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研究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085211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08521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主要学科专业方向一.学科概况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核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库、信息检索、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游戏、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促进了如通信、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制药、航天、地学、遥感、交通、医学、经济、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和行业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结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未来,计算机系统将进一步向着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人机交互更友好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将大大加速信息化进程,新计算原理、新型元器件和系统结构的发展将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能;以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并行化、开放化为标志的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21世纪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开拓人类的认知空间提供更强大的手段与条件,并对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科专业方向本专业围绕计算机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发挥与电子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优势,研究方向包括:1)网络空间安全2)计算机视觉3)软件工程4)计算机网络5)智能信息处理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现状,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4 .具有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在电力、金融、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及应用方面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 .智能信息处理及电力应用2 .电力物联网与信息安全3 .分布式计算与电力大数据挖掘4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分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全脱产学习3年,包括课程学习(]年)、专业实践(0.5年)和学位论文(1.5年)等培养环节,各培养环节根据需求可交叉进行。
四、培养方式与组织管理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导师组指导制,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导师组包括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2 .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两周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 .导师在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特别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诚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计算机技术(08521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计算机技术(08521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学科介绍近年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平台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个人设备方面,处理器从单核变成了多核多线程,在服务领域提出了能更好地整合资源的云计算的概念。
在此背景下,超级计算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侧重高性能计算领域工程与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将应用领域知识和高性能技术相结合,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二、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及相关应用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扎实的高性能计算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项目组织管理和跟踪超级计算应用发展前沿动态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2年,学习年限为2年,未达学科要求的研究生可延期毕业。
三、研究方向超级计算机与高性能计算四、培养方式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方式。
1、课程学习老师讲授与师生研讨相结合。
2、工程实践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产业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学习,师生要定期或不定期见面讨论学习进展情况及计划、安排等。
3、学术讲座与报告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以扩展视野、扩大交流。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必修课(18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00M0A001 2学分第一外国语(英语) 00000200002 5学分(2)专业课(11学分)高性能计算导论 28000M0B001 1学分高性能计算导论实验 28000M0B002 1学分高性能科学计算理论和方法 28000M0B003 3学分高级数据库及大规模存储技术 28000M0B004 3学分分布式并行化算法设计 28000M0B005 3学分2、选修课(≥ 12 学分)要求修满12个学分,其中6学分必须在附表1课程中选择。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计算机技术

3.中期检查 学院具体负责从课程学习、实践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多方 面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完成时间要求见附表。 4.培养环节审查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等必修环节以及文 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等学位论文相关工作,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培养环节由学院负责进行审查,完成时间要求见附表。 5.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鼓励学位论文工作与专业实践内容的衔接。 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 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按照《北京理工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 进行。 6.学位授予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的学术成果要求见《北京理工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 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领域对符合要求的学位申请人授予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三、学制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 2 年,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0.5 年;非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2 年。专业学位 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对此有其他明确要求的,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以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规定为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部委属高等院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快发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经研究,决定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原则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以适应需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宁缺毋滥为基本原则。
