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管式光电挠度测量系统及其大桥监测应用
桥梁挠度仪用途

桥梁挠度仪是一种新型的桥检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桥梁的静态和动态挠曲度。
具体来说,它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桥梁竣工验收和鉴定:在桥梁建设完成后,使用桥梁挠度仪对桥梁的挠曲度进行测量,以评估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2. 特殊桥梁检测:对于军用浮桥、吊桥等特殊桥梁,挠度仪可以帮助检测其挠曲度和变形情况,以确保这些特殊桥梁的安全使用。
3. 大坝、码头变形及震动位移监测:挠度仪也可用于监测大坝、码头的变形和震动位移,以确保这些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大跨度结构的变形和振动位移监测:除了桥梁,挠度仪还可用于监测大跨度结构的梁、柱、高层建筑、起重机械、钻井平台等的变形和振动位移,以确保这些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桥梁挠度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桥梁和其他大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其用途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
基于连通管原理的桥梁挠度自动测量方法

基于连通管原理的桥梁挠度自动测量方法作者:殷春林来源:《物联网技术》2013年第02期摘要:基于连通管原理,采用RS485通讯技术等手段,给出了一种桥梁挠度自动测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实时、在线、远程、精确等特点,且不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应用该方法测量挠度的案例证明,其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
这种测量方法能用于更多桥梁挠度的自动监测。
关键词:连通管;桥梁监测;挠度测量;液位传感器中图分类号:TP212;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2-0030-020 引言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世界的桥梁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跨度方面,我国已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桥梁的大跨度及结构复杂多样等特性对主梁挠度、应力、环境荷载、承载力等安全参数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中,主梁挠度变化是反映大桥安全状态及进行内力状态评估分析的重要参数,也是结构安全预警的重要指标。
因此,无论是健康监测项目还是常规检查项目,对桥梁挠度参数变化的测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桥梁挠度测量方法主要有精密水准仪法、全站仪法、百分表法等人工测量方法和以倾角仪法[1-2]、光电成像法[3]、激光靶标法[4]、GPS法[5]等为主的自动测量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连通管法测量桥梁挠度变化的连通管系统的构成、测量原理、方法特点、现场实施及其注意事项等。
2 连通管测量原理在桥梁挠度测量中的应用2.1 连通管法桥梁挠度测量系统建设将连通管测量原理应用在桥梁挠度测量中,程序员可以根据选用挠度传感器的通讯协议、输出信号和采集策略等编写一套桥梁挠度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这样,所设计的系统便可实现桥梁挠度的自动测量。
2.2 连通管法桥梁挠度测量系统的注意事项连通管法测量桥梁挠度的几大难点:(1)连通管中存在气泡或气柱会使液位与实际不符;(2)液体中含有杂质可能阻塞或堵塞连通管道;(3)通讯线缆过长,信号会受到环境干扰;(4)连通管中的液体在环境温度降到其凝固点后会发生冻结现象;(5)对于长期在线监测工程,该方法还有另一个难点,即连通管中液体挥发过多会导致挠度传感器接触不到液体,测得的数据降为零,与实际不符。
基于连通管原理的桥梁挠度自动测量方法

基于连通管原理的桥梁挠度自动测量方法殷春林【摘要】A bridge deflection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ng pipe principle is given by using RS485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is metho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real-time measurement, on-line measurement, remote measurement, precise measurement and so on. And it is not affected by human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ng pipe principle in Shibanpo Yangtze River Bridge of Chongqing shows that the measurement system is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the deflection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5%. And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in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more bridge deflection.% 基于连通管原理,采用RS485通讯技术等手段,给出了一种桥梁挠度自动测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实时、在线、远程、精确等特点,且不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应用该方法测量挠度的案例证明,其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
