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歌剧——读歌剧本《神农架》感言
大山深处访歌魂

⼤⼭深处访歌魂⼤⼭深处访歌魂长时期封闭隔绝在寂静的深⼭⽼林⾥,⼈们选择⼭歌⾃娱⾃乐便成必然。
放⽜娃习惯在⼭坡上喊号⼦,采药⼈喜欢在林间唱歌壮胆⼦,男⼥对歌是联络感情的最佳⽅式,即使⼀⼈独处也会哼⼏句情歌解忧散闷,三五⼈相聚做农活还会“对歌”提神,宴席上⼈们常常赛歌劝酒喝得醉眼朦朦。
⼭歌给⼈们带来欢乐,给⼈们带来幸福,在神农架,哪⾥有⼈,哪⾥就有歌声。
⼀实验初级中学的邓志义先⽣,可以称为神农架的“歌王”,他搜集整理的神农架民歌超过3万⾸。
通过多年的⾟勤耕耘,出版了《神农架⼭锣⿎》(与陈⼈麟合著)、《神农架花锣⿎》和《神农架夜锣⿎》。
邓志义最擅长的是唱花⿎歌。
同他在⼀起聊天,只要把话题转移到唱歌上,不知不觉地就会给你唱上⼏⾸。
要我唱歌不费难,不是挑花绣牡丹,挑花还要五⾊线,唱歌只要嘴动弹,不出银⼦不花钱。
出门就是⼀声歌,别⼈笑我穷快活,有⼈劝我多挣钱,有⼈劝我娶⽼婆,⾦钱⽼婆都不爱,⼀⼼要学花⿎歌。
据邓志义讲,过去神农架⼭区坡陡林深沟⾕纵横,交通极为不便,⼈们出⾏常常结伴⾏⾛在⼭间⼩路上,当他们⾛得举步维艰筋疲⼒尽时,就会借情歌解乏。
当男同胞看到路边上的蜂蝶俯⾝花蕊采蜜时,便会笑对⼥伴⼉即兴演唱:⼩⼩蜜蜂尖⼜尖,⼀翅飞到姐⾯前。
轻轻巧巧蛰⼀箭,⼜疼⼜痒⼜新鲜。
这歌好像兴奋剂⼀样,惹得⼥伴⼉抿着嘴笑,其他⼈也哈哈⼀乐,⽴马忘却了跋涉的疲劳。
有⼀天邓志义给我讲了个故事,⾄今令我记忆犹新。
故事发⽣在⽼家所在的⽣产队,队⾥的“会计”和“保管员”是亲弟兄俩,⼀天夜晚,男男⼥⼥⼏⼗⼈在⽣产队的保管室⾥撕包⾕,好⼤⼀堆包⾕坨⼦,队长⾮要⼤家撕完后才能回家,可夜深了,很多⼈打瞌睡⽽提不起精神来。
这时有⼈提议要唱 “花⿎⼦”歌来提神,当时在场的⼈,要数⽣产队会计最有⽔平了,⼤伙⼉都推让着要他先起个头。
他略加思索就带头唱道:“昨与姐⼉同过沟,闲暇⽆事把姐逗,姐说⽆钱休看货,郎要姐⼉等秋后,没得包⾕给黄⾖”。
当会计的弟弟托物于包⾕和黄⾖,把⽭头直指其当保管员的哥哥,挖苦他是怎样利⽤⼩⼩的职权勾引情妇的。
新时期民族歌剧演唱的思考和建议论文

