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 教师用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在句子中加入一个否定词,通常是不或没,使句子的意思相反,并且再加上原本已有的否定词。

例如:我很喜欢这个电影。

(肯定句)
我不能不喜欢这个电影。

(双重否定句)
练与训练】
1)我一定会去参加这次活动。

2)他肯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3)我很喜欢这本书。

1.那篇文章的格式有很多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同时,需要删除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改写每段话时,可以在后半句找到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或加入否定词,最后确保句子通顺。

也可以使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变双重否定句,或加入“不能不”、“不得不”等词语。

3.双重否定句可以通过去掉否定词来变成肯定句。

4.“把”字句中,主动者将动作行为传递给被动者;而“被”字句中,被动者承受主动者的动作行为。

5.可以将句子改写成比喻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专题复习+训练基本句式是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教学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

小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式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这将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一、11种常见基本句式1.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平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

(2)明天我们去秋游。

(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

2.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做什么呢?3.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例:(1)不许随便乱走!(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5.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你是一个好孩子。

6.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例: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7.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疑问句啦。

例:今天下雨了吗?8.“把”字句:含有“把”字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

9.“被”字句: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

10.双重否定句: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

例如: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11.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你今天要上学。

二、5种常见句式变换(一)反问句与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为“。

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附答案)

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附答案)

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附答案)句式转换题是小学阶段考试必考点,但很多孩子遇到这类题简单的能做,稍微难一点就错误百出,究其原因还是对难点没有掌握,总结句式转换中常常遇到的五个类型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含答案)01 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02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完整版本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大全

完整版本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大全

句式变换大全一、反问句与陈说句反问句与陈说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能够把陈说句变为反问句,也能够把反问句变为陈说句,它们的意思同样,语气有所不一样。

(一)反问句变陈说句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莫非、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合适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正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认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 、我们怎能忘掉老师的淳淳教育?2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喜的歌吗?我们不可以忘掉老师的淳淳教育。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喜的歌。

3、这里的风景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来回呢?这里的风景这么美,使我们流连来回。

4、这点小事,莫非还要妈妈担忧吗? 5 、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忧。

大千世界,各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莫非没看竞赛吗?7. 你莫非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说).你看了竞赛。

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说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莫非、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合适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正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认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

练习:1 、我们不可以由于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由于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莫非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亲母亲千辛万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该当伤他们的心。

(父亲母亲千辛万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量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可以充耳不闻。

(对少量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充耳不闻呢?<莫非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二、对话与转述的交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出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出名的花。

)2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日患病了,我去帮他指导功课。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汇总练习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汇总练习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汇总练习考点分析:句式转换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考点,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升学考试都是必考内容,所以对小学阶段常见句式转换进行系统地讲解,使学生了解几种句子变幻的特点,并能熟练掌握句式转换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句式。

例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肯定句)多学些知识不是坏事。

(否定句)反问句: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无疑而问,答案就在句子里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如:小姑娘纯洁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变反问句要注意以下三点:1)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怎么••••••呢难道••••••吗2)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即原来肯定的变否定,原来否定的变肯定】3)变标点。

句号变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过程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相反。

例如: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练习与训练】1)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2)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1)改标点。

将句子中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

【冒号改逗去双引】2)改人称。

将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你们)应该分辨你、你们在句中指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替换,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变也可。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1、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慨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慨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慨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认词〕去不,无不加不〔否认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与语气词〔呢?吗?〕1、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2、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3、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陈述句〕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5、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6、听到这个消息,我快乐地跳起来。

〔改为反问句〕7、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改为反问句〕8、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9、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起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改为反问句〕10、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11、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改为反问句〕12、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改为反问句〕13、这么美的水真吸引人。

〔改为反问句〕14、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15、“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

〔改为反问句〕16、卡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

〔改为反问句〕17、窗户里望见的能有多大呢?〔改为陈述句〕18、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改为反问句〕19、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

