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涌泉穴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高血压33例

合集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失眠94例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失眠94例

又是单纯 收缩期 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 可影 响高血压患者 眠症 的积极 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 观察 了中药穴位 贴敷 联合
检验 ; AP<0 . 0 5
耳穴压豆法对 于高血压失眠症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 临 床床治疗多采用镇静催 眠的西药 , 其使 用过程
气机及情志 ; 人参 、 白术 、 甘草 健脾 益 气 ; 当归 、 黄 芪益 气生
血; 远志、 酸枣仁 、 茯神 、 龙 眼 肉补 心 安神 ; 全方 共 奏疏 肝理 气、 益气养 血 、 养心安 神之效。
诊的高血压 病伴 失 眠 症 患 者 1 8 8例 , 其 中男 1 2 8例 , 女6 O
不寐的治疗起到疏理气机 、 养血安 志的作用 , 成就益气 养血 ,
理气安神之功效 。本 文结 果表明 , 在 归脾汤基础上加疏肝 理 气之品治疗心脾 两虚型不 寐疗 效优 于单用 归脾 汤治疗 。提 示, 疏肝对 心脾两虚型不寐 的治疗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 得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归 脾 汤 的基 础 上 加 柴 胡 、 枳壳 、 合欢 皮 、 川 芎 而 成 J , 其 中木
娠期 、 哺乳期妇女 。
1 . 4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3年 1月 ~2 0 1 4年 1月在 本 院就
香、 柴胡 、 枳壳 、 合欢皮 、 川芎疏 肝理 气 、 行气 养血 , 调 畅全身
1 . 1 诊 断标准
1 . 2 纳入标准
参照文献 [ 3— 4 ] 标 准。排除 由精神 障碍 、
1 ) 性别 不 限 , 年 龄 >1 8岁 ; 2 ) 匹 兹 堡 睡 眠
中, 可引起 中枢神经 系统 不 同部 位 的抑制作 用 。长 期使 用 , 易成瘾 , 且对身体造成较 大的副作用 。越来越多 的患 者倾 向

吴茱萸:穴位贴敷疗法持久降压

吴茱萸:穴位贴敷疗法持久降压

吴茱萸:穴位贴敷疗法持久降压穴性特点涌泉,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故名。

《灵枢经·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定位为:在足底部,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当足第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涌泉穴有滋阴潜阳、醒神安神之效。

主治多种疾病,《针灸大成》中涌泉的主病有:“主尸厥,面黑如炭色,咳吐有血,渴而喘,坐卧起,目无所见,善恐,惕惕如人将捕之,舌干咽肿,上气咽干,烦心,心痛,黄疸,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善悲欠,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胫寒而逆,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病饥不嗜食,咳嗽身热,喉闭舌急失音,卒心痛,喉痹,胸胁满闷,头痛,目眩,五指端尽痛,足不践地,足下热,男子如蛊,女子如娠,妇人无子,转胞,不得尿。

”现代临床常用于咳嗽、气喘、咳血等呼吸系统病症,胸痛、心痛、心悸、心烦、失眠、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头痛、口腔疾患、产后无乳等病症。

有报道吴茱萸研末贴敷涌泉穴调治高血压疗效显著。

【操作技法】吴茱萸10克,研末用醋调糊,用纱布包后敷涌泉穴,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双侧穴位同用,10次为1个疗程,隔1周进行下1个疗程。

【诊疗案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表现。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高血压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等。

有很多穴位可以降血压,譬如耳尖、曲池等穴,但穴位贴敷涌泉穴具有降压持久、方便无痛苦的特点。

如治王某,男,53岁,工人。

1999年10月22日初诊。

患者自述眩晕,头胀痛,耳鸣,面色红赤,烦躁易怒,头重脚轻。

测血压180/105毫米汞柱。

曾口服多种降压药及输液治疗疗效均欠佳。

于2001年开始用吴茱萸10克,研末用醋调成糊,用纱布包敷涌泉穴,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双侧穴位同用,10次为1个疗程,隔1周进行下1次疗程。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失眠症是指在夜间无法入睡或者持续醒来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一种疾病。

