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之反兼并与反收购对策研究.doc

合集下载

公司法课件反收购措施

公司法课件反收购措施
公司法课件反收 购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反收购措施概述 • 董事会反收购措施 • 股东会反收购措施 • 公司章程反收购措施 • 反收购措施的法律责任 • 反收购措施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反收购措施概述
反收购的定义与目的
反收购定义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为了防止被其他 公司收购而采取的防御性措施。
程序和条件。
案例二
02
某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对收购者的限制和要求,降低其收
购兴趣。
案例三
03
某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份回购、白衣骑士等策略的决策
程序和条件,以对抗恶意收购。
THANKS
感谢观看
无效或可撤销。
反收购措施的实施必须符合社会 公共利益,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
效或可撤销。
03
CATALOGUE
股东会反收购措施
股东会决议的效力
合法程序
股东会决议应当按照公司章程和 公司法的规定,经过合法程序进 行,包括提前通知、召集、主持
、表决等环节。
效力瑕疵
如果股东会决议存在程序瑕疵或违 法情况,可能导致决议无效、可撤 销或部分无效。
案例一
某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对恶意收购者采取法律 行动,捍卫公司的利益。
案例二
某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修改公司章程,增加对 收购者的限制,降低其收购兴趣。
案例三
某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采取股份回购、白衣骑 士等策略,以对抗恶意收购。
公司章程反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01
某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对恶意收购者采取法律行动的决策
实体性
董事会决议的内容必须符 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 定,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 效或可撤销。

反收购措施

反收购措施

反收购措施引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收购和合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

收购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和资源整合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对于被收购的企业和相关利益方来说,制定一套有效的反收购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反收购措施,帮助企业在面对收购威胁时保护自身利益,增加谈判筹码以及降低收购成功的可能性。

1. 接受竞争性收购报价当一家企业收到一份收购报价时,一种反收购的策略是接受这份报价,并且付出一定的代价,以便阻止收购方向其他目标进行竞争性收购。

这种策略可以通过向收购方提出更高的要价、寻求更有利的交易条件或者寻找其他合作伙伴等方式来实现。

接受竞争性收购报价可以让企业在收购交易中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降低收购方的议价能力。

2.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另一种反收购的策略是加强企业与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建立更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增加其他企业尝试收购自己时面临的困难。

例如,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的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交易条件,从而增加被收购的成本和难度。

3.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有效的市场宣传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形象,从而增加其他企业收购自己时面临的困难和阻力。

通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企业可以向潜在收购方传递一些信息,例如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和忠诚客户等。

这些信息可以在收购谈判中成为谈判筹码,增加企业的议价能力。

4. 加强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治理结构是反收购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合规性,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以及建立独立的董事会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这些举措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增加收购方收购的成本和难度。

5. 采取法律行动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法律行动来阻止或延迟收购。

通过寻求法律支持和采取相关的法律诉讼行动,企业可以将收购方牵扯入长期的法律争议,并增加收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公司法课件反收购措施

公司法课件反收购措施
适用情况
适用于公司面临敌意收购威胁时,通过股份锁定可以稳定公司股权结 构,增加收购成本和难度。
毒丸计划
总结词
通过发行优先股或认股权证等手 段,使敌意收购者面临巨大的收 购成本和风险,从而阻止其收购
行为。
详细描述
毒丸计划通常包括发行优先股或认 股权证,使敌意收购者在收购过程 中面临巨额的稀释成本或行权成本 ,从而降低其收购意愿。
详细描述
降落伞计划是一种防御敌意收购的有效手段,通过给予高管 和员工丰厚的离职补偿,可以降低他们被收买的可能性,从 而降低敌意收购的成功率。这种策略通常需要公司在合同中 明确规定离职补偿的金额和支付方式。
04
其他反收购措施
诉诸法律
寻求法律保护
公司可以寻求法律保护,通过起 诉收购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合 同约定的行为,来阻止或延缓收 购进程。
详细描述
白衣骑士通常是在公司面临敌意收购 威胁时,引入友好第三方作为潜在的 收购者,与敌意收购者竞价,以更高 的价格阻止其收购行为。
适用情况
适用于公司面临敌意收购威胁时,通 过白衣骑士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增加 敌意收购者的收购成本和风险,从而 阻止其收词
帕克曼防御是指目标公司反过来对收购方提出收购要约,以反击敌意收购。
收购。
公司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时
02
当公司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而股东或外部势力试图通过收购获
取该价值时,可以考虑采取反收购措施。
公司需要保持经营策略连贯性时
03
当公司需要保持经营策略连贯性,避免受到外部干扰时,可以
考虑采取反收购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股东大会的否决权
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方式, 否决收购方的收购计划或特定事项, 从而阻止收购完成。

