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合集下载

眩晕主诉门诊患者的临床常见病因研究及诊断意义

眩晕主诉门诊患者的临床常见病因研究及诊断意义

眩晕主诉门诊患者的临床常见病因研究及诊断意义摘要:目的:分析有眩晕主诉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因,为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提供方法依据。

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眩晕为主诉的患者46例作为为研究对象。

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眩晕常见病因,并分析各年龄层病因分布。

结果: BPPV是各年龄层导致眩晕的最常见病因。

分析各年龄层眩晕常见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眩晕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BPPV为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医师应注重BBPV病因的诊治,并对引起眩晕的各种常见病因加以区分,从而快速准确的诊治眩晕患者。

关键词:眩晕;BPPV;病因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其病因复杂多样,对其病因的确诊常存在困难。

如果眩晕病因不能及时确定,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险。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眩晕常见病因的认识,本研究对46例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进行了筛查分析,旨在明确眩晕的常见病因。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了于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我院门诊46例有眩晕主诉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23至81岁,平均年龄为54.28岁,其中21例年龄≤39岁,19例年龄在40至59岁之间,2例年龄≥60岁。

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诉,眩晕表现为反复阵发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在数分钟至1周之间的为39例,持续1周以上的为7例。

1.2 方法:本研究使用事先设计的调查表记录眩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就诊时间、性别、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与活动及体位的关系、病程、伴随症状、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和家族遗传史,以及缓解期表现。

此外,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步态和姿势、视动反射、过度换气试验、耳科检查和立卧位血压,神经系统检查,以及Dix - Hallpike 试验。

对于可疑为后循环缺血(PCI)伴眩晕的患者,进行了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及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64例临床分析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64例临床分析

l _ 3 诊 断方法
入 院时医护人员 向送诊 人员详 细询问 昏
迷患者病 史 , 认 真系统检查 患者各项 生理指标 , 为使诊 断进 一 步 明确 , 可对 患者进行血 常规 、 血糖 、 尿 常规 、 心肌 酶 、 心 电图、 肾功能电解质、 C T以及 x线等必要 的检查 。 患者抢救措施应与 体检 同时进行 , 且要准确及 时。 如患者有过脑 血管方 面的病史 , 应立即行头颅 C T检查 ;如果 患者因中毒 而昏迷且 对药物 中毒 原 因不 明确 , 可及时采集 患者 的呕 吐物或排 泄物送检 , 以便 进
2 结果
者病情 复杂 , 临床诊 断与鉴别有一 定的 困难 , 加 强对 昏迷 患者 临床症状研 究, 及 时诊 断和 正确 治疗是救 治成功 的关键 。
【 关键词 】内科 昏迷患者
急诊
抢救
临床分析
临床上 患者 昏迷 比较常见 , 发病 率也 比较高 , 但此类疾 病 常常病 因不明确 , 医护人员诊 断时容 易 出现 延误现象 , 导 致患 者病情加重『 I 1 , 其救治关键是能否及早确诊和及时治疗 。 本文选 择我 院 2 0 1 1 年 1月一 2 0 1 3年 1月收 治 的急诊 内科 昏迷 患者 6 4例 , 对其 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性分析 , 现报告如下。
8 1 %。
1 . 2 病 因分 析
急 诊 内科 昏迷 患 者发 病 的原 因 为脑 血
管、 糖尿病 、 中毒 、 感染性疾病 、 器官疾病 晚期 以及其他原 因。 本
组 因脑 血管病 导致患者 出现 昏迷 2 3例 , 占3 6 . 2 3 %; 因糖 尿病
昏迷是 因为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从而引起严重意识 障碍 ,

128例院内急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和诊断体会

128例院内急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和诊断体会
人乳头瘤病毒 。 综 上 所 述 , E P诊 治 宫 颈 C N 是 一 种 较 理 想 的 方 法 , L E I 不
T T具 有 检 查 敏 感 性 高 、 材 方 便 、 患 者 无 损 伤 、 断 报 告 C 取 对 诊 快 的 优 点 , 特 异 性 不 高 。阴 道 镜 下 多 点 活 检 虽 然 简 单 , 苦 但 痛
响病 理 诊 断 , 补 了 阴 道 镜 下 多 点 活 检 的 缺 欠 , 少 了 漏 、 弥 减 误
[] 沈铿 , 1 郎景 和 , 慧 芳 , . 宫 颈 锥 切 术 在 子 宫 颈 上 皮 内 黄 等 子
瘤 样 病 诊 断 和 治疗 中 的 价 值 E3 中 华妇 产 科 杂 志 ,0 1 J。 20 ,
眩 晕 是 由 于 多 种 因素 不 同 的发 病 机 制 所 引 起 。临 床 患 者
岁, 平均 5 . 5 2岁;8 9岁 2 例 ,o 0岁 4 1 ~3 5 4 ~6 4例 , o岁 5 >6 9
例 。所 有 患 者 病 程 1d至 5年 , 均 8 5个 月 。所 有 患 者 都 经 平 . 过全面神经系统查体 。 12 检 测 方 法 血 和 尿 常 规 、 糖 、 脂 化 验 , 分 患 者 行 心 . 血 血 部 电图 、 神经 检 测 、 椎 X线 片 、 部 及 颅 内 血 管 多 普 勒 、 颅 听 颈 颈 头
观 察 切 口愈 合 情 况 , 后 3个 月 行 宫 颈 细 胞 学 及 阴道 镜 检 查 , 术
正 常 者 再 每 3 月 随访 1 , 次 正 常后 , 改 为 6个 月 复 查 1 个 次 2 再
次 , 续 3次 无 异 常 , 可 进 入 常 规 妇 检 。C N 级 别 越 高 , 连 则 I LE E P后 随 访 时 间 越 长 。 术 前 人 乳 头 瘤 病 毒 阳 性 者 还 需 复 查