新时期民族歌剧演唱的思考和建议论文摘要:歌剧自传入中国之后,百年中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的歌剧创作,需要好的歌唱者来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完成歌剧的普及和传播。
新时期下,要结合中国歌剧创作的新特点,对歌剧的演唱进行新的审视和探索。
本文即是对新时期民族歌剧的演唱,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歌剧;演唱;思考和建议一、歌剧演唱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歌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被誉为是音乐表演的最高形式。
千百年来,音乐史上有众多的经典歌剧和经典唱段名垂青史。
中国民族歌剧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同样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和优秀唱段。
作为民族歌剧的演唱来说。
一方面,随着我国声乐演唱事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从声乐演唱观念还是演唱技术来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歌剧演唱和歌剧本体化相脱离的现象。
与歌剧本体化的脱离,具体说来就是,演唱中过于对歌唱技术的注重,而对于唱段、对于歌剧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情感的表达不够重视。
很多经典歌剧和唱段,甚至成为了演唱者炫耀歌唱技巧的工具。
歌剧本来就是供人演唱的,本无可厚非。
但是演唱不是“滥唱”,想要表演好一门艺术,首先应当对这门艺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而这种“滥唱”的根源,就在于对歌剧本体的重视程度不够。
拿一些经典唱段来说。
很多演唱者,特别是声乐学习者,甚至连个完整的歌剧都没有看过,熟悉了旋律和歌词就开始演唱。
《珊瑚颂》、《一抹夕阳》、《我的虎子哥》这些作品的歌词和旋律,可能几小时之内就可以牢记,但是这些唱段的前因后果,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没有的全面的了解和学习,没有充足文化知识修养,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歌剧演唱,首先要对歌剧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面对作品的时候,放下身架,踏踏实实的去理解和体会,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融入作品之前,不要轻易的就演唱,那将是作品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歌唱的不负责任。
二、注重表演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长时间以来,民族歌剧的表演环节,一直都是困扰着民族歌剧发展的难题。
浅谈民族歌剧的创作素材

浅谈民族歌剧的创作素材作者:梁岳龙来源:《歌剧》2018年第07期内容提要:民族歌剧的创作越来越受到国人作曲家的推崇,要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也是目前业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更多应当立足于中国固有文化,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语境,历史题材成为体现民族歌剧中国特色的一种很好选择。
本文将在对民族歌剧素材的选择上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从古谱、古曲、古舞及历史题材方面来诠释民族歌剧创作素材的选择。
关键词:民族歌剧创作素材中国特色历史题材居其宏老师强调歌剧是要分类的,就如人种、国家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其存在价值的高低,而是通过这样的分类来解释说明每一种歌剧存在的意义和适应的人群。
作为中国的民族歌剧,从创作上来讲,必须具备本民族的特色,所以很多创作者会融入中国的戏曲元素、板腔体和曲牌体,以此展示中国特有的音乐元素。
这些是非常珍贵的创作素材,也最能体现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可识别度高。
但目前这种思维与想法在很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有所运用。
与此同时,作曲家们又开始寻求一个更新的创作元素和素材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什么样的元素可以做到呢?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等经典之作后,已经很少再出现类似的作品了。
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些经典民族歌剧的出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符合当时的情境和时代背景,能够激起国人的共鸣,故事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旋律就是那个年代最经典的曲调。
这些歌剧迎合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使用了一种中西结合的新形式,既新鲜又具备时代感,所以它们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
然而,上海音乐学院的杨燕迪教授提出,这些歌剧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很难走上国际舞台——虽然在中国每个人都熟悉,一旦放在国际舞台之上,可能就会被淘汰。
文化语境的重要性有时候会给这些歌剧作品带来多维度的影响。
同时杨教授也提出,创作一部好的歌剧要结合多方面考虑,特别是剧本故事的本质,内部发展是否有张力,故事情节是否合理等。
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赏析》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赏析》心得体会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
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
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民族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
向民歌歌唱家黄虹学习云南民歌有感