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增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力度,积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审核工作中,着重调整、优化硕士研究生类型结构,不断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范围,完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地区布局,推进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自行审核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单位,须认真研究本校(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学术型研究生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关系,根据不同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办学条件,以更高标准、更长远目标确立本校(院)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办学要求,严谨论证,特色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不同院校的办学优势,综合考虑结构布局、地区需要等因素,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严格程序,明确办法,确保审核工作平稳实施。
二、研究、制定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和有关学位授予单位须根据本地区或本校(院)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并制定今后6年(2010-2015年)本地区或本校(院)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包括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想、发展思路;不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招生规模、占研究生招生总数比例;如何协调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关系;如何建立激励教师从事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价机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研究生专业学位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提高培养质量等。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

3 . 制 定专 业学 位研 究生培 养方 案 , 创 新 培养模 式 就计 算机 技 术工 程 硕士 研 究 生培养 目标 、 课 程体
生 教 育 的创 办和 发 展 , 拓 宽 了人 才 培 养 的 渠 道 , 扩 大 系和 教学 内容 , 企业 对 工程 硕 士阶 段 的能 力要 求 以及
了研究生教育的规模, 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企 业 学 习阶 段 的培 养方 案 , 结 合 学 院 实 际情 况 , 发挥 制定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 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 型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人才 , 取 学院研究生教育特色 , 方案 。采 用全 日制 学 习方式 , 学 习年 限 2 . 5年 , 构建 与 得 良好 的社 会效 益 。
完成学位论文或工程项 目的 日制 专业 学位 研 究生 为 开展 试 点工 作 的主 要 对象 , 已 学年在企业实习或实训, 修满规定 的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 较好地完成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 2 0 1 3 年 5月通过教育 研发。实行学分制 ,
项 目资助 : 本文得到教 育部 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 目、 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 目资助
1 + 1 . 5 ” 的新 培养 模式 , 其中 1 学 计 算 机 技 术 领域 获批 列 入 教育 部 专 业 学位 研 究 学 术型有 明显 区别 的“ 1 . 5 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 我们以 2 0 1 l 级、 2 0 1 2 级全 年进 行 公共基 础课 、专 业基 础课 和专 业 课 的讲授 ;
一
一
一
~
鞣 j j { 嫠 G O M P 《 J 彳 T … 一
A
计算机 技术领域 工程硕 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 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085211)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085211)Computer Technology, Master of Engineering (085211)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1、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代码:08521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有不同的特点。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计算机技术(Computer Technology)是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制造和软件开发并使其应用的工程领域。
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实际情况,我院侧重软件开发及应用技术的培养。
我院有多年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
应用领域涵盖卫星、金融、证券、航空、公安、商务和电力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学位。
2、研究方向(1)空间数据处理技术(2)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3)高性能计算(4)项目管理和软件过程(5)分布式存储与检索技术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或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观察客观世界、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动向。
3.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项目开发工程问题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流行的程序开发工具,掌握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学位点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学位点简介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前身为1959年创建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计算机类本科生,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早开设该类专业的院校之一。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七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通过近三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0余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6人。
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
学院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1个,企校联合实验室3个,中核集团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1个。
实验室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拥有1600余套教学科研设施,包括IBM Rational Software、Weblogic、Oracle数据库、高档服务器、高档网络测试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且有特色的六个学科方向和相应的研究团队:可信计算与核系统安全、核行业软件研发、智慧医疗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图像与媒体技术、大数据检索与挖掘。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XXX项,省部级XXX项,市厅级XXX 项,横向项目XXX项,总经费XXX多万。
