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经验与英语教材的适切性问题
对农村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2

对农村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奉化市方桥小学李玉霞【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让英语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用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来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才能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实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通过语言环境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让英语回归生活等途径,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使身处农村的孩子也能快乐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教学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这些教育理论,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了立足点,那就是课堂上洋溢着鲜活的生活之源,倘佯着生动的生活之趣,孩子们学习起来自然也其乐融融。
现在,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生活中都能见到英语的影子。
十有八九的孩子都知道WC是厕所,KFC是肯德基,红底黄字的M是麦当劳。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英语,虽然充满了生活化,可地处偏僻的农村孩子还是无法直面这些英语。
如cake, 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 French fries, bread, water, milk, juice, tea, Coke, coffee等,虽然充满了生活化,可对地处偏僻的农村孩子还是无法直面这些英语。
对于这些既出现在英语教学中,又出现在生活中的词语,教师应把两者联系起来,使学生既感兴趣,又提高生活经验。
也就是英语教学既不脱离生活实际,又能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一、语言环境生活化目前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依据现行教材设计的话题,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环境。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自己思想的愿望,从而使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行为,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新课标带来开放、快乐、有效--我的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实验

“ 课标” 来开放 、 乐 、 效 新 带 快 有
— 我的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实验
洪云玲
(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第二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58)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 教材 出版机构适时推 出了反映这一教育大改革趋势的中学英语 教材。笔者在农村 中学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 了教学实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我主张建立民主平 等的、 情感互动的、 协力合作的开放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树
立自尊、 信的观念。 自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语言源于生活, 我主张为学生创造全面开放的语言实践环境,与学生们在
开放的师生关系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帮
助学生体验语言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 我在日 常教学中, 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新课改精神深人广大
中学,教材出版机构适时推出了反映这一教育大改革趋势 的中学英语教材。我校立足自 身实际, 紧扣课改脉搏, 采用 了新版英语教材,初一学生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采用了新目 Go for it》 标《 英语教材, 教师们都
在探索这套新教材的新教法。这要求我们广大初英语教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真正达到
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目 在教学活动中, 的。 我鼓励学生大胆
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体现新课
标的精神。
时下,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化,素质教育”“ “ 、创新’
教育” 等观点 日渐深人人心。 这是“ 教育是培养人才” 的教育 观的反映, 其实质是在教学活动中, 坚持“ 学生主体、 教师主
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索-3页精选文档

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生活化剖析随着新课改推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喜人成绩,但在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限制,英语教学常常出现一种机械课本教学与应试教学,而教材编写内容又常常远离农村学生实际,考试内容也常局限于一些枯燥无味语法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整个学习过程几乎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机械记忆当中。
因此,如何有效活化教材,让中学英语教学更加切近生活化则迫在眉睫。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针对于目前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应试为目而提出一种教学新模式,它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主客观思维来体验学习英语乐趣,让学生学习实用英语,趣味英语,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英语教学方式。
要真正实施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农村实际,努力激活学生学英语源动力许多农村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正确认识,觉得英语在农村似乎无多少用武之地,最多就是应付升学考试。
所以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比较消极被动,针对此问题,英语教师应想法设法努力激活农村学生英语源动力,让学生认识到农村要真正发展繁荣起来,农民就必须要革新观念与转变思想,要具有一定国际化眼光,要敢于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更要想着把中国农产品推向国际,卖到世界各国。
