又BD AC , ACAA1A BD平面AAC , BD 平面BDE , 平面BDE 平面AAC13、如图,在四^B 隹P ABCD 中,底面ABCD 是 DAB 且平面PAD 垂直于底面 ABCD.(1)假设G 为AD 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AD ; (2)求证:AD PB;(3)求二面角A BC P 的大小.证实:(1) ABD 为等边三角形且 G 为AD 的中点, BG AD又平面PAD 平面ABCD , BG 平面PAD(2) 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 G 为AD 的中点,AD PG且 AD BG, PGBG G , AD 平面 PBG ,PB 平面 PBG , AD PB(3)由 AD PB , AD // BC, BC PB又 BG AD , AD // BC , BG BCPBG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在 Rt PBG 中,PG BG, PBG 450,构造直角三角形,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二面角的求法(定义法)14、如图1,在正方体 ABCD AB 1c l D 1中,M 为CC 1的中点,AC 交BD 于点O,求证:A 1O 平面MBD .证实:连结 MO , AM ,DB± A 1A , DB ±AC,A 1AAC A••• DB ,平面 A ACC 1 ,而 A 1O 平面 A 1ACC 1DB ± A 1O .................................................... c3 cc 3 c设正方体梭长为 a ,那么A 1O—a , MO —a .2 4 29 2222在 RtA A 1C 1M AM -a • . AO MO A 〔M , . . AO OM4•. OMnDB=O,A1OL 平面 MBD.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运用勾股定理寻求线线垂直 15、如图 2,在三棱锥 A —BCD 3, BC= AG AD= BD作BE! CD E 为垂足,作 AHL BE 于H .求证:AHL 平面BCD 证实:取 AB的中点F,连结 CF DF.. AC BC , CF AB .. AD BD , DF AB .又 CF I DF F , AB 平面 CDF. CD 平面 CDF CD AB .又 CD BE , BE AB B,CD 平面 ABE CD AH . .AH CD , AH BE , CD BE E ,••• AH 平面 BCD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16、证实:在正方体 ABCD — A 1B 1C 1D 1中,A I C,平面 BC I D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600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是等边三角形,证实:连结AC 「 BDXACAC 为A i C 在平面AC 上的射影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17、如图,过 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且/ ASB=/ASC=60°平面ABC ,平面BSC.证实••• SB=SA=SC , / ASB= / ASC=60 ° . . AB=SA=AC 取 BC 的中点 O,连 AO 、SO, 那么 AO ± BC , SO ± BC,工丁./AOS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 SA=SB=SC=a ,又/ BSC=90° ,BC= V2 a, SO = 2 a,1 1AO 2=AC 2 —OC 2=a 2— 2a 2= 2 a 2, .•.SA 2=AO 2+OS 2, .•./ AOS=90 ° ,从而平面 ABC ± 平面BSC.考点:面面垂直的判定〔证二面角是直二面角〕BD AC同理可证A 1c BC 1AC 平面BC 1DDi Ci,/ BSC=90 ° ,求证:。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

立体几何选择题:一、三视图考点透视:① 能想象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判断(选择题) ② 通过三视图计算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或表面积•③ 解答题中也可能以三视图为载体考查证明题和计算题 1.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 2所示, 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J ,3则正视图中X 的值为( )A. 5B.4C. 3D. 22. 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4,已知一个锥体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 别为3, 4, 6,则该锥体的体积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 1 — 1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B ) A . 32 B . 16+ 16 .2 C. 48 D . 16 + 32 2二、直观图掌握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①平行于两坐标轴的平行关系保持不变;② 平行于y 轴的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X 轴不变; ③ 新坐标轴夹角为 45°或135 °。

1、禾U 用斜二侧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得到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不要求记忆,但要会使用公式。