〔改为反问句〕20、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21、.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改为陈述句〕22.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改为陈述句〕23.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改为陈述句〕2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改为陈述句〕25.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为陈述句〕26.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改为陈述句〕27.王教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改为陈述句〕2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29.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改为陈述句〕30、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改为陈述句〕31、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改为陈述句〕3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改为陈述句〕33、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改为陈述句〕34、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35、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改为肯定句〕36、有几个省市的建立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37、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38、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立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39、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与你们是一条道?〔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40、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练习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练习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练习归纳总结2013-11-12语言文学的基本构架就是汉语言文字。

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一个奇迹,它记载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变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练习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如:直接→间接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巩固练习1、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2、多得些知识决不是一件坏事。

(改不肯定句)3、这件事我一定要做。

(调换顺序,意思不变)4、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5、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改为“被”字句)6、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7、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8、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十一、修改病句练习(一)、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例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又如: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例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

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①主语有多余成分;②谓语有多余成分;③宾语有多余成分;④定语多余;⑤状语多余;⑥补语多余。

例如: 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

删去“诸”或“于”即可。

又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①词序不当。

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

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

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例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

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

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

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

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

例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例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

“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又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

“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例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

“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例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

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

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又如: 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

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

例如: 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例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

例如: 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

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

例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

例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例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

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

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

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⒈读。

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⒉划。

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⒊改。

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

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

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

替换有关词语,使用词怡当。

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

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

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

如果发现有问题一、改正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

1、他那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慈爱的光亮。

2、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

3、喝了一杯茶,爸爸消除了全身的疲倦。

4、两山之间流动着弯曲的小路。

二、下面的句子不完整,请加以补正。

1、我们必须讲卫生的习惯。

2、赢了齐威王。

3、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4、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

5、战场上短暂的安静。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不当的地方。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3、校门两旁的迎风招展红旗。

4、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5、阳光照在透过玻璃的桌子上。

四、改正下列句子中词义重复的地方。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2、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3、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4、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

五、考考你。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4、乌云和大雨士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5、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6、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1、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弯曲盘旋。

2、我们庆祝李明评上了“三好生”。

3、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情趣。

4、抗日战争时代,我国出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

修改病句练习。

1、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2、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3、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却不该错过。

4、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5、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6、他那亲切的话语,慈详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7、小明刻苦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修改病句段1、全班同学都到了,只有王钢没来。

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3、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

4、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

5、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各种蛇与许多鸟。

6、公园里的松柏、桃树等树木枝繁叶茂。

7、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

8、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9、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10、今天中午下了一天的雨。

11、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1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13、星期天上午,小刚戴着书包到李宁家去复习功课。

他对他说:以后做完作业我们去踢足球好吗?李宁说“好。

”而且他们做完作业就去踢足球了。

14、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5、《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16、他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17、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18、大扫除开始了,男女老少都参加,男的女的干重活,老的少的干轻活。

19、学校把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单已经公布了,我们班的同学李利同学连续被评为优秀少先队。

结果她一点也不骄傲。

同学们夸奖她,总是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20、一万米长跑比赛非常激动,运动健儿二十几名再跑道上你追我赶。

他们都跑得很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

观众不停地喊“加油,”都愿望本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21.队员们遵守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学习赖宁”的活动。

巩固练习1、多得些知识决不是一件坏事。

(改不肯定句)2、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3、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自私,算不上好学生。

(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4、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不用关联词表示肯定的陈述句)5、我完成了这幅作品。

(改为感叹句)按要求写句子。

1、欣欣向荣①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的②用来比喻事业的2、骄傲①用来表示褒义的_②用来表示贬义的_3、成了写成比喻句4、天空中的小星星写成拟人句5、好像写成比喻句写成不是比喻句的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

(改成反问句)(改成否定句)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

(缩句)五.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3.科里亚说:“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 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4.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5.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6.鲁讯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7.我奇怪的问:“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8.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9.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10.赵王告诉蔺相如:“你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1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你自己烧晚饭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