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识点总结及配套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较为集中,大气受到加热后上升,形成高温低气压带,即副热带高压带。
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较为弱,导致空气下沉形成低温高气压带,即极地高压带。
这样,地球大气中就形成了副热带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一系列气压带。
气压带的存在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气压带的存在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
在副热带低压带,空气升起形成对流,造成热带辐合带,这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区,常年有降水,气候湿润。
而在副极地高压带,空气下沉形成逆时针的盛行风向,形成亚热带辐散带,这些地区水分蒸发快,降水少,气候干燥。
极地低压带则常年呈低温状态,有大量的冰雪覆盖,长期寒冷。
其次,气压带的存在还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
副热带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热带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度高,季节变化不明显。
副极地高压带附近的气候带是温带气候带,年均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极地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寒带气候带,气温极低,有极长的极夜和极昼。
风带是气压带之间形成的水平气流,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有重要作用。
赤道附近的东北风和西南风吹向副热带低压带,带热带海洋的水汽和热量,使得副热带地区降水充分。
而极地附近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吹向副极地高压带,带走了副极地地区的辐散空气,使得该地区降水不足。
这些水平气流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形成了季风气候、干旱气候、冷润气候等。
总结起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从而影响了降水分布和强度。
其次,它们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气温水平和季节变化的明显程度。
最后,它们的存在还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理解和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自然现象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复杂而多变,对气候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通常是指由同一气流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表面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带有所差异。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气压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气压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风向和风速:气压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
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有所差异。
例如,在夏季,气压带会向北移动,使得中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的南风;而在冬季,气压带会向南移动,使得低纬度地区吹向中纬度的北风。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盛行风系统。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风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风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降水:风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后习题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四地()A.甲地纬度最高B.乙地水热条件好C.丙地位于南半球D.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2.图示四地气候特征最接近的是()A.甲地与乙地B.甲地与丁地C.乙地与丁地D.乙地与丙地1题,图示四地中,甲地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最长,所以纬度最高,A正确;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热条件差,B错误;丙地4—9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0月至次年3月受西风带控制,位于北半球,C错误;丁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四地中,乙地与丁地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最接近,C正确。
2.C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完成3~4题。
3.该季节()A.e、f两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冬季C.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D.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4.c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3题,图中大陆东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内陆地区气温低、气压高,是北半球的冬季。
第4题,c 地位于大陆西岸的30°N~40°N,c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4.B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大陆东岸④大陆西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对该地气候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B.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5题,从图中看出,该地8月气温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气温高时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说明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B正确。
第6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C正确。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1.概念:气压带是指地球大气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由于高、低压带的交替分布而形成的区域。
2.成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强度不同有关。
地球赤道处因受到直射日照,气温升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在两极地区因受到斜射日照,因此气温较低,使大部分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特点:气压带的特点是交替分布,即从赤道开始,每个半球上交替分布着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1.概念:风带是指受到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地表特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在赤道、中纬度和极区分布的气流带。
2.成因:风带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结果。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气流会产生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环流形成了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气流带。
3.特点:风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向和强度上的不同。
赤道附近主要是东风带,中纬度则是西风带,而极地地区形成了东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气压带和风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气压带的形成是风带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分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例如,赤道的低压带形成了赤道东风带,中纬度的低压带形成了副热带西风带等等。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干旱地区的形成,而赤道附近则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生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季节性变化。
农业生产的定位与规划也要考虑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气象灾害:-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干旱、暴雨等,对人类活动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避免气象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对气压带和风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习题(共16张PPT)

是A
A .地势高差较大,河流流程较短 B.地形复杂 多样,内陆多沙漠分布
C.植被覆盖率高,常绿阔叶林为主 D.海洋温 暖广阔,珊瑚礁发育良好
• 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 一,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下图,完成 9~10题。
• 9.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
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 山地积雪多
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 受冻伤
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 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0.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
A 确的是( )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风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表2
风带
信风带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气流(较高纬 较低纬)
流向较低纬
流向较高纬
流向较低纬
对气候的影响
高温 温暖 寒冷
少雨 多雨 少雨
多雨的风带 西风带
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北半球)
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
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
• 下图为7月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7月盛行风 向。读图完成11~12题。
对气候影响:温度和降水
气压带属性 风带属性 季风属性 洋流属性
小组 探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0°C
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水汽容量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 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 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降水多; 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降水少。
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降水多;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回顾: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2题。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读右图,回答3--4题。 右图季风环流所表示的时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右图①风向形成的原因主要的是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不同纬度的气压差异 D.高低纬度的气温差异
北美大陆西海岸
分布: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控制
读图:描述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北半球 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
地 中 海 气 候
6
6
地中海沿岸
6
6
6
北美洲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南美洲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1)纬度差异→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气温的差异;
10°C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练习题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 的影响练习题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02
练习题解析
03
解题技巧与思路
04
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章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分布规律: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 气压带 影响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对气候产生影响
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察点。
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要分析它们如何 影响气候。
掌握解题技巧: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技巧,如计算、推理、判断等。
总结答案: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最后总结答案时要准确完整。
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
基础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 什么是气压带风带? 答案:气压带风带是指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不同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 带。 解析:这是对气压带风带的基本定义,需要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距海洋较 远终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 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特征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极地低气压带。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地球处 于近日点附近。
2.(2011·南京高一检测)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 中心是( A.亚洲高压 )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选C。7月份正处于北半球的夏季,此时陆地较同纬 度的海洋温度高,气压较低,形成了亚洲低压,也称为印度
0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热低压 上升 湿热
30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热高压 下沉 干热
60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冷低压 上升 温湿 90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压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1.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 B.② C.③ D.④
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D
)
3.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B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 带: (南北纬 30°之间, T最冷
月>15℃)
1、热带雨 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º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 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º~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南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
3、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北纬10º~北回归
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
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4、热带沙 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30 º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
利亚大沙漠区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
替控制
亚热带 南北纬30°~40°间
T最冷
月>0℃)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º~至35º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
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2、地中海 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部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
交替控制
温带 (南北纬40°~
60°之间
T最冷
月>0℃)
1、温带季 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º~55º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
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南、北纬40º~60º之间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内陆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及岛屿 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北 纬 60°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南、北纬50º~70º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15℃ 1、苔原 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高 山 气 候 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2
二、气候类型的及判断 1.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南半球 2.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 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15℃ 寒带气候 3.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 节分配 多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年降水量300—1000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气候类型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雨季降水量更集中更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m) 热带草原气候 相对降水量较少(若能从气温上判断该地是南半球,则必是热带草原气候无疑,因为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相对冷干 (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关键)>0℃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关键)>0℃,各月降水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关键)
<0
℃,降水各月不一,一般集中
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 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较多 均温低于
0
℃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
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
0
℃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
量相对较少 3.气压带,风带,洋流和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分布 3
4.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原因 气候大类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 带 气 候
热带雨 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1、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
风坡,多地形雨。 2、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3、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 中美洲的东北部
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
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 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西南部沿岸 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 秘鲁沿岸 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 索马里沿岸 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
塔尔沙漠 西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 降水少 人为原因:古代对植被的破坏。
亚 热 带 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著 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 气团和锋: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制而减弱。
地中海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
温 带 气 候
温带海洋气候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
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
大西洋暖流深入。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4
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 地形因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
温带季风气候 俄罗斯远东地区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作用(迎风坡)
温带大陆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 尽管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该地处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山脉东侧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三.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不同表现形式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