作为农村学生,将来要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先要学好英语这门国际语言,要敢于张口说英语,动手写英语,用英语去交流去沟通,去真正地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繁荣,为农民幸福生活而服务。
只有真正从源头上激活学生对英语学习正确思想认识,使他们意识到英语重要性与实用性,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
2 教材处理生活化,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更多学习内容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亦是我们教学之本。
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要科学合理地从农村日常生活与经历中选取合适学习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亲切,回归自然,享受快乐,使他们乐于学习、敢于交流、勇于进取。
浅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浅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面对着版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的初中英语过渡教材,农村英语教师在不长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好奇、积极尝试到失望、迷茫甚至痛苦的过程。
教师们普遍反映牛津初中英语过渡教材“好看不好教”。
我结合了自己在中学任教后又转到小学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
一、教材编写与学生现状之间的矛盾关系学生基础太差是过渡教材教学的最大障碍。
按照新课程设计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学生人数多,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
一些中心小学只是在近两三年才勉强开设了英语课,村小的英语教学则是时断时续,而且多数学校是由仅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中师毕业生临时兼课,每周三课时教学时间也很难保证,英语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挤占。
开课迟,教师专业水平差,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致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压缩饼干”式的编排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过渡教材在设计上缺少必要的梯度,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大量的词汇,而且多数单词过长。
众多的英语句式、复杂的英语时态,大量的日常用语等过于密集。
内容编排上跳跃性太大,涉及到的知识面太广。
要让基础差、年龄小、心智发展水平还不成熟的初一学生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学完过渡教材,并达到“四会”的教学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教材在新理念的体现上与农村教育的实际脱节客观地说,英语过渡教材充分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特点,但在内容的选择上大多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农村学生对此较为生疏,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对英语知识感到费力,那些不熟悉、不理解的生活知识也成了学习的障碍。
新教材理念的前卫,还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手段和设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初中虽说这几年在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对照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时还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
另外,农村学生的家长相当一部分作为“农民工”流向城市,学生在家中基本是依靠多半是文盲的爷爷奶奶照顾,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
农村初中英语仁爱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初中英语仁爱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麻栗坡县黄荣方摘要:初中英语由人教版改为仁爱版,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学,老师和学生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困惑。
本文阐述了仁爱版教材的特点,并指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农村仁爱版教材问题对策由于农村初中的师生对英语教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英语教科书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
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导致了较多的农村学生对英语学科出现了厌学情绪,影响了升学。
所以,农村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找出适合本地区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仁爱版教材的特点1.1重视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全书采用符合现代中学生爱好的卡通图片及影视图片,图文并茂。
如一度被删除的Titanic (泰坦尼克号),不仅课文重新被采纳,还将电影中的一些优美剧照搬上了彩图,很吸引学生的注意。
再如Bill Gates(比尔・盖茨)的头像也在彩图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英语的距离。
1.2增加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气息,接近学生生活实现的课文如通过一个虚构的摇滚乐队(a Swedish Rock Band),介绍了音乐、旅行等内容。
这适合崇尚现代音乐小歌迷的心理。
再如Dream(梦),将学生每天晚上易做的“梦”编入课文中,这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注重东西文化的差异如经常在对话、课文中设计到姓名的差异,问候的差异等。
同时,在中秋节(Mid-Autumn Day)这一单元里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异同,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文化意识。
另外,新教材有对关于西方的忌讳话题的讲解,如重视别人的隐私,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的年龄、宗教信仰、收入、婚姻状况等,如今这一习惯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
1.4体现真实,反映时代新教材所设计的语言情景,尽可能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如识别电话号码、传真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邮政编码学习英语的阿拉伯数字的表达。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摘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作为工具,它传递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内容;而人文性则是指人类思想中的关怀性。