审题时分清“表面积”和“侧面积” 。

(1) 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球的表面积公式。

(2) 柱、锥、台体,球体的体积公式。

(3) 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内切球半径? 外接球直径? (4) 扇形的面积公式 S =1Ir =丄十弧长公式IXr2 2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和4,以它的斜边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的表面积为()A. 84-B. 144 - C . 36 二D. 24 二Q ∖ [ħΔ ΛABC D 正视图 左视图正视图俯视图4 =►,左视图(也称侧视图)和俯视图均为直角三角形,且面积分 A .正三角形的直观图仍然是正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C. 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D .圆的直观图是圆 2、如图,梯形 A I BCD 是一平面图形=1 ,则梯形ABC 啲面积是()ABC [的直观图(斜二测),若 AD // Oy 1, AB // CD , AB = 2, GD = 3 D . 10 I 2二、表面积和体积 AD俯视图2、 若圆锥的高是底面半径和母线的等比中项,则称此圆锥为“黄金圆锥” 。

(完整版)必修二立体几何11道经典证明题

(完整版)必修二立体几何11道经典证明题

1.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Ⅱ)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2. 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12DF 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1)证明:PH ⊥平面ABCD ;(2)若1PH =,2AD =,1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3)证明:EF ⊥平面PAB .3.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 B AC =,D E ,分别是棱1BC 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为11B C 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 ⊥平面11BCC B ; (2)直线1//A F 平面ADE .B 1C BADC 1A 14.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为矩形,△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D=90°,面PAD ⊥面ABCD ,且AB=1,AD=2,E 、F 分别为PC 和BD 的中点.(1)证明:EF ∥面PAD ; (2)证明:面PDC ⊥面PAD ; (3)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5.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MA ⊥平面ABCD ,//PD MA ,E 、G 、F 分别为MB 、PB 、PC 的中点,且2AD PD MA ==.(I )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II )求三棱锥P MAB -与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之比.ABDPMFGE6. 如图,正方形ABCD 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EF//AC ,AB=2,CE=EF=1 (Ⅰ)求证:AF//平面BDE ; (Ⅱ)求证:CF ⊥平面BDF;7.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2EF=2,EF ∥AB,EF ⊥FB,∠BFC=90°,BF=FC,H 为BC 的中点,(Ⅰ)求证:FH ∥平面EDB;(Ⅱ)求证:AC ⊥平面EDB; (Ⅲ)求四面体B —DEF 的体积;8.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F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1、已知四边形是空间四边形,分别是边的中点ABCD ,,,E F G H ,,,AB BC CD DA (1)求证:EFGH 是平行四边形(2)若BD=,AC=2,EG=2。

求异面直线AC 、BD 所成的角和EG 、BD所成的角。

证明:在中,∵分别是的中点∴ABD ∆,E H ,AB AD 1//,2EH BD EH BD =同理,∴∴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2FG BD FG BD =//,EH FG EH FG =EFGH (2) 90° 30 °考点:证平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中,,是的中点。

ABCD ,BC AC AD BD ==E AB 求证:(1)平面CDE;⊥AB (2)平面平面。

CDE ⊥ABC 证明:(1)BC AC CE AB AE BE =⎫⇒⊥⎬=⎭同理,AD BD DE AB AE BE =⎫⇒⊥⎬=⎭又∵ ∴平面CE DE E ⋂=AB ⊥CDE(2)由(1)有平面AB ⊥CDE又∵平面, ∴平面平面AB ⊆ABC CDE ⊥ABC考点: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DCB3、如图,在正方体中,是的中点,1111ABCD A B C D -E 1AA 求证: 平面。

1//A C BDE 证明:连接交于,连接,AC BD O EO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E 1AA O AC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EO 1A AC 1//EO A C又在平面内,在平面外EO BDE 1A C BDE ∴平面。

