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二)

合集下载

浙江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二)及答案

浙江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二)及答案

浙江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二)一、语文积累(20分)语段阅读我们说“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自冬至始绘制“九九消寒图”是古人抵抗寒冬,期待春天的一种风雅活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皇室都很热zhōnɡ①。

因梅花位列“岁寒四君子”之首,所以最常见的消寒图就是画素梅一枝,枝上梅花九朵,每朵花瓣九片,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九尽春深,一幅《梅花消寒图》也就画成了。

古人是多么智慧又温情啊!即.使在没有网络,也没有娱乐设施的年代,仍能把万物萧条的寒冷时光过得诗意ànɡ②然。

有了这样闲适从容的心态,寒冬瞬间成了一个美好的过渡,等在后面的是充满希望的暖春。

1.书写时,小骁对两个字的写法不确定暂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补写。

①②2.朗读时,小骁对加点字的读音不确定,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读音()A.数(shǔ)即(jì)B.数(shǔ)即(jí)C.数(shù)即(jì)D.数(shù)即(j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曲《良宵》犹如仙乐飘飘,那难以描绘的动人旋律顿时充斥..于山野林谷之间。

B.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C.小小的蒲公英种子不论遇到狂风暴雨,还是艳阳高照,不论经历高山流水,还是艰难险阻,它都会执着地追溯..自己的梦想。

D.读书,需要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但是对于艰涩难懂的文章,也要学会“不求甚解”。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中国历代文人来说,故乡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

“故乡”又别称“桑梓”“故园”“故里”“乡关”等。

B.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属于章回体小说。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所选诗歌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

江苏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江苏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江苏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一、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课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4),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道理的诗句是:,。

(6)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想吗?寒冷孤寂中,它怀抱着亘古不变的信念取暖,等到春回大地时,它就会jí取力量,以绿叶问候春天。

你知道一只鸟儿的梦想吗?征途迢迢中,它向前奋飞,在浩瀚大海的彼岸,梦想会赐予它另一双翅膀。

梦想是令人目xuàn神迷的微笑,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梦想也是醇香无比的美酒,使你的心灵时刻充满永恒的激情。

(1)给加点字注音。

亘.古(2)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取目xuàn神迷(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翘首以待B.不离不弃C.鞠躬尽瘁D.锲而不舍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同时,荡口就像一个历史文化博物馆,拥有华蘅芳故居等具有很高知名度和文保价值的建筑。

②尚德、创业、崇教、亲水、民俗五大特色文化,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

③荡口古镇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境内,是一个清新秀丽的江南古镇。

④小桥流水、石板巷陌,充满了舒适惬意、温婉缥缈的意韵。

⑤而比文物更为珍贵的,是那些推动历史发展、促使荡口长盛不衰的精神文明遗产。

A.④②③①⑤B.④③①②⑤C.③④②①⑤D.③④①⑤②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对年龄的表述非常讲究,如“始龀”指七八岁的时候;“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成年;“耄”指年纪约八九十岁。

B.“渔家傲”“沁园春”“浣溪沙”等都是常见的词牌名,“天净沙”“破阵子”“山坡羊”等是常见的曲牌名。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修养方式。

《宋史》曾载,“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

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炼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huàn)①然冰释”。

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táo)②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huìcuìB.huǐcuìC.huǐcùD.huìcù(2)根据拼音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正确的汉字。

(huàn)①然冰释熏(táo)②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艺术手法古诗文名句借景抒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岑参用“①,②”描绘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渲染了离别之情:《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以“③,④,盖竹柏影也”来表达自己发现月色之美的欣喜之情。

用典《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⑤,⑥”两句暗用典故,刘禹锡借此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夸张《行路难》中,李白用“金樽清酒斗十千,⑦”极言朋友的盛情款待:杜甫在《春望》中,用“⑧,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纷飞时,家书的弥足珍贵。

3.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⑴《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杨志在其中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对他的认识。

①杨志卖刀②智取生辰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简·爱》中,海伦与简·爱的友谊深厚,却性格迥异,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海伦和简·爱的性格特点。

语文(湖北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语文(湖北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9分)班级开展以“家国情怀,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B.画线句①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画线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画线句③是一个单句。

【答案】C【解析】②句中“诸如”意思是举例用语,表示下面的例子不止一个,在这里不是比喻词。

2.(2分)以下是同学们为制作本次主题活动的黑板报所收集到的部分素材,其中与本次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A.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句主题赏析。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B句意为:在这个夜里,当人们听到缠绵哀怨的《折杨柳》曲子的时候,谁不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伤别之情呢?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家国情怀”无关。

故选B。

3.(2分)请根据画线句仿写。

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00后”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答案】有光有热、独立张扬的“00 后”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注意题目要求,认清被仿写句子的句式特点,领会被仿写句子的感情。

初三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篇)

初三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篇)