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还会增加患者的疲劳感和焦虑心情。

目前,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而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进行分析。

一、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吴茱萸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选择相应的穴位,在穴位周围贴敷药物或压豆等方式,以期调整人体的气血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吴茱萸穴位被认为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穴位之一,通过贴敷吴茱萸药物,可以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二、耳穴压豆的作用机制耳穴压豆是一种以穴位与全身脏器之间的神经反射和能量互动关系为根据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在耳廓上寻找特定的穴位,施加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全身脏器的平衡,缓解各种疼痛和不适症状。

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耳穴压豆也可以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焦虑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针对失眠症患者,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为:选择合适的吴茱萸穴位,如心俞穴、神阙穴、膻中穴等,将吴茱萸药物贴敷于穴位周围;在耳廓上找到对应的失眠症相关的穴位,如神门穴、心耳穴等,施加适当的压力,进行耳穴压豆。

该治疗方法可以结合中医药理论,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现有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对5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显示,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减少,睡眠时间延长,整体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与药物治疗相比,该治疗方法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依赖。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吴茱萸外敷,巧治高血压!

吴茱萸外敷,巧治高血压!

吴茱萸外敷,巧治高血压!吴茱萸外敷,巧治高血压!老中医7:59唐朝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说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中的茱萸,就是我们常用的中药吴茱萸。

据《中国药典》记载: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疏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的功能,用于厥阳头痛、寒疝腹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等症。

我在临床上除了频繁用于上述病证外,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收效颇速。

高血压一般易表现为肝阳上亢,治疗时内服中药常用平肝潜阳法,菊花、钩藤、石决明、龙骨、牡蛎大剂频投,收效颇为不易。

患者常常抱怨中药疗效太慢,不如西药快速,这是事实。

那中药里有没有能与西药媲美的呢?有!这就是吴茱萸,当天用当天就能起效,毫不逊色于西药。

即便宜又安全。

其用法简之又简,吴茱萸打粉外敷涌泉穴即可。

【验案】我曾治一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为某物业公司经理,常年高血压,血压160/110mmHg(21.3/14.7kPa),经常头晕失眠,两腿酸软。

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用张锡纯镇肝熄风汤加减,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但舒张压始终高于90mmHg(12.0kPa)。

患者又嫌中药不好喝,要求给予中成药。

我又给予杞菊地黄丸常服,疗效也是时好时坏,颇为苦恼。

无奈,又加服西药代文之类,服一段时间又找到我说西药不良反应太大,长期服用会伤肝肾。

并说最近报纸上登了一份广告,药贴肚脐治高血压,一个疗程300多元,问我行不行?我说恐怕不行,略加思索,随手就开了吴茱萸100g,现场打粉,又买了4张最便宜的伤湿止痛膏,一匙吴茱萸粉,一小杯醋,调合好,敷在双足涌泉穴。

测当时血压为140/100mmHg。

第2天中午,该患者又来了,现测血压125/80mmHg。

神了,该经理叫了起来,两块钱不到竟然把血压降到这么好的程度。

浏览71次。

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目的:总结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的治疗和护理。

结果患者接受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后各时点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3 kPa,舒张压平均下降0.78 kPa。

结论: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还具有简、廉、便、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是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可取疗法。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日趋增高。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了中医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我科在常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科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共完成68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肝阳上亢)。

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31~74岁,平均(59.50±10.61)岁,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

治疗组:服用降压药只限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服用降压药只限拜新同: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一次口服。

2.治疗方法:入选的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物(68例患者服一样的药,均来自于同一个厂家)后1~1.5小时(排除药效的因素)即给予以下治疗: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持续6小时,连续贴敷7d,贴敷前、贴敷结束后30 min监测血压并记录。