公司反收购策略范文.doc

公司反收购策略范文.doc

公司反收购策略范文收购有善意和恶意之分。

对于善意收购,收购双方在友好协商的气氛下,平稳地完成收购;但对于敌意收购,被收购的所有者及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那么会竭力抵御,以防止本公司被收购。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处在开展初期阶段,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关于反收购策略,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不成熟,在此主要介绍国际上常用的反收购策略。

事先预防策略,是指主动阻止本公司被收购的最积极的方法。

最正确的预疗策略就是通过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本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公司的笔争力。

目标公司拒绝收购,在很大程度七是由于管理层的原因。

一是管理层认为,只有拒绝收购,才能提高收购价格;二是管理层认为,收购方的要约收购有意制造股价动乱,从而借机谋利;三是管理层担忧,一旦被收购,管理者的身份受到不利影响,例如被降职,甚至解职。

因此,管理层会采用各种策略提高收购方的收购本钱,使对方望而却步。

经常采用的手段主要有:1.金降落伞策略。

是指目标公司的董事会提前作出如下决议:“一旦目标公司被收购,而且董事、高层管理者都被解职时,这些被解职者可领到巨额退休金,以提高收购本钱。

”2.银降落伞策略。

是指规定目标公司一旦落入收购方手中,公司有义务向被解雇的董事以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较“金降落伞策略”稍微逊色的同类向保证金(根据工龄长短支付数周至数月的工资)。

3.积极向其股东宣传反收购的思想。

目标公司的经营者以广告或信函的方式向股东们表示他们的反对意见,劝说股东们放弃承受收购方所提要约。

此种策略运用的前提是该公司本来经营相当成功,而收购者的介入可能恶化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

为了保持控制权,原股东可以采取增加持有股份的方法。

如果发行股票,可采用一些股票发行上的技巧,即利用不同股票的性质发行。

例如可以发行优先股、表决权受限制股及附有其他条件的股票。

对于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采用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的手段,即通过子公司暗中购人母公司股份,到达自我控制,防止股权旁落。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范本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范本模板】

┊┊┊┊┊┊┊┊┊┊┊┊┊装┊┊┊┊┊订┊┊┊┊┊线┊┊┊┊┊┊┊┊┊┊┊┊┊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并购的概念、动因和类型 (3)3.1 并购的概念 (3)3。

2 并购的动因 (3)3。

2。

1 获得经营协同效应 (4)3。

2。

2 获得财务协同效应 (4)3。

2。

3 提高市场占有率 (4)3。

3 并购的类型 (5)3。

3。

1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5)3.3。

2 善意收购和恶意收购 (5)3.3.3 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 (6)4 企业反收购的概念和动因 (6)4。

1 企业反收购的概念 (6)4.2 企业反收购的动因 (6)4.2。

1 双方战略不符 (6)4.2。

2 公司市场价值被低估 (7)4。

2.3 提高收购价格 (7)4.2。

4 避免投机行为 (7)4.2。

5 维护公司相关利益关系体权益 (8)┊┊┊┊┊┊┊┊┊┊┊┊┊装┊┊┊┊┊订┊┊┊┊┊线┊┊┊┊┊┊┊┊┊┊┊┊┊┊┊┊┊┊┊┊┊┊┊┊┊┊装┊┊┊┊┊订┊┊┊┊┊线┊┊┊┊┊┊┊┊┊┊┊┊┊5 企业反收购的策略 (8)5。