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湖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 收录4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加各类国际会议8多人次,留学访问学者4名。
通过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404有限公司、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湖南软件测评中心等军民企业和研究所进行合作,本学科在注重深入扎实的学科基础前沿研究的同时,也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和湖南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项目多 成果转化好
主要内容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 二、培养目标定位 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四、质量保障条件 五、总结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1. 人才需求
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
✓ 对接国家及电力行业需求:根据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规划,培养计算 机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信息化 智能化 …
上 海 电 力 学 院 计 算 机 技 术 专 业 将
•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2. 专业招生
实施吸引优秀生源、保障招生规模的五项举措
I. 扩大宣传力度:媒体、网络、与企业的项目合作。 II. 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硕士对接计划:保障本校优秀生源报考率。 III.推荐并部分资助优秀学生出国交流(依托E8平台)。 IV. 与电力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优秀毕业生推荐渠道。 V. 提高奖学金覆盖面和支持力度:在校级奖学金基础上扩大本学位点专项
类
运维能力 要求
型
调试能力
用人单位需求
16
核心基础课程 电力领域专业知识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
学位论文
培养方案
研 课程 究 提炼 方
向
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建立专硕导师量化考核机制
学科平 台建设
实现重要技术突破6-10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4项
校外实 践基地
实践内容及形式确定
建设本专业“成熟”实践基地6-10个
12
二、培养目标定位
2. 培养定位
培养优势与特色
有效衔接上海市“智能电网”知识服务平台
✓ 支持电力大数据技术创新团队建设 ✓ 搭建产学研沟通平台
培养方案确定 培养模式研究 课程建设规划:4+6+4
招生人数:30-40-50(人) 建设 4 门学位课程 建设 6 门方向核心课程 建设 4 个专业实验室
毕业生跟踪调查 培养方案及培养 模式修订
双导师团队确定 专业教学团队确定 实践指导教师确定
校内外导师比达到1:1 强化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1. 人才需求
良好的就业前景
✓ 电力行业人才需求增长显著,计算机技术在行业内地位日益提升。
✓ 就业岗位多,覆盖面广。
注: 数据统计于2016年6月30日 6
注: 源自上海电力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 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年)》(麦可思提供)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电力行业技能需求
企业研层发/能集力团层 运维能力 调试能力
研究方向
•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 网络及电力通信技术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11
二、培养目标定位
2. 培养定位
未来五年的建设发展规划
2016(筹备)
2017-2019(实施)
2020(完善)
人才 培养
师资队 伍建设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能 源互联网的“中枢神经”
4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1. 人才需求
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
✓ 满足地区经济及社会需求,支持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9+4)。
4 智能电网、物联网 4大新领域 大数据、云计算
9 、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
9大重点高新
技术产业 生物医药、
、新能源汽车
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
导师 学生
制定:
➢ 专业硕士导师量化考核制度 ➢ 专项奖学金评选制度 ➢ 课程免修认证制度 ➢ ……
二、培养目标定位
2. 培养定位
经费保障措施
实践平台建设
• 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 开发中心 • 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 平台 •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 课程及特色教材建设 • 优秀硕士论文培育 • 奖学金 • ……
充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历
✓ 学科目前在“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电力信息技术”、“智能电网信息与 通信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点。
专业学位点优势互补,完整学科布局
✓ 与我校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联合,对接 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全产业链。
计培
算
机 技养
术
专 业
标
硕
士准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 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10
二、培养目标定位
1. 培养目标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职业导向的能力培养
✓ 基于计算机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丰富的教学、研究积累和电 力行业的发展需求,未来五年重点设置和建设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3
二、培养目标定位
2. 培养定位
机构、制度保障措施
校企共建 企业成员比例>40%
“计算机技术” 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教学条件
14
校内为主 企业参与 “计算机技术” 专业硕士办公室
运行管理
聘请校内外 资深专家学者
“计算机技术”专业 培养监督委员会
培养质量监督
2. 专业招生
充足稳定的生源保障
✓ 近三年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毕业人数 ✓ 近三年计算机专业全国本科生毕业人数 ✓…
7
区位覆盖 补位发展 覆盖地区经济发达 生源和就业有保证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上海高校计算机技术学位点主要分布情况
8
产 业 的 专 业 学 位 点 。
会 是 上 海 地 区 唯 一 聚 焦 电 力 能 源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 授权点申报
2016年7月10日
为什么申报本学位点?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聚焦“电力能源”产业)
电力能源行业
行业年增专业技术岗位数
区域经济发展
计算机相关岗位占比
学科总体布局
“发-输-配-用”全产业链
计算机学科(具有鲜明电力特色)
师资水平高 工程能力强
校企合作紧 实践基础厚
奖学金(企业奖学金覆盖本学位点60%以上学生)。
9
二、培养目标定位
1. 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理念; 聚焦“电力能源”行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 校企联合,培养适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层次、工程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 支撑电力能源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智力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
• 高水平人才引进 ……
2400万/三年
中央地方 共建项目
教委 学科专项
校内 财政
产学研合作 科研项目
15
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1. 培养方案的制定
依据研究方向与行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
知识结构要求 行
业
研发能力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