1//A C BDE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4、已知中,面,,求证:面.ABC ∆90ACB ∠= SA ⊥ABC AD SC ⊥AD ⊥SBC 证明:°90ACB ∠=∵BC AC ∴⊥又面 SA ⊥ABC SA BC ∴⊥面 BC ∴⊥SACBC AD ∴⊥又面,SC AD SC BC C ⊥⋂=AD ∴⊥SBC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5、已知正方体,是底对角线的交点.1111ABCD A B C D -O ABCD 求证:(1) C 1O ∥面;(2)面. 11AB D 1AC ⊥11AB D 证明:(1)连结,设,连结11A C 11111A C B D O ⋂=1AO ∵ 是正方体 是平行四边形1111ABCD A B C D -11A ACC ∴∴A 1C 1∥AC 且 11A C AC =又分别是的中点,∴O 1C 1∥AO 且1,O O 11,A C AC 11O C AO =是平行四边形 11AOC O ∴面,面 ∴C 1O ∥面 111,C O AO AO ∴⊂∥11AB D 1C O ⊄11AB D 11AB D (2)面 1CC ⊥ 1111A B C D 11!CC B D ∴⊥又, 1111A C B D ⊥∵1111B D AC C ∴⊥面111AC B D ⊥即同理可证, 又11A C AD ⊥1111D B AD D ⋂=面∴1A C ⊥11AB D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线面垂直的判定1S D C BA D 1ODB AC 1B 1A 1CN MPCBA 6、正方体中,求证:(1);(2).''''ABCD A B C D -''AC B D DB ⊥平面''BD ACB ⊥平面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7、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求证:平面A 1BD ∥平面B 1D 1C ;(2)若E 、F 分别是AA 1,CC 1的中点,求证:平面EB 1D 1∥平面FBD .证明:(1)由B 1B ∥DD 1,得四边形BB 1D 1D 是平行四边形,∴B 1D 1∥BD ,又BD ⊄平面B 1D 1C ,B 1D 1平面B 1D 1C ,⊂∴BD ∥平面B 1D 1C .同理A 1D ∥平面B 1D 1C .而A 1D ∩BD =D ,∴平面A 1BD ∥平面B 1CD .(2)由BD ∥B 1D 1,得BD ∥平面EB 1D 1.取BB 1中点G ,∴AE ∥B 1G .从而得B 1E ∥AG ,同理GF ∥AD .∴AG ∥DF .∴B 1E ∥DF .∴DF ∥平面EB 1D 1.∴平面EB 1D 1∥平面FBD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8、四面体中,分别为的中点,且,ABCD ,,AC BD E F=,AD BC EF AC =,求证:平面90BDC ∠= BD ⊥ACD 证明:取的中点,连结,∵分别为的中点,∴CD G ,EG FG ,E F ,AD BC EG 12//AC =,又∴,∴在中,12//FG BD =,AC BD =12FG AC =EFG ∆222212EG FG AC EF +==∴,∴,又,即,EG FG ⊥BD AC ⊥90BDC ∠= BD CD ⊥AC CD C⋂=∴平面BD ⊥ACD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构造直角三角形9、如图是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是的中点,P ABC ∆,PA PB CB =⊥PAB M PC 是N 上的点,AB 3AN NB =A1(1)求证:;(2)当,时,求的长。