1 收购要约前的反收购策略 (8)5.1。

1 董事轮换制 (8)5.1.2 绝对多数条款 (9)5.1.3 双重资本重组 (9)5。

1。

4 “毒丸"计划 (9)5.2 收购要约后的反收购策略 (10)5.2.1 特定目标的股票回购 (10)5.2。

2 资产收购和资产剥离 (10)5.2.3 邀请“白衣骑士” (11)5。

2。

4 帕克曼防御 (11)6 国内反收购案例及分析 (11)6.1 收购与反收购过程 (12)6。

反兼并与反收购对策研究14页word

反兼并与反收购对策研究14页word

反兼并与反收购对策研究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在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时,可能会引起目标企业的两种不同反应,即同意和不同意。

若目标企业同意被收购,则称为善意收购,这时,反收购就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如果目标企业反对被收购,而收购方不顾目标企业的意愿,无意放弃收购企图,那么这种收购被称为恶意收购。

目标企业不同意收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掌握了许多企业未公开的、有利于企业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未被市场所反应,因此,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了,或者他们相信反收购行动能提高收购者的出价,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管理人员担心收购会导致现有职位的丧失。

不论是何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目标企业采取各种反收购策略。

西方企业经历了多次购并浪潮,企业收购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收购和反收购斗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产生了许多反收购对策。

每一种对策对目标企业的价值、收购难度都有不同的影响。

本章根据反收购对策实施在收购企业发出收购要约的前后,把反收购对策分为两类,并对其中的每一种对策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收购要约前的反收购对策1. 董事轮换制董事轮换制(Staggered Board Election)是指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每年只能更换三分之一的董事,这意味着即使收购者拥有公司绝对多数的股权,也难以获得目标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

目前,美国标准普尔指数的500家公司中的一半以上公司采用这种反收购对策。

由于这种反收购方法阻止了收购者在两年内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从而使收购者不可能马上改组目标公司。

这样就降低了收购者的收购意向,并提高收购者获得财务支持的难度。

一些学者研究表明董事轮换制对目标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很小,斯隆管理学院的鲁巴克(R.S.Ruback)教授的研究认为董事轮换制对目标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只有1%;德安格和雷斯(DeAngelo & Rice)研究了100家公司章程中引入反收购条款的公司,其中53家引进了董事轮换制条款,但没有发现对股价有明显的影响;而杰雷尔和普尔森(Jarrell & Poulsen)对1980年以来的28个公司的研究表明董事轮换制对目标公司股票收益的影响是-1%。

财务管理在企业并购中的挑战与对策

财务管理在企业并购中的挑战与对策

财务管理在企业并购中的挑战与对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

然而,企业并购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果不能妥善应对这些挑战,可能会导致并购失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深入研究财务管理在企业并购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1、估值不准确企业并购中的首要挑战就是对目标企业的估值。

估值过高会导致收购方支付过高的溢价,增加并购成本和风险;估值过低则可能错失优质的并购机会,或者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影响估值准确性的因素众多,如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此外,不同的估值方法可能得出差异较大的结果,如何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也是一个难题。

2、融资困难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融资成为关键环节。

然而,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全部的并购资金;另一方面,外部融资渠道有限,银行贷款可能受到严格的审批和限制,发行债券或股票融资也面临着市场波动和监管要求等不确定因素。

而且,融资成本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并购的效益。

3、整合风险并购完成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关键。

但在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财务制度不兼容、财务流程混乱、财务人员流失等问题。

例如,不同企业的会计政策、财务报告体系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统一和调整,这可能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企业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财务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不适应,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4、税务风险企业并购涉及复杂的税务问题,如资产转让税、所得税、增值税等。

如果在并购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税务筹划,可能会导致企业承担高额的税负,增加并购成本。