这种测量方法能用于更多桥梁挠度的自动监测。
光电挠度仪在桥梁荷载试验中的适用性研究

光电挠度仪在桥梁荷载试验中的适用性研究摘要:本文以光电挠度仪在桥梁荷载试验中的适用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和试验分析,探讨了光电挠度仪在桥梁荷载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桥梁荷载试验的重要性和常用的试验方法,然后对光电挠度仪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包括其原理、构成和测量方法等。
接着,通过对多个桥梁试验场景的分析,指出了光电挠度仪在桥梁荷载试验中的优势和适用性。
最后,通过实际试验的结果分析,验证了光电挠度仪在桥梁荷载试验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光电挠度仪;桥梁荷载试验;适用性;应用效果Keywords: photoelectric deflectometer; bridge load testing; applicability; application effect1.引言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大的荷载。
为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需要进行桥梁荷载试验。
桥梁荷载试验是评估桥梁结构安全性和预测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其中,测量挠度是桥梁荷载试验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评估桥梁的结构性能和变形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常,传统的桥梁荷载试验需要使用位移传感器和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然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安装麻烦、测量结果不准确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光电挠度仪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方法被引入到桥梁荷载试验中。
光电挠度仪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桥梁荷载试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光电挠度仪在桥梁荷载试验中的适用性,并验证其应用效果。
2.光电挠度仪的原理和功能2.1光电挠度仪的原理光电挠度仪通过激光和光电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挠度。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后的位置变化来计算物体的挠度。
具体而言,光电挠度仪会发射一束激光光束,当光束照射到物体上时,会被物体表面的点反射回来。
光电传感器会感知被反射回来的光束,并计算光束的位置变化,从而得到物体的挠度。
基于连通管原理的桥梁挠度自动监测系统

1v ls n o ,RS一48 s i ro ia o e e e s r 5 bu ,fbe ptc lc mmu ia in a o n c to nd c mpu e ,a ut mo io i g s se o ige d . t r n a o— n trn y t m fbrd e l c in wa e i e fe to sd sgn d,whih ra ie e c e lz d r mot nda o me s r me t n a ii n,i wa o fe t dby t u . ea ut a u e n .I dd to t sn ta fc e hes r r n n n uma fc o s ou digsa d h n a t r .Thi y t m s be n a p id t n i g La ige fo s s se ha e p le o Do gtn ke Brd r m t g nn n f he be i i g o 20 0 4。a d t e d fe t n r ltv ro sls h n 5% .I a e s o h ts c yse i e sb e a n h e lc i ea i e e r rwa e st a o th sbe n h wn t a u h a s t m s f a i l nd sa l . t b e Ke r s: i ge mo io i g;d fe t a u e nt o mu c i g p p rn i e;fe u nc . d l t y wo d brd n t rn e lc i me s r me ;c m on niatn i e p i cpl r q e y mo u a . e n uca c iui lv ls ns d i d t n e l d—e e e or q
光电液位传感器在大跨度桥挠度监测中的应用

挠度对桥梁结构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参数,它直接反映了桥梁竖向整体刚度。
在桥梁鉴定、危桥改造和新桥验收等方面都需要参考桥梁的静、动态挠度数据,可见桥梁挠度是桥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因此,对桥梁挠度进行监测是桥梁健康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桥梁安全要求的提高,桥梁的安全监测必须是长期、实时和自动测量的。
目前,常用于桥梁挠度监测的方法有测微表法、悬锤法、水准仪逐点测量法和水准仪直接测量法[1],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对桥梁进行远程自动监测,而只能在现场进行人工测量。
光电成像和CCD摄像法[2]虽然可以实现桥梁的远程、自动测量,但容易受雨天、雾天的影响。
而连通管挠度测量方法采用全封闭方式,不受多方位变形以及桥梁现场的高尘、高湿和浓雾影响。