急诊眩晕症临床治疗方式刍议

急诊眩晕症临床治疗方式刍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年第14卷第23期136急诊眩晕症临床治疗方式刍议刘培忠,张庆光,李朝阳,熊远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1440)摘要:目的对眩晕症急诊治疗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接受异丙嗪联合天麻素治疗,一组接受非那根治疗,一组接受眩晕宁联合丹参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异丙嗪联合天麻素治疗的患者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接受眩晕宁联合丹参治疗的患者组之间不具有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接受天麻素治疗的患者组,p<0.05。

结论眩晕症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在治疗上采用中西药联合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急诊眩晕症;治疗方式;异丙嗪;眩晕宁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4.23.1080 引言眩晕症是临床常见急诊病症,常因患者自身的心血管疾病、神经官能症或全身疾病引起[1],其病因较为复杂,因而在治疗方式上医生也应该选择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本文主要对我院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眩晕症患者共74例,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为21~65岁,其中患有美尼尔综合征的有34例,患有椎基底动脉血不足的有30例,患有前庭神经元炎的患者有8例,原因不明的患者有2例,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经相关临床检查排除心脏疾病、糖尿病、脑梗死、颅内感染等疾病引发的眩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非那根治疗组患者有23例,异丙嗪组患者有25例,眩晕宁组患者有26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症状等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非那根药物治疗,具体为患者注射维生素B[请添加计量]150 ~ 200 mg /d,并肌肉注射25mg非那根,在观察期内不再给予其他药物;异丙嗪组患者接受异丙嗪联合天麻素治疗,具体方法是先为患者肌肉注射25mg 异丙嗪药液,然后静脉滴注天麻素药液,每天800mg;眩晕宁组接受眩晕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具体为将30ml丹参注射液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并给予患者4片眩晕宁药物,一天三次[药物治疗添加疗程],两周为一个疗程。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及抢救措施分析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及抢救措施分析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及抢救措施分析目的:对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开展发病原因调研活动,并分析相应抢救对策。

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急诊内科实施诊疗的患者117例为评估对象,回顾评析其各项病学资料与有关数据,归纳出发病原因以及应对抢救方法。

结果:117例患者出现昏迷的致病原因有:酒精中毒、低血糖、脑梗死、肺心脑综合征、服用镇静药、有机磷性中毒、意外车祸损伤等。

经抢救后,总计108例抢救成功,占92.31%;9例抢救失效、死亡,占7.69%。

结论:对急诊内科中收治的昏迷患者开展应急抢救时,要查明其发病主因,依据致病因素施行对症化抢救,以规避死亡风险。

标签:昏迷;急诊内科;发病原因;抢救分析急诊内科中接收并行诊疗的昏迷患者占比率较高,对于昏迷致病因素的探究也受到医学领域及社会民众的关注。

然而,昏迷起病原因较为复杂,并且患者发病的具体时间及身体状态情况都不确定,以致增加了医疗抢救的操作难度[1]。

本文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急诊内科实施诊疗的患者117例,回顾评析其各项病学资料与有关数据,进一步归纳出发病原因以及应对抢救方法,现将本次调研内容作如下描述: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急診内科实施诊疗的患者117例,这些病例GCS评估分值<8分,并依循昏迷的判别标准予以确诊;病程17min-5h,平均(78.2±4.9)min。

当中含有64例男性、53例女性,年龄介于42-87岁间,平均(53.7±10.25)岁。

昏迷程度情况:51例轻度昏迷者、43例中度昏迷者、23例重度昏迷者。

1.2方法1.2.1昏迷诊断急诊内科医师首先询问陪护家属有关患者的具体起病情况,并正确了解家族病史、基础性疾病、过往病史等方面因素;之后随时探查患者的生命指标及体征起伏状况,实施全身性的综合检查(如胆碱酯酶检测、头颅CT检查、心肺功能及血、尿常规指标检查等),进而按照所得检查数据开展病因分析及确认。

头晕的诊断思路

头晕的诊断思路
2.中枢性 脑干TIA/梗死 肿瘤 MS 空洞症 Arnold -Chiari 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颞叶癫痫 偏头痛
3.其他 心脏、胃肠、心源、中毒、药物、贫血、低血压
仁济医院神经科头晕门诊
1477例连续患者的病因分析
眩晕病因概念与诊断的演变
增加 BPPV:第一位 偏头痛:最常见中枢性眩晕的原因 减少 VBI:无法诊断非正常非缺血状态, 极少单独表现 颈性眩晕:外伤,疼痛,深感觉异常, 缺乏共识

