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阅读课本资料夹相关内容,结合自己收集的资 料,讨论探究下面的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组成及内 涵。 2.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有哪些? 3.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请你为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 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四、课 堂 活 动 : 实 地 考 察 , 搜 集 资 料 , 撰 写 申 请 报 告
2.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 告》。报告(以某古代建筑为例)要注意以下事项:
报告中的内容应包括: (1)建筑概述;(2)人文、历史价值;(3)建筑保护
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唐 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当代陈运和也用诗"天桥雪 洞奇观曾扬名华夏,花苑庄阁诸景曾流传后世"夸奖丛台。
三、课 堂 活 动 : 文 化 遗 产 推 荐 与 评 选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符合条件的项目?
四、课 堂 活 动 : 实 地 考 察 , 搜 集 资 料 , 撰 写 申 请 报 告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3.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为 因素
游客不文 明行为
非人为
干旱
因素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4.请你为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法律、规章的形式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 护力度,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②加大宣传,开办文化遗产学习、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 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文化遗产存在 的必要性。 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与作用:《身边的文化遗产》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很大的帮助。
《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综合性学习,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更好的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也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了解,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化文化遗产资源有较深的了解。
4.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说学生。
《身边的文化遗产》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虽然对文物有所听说,但对文化遗产的概念不理解。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带领学生明确区别,这对引导学生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一定的作用。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如何搜集资料,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材料进行整合,并进行交流合作。
三、说教法。
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鉴于此,我觉得应该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身边的文化遗产语文综合实践课 教学设计

(二)顺义拥有适宜大豆生长的环境,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三)豆腐历史(四)豆腐制作工艺教师在场下组织教学,观察展示过程中同学的表现,随时做补救。
教师在场下组织教学,观察展示过程中同学的表现,随时做补救。
教师在场下组织教学,观察展示过程中同学的表现,随时做补救。
价值和药用价值。
主持人过渡:以前就知道豆腐有营养,今天听了他们组的介绍,还知道了豆腐也是能够治病的良药,这么好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吃健康食品。
豆腐这么好,顺义有没有大量生产豆腐的能力呢?下面请看(二)豆腐生产条件小组的展示。
(二)豆腐生产条件小组同学借助幻灯片,有四名同学从四个方面讲述顺义拥有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顺义拥有适宜大豆生长的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从而说明顺义拥有大量生产豆腐的条件。
主持人过渡:顺义有适宜大豆生长的条件,也就是拥有了做豆腐要大量使用的黄豆,有足量的大豆是生产豆腐的前提,优质的水源是做出可口豆腐的保证。
说到这儿,有同学都迫不及待的问:“豆腐是谁发明的?”下面请看豆腐历史小组的展示。
豆腐历史小组的两名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豆腐有两千多年前的刘邦的孙子刘安在八公山发明的。
主持人:了解了豆腐的历史,让我们来看同学们做的豆腐吧。
本环节具体展示步骤如下:1.主持人提问:谁知道传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串词的作用——承上启下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能力历史小组同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示,是因为学生考虑到了他们搜集的资料适合表演,再有他们考虑通过讲故事能吸引同学——训练了学生表达要得体的能力。
帮学生回顾做豆腐的过程(五)豆腐发展教师在场下组织教学,观察展示过程中同学的表现,随时做补救。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如果看不清楚,可以采用纸质的文字,为学生补充材料:《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白皮书》发布: 中国最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孩子仅18个月,死于心血管疾病最小的孩子仅18岁。
关于儿童健康的统计数据,这是一份相对原始的数据。
中国在6-12岁年龄段,完全健康的小孩居然不到30%,换句话说10个孩子中,有7个是有一种或多种健康问题或是健康隐患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第二课时,研学,完成研学任务。
一周后,第三课时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文化遗产的推荐和评价。
2.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树立保护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大雁塔秦兵马俑华清池等。
二、学生自学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分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节日: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结合华清池研学,写出相关的报告。
3.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1.学生搜集有关华清池的历史知识,为研学做准备。
2.熟悉学校设计的有关华清池研学的作业设计。
3.制定自己研学注意内容。
4.熟读《长恨歌》,为经典诵读做好准备。
五、学生利用网络开始准备。
第二课时:内容:研学之旅目标:1.通过实地研学,了解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2.树立自觉保护遗产的意识,并能从中学习知识。
3.经典诵读,传承文化。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八上 部编)

严格调制,运用独特的雕刻艺术手法,经过古
法烧制而成。
它在艺术制作上既保持了古黑陶“黑、薄、
光、细”的传统风格,又结合各个历史时期 遗
产 的艺术精华,造型典雅、稳重、精美、别致,
概 述
无釉而乌黑发亮,突显高贵、典雅、古朴、
神秘的特色。济阳黑陶工艺品久负盛名,远
销世界各地。
申报书示例: 铁王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不但花艳,庶民还以其籽实制作河漏,很是美
味。”侍者说着,竟然流起口水。钩弋夫人新
奇不已,何种美味竟然令皇家侍从都流口水,
便将之告于汉武帝。汉武帝遂下诏,遍访民间
厨艺高超者进宫制作饸饹。汉武帝看着面前油
历 汪汪的饸饹,不觉胃口大开,一连吃了好几碗,
史 于是龙颜大悦,赐为御宴。荞面饸饹作为御宴
渊 源