社会生活既是英语教学的源泉,又是英语运用的沃土。
英语教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生活化的艺术形式。
小学英语教学回归生活已不是先例,优秀研究成果也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又有别于城区教学,具有不可取代性。
基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典型性,笔者进行了生活化的研究。
[关键词] 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一、研究背景生活是英语教学内容的根源,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英语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活力和创造性,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尽管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各方面也比较薄弱,但不可忽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生物资源。
学生生活在农村,亲近大自然,对周围的环境更是了如指掌,喜闻乐见。
我们把英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使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真实体验紧密结合,实现了英语教学与生活的完美衔接。
二、理论依据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
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研究内容(一)英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教书育人的根本。
生活化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是把有限的课本知识扩展到无限的生活中去,实现时时处处皆学问的目的。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1882018年12期总第400期基础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探讨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教学对策文/习叶林【摘要】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小学英语也不例外。
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起英语和生活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英语教学针对性。
本文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情况,重点探讨生活化的教学的实施对策,通过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情境、选择生活化的英语内容、布置生活化的作业等方法,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创新实践【作者简介】习叶林,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二实验小学。
一、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事物的理解分析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情境创设,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难度,同时建立起英语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有机联系。
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将已经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英语课堂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更轻松、更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达成英语教学目标。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加学生的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在生活中主动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促进学生提高英语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
二、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1.营造浓厚生活化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因此在学习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突出生活化教学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消除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和抵触感。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英语课堂的教学主体,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学态度要认真亲切,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面带微笑的用英语向学生问好:“How are you today, dear children”,或者“Let’s learn new knowledge together”,这些生活化而带有鼓励性的话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礼仪习惯,同时也能够激发其学生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文档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及生活化必要性分析1。
农村英语学习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表达有助于个人今后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个人迈入社会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力。
作为考试基础课程,教师更应当注重英语教学方式方法.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策略,与国际接轨,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升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英语学习是必要的,当今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已经成为面试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农村学生应当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英语,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英语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人才需要,是国家步入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2)可行性教育机构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物质支持,为农村英语教学提供精神与物质保障,优质教师资源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农村机构和上级部门也积极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完善健全英语教学课堂模式.除此之外,农村家庭意识逐渐增强,家长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重视意识也得到提升,有意识地重视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期望孩子能有好的英语基础.教师的配置逐渐专业化和优质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相对提升,有助于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课堂英语教学.2.农村英语课堂生活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分析英语与汉语一样属于语言类学科,语言类学科的学习需要有基本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营造英语氛围的必然选择。