MN AB ⊥90APB ∠= 24AB BC ==MN 证明:(1)取的中点,连结,∵是的中点,PA Q ,MQ NQ M PB ∴,∵ 平面 ,∴ 平面//MQ BC CB ⊥PAB MQ ⊥PAB ∴是在平面内的射影 ,取 的中点,连结 ,∵∴,又QN MN PAB AB D PD ,PA PB =PD AB ⊥,∴3AN NB =BN ND=∴,∴,由三垂线定理得//QN PD QN AB ⊥MN AB⊥(2)∵,∴,∴,∵平面.∴,且90APB ∠= ,PA PB =122PD AB ==1QN =MQ ⊥PAB MQ NQ ⊥,∴112MQ BC ==MN =考点:三垂线定理10、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求证:平面1111ABCD A B C D -E F G AB AD 11C D ∥平面.1D EF BDG 证明:∵、分别是、的中点,∥E F AB AD ∴EF BD又平面,平面∥平面EF ⊄BDG BD ⊂BDG ∴EF BDG∵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1D G EB ∴1D GBE 1D E GB又平面,平面∥平面1D E ⊄BDG GB ⊂BDG ∴1D E BDG,平面∥平面1EF D E E ⋂=∴1D EF BDG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11、如图,在正方体中,是的中点.1111ABCD A B C D -E 1AA (1)求证:平面;1//A C BDE (2)求证:平面平面.1A AC ⊥BDE 证明:(1)设,AC BD O ⋂=∵、分别是、的中点,∥E O 1AA AC ∴1A C EO又平面,平面,∥平面1A C ⊄BDE EO ⊂BDE ∴1A C BDE(2)∵平面,平面,1AA ⊥ABCD BD ⊂ABCD 1AA BD⊥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BD AC ⊥1AC AA A ⋂=∴BD ⊥1A AC BD ⊂BDE ∴BDE ⊥1A AC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面面垂直的判定12、已知是矩形,平面,,,ABCD PA ⊥ABCD 2AB =4PA AD ==为的中点.E BC (1)求证: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DE ⊥PAE DP PAE 证明:在中,,ADE ∆222AD AE DE =+∴AE DE ⊥∵平面,平面,PA ⊥ABCD DE ⊂ABCD ∴PA DE⊥又,平面PA AE A ⋂=∴DE ⊥PAE(2)为与平面所成的角DPE ∠DP PAE在,,在中,Rt PAD ∆PD =Rt DCE ∆DE =在中,,Rt DEP ∆2PD DE =∴030DPE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构造直角三角形13、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且边长为的菱形,侧面是等边三角P ABCD -ABCD 060DAB ∠=a PAD 形,且平面垂直于底面.PAD ABCD(1)若为的中点,求证:平面;G AD BG ⊥PAD (2)求证:;AD PB ⊥(3)求二面角的大小.A BC P --证明:(1)为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ABD ∆G AD ∴BG AD⊥又平面平面,平面PAD ⊥ABCD ∴BG ⊥PAD(2)是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PAD G AD ∴AD PG⊥且,,平面,AD BG ⊥PG BG G ⋂=∴AD ⊥PBG 平面,PB ⊂PBG ∴AD PB⊥(3)由,∥,AD PB ⊥AD BC ∴BC PB⊥又,∥,BG AD ⊥AD BC ∴BG BC⊥为二面角的平面角∴PBG ∠A BC P --在中,,Rt PBG ∆PG BG =∴045PBG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构造直角三角形,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二面角的求法(定义法)14、如图1,在正方体中,为 的中点,AC 交BD 于点O ,求证:平面MBD .1111ABCD A B C D -M 1CC 1A O ⊥证明:连结MO ,,∵DB ⊥,DB ⊥AC ,,1A M 1A A 1A A AC A ⋂=∴DB ⊥平面,而平面 ∴DB ⊥.11A ACC 1A O ⊂11A ACC 1A O 设正方体棱长为,则,.a 22132A O a =2234MO a =在Rt △中,.∵,∴11A C M 22194A M a =22211A O MO A M +=.1A O OM ⊥∵OM ∩DB =O ,∴ ⊥平面MBD .1A O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运用勾股定理寻求线线垂直15、如图2,在三棱锥A-BCD 中,BC =AC ,AD =BD ,作BE ⊥CD ,E为垂足,作AH ⊥BE 于H.求证:AH ⊥平面BCD .证明:取AB 的中点F,连结CF ,DF .∵,∴.AC BC =CF AB ⊥ ∵,∴.AD BD =DF AB ⊥ 又,∴平面CDF .CF DF F = AB ⊥∵平面CDF ,∴.CD ⊂CD AB ⊥ 又,, CD BE ⊥BE AB B ⋂= ∴平面ABE ,.CD ⊥CD AH ⊥ ∵,,,AH CD ⊥AH BE ⊥CD BE E ⋂=∴ 平面BCD .AH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16、证明: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C ⊥平面BC 1DAC证明:连结AC ∴ AC 为A 1C 在平面AC 上的射影BD AC ∵⊥∴⊥⊥⎫⎬⎭⇒⊥BD A C A C BC A C BC D 11111同理可证平面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17、如图,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证明∵SB=SA=SC ,∠ASB=∠ASC=60°∴AB=SA=AC 取BC 的中点O ,连AO 、SO ,则AO ⊥BC ,SO ⊥BC ,∴∠AOS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设SA=SB=SC=a ,又∠BSC=90°,∴BC=2a ,SO=22a ,AO 2=AC 2-OC 2=a 2-21a 2=21a 2,∴SA 2=AO 2+OS 2,∴∠AOS=90°,从而平面ABC ⊥平面BSC .考点:面面垂直的判定(证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