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8 将心比心(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范文(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范文(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 扎针扎根扎:zhā,多音字:{zh 挣扎{zā 扎皮带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B老师随机点拨: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的可贵和必要。

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让坐、搀扶、开门、帮助找路E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的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

(第一段最后一句)(感动)②第二段让人感动A学生读后议:妈妈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8将心比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8将心比心教案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5.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
(出示: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的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同学们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名字叫《妈妈,洗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课题——《将心比心》。齐读课题
师:你是怎样理解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呢?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谁将心比心,又是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熏陶,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8、将心比心
尊敬、爱心宽容、理解
温暖、幸福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并采用小组交流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将心比心”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将心比心”的含义:2.1.1 “将心比心”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2.1.2 举例说明“将心比心”的应用,如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发生冲突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2.1.3 强调“将心比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2 换位思考的能力:2.2.1 换位思考是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2.2.2 举例说明换位思考的应用,如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2.2.3 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将心比心》的阅读与理解:3.1.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1.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从中体会到“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3.1.3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能力。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同理心,懂得关爱他人,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5.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和实践活动,理解“将心比心”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课文《将心比心》的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教案Teaching plan of Lesson 8 "comparing heart to heart" in fourth grade Chinese volume 2编订:JinTai College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心比心,做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在面对冲突和矛盾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将心比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将“将心比心”付诸实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将心比心”的感受。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心情和需求,从而培养同理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将心比心”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将心比心”的概念:明确“将心比心”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3. 情景模拟:设定一个情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将心比心”,体会其中的道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践“将心比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6.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心情和需求,培养同理心。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将心比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课后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实践“将心比心”过程中的表现。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并将心比心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3.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曾经遇到过需要将心比心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交流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将心比心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将心比心的故事,试着在家庭生活中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将心比心的道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巩固知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7.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鼓励学生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将心比心的意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态度,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懂得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关爱的重要性。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将心比心”主题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精讲课文,突破难点: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注重对重点词语、成语的解释和运用,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针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对话、心理活动等描写手法,深入剖析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将心比心的含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体谅他人。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将心比心的含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将心比心的含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卡片小组讨论所需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学习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将心比心的含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实践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将心比心。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尝试将心比心运用到家庭生活中。

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角色扮演和日记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对他人的行为和感受表示理解和关心。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

2. 在角色扮演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自己的表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将心比心》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