此外,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也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充分了解和合理利用,以降低税务风险。

5、法律风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管理还需要面对各种法律风险。

例如,并购合同中的财务条款不清晰、不严谨,可能导致后期出现纠纷;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法律诉讼等。

兼并与收购反收购措施一

兼并与收购反收购措施一

监管机构及其职责权限介绍
证监会
负责监管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进行审 批和监管。
反垄断机构
负责审查兼并收购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维护市场 公平竞争。
其他相关机构
如工商、税务等部门,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管工作 ,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
案例一
某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扩大市场份额,成功提升了公司竞争 力。
定义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为防止收购的发生或成功进行的防御行 动。
分类
根据不同的策略和手段,反收购可以分为防御性反收购和进 攻性反收购。
反收购的目的与动机
目的
反收购的目的在于保护目标公司的利 益,维护公司控制权的稳定,防止恶 意收购的发生。
动机
反收购的动机可能包括维护公司战略 、保持管理层稳定、防止敌意收购带 来的负面影响等。
指标体系
建立包括股价变化、财务指标变化、市场占有率变化等在内的综合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反收购措施的效果。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
案例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反收购措施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
实践经验总结
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改进反收购措施的建议和措施,为未来的实践提供参考。
05
兼并与收购反收购措施的法规 与监管要求
实施过程与关键因素
实施过程
确定反收购策略、制定反收购计划、 采取反收购措施、监督反收购措施的 执行。
关键因素
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管 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法律法规的限 制和监管要求等。
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效果评估方法
比较反收购措施实施前后目标公司的股价变化、财务指标变化、市场占有率变化等。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兼并与反收购对策研究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在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时,可能会引起目标企业的两种不同反应,即同意和不同意。

若目标企业同意被收购,则称为善意收购,这时,反收购就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如果目标企业反对被收购,而收购方不顾目标企业的意愿,无意放弃收购企图,那么这种收购被称为恶意收购。

目标企业不同意收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掌握了许多企业未公开的、有利于企业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未被市场所反应,因此,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了,或者他们相信反收购行动能提高收购者的出价,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管理人员担心收购会导致现有职位的丧失。

不论是何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目标企业采取各种反收购策略。

西方企业经历了多次购并浪潮,企业收购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收购和反收购斗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产生了许多反收购对策。

每一种对策对目标企业的价值、收购难度都有不同的影响。

本章根据反收购对策实施在收购企业发出收购要约的前后,把反收购对策分为两类,并对其中的每一种对策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收购要约前的反收购对策1.董事轮换制董事轮换制(Staggered Board Election)是指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每年只能更换三分之一的董事,这意味着即使收购者拥有公司绝对多数的股权,也难以获得目标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

目前,美国标准普尔指数的500家公司中的一半以上公司采用这种反收购对策。

由于这种反收购方法阻止了收购者在两年内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从而使收购者不可能马上改组目标公司。

这样就降低了收购者的收购意向,并提高收购者获得财务支持的难度。

一些学者研究表明董事轮换制对目标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很小,斯隆管理学院的鲁巴克(R.S.Ruback)教授的研究认为董事轮换制对目标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只有1%;德安格和雷斯(DeAngelo& Rice)研究了100家公司章程中引入反收购条款的公司,其中53家引进了董事轮换制条款,但没有发现对股价有明显的影响;而杰雷尔和普尔森(Jarrell&Poulsen)对1980年以来的28个公司的研究表明董事轮换制对目标公司股票收益的影响是-1%。

但是,这些研究者也承认这些数据可能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总的来看,董事轮换制是一种有效的,但对股价影响较小的反收购对策。

2绝对多数条款绝对多数条款(Super-majority Provision)是指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公司的合并需要获得绝对多数的股东投赞成票,这个比例通常为80%,同时,对这一反收购条款的修改也需要绝对多数的股东同意才能生效。

这样,敌意收购者如果要获得具有绝对多数条款公司的控制权,通常需要持有公司很大比例的股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购的成本和收购难度。