利用连通管技术和液位识别技术结合,可以实现多点、连续、长期的挠度自动检测,液位识别技术中有磁感应技术、超声波技术、磁致伸缩技术、光电图像识别技术等,其中光电图像识别技术的精度最高,可以达到毫米级,而其他液位识别技术精度只有厘米级。
该新型光电液位传感器采用先进的连通管与光电图像识别相结合的技术,由它组成的挠度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大桥的多点、连续、长期的挠度测量,适合大型桥梁,特别是挠度变化范围很大的大型斜拉索桥梁挠度的自动监测。
1光电液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1连通管的测量原理挠度测量系统包括连通管和液位传感器两部分。
根据连通管的基本原理,将一个体积相对较大的容器放置在位置相对固定的地方,连通管固定在桥体侧壁上,另一端与液位传感器相连。
如图1所示,当桥梁某一点发生垂向变形(挠度变化)时,该点连通管也下降,整个液面的高度变为h2。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放在固定位置的容器足够大时,该点液位下降所引起的整个液面高度的下降可以忽略,即h1近似等于h2,读出改变后该点的液面高度h,与原来该点液面高度h1的差,就是该点的挠度变化值。
1.2光电液位传感器原理图2所示为光电液位传感器原理示意图。
新型竖向位移测量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世界桥梁)

新型竖向位移测量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赵兴雅,汪正兴,朱世峰,王波(中铁大桥局集团桥科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34)摘要:针对现有桥梁挠度及结构基础沉降测量方法的不足,尤其是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沉降的实时监测手段的欠缺,提出了一种结合液-气耦合压差挠度仪、RS-485总线及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封闭式/半封闭式结构竖向位移测量方法并进行了系统研发。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等数十座桥梁的挠度及某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沉降测量中。
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结构竖向位移进行高效高精度的连续远程无线测量。
关键词:测量系统;挠度;基础沉降;液-气耦合;无线传输;连续实时监控中图分类号:U446.2;TP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67(2010)00-0000-001 引言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方兴未艾。
京津、沪宁、合武、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的建设并投入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京沪、石武、沪昆、汉宜、石青、郑徐、商杭等高速铁路亦在紧张施工中或已获立项建设。
高铁列车一般均以200km/h以上的高速运行在较长线路上,且大部分路段均为桥梁的形式。
其运行期间的安全性、舒适性均对桥梁基础沉降提出了极高要求。
故对桥梁基础沉降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2]。
同时,在桥梁检测及健康监测过程中,挠度的测量精度、准确性及效率亦尤为重要。
但目前的挠度测量方法如水准仪等光学仪器测量法、百分表等位移计法、光电图像原理法、连通器法,均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高准确性及高效率的要求。
为克服现有技术及仪器的不足,提出了结合液-气耦合压差位移传感器和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封闭式/半封闭式结构竖向位移测量方法并进行了其系统研发,位移测量系统布置见图1[3-8]。
图1 位移测量系统及传感器2 系统组成2.1 位移测量系统构成该系统由信息接收设备(位移传感器及标识码)、数据传输设备(GPRS DTU:Data Terminal Unit,数据传输终端、无线通信网络及通信协议)、数据处理设备(监控中心:存储、运算、专门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组成。
连通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在桥梁挠度监测中的应用

( 庆 大 学 光 电 工 程 学 院 光 电 技 术 及 系统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庆 40 4 ) 重 重 0 04
摘
要 :挠度是评价桥梁安全性 的重要指标 。根据 桥梁各 自的结构 特点 , 用连通 管式光 电液位 传感器 选
进行 实际工程应用 。介绍 了该传感器 的基 本原理 , 阐述 了实际的连通管式光 电液位监测系统 的构成 , 并将 该系统实际应用于大佛寺长江 大桥 的状 态监测 中, 监测结 果表明 : 连通管式 光电液位传感器 的监测数据能 够有 效地反映桥梁结构状态变化 , 监测系统运行正 常有效 。 关键词 :连通管 ;光电液位传感器 ; 度监测 ;大佛 寺长江大桥 挠 中图分类号 :T 2 2 9 U 4 P 1.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9 8 (0 6 0 0 7 0 0 0— 77 2 0 ) 8— 0 9— 3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2 5卷 第 8期
传感器与微系统 ( rnd cr dMi oytm T cnlg s Ta su e a c ss eh o i ) n r e oe
7 9
连通 管 式 光 电液 位传 感器 在 桥 梁挠 度监 测 中的应 用
