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必修1第五章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

必修1第五章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

全过程根据条件的不同分为光反应和 暗反应两个阶段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叶绿体的结构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叶绿体的结构
外膜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叶绿体的结构
外膜 内膜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叶绿体的结构
外膜 内膜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复习:光合作用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和探索,你知道光合作用 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是分别是什么吗? 1.场所:叶绿体 3.原料:二氧化碳 水 2.动力:光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复习:光合作用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和探索,你知道光合作用 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是分别是什么吗? 1.场所:叶绿体 3.原料:二氧化碳 水 2.动力:光 4.产物:糖类 氧气反应阶段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基粒(类囊体膜)上 光、酶 H2O 物质 色素 变化
[H]+O2
产物: 能量转变: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光反应阶段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基粒(类囊体膜)上 光、酶 物质 水的光解:H2O 色素 变化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复习:光合作用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和探索,你知道光合作用 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是分别是什么吗? 1.场所:叶绿体 3.原料:二氧化碳 水 2.动力:光 4.产物:糖类 氧气

第五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

第五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

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以概括 为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 光才能进行。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光无 光都可以进行。
光合作用过程
H2O
水在光下分解
O2
[H] ATP 酶
ADP+Pi
光反应示意图解
英格豪斯
R.梅耶 萨克斯
只有在光照下只有绿叶才可以更新空气
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 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
1939 20世纪40年代
恩格尔曼
鲁宾 卡门 卡尔文
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分析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你有何感悟?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
产 物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J.Priestly)
1、完成课本后练习P106 2、预习P110--P114页
矿质营养对光合作用影响
Mg离子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K离子参与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等 N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原料,参与光合作用酶的合成。 P元素是ATP的组成元素,也是光合膜的组成元素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 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内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 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 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 的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 强弱。 实验步骤:

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训练案及答案

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训练案及答案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高一生物备课时间:2013年月日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备课组长:编号: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训练案一、选择题:1.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分析上标18O放射性标志,最有可能的是()A.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C.在植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中均可发现D.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发现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参与()A.CO2和C5的结合B.C3的还原C.由CO2合成葡萄糖D.由C5合成葡萄糖3.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改变某条件后,即发现叶肉细胞中的五碳化合物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C.升高二氧化碳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浓度4.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A.呼吸作用与暗反应B.光反应C.暗反应D.呼吸作用5.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6.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7.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8.图1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的CO2吸收和释放曲线;图2是棉花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相识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觉及探讨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课时支配】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每一片绿叶就似乎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有机物,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过程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呢?完成这项生理过程的场所是哪里?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日来共同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学问点。

进而绽开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细致默读课本P101--102页“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部分内容。

完成下列填空: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2.1648年,海尔蒙特(比利时)做了盆栽柳树称重试验,得出柳树生长所需的养分物质是从水中获得。

他没有相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加了有机物的形成。

3.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出名的试验,通过试验他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并没有发觉光的重要性。

4.1779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5.1785年,由于发觉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汲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04年,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探讨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7.1845年,德国的梅耶依据能量转化与明确指出8.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他做了一个试验,通过试验,胜利的证明9.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4、推测该探究性实验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4、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化能合成作用”(蓝体字)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自养型生物和异养型生物的概念
2、请概括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并举例
当堂检测
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1)水的光解
(2)ATP的形成
(1) CO2固定
(4)请分析光反应过程中能量形式的变化
3.暗反应阶段
(1)请说出暗反应的场所
(2)请列举暗反应所需的条件
(3)用简短的文字描述“CO2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4)请分析暗反应过程中能量形式的变化
4.请在不看课本的条件下画出光合作用的图解
2、用2分钟时间阅读“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蓝体字)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B.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CO2中的氧
C.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
4、小麦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
A. CO2、CO2和H2OB. CO2、H2O和CO2
C. CO2、H2O和H2OD. C5、H2O和CO2
1、请说出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2、光合作用强度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联系光合作用的概念)
3、以实例的方式列举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用5分钟阅读课本104页至105页探究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3、该实验的自变量(单一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有哪些无关变量?
2.1771年,普利斯特莱得知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同时释放出。