电{评论川111Comment向民歌歌唱家黄虹学习云南民歌有感■王郁芝(云南省歌舞剧院)苗虹老师是将云南民歌唱到全国以及国外的第一舆人。
她一生致力于对云南民歌的演唱、收集、整理、改编。
积累了一大批富有云南地方色彩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演唱曲目,形成了她演唱云南民歌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滇风新韵”,柔中有刚、刚柔并济。
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评论道:“她的声音瞭亮达远,对各个民歌的个性、风趣、韵味、特色非常讲究,她的0河淌水)娇美妩媚,倣马山歌»狂野泼辣,伶俐怪趣,僦花几时形深情俏皮”。
真是多姿多彩,久唱不衰,流传至今。
■第一次听《赶马调》,我被歌声迷住了那是1955年暑假,我和昆华女中同学前往“昆明市少年合唱团”练唱的路上,突然听到从留声机里传来清脆高扬的歌声:“砍柴莫砍(欧……斗……)葡萄藤嘛……”那奔放浓郁山野呼唱赶马的歌腔,那么悦耳、那么动听,从未听到过。
瞬间我被歌声迷住T,不由自主驻足而停,侧耳细听。
接下来那委婉悠长的“有志的男儿像长青树……”“聪明的姑娘样样会……(哥尼妹子亲)……”更是柔美抒情感人。
后来才知道唱片里这么美妙的声音,是黄虹老师唱的。
1957年“反右”的背景下,虽然我中考成绩优良,却因“出身不好”未被录取,然而,有幸获得“昆明市民办一中”在云南机器厂半工半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融入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热潮中,劳动之余,顾不上吃中饭忙着去厂工会播音,每当播出到黄虹老师唱的歌縉荷劭續山渤等歌曲,总是如痴如迷地聆听,轻声跟着学唱;机床边、高炉旁工人师傅们汗流夹背,容光焕发的苦干精神,激励着我为他们学唱一首黄虹老师的歌。
1959年参加“云南省职工业余文艺会演后,我被选调进云南省歌舞团,终于拜见到开朗热情、大方聪慧的黄虹老师!昌十分临,情真屈字桝浓第_节课(1960^8^260)很难忘清晨,基本功训练。
热情直率的黄老师,给刚调进歌舞团的我和刘太安、和润仙上课,一开口就说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民族歌剧赏析ppt

中国民族歌剧赏析歌剧的概念及结构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艺术融为一体的并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表现形式——歌剧序曲、幕、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和合唱西方歌剧起源世界第一部歌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意大利佛罗伦萨乔凡尼﹒巴尔第和吉罗拉莫﹒梅文契佐﹒伽利雷依《古今音乐问答》1586年菲迪南一世与克丽丝丁婚礼上诗人奥塔维奥﹒李努其尼和作曲家佳科波﹒佩里1597年《达芙妮》1600年他们与作曲家尤里奥﹒卡奇尼合作《优丽狄西》这是一部西方音乐史上至今仍得以保存的最早的歌剧。
当时这类演出形式并无名称,人们直呼为“用音乐表演的戏剧”——1640年才简称为“作品”或“戏剧音乐”两者一经混合,又成了“音乐剧作”,最后就索性简称为“歌剧”(opera)了。
歌剧《图兰朵》剧情介绍:《图兰朵》讲述了在北京紫禁城门上,绝色美女图兰朵公主为了为过去受外族凌辱而死的祖母报仇,对全天下的人宣布:只要谁能猜中她所出的三道谜语就嫁给谁,但只要有一道没猜中,则会被马上处死。
于是,不知多少被之美丽容颜所迷倒的异国王子丧命于这残酷的游戏当中。
年轻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也为图兰朵的美貌意醉神迷,遂不顾忠实善良的女仆柳儿劝阻,毅然前往应战。
结果机智的他成为唯一一个猜中所有谜语的幸运者。
于是他也给公主留下了猜自己名字的谜题。
当晚,公主一声令下,全城人们为获知卡拉夫的名字而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一直钟情于卡拉夫的柳儿为了搭救主人,挺身而出承认只有她知道王子的名字,随后徇情自刎。
最后,图兰朵冰冷的心终于为柳儿对爱情的忠贞、卡拉夫对自己炽热的爱所震撼和融化。
人性和爱情的力量战胜了残忍与邪恶、全城人民沉浸在一片喜悦中。
主要人物:卡拉夫(鞑靼王子)图兰朵柳儿(仆人)鞑靼王乒乓砰(三位大臣)主要唱段:《主人请听我说》柳儿《你这个冷血的人》柳儿《今夜无人入睡》卡拉夫《在这座宫殿里》图兰朵中国民族歌剧概述众所周知,歌剧是“音乐﹑戏剧﹑舞蹈和美学相结合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
一个农人的拯救与牺牲——听歌剧《天地神农》首演