持续时间为秒-小时的严重疾病
TIA
心血管病(心律失常、心梗、夹层、肺栓塞)
神经体液肿瘤(胰岛细胞瘤、嗜铬细胞瘤)

持续时间天-周的严重疾病
脑卒中、脑干脑炎、Wernicke综合症、 细菌性中耳炎或迷路炎
急诊头晕和眩晕诊断“4T”原则
诱发因素(trigger):

对头晕症状持续<24小时或发作性者 是否有诱因

眩晕:环境或自身在运动(主要是旋转感)
失衡 (disequilibrium或imbalance或unsteadiness) 不稳或不安全感,无旋转,站立和行走困难

失衡:不稳感,尤其是行走和站立时
头重脚轻及其他非眩晕性的头晕:(lightheadedness) 头或环境有“游泳”、漂浮、晕或摇摆感

最缺乏特异性 有些患者会将之描述为头昏脑胀、脑子不清醒、昏沉沉等
晕厥前(pre-syncope或near faint) 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

站立不住、欲倾倒多伴有眼前发花、黑朦、四肢无力、心慌、出冷汗等
Drachman DA,Hart CW. An approach to the dizzy patient. Neurology,1972, 22 ,323-334

头晕的诊断与治疗

头晕的诊断与治疗

头晕的主要病因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则多样但均少见,包括血管性、 外伤、肿瘤、脱髓鞘、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要注意 除偏头痛外,前庭中枢性眩晕几乎都伴随有其他神 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很少仅以眩晕或头晕为唯一表 现
Sloane PD, Coeytaux RR, Beck RS, et al. Dizziness: st ate of the science. Ann Intern Med, 2001, 134:823-83 2. 施国文,熊昕丽,林岩,等.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中 华内科杂志,2008,47:393-396. Bath AP,Walsh RM,Ranalli P, et l. Experience from
•Neuhauser HK, von Brevern M, Radtke A, et al. Epid emiology of vestibular vertigo: a neurotologic survey o 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Neurology, 2005,65:898-90
深感觉
半规管/耳石 视觉
前庭核
脊髓
姿势稳定 失衡、前庭 性共济失调
前庭丘脑/皮质 动眼神经核 小脑
运动感知 空间定向
眩晕
前庭眼反射 眼震
延髓网 状结构
自主神 经症状
眩晕的症状: 姿势(共济失调)、感知(眩 晕)、眼球运动(眼震)和自主神经(恶心)

时间
秒 分 (半)小时 天
周,月
眩晕时程
周围性
BPPV
增加
BPPV:第一位 偏头痛:儿童,老人等位症,常见
减少
VBI:PCI,无法诊断非正常非缺血状态,极 少单独表现 颈性眩晕:外伤,疼痛,深感觉异常,缺乏 共识

急诊病例分析

急诊病例分析

病例:【胸痛】:患者,男性,67岁,胸痛半小时余急诊就诊。

诉起床后大便时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放射到背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大汗、气促、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予以肌注5mg 吗啡稍缓解,20分钟左右再次加重。

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BP170/100mmHg ,双肺呼吸音粗,稍许细湿罗音,心界轻度左下扩大,心率107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杂音。

腹软无阳性体征。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厚劳损。

快速TnI为阴性。

该患者诊断考虑什么?分析:本例急性胸痛患者,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病史,本次发病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放射至背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肌注吗啡止痛效果不明显。

血压高,达170/100mmHg。

根据这些特点,首先考虑病因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但是心电图未发现ST改变,血TnI为阴性,不支持。

其次要优先考虑预后不良的疾病,根据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疼痛剧烈,放射至背部的特点,应该考虑主动脉夹层。

该患经主动脉螺旋CT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夹层。

【呼吸困难】:患者,男性,25岁,因持续气喘、胸闷2 h余就诊。

病人于除夕夜放鞭炮后出现呼吸不畅感,少许干咳,并有胸闷不适,自服氨茶碱一片,症状无改善,且逐渐加重,气憋明显。

无发热、痰、胸痛。

既往有多次类似发作史。

体检:T 36℃,P 104次/min ,R 24次/min,Bp138/86mmHg。

患者呼吸急促,以呼气呼吸困难为主,喜前俯坐位。

多汗,双肺布满哮鸣音,无湿性罗音。

心界不大,未闻及心脏杂音。

血常规、生化检查基本正常。

胸片无异常发现。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患者诊断考虑什么?如何处理?分析:患者为年轻男性,此次发病较急,发病前闻及刺激气味,既往有多次类似发作史,首先应考虑过敏因素导致。

气促以呼吸困难为主,肺部仅闻及干性啰音,提示细小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

无心脏病史及其体征,肺部无湿性啰音,可排除心源性哮喘。

辅助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可排除气胸等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