必修1 第3单元 第3讲 第2课时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应用

必修1 第3单元 第3讲 第2课时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应用
提示:有机肥在被微生物分解的时候会产生无机盐并释放CO2,促 进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曲线中的“关键点”移动
(1)A点:代表呼吸速率,细胞呼吸增强,A点下移;反之,A点上 移。
(2)B点与C点的变化(注:只有横坐标为自变量,其他条件不变)
B点(补偿点) C点(饱和点)
适当增大CO2浓度(光照强度) 适当减小CO2浓度(光照强度)
(2)植物叶片的叶龄、叶绿素含量及酶
增大 加快
2.外部因素 (1)CO2浓度
(2)光照强度
(3)温度
(4)水分和矿质元素
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速率 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 √ ) (2)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 ) (3)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 ) (4)白天与夜间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加大棚蔬菜的产量。( × ) (5)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作物的“光合午休”程度。( √ ) (6)作物合理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能。( √ )
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 )
1.我们观测到的光合作用指标,如O2的产生量,不是植物光合作 用实际产生的总O2量,其原因是___植__物__在__进__行__光__合__作__用__的__同__时__,_______ _还__会__进__行__呼__吸__作__用_____。
2.给密闭玻璃瓶中的植物幼苗提供适宜的水、无机盐、光照强 度、温度等条件,幼苗的生存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原因可能是 _随__着__植__物__生__长__,__土__壤__的__水__分__会__减__少__,__土__壤__中__的__无__机__盐__含___量__会__下__降__,____ _空__气__中__C__O_2_含__量__减__少__等___。

人教A版必修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2教案

人教A版必修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2教案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3.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和过程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和过程

4.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02条件 下。如果将环境中C0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 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 情况依次是( C ) A. 上升;下降;上升 B. 下降;上升;下降 C. 下降;上升;上升 D. 上升;下降;下降
5.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 子,14C的转移途径是( D) A、CO2 叶绿体 ATP B、CO2 叶绿素 ATP C、CO2 乙醇 糖类 D、CO2 三碳化合物 糖类
6、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的 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分析18O放射性标记,最 先( D ) A.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脂肪、蛋白质中均可发现 D.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五、化能合成作用
自养生物:能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 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O2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14CO 2
+ H2
18O
(14CH2O) +
18O 2
叶绿体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能 (CH2O) +*O2 CO2+H2*O 叶绿体
反应条件: 光能等
1843年 1864年 1880年 1939年
结论: 氧是由 叶绿体 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 是光合 作用的场所。 再次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照 。
五、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实验
公元前 3世纪 1648年
1771年
1779年
恩格尔曼在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放氧部位是叶绿 体后,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 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结果见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怀远禹王中学高中部导学提纲 学科: 生物 编号:SWTG-必修一-2-3-2
1
课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 二 课时 )
班级: 姓名: 小组 : 【学习目标】
1.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他的认识过程。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和光反应的过程及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作用和联系。

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导学流程】
(1)、自学教材 阅读课本p101--104页:“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讨论
并总结人类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说明了什么?分析教材光合作用的图解,掌握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要求:可参阅资料
(2)、阅读结束之后,完成下列问题(用时7分钟)。

中的化学能
写下你的疑惑及发现:
【合作学习设计】
对议:光合作用的中氧气的释放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组议:什么是卡尔文循环?
【展示设计】
1.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光合作用原理的?
2、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吗?
【归纳总结】
1.光反应:①水的光解:2H 2O→[H]+O 2
②A TP 的合成:ADP+Pi+能量(光能)ATP
2.暗反应 :①CO 2的固定:CO 2+C 52C 3
②C 3的还原:2C 3+[H]
(CH 2O)+C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