初三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1一、字词书写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分别填在方格内。

一位英国诗人吟道:“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创造城市,在大地上演yì五彩缤纷的人间故事,证明了人的聪明。

可是,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把自己与上帝的作品隔离开来,那就是愚mèi。

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排挤和毁掉上帝的作品,那就是xiè 渎。

(选自《周国平论人生》)汉字注音二、选择题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

A. 汤姆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

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姨妈波莉无可无奈何,而他总也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

B. 观音菩萨派如来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

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

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

C. 在火焰山悟空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

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送往珞珈山做童子,不肯借。

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法,终于借玉帝之手扑灭了大火。

D. 教室旁边新开张一家电器商店,吵得同学们无法学习。

大家委托学生会干部黄侃去解决,黄侃敷衍了事。

贾里一气之下,拔了商店老板自行车的气门芯。

E. 最佳男生竞选开始了,贾里默默地转身离开会场,这时广播喇叭里传来校长的声音,他宣布关闭商店,并表示贾里可以参加竞选。

同学们欢呼起来。

三、综合性学习认真观看下面漫画,完成下面问题。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2)点明漫画寓意。

40 字一60 字。

四、诗歌鉴赏从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五、综合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就“如何破解美国政府制裁中兴通讯所造成的困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我国中兴通讯长达七年的出口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

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顺义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13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运河博物馆,开展以“漕运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编写研学手册,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用正楷字书写“览漕运文物,阅千年运河”这几个字,作为手册封面的标题。

(1分)板块(一):同学们借助文史知识整理“漕运概况”,对有些内容不确定,请你完成题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句中的“在”字应该删掉。

B.③句中“依赖”可以用“依附”替换。

C.④句中“壮丽盛景”的字形写法正确。

D.⑤句中“不可胜计”与“数不胜数”意思接近,都可使用。

3.下面这个句子放在文中的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运河沿线城市的历史发展都与水密切相连。

A.放在②③句之间B.放在③④句之间C.放在④⑤句之间D.放在⑥句前面板块(二):同学们对漕运过程中验粮和称重的文物好奇,作了如下记述,请你完成题目。

检验漕粮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南方的漕粮经过运河来到北京通州石坝码头,再由受坐粮厅委托的“军粮经纪”查验合格后才能交卸入粮仓。

“军粮经纪密符扇”(图a)由此出现,它是清朝为防止军粮经纪人在漕粮验收转运期间作弊牟利而创造的。

密符好像现在的“二维码”,其造型简单、似书似绘,且唯一专用,是经纪身份的标识;图形由担任军粮经纪的人自己创制,保密程度高。

军粮经纪检验完粮食后会将漕粮装袋,然后在袋子上用炭画出自己的密符。

密符扇和军粮经纪人登记册均只有一份,在巡仓御史手中。

巡仓御史在抽查时,若发现有漕粮存在质量问题,会查出军粮经纪人的真实姓名,严厉惩处。

验粮官要使用一个验粮盘(图b)查看漕粮的质量。

这件验粮盘为杉木制,呈①斗①在.古书《说文解字》解释“漕”字:漕,水运谷也。

②漕运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一种专业运输。

相关的词语有“漕船”“漕粮”“漕夫”等。

③中国盛产粮食的地方大多在江淮地区,明清时期把江淮流域征收的粮食调运到北方的京城主要依赖..运河。

2024年上海市金山区初三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2024年上海市金山区初三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6分)(一) 默写(13分)1. 千磨万击还坚劲, 。

(《竹石》)2. ,吹笛到天明。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 阡陌交通, 。

(《桃花源记》)4. 小语的叔叔初到北京创业,条件艰苦,只能租一间小屋暂住,他用《陋室铭》中的“, ”两句自勉。

(二) 阅读下文, 完成第5——10题(23分)【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乐工罗程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①。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宣宗初亦召供奉。

程既审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毗睚③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④。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 ”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卒不赦程。

(选自《唐语林》)【注释】①变易新声:创作新曲调。

②审:深知。

③眦睚:瞪眼,发怒,指极小的仇怨。

④京兆:京城长安地区的长官和衙门。

5. 甲文作者是 , 字永叔, 号。

(2分)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恃.恩自恣( ) (2) 会.幸苑中( )7.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陈康肃公善.射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B.尝射于.家圃置琵琶于.其上C.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D.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8.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感动皇上,因为这个(缘故) 得到皇上的宠爱B.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使皇上感动,因为这个(缘故) 得到皇上的宠爱。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 (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

(共8分)读史使人(míng 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 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 (míng zhì)②(shàn biàn)(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逻辑②相宜(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2分)(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B.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

C.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

D.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

2.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戈壁长城旁,铺天盖地的飘飘雪花了整个天地,远处是皑皑白雪的祁连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二)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①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永悠悠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⑤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5、根据你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2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能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小题,运用你在课堂内外所学的知识,任选一题....回答。

