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毛概开卷考试论述题及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毛概论述题万能模板

毛概论述题万能模板1. 引言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毛概)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考试或论文中要求进行论述的题目。
论述题是我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重要机会。
然而,针对不同的论述题,我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展开论述。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毛概论述题,本文提供了一个万能模板,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家的困惑。
2. 万能模板2.1. 提出问题或主题陈述首先,在论述题开始时,我们需要明确提出问题或主题陈述。
这个问题或主题陈述应该能够准确反映论述的核心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毛泽东思想有哪些特点?2.2. 阐述背景知识在回答问题或展开论述之前,我们需要先讲述一些背景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论述。
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包括相关的历史背景、概念解释等内容。
例如,在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之前,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
2.3. 论述论点及论据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论点,并通过一些论据和事实来支持和证明这个论点。
在论述论点时,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独立的观点,并且尽量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解释。
例如,在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论点: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解放等。
对于每一个论点,我们都需要提供相应的论据和事实来加以支持。
这些论据和事实可以来自于毛泽东的著作、历史事件、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例如,在论述实事求是这一特点时,我们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著作中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说明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2.4. 引用相关理论或观点为了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我们可以引用相关的理论或观点来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论点。
这些理论或观点可以来自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果、其他学者的解释、相关学科的理论等。
例如,在论述独立自主这一特点时,我们可以引用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独立自主方针的阐述,并结合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来说明毛泽东思想体现了这一特点。
毛概考试论述题整理版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3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4,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7.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9、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10.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12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和所学理论谈谈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3、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完整版)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完整版)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①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②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①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概论述题答案[整理版]
![毛概论述题答案[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cede9a0b4c2e3f56276378.png)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他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的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经济的需要。
(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
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
科技、教育和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的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范本模板】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范本模板】【毛概报告题答案范本】1. 简答题范本:(以《毛泽东选集》中的某篇文稿作为例子)题目:《实践论》给我们什么启示?答:《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理论基础之一。
这篇报告对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实践论》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动社会变革。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
其次,《实践论》强调了群众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强调,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源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取得胜利。
他说,“造成新事物和推翻旧事物的矛盾运动,都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站在群众立场上,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才能在实践中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最后,《实践论》提出了实践指导理论的原则。
毛泽东同志认为,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到实践中去。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指导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理论研究必须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践,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才能产生真正的意义。
综上所述,《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它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群众的力量,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这些启示不仅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论述题范本:(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论述作为例子)题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你对此如何理解?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
历史的发展,不是由个别英雄、领袖或政府来决定的,而是由无数个体的集合体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毛概论述题【范本模板】

最全最新的毛邓三考试试题毛邓三复习资料大全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
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文化结合,使之得以生长和繁荣。
概括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2. 怎样认识和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是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基本要求。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坚持“四个文明”(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全面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要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 3。
正确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事实求是的思想路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毛概考试复习各章论述题及答案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P1:1、2段);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济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6-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理论成果: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P15第一段)第二.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P22第一段)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等的基本原理。
(P27第一段)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P32最后一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试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形成过程。
历史条件:(P13-14)1、理论依据: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列主义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2、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
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观察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毛概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毛概论述题及答案一、试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党风建设,反腐倡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答: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一年多来,我们党以改进工作作风为有力抓手,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呈现高压态势。
当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位仍然呈现易发多发的特征,反腐倡廉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充满期待。
为此,我们党表明了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一年多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一年多来,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等人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或已被查处。
一年多来,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有效严肃的查处,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力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的势头得以遏制。
一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诫勉、函询、教育,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上半年,各地认真核实有具体线索的群众举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出组织处理4226件。
落实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如今已实施满一年。
一年间,细化八项规定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出台会议费管理新规,狠刹会议费支出;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严禁元旦春节期间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毛概开卷考试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是毛概考试常见的题目,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毛概开卷考试的论述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⑴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是处于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⑵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正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走上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勃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⑷改革开放式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⑸改革开放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⑴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
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③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④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
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
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⑵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理论,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①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④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前五点为第一题答案
⑹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
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
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
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⑻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
他体制改革的配合。
⑼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
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⑽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三个有利于”是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
得失的标准。
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
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
败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