有关绝对多数条款对目标公司股价和股票收益的影响有不同的实证结论。

德安格和雷斯以及利尼和麦克考尼尔(Linn&McConnell)的研究表明这一收购对策对股价没有负面影响,而杰雷尔和普尔森则认为对股价的影响是-1%。

尽管这种反收购对策对股价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绝对多数条款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温和的反收购对策。

3双重资本重组这种反收购对策是将公司股票按投票权划分为高级和低级两等,低级股票每股拥有一票的投票权,高级股票每一股拥有十票的投票权,但高级股票派发的股息较低,市场流动性较差,低级股票的股息较高,市场流动性较好。

高级股票可以转换为低级股票。

如果经过双重资本重组(Dual Class Recapitalization),公司管理层掌握了足够的高级股票,公司的投票权就会发生转移。

即使敌意收购者获得了大量的低级股票,也难以取得公司的控制权。

与董事轮换制和绝对多数条款相比,采取双重资本重组这种反收购对策的公司要少。

帕奇(Partch)的研究表明在1962年至1984年间美国仅有43家公司采用这种反收购对策,同时,对目标企业股价的影响较小。

双重资本重组是一种有效的反收购对策。

由于将投票权集中到公司的管理者手中,可以阻止敌意收购者通过收购发行在外的股票而控制公司。

有时,即使收购了目标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股票,也可能难以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或将其收购。

4“毒丸”计划“毒丸”(Poison Pill)计划是一种优先股购股权计划,这种购股权通常发行给老股东,并且只有在某种触发事件发生时才能行使。

“毒丸”计划一般分为“弹出”计划和“弹入”计划。

“弹出”计划通常指履行购股权,购买优先股。

譬如,以100元购买的优先股可以转换成目标公司200元的股票。

“弹出”计划最初的影响是提高股东在收购中意愿接受的最低价格。

如果目标公司的股价为50元,那么股东就不会接受所有低于150元的收购要约。

因为150元是股东可以从购股权中得到的溢价,它等于50元的股价加上200元的股票减去100元的购股成本。

这时,股东可以获得的最低股票溢价是200%。

在“弹入”计划中,目标公司以很高的溢价购回其发行的购股权,通常溢价高达100%,就是说,100元的优先股以200元的价格被购回。

而敌意收购者或触发这一事件的大股东则不在回购之列。

这样就稀释了收购者在目标公司的权益。

“弹入”计划经常被包括在一个有效的“弹出”计划中。

“毒丸”计划在美国是经过1985年德拉瓦斯切斯利(Delawance Chancery)法院的判决才被合法化的,由于它不需要股东的直接批准就可以实施,故在八十年代后期被广泛采用。

虽然“毒丸”计划对于敌意收购来说是一项有力的反收购对策,它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收购,但它对目标公司股价和股票收益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收购要约后的反收购对策1特定目标的股票回购这些交易有时也被称为讹诈赎金或“绿色邮包”(Greenmail),当公司从单个股东或一组股东手中购回其持有的相当数量的公司普通股时才会发生,这样的股票回购经常是溢价成交,而且回购并不适用于其它股东。

特定目标的股票回购可以作为反兼并的一个手段,它可以促使收购者把股票出售给目标公司并赚取一定的利润,放弃进一步收购的计划。

当然,麦克尔森(Mikkelson)和鲁巴克的研究表明,在111家有被收购意向的目标公司中,仅有5%的公司真正实施了股票回购。

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已宣布的股票回购案例中,股票收益的影响只有-3%。

通过向收购者支付高价赎金的办法来阻止收购者进一步的收购对策仍是一件颇受争议的事情。

因为向收购者支付的讹诈赎金是由公司支付的,最终是由股东承担的。

而首先从中受益的却是管理层。

这种反收购对策是否能使股东受益,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2诉诸法律也许最普通的反收购对策施就是与收购者打官司。