——听歌剧《天地神农》首演
A farmer’s salvation and sacrifice:
On the world premiere of Shen Nong: The Legendary Ruler
文 :紫 茵
孙砾饰演的神农与杨琪饰演的听訞(摄影 :李春阳)
在中国,神农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将神农的 故事编成一部歌剧,这个创意本身极富挑战 性。上海歌剧院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歌剧《天地神 农》,2019 年 8 月 9 日、10 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亮相舞台。神奇的是,首演两晚风雨交加——这部 新作的瓜熟蒂落竟是伴随“利奇马”台风的喧嚣前 奏而响亮初啼,似乎预示着“神农”的诞生、成长 也会经受风雨雷暴的严峻考验。
某些作曲家存在某种固化思维,总喜欢丑化矮 化所谓反面人物——那种音乐一起,你就知道坏人 要出场了。《天地神农》里所谓反派就是神农的一 母同胞兄弟伯强与其身边的玄姜、赤姜,两个巫女 是伯强的忠实粉丝红颜知己,她们希望通过巫术, 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伯强,实现夺取神农首领地位的 愿望。金复载为伯强设定的音乐主题,虽有阴鸷的 成分,但仍然不会怪里怪气。而这三人的重唱,旋 律带有相对鲜明的湘鄂地区民谣风格,节奏上也别 具一格,带有类似音乐剧的特色。
故事有机衔接,高扬他开拓创造追求梦想、积极向 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彰显。
在与作曲家、导演不断磨合、逐步修改的过程 中,从音乐表达的角度,从舞台呈现的角度丰富剧 本。从 2016 年完成第一稿开始,最终搬上舞台的 已经是游之撰写的第十二稿。而 77 岁第一次谱 写歌剧音乐的金复载,满怀“诚惶诚恐”的敬畏之心, 从最早的钢琴谱到最后完成的大总谱,经前后三次 完整试唱,他认真反复修改了五稿。
这部歌剧新作的主创班底分外引人注目 :一位
当代原创歌剧的一次有益探索 《天地神农》主创三人谈

16 MUSIC LOVER《天地神农》在八月大风大雨台风天的周末顺利演出了。
走进剧场的人们也许能从极端气象中感受到一种与时空神话交错的异样美感。
这部今年上海歌剧院创排的原创歌剧本是个“命题创作”,基于神话的框架,题材自选。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没有“女娲补天”或是“夸父逐日”的绚丽壮美,却有着质朴动人的悲壮和正向力量,直指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根基。
神话作为西方歌剧取材的一方宝地,悲怆的结局能将戏剧与音乐推向高潮,已经被无数名歌剧印证为经典。
而即便种种“先天优势”齐备,将这样一个遥远而古板的故事讲得亲切生动又豪迈恢宏,仍需要创作者的倾力付出与悉心雕琢。
“三位一体”的创作作为一部原创歌剧,《天地神农》的音乐创作、剧情发展、戏剧结构不仅各自完整,更有着难得的一致与融合。
这得益于这出剧目的作曲家金复载、编剧游之和导演陈蔚三位主编,长期致力于歌剧的研究。
因此,在剧本创作阶段,她就充分考虑到从文本上赋予音乐表现的空间。
作曲家金复载是电影作曲出身,作品履历中满是一代人的回忆,曾经被大导演谢晋赞誉为“最懂戏的作曲家”。
金复载从音乐需求上设置人物性格、改写人物关系、增减人物戏份。
导演陈蔚是常年活跃于歌剧舞台、获奖无数的专业人士。
作为为数不多能够看懂总谱的导演,她的加入同样让这个创作团体能够纯粹地从专业出发。
“每一个描写都要变成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要变成音乐。
”陈蔚在创作之初便加入了团队,并且对文本和音乐给出了高度评价。
待到陈蔚通过二度创作将文本立在台面上时,游之感叹道:“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衔接得非常好,金老师的音乐给了导演很多舞台调度和想象的空间。
”相辅相成,彼此成就,“三位一体”的创作为《天地神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各展所长,则成就了这文字_陈晨当代原创歌剧的一次有益探索《天地神农》主创三人谈A Trialogue among the Production Team of Shen Nong - A Legendary Ruler主创在创作过程中的充分沟通和彼此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