将英语融入生活,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体验英语,生活化的英语更有利于学生记忆与运用,就如同汉语,把英语学习和交流当成习以为常的事情。
英语语法与单词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与训练,生活化的英语情境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重复性和趣味性,同时学生能意识到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起自己和家长足够的重视.(2)可行性分析根据农村聚集性的特点,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教师熟悉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找到更适合农村英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调查 和分析 ,并 尝试 对农村 中学七 年级英语教学提 出一
些建议。
一
路“ 的教师居多 ;教师缺少新课 程理念 的学 习资源 ,缺 乏
实 际操 作层 面 的指导 ;学 校 的评价标 准给教师 的教学尝 试
、
惭 目标 Gooi ( 年级)教材使用者 的农村 fr t 七 )
造成一 定顾 虑 ;教龄 大的教师很难 接受 新理念 ;有 些教 师 不太熟 悉教材 中的一些英 语国家文 化背景 ,这 导致他们 在
教学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
生 活 经 验
( 一)农村 中学七年级 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 学英语学 习经历 、学 习习惯 的养成 、现有 的学 习途 径 和条件等 ,都会对 中学生 的英语学 习产 生较 大影响 。为 此 ,笔者通过 问卷 的形式 ,对农村学生 的生 活经验做 出一 个 系统 的调查。
《 目标 G f t 是 《 新 o f} o i 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 英语》 的系列 教材之一 , 自从它投入使用 以来 ,被给予 了 高度评价 。 《 目标 C f l 是一套符合 英语新课程 标准 新 or ot ) 的教材 ,有着 不可否认 的积极 作用 。但在 广大农村 中学 ,
笔 者选 择 了浙 江 省某 县 两 所 农 村 中学 的 五 个 班 ,发 放
二、 奄 新目标 Gooi ( fr O 七年级)的不足之处
( ) 知 识 结 构 一
1 .语音方面 :新教材没有安排专门的语音教学 。这 种
语音知识 的编排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2 .词汇方面 :新教材虽然将词汇教学贯穿 于听说读 写
一
个 突 出特 点。但新 教材 在编写 中为 了迁就 话题 与功 能 ,
使得有些语 法项 目循环安排 相隔较远 ,语言结 构的安排 有
作者简介 : 智燕,女 ,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 学论研 究生 , 事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 究。 谢 从
8 7
些无 规律 ,这 并 不 利 于巩 固 、深化 知 识 。 ( ) 中外 文化 差 异 和 地 区文 化 差异 二
公开课 ,挪用到 自己的课堂。
( ) 知识 结构 的 处理 五
蜥 目 Gfi ( 标 or o t 七年级)涉及到的文化有 :问候用  ̄
语 、英文 寻物启示与招领启示 的写法 、介绍他人 用语和英 文书信 的写法 、建议用语与应答 、表达喜好与厌恶的用语 、 禁止 与命 令用语等等 。新教材力求使学 生在 浓郁 的中外文 化氛围中学会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 际 ,以开拓 其 国际视
收 稿 日期 :2 0 — 9 1 090—9
量仍然 很大 ,不 易于学生 掌握 。 蜥 目 C fi 七年 级 标 or ot }
上册有 5 3 0 个词 汇 ,另有 6 8个人名 。下册 有 4 8个词 汇 , 1
另有 3 9个人名和额外词汇 。基础薄弱 的农村学生要顺 利掌
握这么多词汇 。并非易事。 3 .语法方面 :在循环出现的功能与话题项 目中呈 现并 逐步拓展语 法知识 ,在应 用中教学语 法知识 ,是 新教材 的
署; 敖研究
M D R D C T N S I C O E N E U AI CE E O N现 代教 育科 学 源自20 0 9年第 6 期
农村生活经验与英语教材 的适切性 问题
谢 智 燕
( 浙江师范大学教 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 华 3 10 ) 2 04 摘 要 :农村 中学教 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 《 目标 C f t 中的某些知识和文化背景存在着不适应 的现 象。农村生活经 新 o  ̄) o
中图分类号 :C 2 . , 4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 8 3 (0 9 60 8- 2 0 5 5 4 2 0 )0 - 0 7 0 - 待改善 ;半数教 师只在教材涉及 时才介绍文 化差异 ;很少
学 生经常阅读英语课外书 。 ( 二) 农村 中学七年级英语教师的 生活局限
教学要 求受到各方 面的限制 。农村生 活经验与英语教 材的 适切 性问题显 得尤 为突出 。本文 以 惭 目标 C fr ( ooi  ̄ 七
年级) 为例 ,对英语 教材在农村 中学 的适切性问题进 行问
受 到现实条件 的制 约 ,进 行大胆尝 试的教师并 不多 ;教 师 人数少 ,不利于形成 合作 群体 ;个 别教师未接 受新课程 培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和 学 习 基 础 与 城 市 学 生 存 在 着 较 大 差 异 ,
在对几 位英 语教师进行访 谈后 ,可得 出以下结论 :这 两所 学校 的七年级英 语教师都 已达到 了英语本 科学历 ,并
有一定 的教学经验 ;教师对新课程 都有一些 了解 ,但 由于
教师 的教学理念 和教学要求相对 滞后 ,学校 的教学 条件和
问卷 2 5份 ,回收问卷 25份 。 2 2
之 中 ,并 以归类 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 与记忆词 汇 ,但词 汇
调查 表明 ,可得 出以下结论 :这 两所 中学 的大部分学
生有 三到 四年 的学 习经历 ;由于课时数 、老师时常调换等 原 因 ,不少学生并 不能掌握教 学 内容 ,学生 的英语基础参 差不 齐 ;在小学 阶段 ,学生 缺少 学习方法 和习惯培养 的指 导 ;中小学老师 的语音 、教学方 法等 的差异使 不少 学生对 中学英语学 习并不适应 ;学习动机多种多样 ,但 “ 兴趣” 有 的学生 只 占了 3.%;学 习方 式和途径 比较单一 ;不少学 4 2 生难 以接受 外 国文化 ,他们 了解 文化 差异 的途径 和方式有
验与英语教材的适切性问题显得尤为突 出。本文 以一个问卷调查为基础 ,概括 了农村生 活经验的局限性 ,并 以 侪 目标 G — o
fO ( o 七年级)为例 ,对英语教材在农村 中学的适切性 问 n 题进行分析 , 并尝试对农村 中学七年级的英语教 学提 出一些建议。
关键 词 :农 村 生 活 经验 ;英 语 教材 ;适 切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