在美国1962年至1980年间的约三分之一的收购案发生了法律诉讼。

诉讼可能针对收购者的某些欺骗行为,违反反托拉斯法或者证券法规等行为而进行。

法律诉讼有两个目的。

第一,它可以拖延收购,从而鼓励其他竞争者参与收购。

据此看法,杰雷尔指出,在有法律诉讼的情况下,有竞争出价产生的可能性有62%,而没有法律诉讼时,其可能性只有11%;第二,可以通过法律诉讼迫使收购者提高其收购价格,或迫使目标公司为了避免法律诉讼而放弃收购。

但杰雷尔的研究认为股票价格对是否有法律诉讼的反应在71个诉讼案例中几乎为零。

这就表明采取这种反兼并措施几乎就是一场公平的赌博。

3资产收购和资产剥离将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进行改变也可以作为反兼并措施之一,这种对策包括将收购者希望得到的资产,这些资产常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Crown Jewels),从公司剥离或出售,或者购入收购者不愿意得到的资产,或者购入某些可能会引起反托拉斯法或其它法律上的麻烦的资产。

这些对策的目的在于减少目标公司在收购者心中的吸引力,并提高收购者为此要付出的代价。

这种措施通常会降低目标公司资产的质量和股票的价格。

4邀请“白衣骑士”当遭到敌意收购时,目标公司邀请一个友好公司,即所谓的“白衣骑士”(White Knight)作为另一个收购者,以更高的价格来对付敌意收购,从而使自己被“白衣骑士”收购。

通常,如果敌意收购者的收购出价不是很高,目标公司被“白衣骑士”拯救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敌意收购者提出的收购出价很高,那么“白衣骑士”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目标公司获得拯救的可能性就减少。

在美国1978年至1984年间的78起成功的反收购案例中,有36起是被“白衣骑士”拯救的。

如表1所示。

表1“白衣骑士”(1978-1984)年份反兼并成功的公司数其中被“白衣骑士”拯救的公司数1978146197917919808519811591982122198343198482资料来源:W.T.Grimm&co.5“帕克门”战略“帕克门”(Pac-man)原是八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部电子游戏的名称,在该游戏中,任何没有吞下敌手的一方遭到自我毁灭。

这里指当敌意收购者提出收购时,针锋相对地对收购者发动进攻,也向收购公司提出收购。

反收购实践表明,“帕克门”战略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收购战,最后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些实力雄厚、融资渠道广泛的公司。

如果收购战的双方实力相当,“帕克门”战略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表明收购双方股东能从中受益。

根据上述的介绍和分析,很难简单地得出反反收购对策对股东是有利还是有弊的结论,事实可能要更复杂一些。

不过,我们认为目前的证据和分析可以支持以下三个判断:其一,给予现有的管理人员对敌意收购有否决权似乎是有害的。

当然在某种情况下,这样的措施是有利于股东利益的,但是这种特定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毒丸计划和双重资本重组是基于特定的考虑而采取的。

相信管理者在处理这些反收购对策的权力方面肯定存在一个平衡点,只是目前还没有人发现它而已。

其二,反收购对策如果损害了公司的资产那将会是一个错误。

这包括公司资产以低于其价值出售,或购入资产远低于其价值,以此阻扰收购。

这些措施即使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有利于股东利益,这些特种情况也是很少见的。

其三,那些不给予管理者以绝对否决权和不损害公司资产的反收购策略,诸如针对反收购的公司章程的修正是无害的。

这些措施将导致收购者重组其收购出价,甚至稍微提高其标购的价格。

它们的主要代价是反收购策略可以减少收购者的利润,并由此导致取放弃收购行为。

但事实上,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反收购对策中的公司章程的修正会降低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

总之,有些反收购对策看来是有害的。

最有害的措施可能就是八十年代的一些创新,如毒丸计划。

这些措施将给公司带来混乱,因为这些措施非常难以控制其变化,而且无需股东的表决。

当然,这些措施也许看上去很有威力,为了对付这些措施,收购者目前尚未设计出相应的收购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