Ab ta t De e t n s h k y p r me e o e e au to f b d e s f t .Ac od n t h s u tr sr c : l f c i i o t e e a a tr f r t v l ain o r g aey h i c r i g o t e t cu a r l c a a t r t s o rd e t e c n e t d i e p o l cr n c iu d e e s n o s d p e r t e e e t n h rc e si f b g , h o n ce pp o te e t i l i lv l e s r i i c i o q a o t d f h d f ci o l o me s r me t T e b sc p n i l ft e s n o s ito u e t e c mp st n o o n c e i p o lcr n c a u e n . h a i r cp e o h e s r i n rd c d, h o o i o f c n e t d p p o t ee t i i i e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通管式光电挠度测量系统及其大桥监测应用**杨建春**,陈伟民(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摘要:介绍了连通管挠度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实际的挠度监测系统的构成,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大佛寺长江大桥的挠度监测中。
测量结果表明,光电挠度测量系统的监测数据能够有效地反映桥梁结构挠度变化,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分别可达400mm和0.1mm。
关键词:连通管;光电挠度测量系统;挠度监测;大佛寺长江大桥中图分类号:T P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0086(2006)03 0343 04C onnected Pipe Opto electronic Deflection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 Appli cation in Dafoshi Yangtze River BridgeYANG Jian chun**,CH EN Wei min(T he K ey L abo rato ry for Optoelect ronic T echno lo gy and Sy stems,M inist ry of Education,D epar tment of Optoelect ronic Engineer ing,Chong qing U niversit y,Chongqing400044,China)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sensor is introduced,the com positionof connected pipe opto electronic deflection measurem ent system is discussed,and it is practically applied in the deflection monitoring of Dafoshi Yangtze River Bridge.The resu lts show that,the data from opto electronic deflection measurem 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cquire the bridge de flection,and the system is working sound and effectively,m easuring range is large than400 mm and accuracy is better than0.1mm.Key words:connected pipe;opto electronic deflection m eas urem ent system;deflection m eas urem ent; Dafoshi Yangtze R iver Bri dge1 引 言桥梁的挠度是评价桥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桥梁结构形变是否超出危险范围。
目前常用的挠度测量方法有经纬仪、水准仪和百分表等,已广泛用于桥梁现场检测及验收鉴定中,但这些廉价、结构简单的测量方法只能用于桥梁短期、人工测量,存在费时费力、使用不便和实时测量困难等不足。
因此,一些新型挠度测量方法,如倾角仪、GPS、激光图像法及连通管式光电挠度测量系统等逐渐应用于大型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中,可实现长期、远程和自动测量[1]。
大佛寺长江大桥为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P.C混凝土斜拉桥,主跨450m,是国内十大特大型桥梁之一。
作为渝黔高速公路的控制工程,该桥处于交通要道。
因此确保大佛寺大桥结构的安全可靠极其重要。
由于该桥采用斜拉索技术,其受斜拉索、特别是斜拉索与桥面相接的铆头附近以及其跨度大的影响,使得桥梁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仅凭几个点的测量难以反映整个桥梁的挠度变化。
根据该桥的这些特点,并通过对挠度测量方法的比较,本文采用的连通管式光电挠度测量系统是非常适应该桥的一种方法,它是将传感器安装于斜拉索与桥面相接的铆头部位,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大、不受测量距离限制及桥梁现场日光、雨和雾影响,且还能与计算机连接实现长期实时光电子 激光第17卷第3期 2006年3月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Laser V ol.17N o.3 M ar.2006*收稿日期:2005 06 30 修订日期:2005 11 0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引导资助项目(2002BA105C);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资助项目(7289)**E mail:jcyang@监测。
2 连通管式光电挠度测量系统2.1 基本原理根据连通管的基本原理,将面积相对较大的容器放置在桥墩固定不变的位置上,连通管固定在桥体侧壁上。