佳品,配料红、白、绿相间,色、香、味俱全,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 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 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 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中华儿女 细心呵护。唯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 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研讨练习
题一: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 文化之乡,这里留存着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 遗产。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 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实地考察并撰写申请报告 (1)利用周末 休息时间,实地考察拟申报的项目。以某古代建 筑为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考察前,了解该建 筑背景资料,准备笔记本、相机、录音笔等工具, 并了解交通路线,注意组员安全。考察中,详细 记录观察所得,并注意摄取音像资料,访问权威 人士,深入了解该建筑的独特价值。另外,要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走进历史名城寻访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
两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展示建盏作品。
导入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建盏。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盏产自建窑,它的烧制工艺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你们了解建盏名字的由来吗?建盏的产地为宋代建宁府瓯宁县,故称为建盏。
建宁府大致就是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
2019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家乡南平,被誉为“朱子故里”、“理学摇篮”,可不只有建窑建盏烧制工艺这一个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文化名城——南平,去寻访身边的文化遗产吧!二、了解文化遗产。
1、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1)播放视频,了解南平市的文化遗产。
(2)学生自由答看完视频的感受。
2、学会区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生齐读文化遗产的概念。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也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该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理解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设计1.阅读理解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身边的文化遗产》,并就文中提到的传统剪纸、京剧、江南丝绸等文化遗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身边的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文章中所介绍的文化遗产。
2.互动体验活动(1)邀请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专业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身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现场亲身体验一些传统手工艺,例如剪纸、刺绣等。
(2)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实地参观和学习文化遗产,了解更多有关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特点。
3.创意制作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例如剪纸、折纸、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展板、手工制品等,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文化体验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民间艺术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遗产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遗产》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遗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身边的文化遗产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因此,我们首先要和学生一起梳理清楚其内涵和外延,做好铺垫。
通过活动的方式,了解家乡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怀,让学生以亲身经历来思考历史和现实、文化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文化遗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3.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1.各小组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本次活动的“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3.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
并且给该项目制作调查图表。
2.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4.报告最好图文并茂,注意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景观的独特魅力,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1.各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申遗代表”,负责介绍小组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每个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目标导航】
1.认知文化遗产。
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
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课堂活动探究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
(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研讨练习】
题一: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
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
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吴蜀双方在益阳对垒争锋,留下了一批历史遗迹,如鲁肃堤、马良
湖、关羽濑等。
材料二:益阳文化墨客历来喜欢以三国历史为题材吟诗作对,创作了大量的
文学作品;民间通过讲故事、演花鼓戏、唱歌谣等方式反映了三国历史,这些都
成为益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信息收集
以上两则材料透露的共同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调查
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许多三国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有这些名胜。
请你就这一情况向益阳市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艺汇演
班上排练了益阳花鼓戏《单刀赴会》,在全校师生会上汇报演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作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联探究
在考察资阳区林坳老武圣庙时,同学们录下了一副对联: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请写出对联中涉及的三国人物两个,并联系名著《三国演义》,写出其中一个人物的相关故事。
人物:(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本课向大家展示了很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同时也讲述了很多文化遗产的现在的状况。
同学们兴趣都很大,而且都愿意自主探究文化遗产,效果非常好。
这一次我希望能够培养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