(2分)⑴杜甫的《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分别暗示了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

他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⑵清朝的蒲松龄为了鞭策自己的学习,在压书的铜条上刻下了这两句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

”但横线上还有一个成语,因岁月流逝,已看不清,请你重新在横线上把这个成语写出来。

7、2004年,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今年春夏之交,应中国共产党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

台湾民众对此高度关注。

请阅读下表,完成第①、②小题。

(3分)①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连宋访问大陆后,台湾民众对他们的支持率____________,而对陈水扁的民意支持率______________。

(2分)②从这样的数据变化中,你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二、阅读分析(共37分)(一)(10分)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_______________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_____③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_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_______9、下列句子的“之”与“故人来,方与之食”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B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

C 将军宜枉驾顾之.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细胞“钻孔”术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已经能够在细胞膜上打洞钻孔而不损伤细胞。

这个技术可称为细胞“钻孔”术。

在通常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出生物体内的细胞的,而作为细胞外层的细胞膜,更是薄得出奇。

要在这么薄的膜上打孔,那钻头应该多大呢?这确实不可思议!然而,再难的事也难不倒科学家。

②20世纪70年代,一批美国生物化学家经过千百次实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钻子”,并且在钻孔后还能把细胞完好地封闭起来。

③细胞“钻孔”术很有趣,做法大体是这样:首先将需要钻孔的细胞放在特制的溶液里,冷却至00C以下,然后对溶液实施瞬间放电,这样,细胞就被“电子钻”钻出微孔。

孔眼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电压来控制。

一般说来,电压越大,所钻孔的直径就越大,反之则小。

钻了孔后,又怎样把孔封起来?科学家们从实践中摸索到一个巧妙的方法:让钻好孔的细胞的温度回升到300C以上,细胞膜就会膨胀,自动地把孔封闭起来。

④1980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应用细胞“钻孔”术,首次制成第一批“药物导弹”。

他先从人体抽出红细胞放于溶液中,冷却至00C以下,在1/1000秒时间内用一千伏电压钻孔后,把它.放入到药液中,让药液由“孔”进入细胞内部。

最后,将温度上升到320C使细胞膜封口。

这样,以细胞为载体的“导弹..”就制成了。

⑤“药物导弹”可以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而不伤害其他未受感染的组织和正常细胞。

例如,有一种毒性很大但能治疗肝癌的药物,它很不稳定,进入人体后会伤害其他正常组织,并分散而失效。

把它做成以红细胞为载体的“药物导弹”,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它就随血液流动,直到红细胞老死后,被送到肝内分解,此时“药物导弹”便发挥作用,一举扑灭肝癌细胞,达到治愈肝癌的目的。

⑥细胞“钻孔”术的发明,迄今不过20多年,但其在应用方面已呈现出可喜前景,“药物导弹”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上,被人们称为医学上的一项重大革命。

至于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治疗遗传病、血液病等顽疾,现在刚刚开始研究,据科学家预计,21世纪初,其研究成果就可以逐步进入临床应用。

12、阅读第①②自然段,请说说在细胞膜上“钻孔”困难的原因。

(2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点的“导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5、科学家历经千百次实验,终于摸索出一套给细胞“钻孔”的技术。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突破,需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学精神。

(2分)16、有人将第⑤自然段画线句作为改动,请你结合文意,比较两个句子,说说这样改的好处。

(2分)⑴原句:一举扑灭肝癌细胞,达到治愈肝癌的目的。

⑵改句:向肝癌细胞进攻,抑制肝病发展,取得较好的疗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综观全文,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般来说,运用细胞“钻孔”术钻孔,电压高,所钻细胞孔眼的直径则大,电压低,所钻细胞孔眼的直径则小。

B 发明细胞“钻孔”术并制成“药物导弹”的科学家是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

C 以红细胞为载体的“药物导弹”可以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的癌细胞,而不伤害未受感染的组织和正常细胞。

D 细胞“钻孔”术的发明,有利于解决人类的很多医学难题。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25、现在,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非常关心。

为了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有些家长便利用节假日请相关老师为自己的子女辅导功课。

社会上对这一现象众说纷纭,请你谈谈自己对此现象的看法。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唐睢的“布衣之怒”,让骄横残暴的秦王低下了高傲的头;陈涉仰天质问“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之分”,成为智慧的化身;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使人顿生杀敌报国之情;毛泽东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革命家的豪情壮志……请你从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掬起一朵激情的水花,选择一位你最喜爱的,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与他(她)作一次心灵的对话,把你对他(她)最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28、(60分)生活是个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十四五岁的你同样拥有一片蓝天,一份乐土。

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

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种花、养兔、上网……你一定从中享受了无限的乐趣,得到了教益和启迪,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性情。

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让我着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读书真让我着迷、上网真让我着迷”等),再下笔作文。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