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

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

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归纳: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醋调吴茱萸贴敷涌泉穴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临床观察作者:李艳,张馥丽,胡利敏,邱思敏,黄曼丽,袁莉摘要: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影响治疗进行。

目前,国内临床上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多使用5-HT_3受体拮抗剂如恩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单用或者联合用药,取得一定疗效。

本科2012年8月~2013年4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5-HT_3受体拮抗剂加胃复安注射双侧足三里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②接受含中高度致吐风险药物化疗方案;③足底===================吴茱萸贴敷涌泉穴临床应用概述摘要:篇首: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将药物研末,用适当的液体调成稠汁或糊状,敷于相应的穴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的一种外治法。

吴茱萸属辛热之品,功能散寒止痛,疏肝理气,温中止泻,在外治法中应用颇广,不仅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证。

===================吴茱萸散穴位贴敷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作者:叶子嵩摘要:目的: 西医治疗大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的药物种类多,但许多药物的应用有其一定适应症及禁忌症,这使得药物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单纯应用西药仍不能完全控制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中所表现的恶心呕吐,腹泻,食欲降低等症状影响辅助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不得不中断化疗,影响患者的疗效。

故本题着手于观察吴茱萸散穴位贴敷联合止呕护胃西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对比单纯使用止呕护胃西药治疗疗效,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评价两者的疗效差异,以期待为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开展提供新的选择。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在血压水平方面,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BP、DBP数据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头晕、低血压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高血压患者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减少护理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高血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

高血压对于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中普遍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1]。

但是长期用药,对于人体的肝肾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被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2]。

本研究分析了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对照组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分布:43-67岁,平均年龄(52.26±3.13)岁。

观察组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分布:46-70岁,平均年龄(56.36±4.77)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高血压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高血压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高血压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采取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措施的效果。

方法:研究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并结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

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水平改善程度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血压患者采取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措施的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全身血管性疾病,多有头晕、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发生,一旦发病,血压持续升高或突然升高,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病变,也容易引起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往年轻化发展的趋势,除了在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护理调控,中医护理措施也发挥了良好的效用[1-2]。

