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及乔木样方调查表

合集下载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树种调查表-副本

树种调查表-副本

植物调查表1
调查地点兰州新区办公大楼单位绿地所在地面积
注:1.生长势及其他各种生态习性均分强、中、弱三级,用1、2、3表示。

2.木质藤本填基围,灌木填灌丛基围。

3.于2013年8月31日进行实地调查。

植物调查表2
调查地点兰州新区纬3路道路绿化所在地面积
注:1.生长势及其他各种生态习性均分强、中、弱三级,用1、2、3表示。

2.木质藤本填基围,灌木填灌丛基围。

植物调查表3
调查地点兰州新区纬13路道路绿化所在地面积
围。

3.于2013年8月31日进行实地调查。

植物调查表4
调查地点兰州新区2号湖周边绿地所在地面积
注:1.生长势及其他各种生态习性均分强、中、弱三级,用1、2、3表示。

2.木质藤本填基围,灌木填灌丛基围。

3.于2013年8月31日进行实地调查。

植物调查表4
调查地点兰州新区2号湖周边绿地所在地面积
围。

3.于2013年8月31日进行实地调查。

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表格

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表格

表1-1 植物群落乔木调查表(1-10)
表1-2 植物群落乔木调查表(1-10)
表1-3植物群落乔木调查表(1-10)
植物群落调查表2-1
灌木记录表(11-2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2-2
灌木记录表(11-2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2-3
灌木记录表(11-2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3-1
草本植物记录表(21-3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3-2
草本植物记录表(21-3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3-3
草本植物记录表(21-3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4-1
藤本植物记录表(31-5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4-2
藤本植物记录表(31-5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植物群落调查表4-3
藤本植物记录表(31-50)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树冠形:自然圆头形、自由纺锤形、柱形、开心形、疏散分层形、Y字形等。

生活力:植物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生存能力,就是生活力。

植物生活力的判别,在了解各种植物所处物候期以后,可以观察各种植物在某群落中生活是否正常强壮。

实地考察,野外记录要求区分三级生活力。

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生态小样方调查表

生态小样方调查表

表1 植物群落调查表
调查者 调查日期 地点 样地编号 样地面积

群落名称 群落类型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 坡位 微地形
群落多度 群落的总盖度
群落外貌特点
样地周围环境
动物活动情况
群落动态

分层及各
层的特点

乔木层 高度 层盖度 优势种
灌木层 高度 层盖度 优势种
草本层 高度 层盖度 优势种
地被层 高度 层盖度 优势种

群落断面图

表2 乔木层调查表
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m) 冠幅 多度 盖度 起源 特性 备注

表3 灌木层调查表
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m) 冠幅 多度 盖度 起源 特性 备注

表4 草本层调查表
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m) 多度 盖度 起源 特性 备注
表5 植物名录
序号 科名 属名 种名 起源 特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6 地被植物调查表
低等植物 枯枝落叶层
藻类(面积) 菌类(面积) 地衣(面积) 厚度 主要成分

树种调查表

树种调查表

园林栽植地树种调查表栽植地点:余杭高速休息区调查日期:2014年5 月12 日杜鹃冠幅2cm高度100cm面积2*3cm 6 杜鹃花种类多,习性差异大,大多生于海拔500-1 200(-2 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凉爽、湿润气候,恶酷热干燥。

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

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

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

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停滞。

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以后随温度上升,花芽逐渐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开花,高海拔地区则晚至7~8月开花。

北方在温室栽培。

1~2月即可开花。

杜鹃花耐修剪,隐芽受刺激后极易萌发,可藉此控制树形,复壮树体。

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一般立秋前后萌发的新梢,尚能木质化。

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冻害。

为常绿或落叶灌木。

片植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并使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

严重时造成叶片转黄脱落。

新梢生长差,树势减弱杜鹃花全株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之效,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

[根、叶作药用、根利尿、驳骨、祛风湿,治跌打腹痛;叶可止血;果亦作药用。

杜鹃花花冠鲜红色,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内外各公园中均有栽培。

[木材致密坚硬,可作为农具、手杖及雕刻之用。

亦有栽植作绿篱。

样方表

样方表

3.3.6.2植被样方调查(1)样方布设原则及方法为进一步说明沿线植被情况,沿线选择其典型植被路段布设样方,全线共布设5个样方点,均位于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

样方的布设采用人工选点,利用罗盘仪打闭合导线,样方为正方形,边长10m,面积100m2,当坡度大于5°时,进行人工改平,闭合差小于等于0.2m。

沿线植被类型分布见图3.3-2。

(2)样方及样方内乔、灌、草的调查方法①样方调查方法:记录样方所在的经纬度,海拔、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土壤类型、群落名称、建群植物及群落结构特征等因子。

②乔木调查方法:调查样方内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的名称、高度、胸径、郁闭度、样方内株数。

③灌木调查方法:在大样方内,选取有灌木树种的地方,打一4×4m 的正方形小样方,调查灌木种类,调查灌木对于大样方的盖度。

④草本调查方法:在大样方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打1×1m的正方形小样方,调查草本植物种类,调查草本在大样方内的盖度。