如图1所示,假设液位离玻璃管顶部的高度为h 1,当桥梁在某点发生竖向变形(挠度变化) h 时,安置在该点的连通管也随之在竖直方向下移 h,因沿桥轴向上所有连通管的液位保持不变,液位离该点玻璃管顶部的高度从h 1变化到h,可以看出h =h 1-h (1)即液位在玻璃管内的上升量就是该点的结构下沉量(挠度值),通过读取有刻度玻璃管中液位的变化值,就得到了桥梁在该点的挠度值。
图1 连通管挠度测量原理Fig.1 Principle of connected pipe deflection measurem ent由于连通管法采用全封闭式,因此其不受结构多方位变形及桥梁现场日光、雨和雾等影响。
然而,该方法只能人工测量,费时费力,只适用于桥梁短期静态挠度测量。
要实现连通管液位的长期自动测量,必须采用与连通管配套的光电挠度(液位)传感器。
光电挠度传感器的结构有很多类型[2],本文采用的是如图2所示的结构。
半集成发光组件LS 和半集成光电接收组件PDS 沿管轴对称置于玻璃管的两侧,LS 发出的光通过透明液体照射到PDS 上,未被浮子挡住的PDS 接收到较大的光强。
被浮子挡位的PDS 接收到接近于零的光强。
随着液位的变化,浮子的位置也随之变化,相应的凹谷位置也上下移动。
因此,只要进一步对PDS 输出数据进行处理,便可得到浮子(液位)的位置及挠度值。
图2 光电挠度传感器原理Fig.2 Schematic of opto electronic deflection sensor基于上述原理,自行研制的光电挠度传感器,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分别可达400mm 和0.1mm 。
2.2 实际的连通管式光电挠度监测系统要将光电挠度传感器应用于实际工程完成大桥主梁多点自动监测,必须构建出实际的连通管式光电挠度监测系统。
如图3所示,其主要由连通管、与连通管配套的光电挠度传感器、数字发送与相应的外围电路、计算机等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连通管沿主梁轴线布置时,主梁的挠度通过连通管各点的液位反映出来,这样在各连通管上的光电挠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经RS 485总线,实现数据长线传输至计算机,从而测出该点的液位变化,实时测出主梁的挠度。
图3 实际的连通管式光电挠度监测系统Fig.3 Opto electronic deflection site m onitoring system由于大佛寺长江大桥跨度大,主梁上的传感器距离现场计算机较远,为了将各挠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无失真地长距离传输至北桥塔处的现场监测室,系统采用具有抗干扰、多传感器串连、长距离传输、可靠性好及价格便宜等特点的标准RS 485总线实现数据344光电子 激光 2006年 第17卷的长线、数字发送、编码传输,以满足各测点数据不受传输线长短和传输数据互相影响的要求。
3 连通管式光电挠度测量系统在大佛寺长江大桥中的应用3.1 传感器的安装为了进行大佛寺长江大桥结构挠度现场监测,首先需进行传感器的安装,如图4所示[3]。
大佛寺长江大桥为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P.C 混凝土斜拉桥,位于渝黔高速公路童家院子至界石段,横跨长江,连接着数条高速公路。
大桥主跨为450m ,主索塔高为206.68m 。
根据相关分析计算,对大桥主梁挠度监测采用了42只光电挠度传感器,所有传感器输出信号线都连接到安装在北桥塔4号墩横梁的计算机上[4]。
传感器具体位置布设在斜拉索与桥面相接的铆头部位,当上、下游侧各布设21个测点时,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42.3m(5根斜拉索间距)。
图4 光电挠度传感器的安装及编号Fig.4 Installation and the number of deflection sensor3.2 桥梁挠度监测数据为了验证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合理性,还需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进行检验与完善。
因此,监测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大佛寺长江大桥结构挠度现场监测,历经桥梁通车的全过程,得出了相应的监测数据及结果[5]。
3.2.1 主梁关键点挠度温度变化特性监测数据 图5、图6和图7是某年3月10日至3月20日期间主梁挠度温度监测数据曲线。
1)从图5可知,主跨(北面)1/4处(下游19#传感器、上游40#传感器)和主跨(南面)1/4处(下游13#传感器、上游34#传感器未列出,参见文献[3])的挠度变化相同,其变化趋势一致,故说明该桥主梁的斜拉索是对称的。
2)环境温度变化使斜拉索温度升高,从而使斜拉索伸长,导致主梁挠度发生变化,如图6和图7所示。
由于大桥边跨桥墩对主梁的支撑,因而边跨斜拉索伸长对主梁挠度不会有影响,而主塔两边相对的斜拉索的总伸长量一定,以及由图5可说明,主梁上下游几乎完全对称,没有主梁扭曲现象。
3)环境温度升高斜拉索伸长时,使跨中挠度变化增大,越向跨中,挠度变化越大,同样在跨中变化值最大,其约在160m m 左右,如图7所示。
相比较而言,1/4跨部位挠度变动较小,约在70~80m m 左右,如图5所示。
根据相关分析计算,这与跨中挠度变化最大、且大约比1/4跨部位变化量大1倍的实际情况吻合。
3.2.2 主梁全桥线型随环境温度变化特性监测数据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主梁全桥线型随温度的挠度图5 主跨1/4处挠度变化Fig .5 The deflection at 1/4o f ma in span (north and south)图6 斜拉索温度变化Fig.6 The varying curve of cable s temperature图7 主跨跨中挠度变化Fig.7 The def lection in the middle of m ain span345 第3期 杨建春等:连通管式光电挠度测量系统及其大桥监测应用图8 桥梁各挠度测点从北至南的挠度变化Fig.8 Deflection variety graph of apiece measureposition 图9 上游主跨1/4处动态挠度变化(靠近4号墩) Fig.9 Dynamic def lection of main bridge s1/4 position toward upper reaches(near4#pier)变化特性,将主梁下游侧的21只挠度传感器1d内3个时刻测得的挠度变化结果绘于同一图上,如图8所示,3个时间点对应斜拉索上的温度分别为11.14 !、31.00!和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