(3)监测结果及植被类型根据样方调查,监测结果和植被类型见表3.3-4。

表3.3-4 沿线样方监测结果表(1)样方号 1 位置K12+810 时间2009年1月12日样方面积100m2经度103°51′55″纬度35°57′23″海拔高度1200m 坡向北坡位下坡度38°土壤类型黑垆土群落名称人工灌木林地形地貌中山珍稀植物——建群植物柠条样方外植物柠条、酸刺、杨树、沙枣群落结构特征名称高度(cm)冠幅(cm×cm) 盖度(%)生物量(g/m2)灌木层建群种柠条40 30*40 40 620 优势种柠条40 30*40 40 620 伴生种酸刺50 50*60 5 210群落结构特征名称高度(cm)盖度(%)生物量(g/m2)草木层建群种蒿类40 70 360 优势种蒿类40 70 360 伴生种针茅150 15 180 2号样地位于K12+810处,海拔1200m,生态区位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类型属中山,地形较为破碎,土壤为黑垆土,土质疏松,为落叶灌木林,因在半阴坡,植被生长较好,样地内无乔木树种;灌木树种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柠条,盖度为40%,高度为40cm,伴生有天然生长的酸刺,平均高50cm,盖度为5%;草本植物为菊科和禾本科植物,平均高度70cm,盖度为70%。

植物群落调查表

植物群落调查表

附表1 植物群落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方号:经纬度:E N 坡向:坡度:坡位:海拔:m 样方面积:m×m生境:干扰:
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注:(1)群落类型为:乔木、灌木、草本层主要的物种组成;(2)生境: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环境等;(3)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4)数量:物种的株(木本)、丛(草本)数;(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7)生态位置:建群
—1—
种、优势种、寄主等;(8)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2 植物群落调查表(小样方)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方号:经纬度:E N 坡向:坡度:坡位:海拔:m 样方面积:m×m生境:干扰:
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2—。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环境生态学期中考试样方调查报告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班级:环境工程1班调查人员:第四组(马秀、李欣、张孟易、梁崇权、吴京珉、陈潮、周莎、黎一樊)调查时间:2014年12月05号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了解校园绿化区植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二、调查工具。

皮尺、卷尺、手机三、调查方法及用具。

1 样方大小表1 样方大小表2 样方数量分布表因本次调查选取调查地点不合适,故选取乔木样方内只有一个小样方内长有灌木。

3 样方布设3.1样方布设原则。

样方布设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

(2)自然性:人为干扰、动物干扰少,长时间未被破坏。

(3)可操作性:易于调查取样,避开危险地段。

3.2 样方布设图示如图1.1图3.1 样方布设四、调查地点及对象描述1 调查地点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前草地近校园公路处2 调查对象样方内乔木和灌木五、调查内容和指标1 调查指标如表5.1胸径:胸高处的直径,仅应用于乔木的测量。

枝下高:指的是从地面到第一层分枝点的高度。

基径:其测量基准点为树木地面根颈部位的树干直径。

冠幅:指树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

盖度:地上部分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即投影盖度。

高度:植物最高处到地面的距离。

2 调查内容如表3。

表3 乔木样方调查内容数据记录与计算3乔木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1)密度、相对密度计算:样地密度=22/100株/m2=0.22株/ m2芭蕉树密度=1/100株/m2=0.01株/m2桂花树密度=12/100株/m2=0.12株/m2行道树密度=8/100株/m2=0.08株/m2芭蕉树密度=1/100株/m2=0.01株/m2(2)相对频度计算:芭蕉树相对频度=1÷22×100%=4.55%桂花树相对频度=12÷22×100%=54.55% 行道树相对频度=8÷22×100%=36.35% 香樟树相对频度=1÷22×100%=4.55%(3)断面积计算:计算公式:胸高断面积= pi×(胸径÷2)2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4)胸径计算:计算公式:胸径= 胸围径÷2÷pi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表4 乔木结果计算表(5)相对优势度计算:芭蕉树相对优势度=232.17÷261.59×100%=88.75%桂花树相对优势度=2.01÷261.59×100%=0.77%行道树相对优势度=4.72÷261.59×100%=2.00%香樟树相对优势度=22.69÷261.59×100%=8.00%(6)相对多度计算:芭蕉树相对多度=1÷22×100%=4.55%桂花树相对多度=12÷22×100%=54.55%行道树相对多度=8÷22×100%=36.35%香樟树相对多度=1÷22×100%=4.55% (7)重要值计算:重要值计算公式: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3重要值计算结果:表5 重要值计算结果4 灌木样方调查结果展示所选乔木样方内近有一个小样方内有灌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木及乔木样方调查表
地点:蛮汉山样方号:面积:5*5 m²日期:2014.6.27
经度:112°18′02″E 纬度:40°39′48″N 海拔高度:1394 m 群落类型:灌木、乔木群落盖度:80 %
群落周围条件:山地
生境:平缓山地
坡向:坡度:坡位:
土壤类型:土壤表面特征:
备注:重要值计算公式:
相对高度=某种的高度/所有种的高度之和*100%
相对密度=某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
相对生物量=某种的干重/所有种的总干重*100%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3
小叶青杨高度5.4米,周径41厘米
生物量计算公式:生物量=0.0755*(D²H)*0.8941 (D-平均胸径H—平均高度)生物量=0.0755*(D²H)*0.8941=6.1277Kg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知:
样方是以落叶乔木层片和丛生禾草为主。

观察可知小叶清扬的数目分布与它所处的位置有直接的关系,如山坡上的生长比较集中而山顶生长比较稀疏,这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
由调查结果可知:本次实验对蛮汗山的灌木进行调查,因为气候的恶劣以及种间的强烈竞争,样方中只有三种灌木。

并且以隐子草和油蒿为主,如表所示。

该两种植物为了更好的防止干旱,适应干旱蒸发,集群生长,其平均高度都在40cm左右。

通过这次灌木样方的实验,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灌木方面的专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