本文将探究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应用于高血压护理工作中产生的效果,为高血压患者护理方案的优化创新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50~70岁,平均年龄为(60.12±3.65)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在50~71岁,平均年龄为(60.16±3.72)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患者自愿参与试验研究。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开展情绪调节,并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指导,为患者提供多方位健康干预指导,同时注意患者自我健康行为管理的规范;定期组织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不断促进患者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观察组:①给予患者耳穴贴压治疗,对患者耳背降压沟区以及耳甲区迷走神经分布区域起到有效刺激作用,从而使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可对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状态起到有效抑制作用,最终实现患者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耳穴贴压所选取的穴位主要为耳降压沟、神门、皮质下、交感以及角窝,每次开展耳穴贴压治疗选择一侧部位的耳穴,3d后更换另一侧,左右交替开展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 高血 压是最 常见 的心脑血 管疾病 之一 , 也是 脑卒
9 9 m mH g ; 2级 高 血压 : 收缩压 1 6 0—1 7 9 m mH g 或舒张压1 0 0—
中、 冠心病 、 心力 衰竭等导致人类死亡 的常见疾病 的重 要危险 因素… 。临床上对于高血 压 的控 制多 采用药 物治疗 , 但 有时
侵、 长期 劳 损 、 外 伤 损 伤筋 骨 、 经脉不通、 气 滞 血 瘀 所 导 致
的 。手法 推拿治疗颈椎病可 以通过捏 、 揉、 按压、 弹拨 、 攘等 手法 , 缓解颈部 肌 肉的痉 挛 , 促进 局部 血液循环 , 软化 粘连僵 硬的颈部肌 肉结缔组织 , 起到显著的活血通 络、 舒筋 消肿止痛 的作用 。手法牵 引能够使得患者颈部痉 挛僵硬 的肌 肉得到有 效 的缓解 , 增宽椎 间隙 , 减少椎 间盘 内的压 力 , 使 得受 到压迫 的神经根得 以缓解 , 从而有效 的减 轻患者 的临床 症状 ; 还可 以 纠正紊乱 的小关 节 , 使得颈 椎 的稳 定性 显著增 强。穴位 注射 是 中医重要 的治疗方法之一 , 本次 我们采用 甲钴胺 注射液 , 可 以参与脂肪和糖 的代 谢 以及 髓鞘脂 蛋 白合 成 , 保持髓 鞘神 经 的完 整性 , 抑制神 经元 的异 常放 电, 阻断疼 痛信号 的传导 , 减
年龄 、 性别 、 病程 、 病 情等 比较 均无统计 学差异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治指南》 的诊 断标 准 J , 收缩压 ≥1 4 0 m mH g和( 或) 舒张压 ≥ 9 0 m m Hg , 1级高血压 : 收缩压 1 4 0— 1 5 9 m m H g或舒张压 9 0一
[ 2 ] 汪崇淼 , 吴耀持 , 张峻峰 , 等. 穴位 注射配合牵 引治疗神 经根型颈
椎病疗效 观察 [ J ] . 上海针灸杂志 , 2 0 1 2, 3 1 ( 8 ) : 5 9 1— 5 9 2 . [ 3 ] Z Y / T O 0 1 . 1~ 0 0 1 . 9—9 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s ] . [ 4] 王娟 .颈痹汤熏蒸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9 O例 [ J ] . 陕西中医 ,
2 0 1 6 年第 3 7 卷第1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吴 茱 萸 涌 泉穴 贴 敷 联 合 耳 穴 埋 豆 治 疗 高 血压 3 3例
江 茜芸
( 云 南省 大理 州 中医 医院 ,云 南 大理 6 7 1 0 0 0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吴 茱 萸 涌 泉 穴 贴敷 联 合 耳 穴埋 豆对 压 患 者 随机 分 为 观 察 组
2 方 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 药物治疗 , 并予健 康教育 指导 :
作者简介: 江茜 芸 ( 1 9 8 1 一) , 女, 大理 人 , 研究方向: 中 医护理 。
3 讨论
归、 赤 芍能够 养血活血 ; 葛根 升 阳解肌 ; 生姜 和甘草共 同调 和
中医认为 , 颈椎 病 属于 “ 痹症 ” 的范 畴 , 由于风寒 湿 邪入
2 0 1 4, 3 5( 9 ) : 1 1 8 8—1 1 8 9 .
[ 5 ] 吴 发荣 .穴 位 注射联 合 针灸 推 拿治疗 神 经根 型 颈椎 病 的临 床
效果 [ J ] . 中国医药导报 , 2 0 1 4, l 1 ( 3 ) : 1 0 5—1 0 7, 1 1 0 .
和 对照组各 3 3例 , 对 照组 实施 常规 药物治疗 , 观 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 实施 吴茱萸涌泉 穴贴敷联合耳 穴埋豆 中医护理技 术 , 7 d为 1 个疗程 , 3个疗程后 比较 2组 临床 疗效 。结果 观察组有效 率为 9 3 . 9 4 %, 明显 高于对照组 的 7 5 . 7 6 % 。结论 在 高血压患者 治
会 出现 因药物依从性差或其他原 因导致 降压效果不理 想或波 动幅度 较大。本科在常规应用降压药物 治疗 的基础上 采用吴 茱萸涌泉穴贴敷联合 耳穴 埋豆方 法辅 助治疗 , 取得 了显 著效
果, 现报道如下。
1 0 9 m m H g 。( 2 ) 未服用 或服用 一种 以下 降高血 压药物 。( 3 ) 无心、 脑、 肾等重要脏器病变 。( 4 ) 意识清楚 , 配合治疗 。 1 . 2 一般 资料 选 取本科 2 0 1 5年 4月_2 0 1 6年 4月收治的
疗 中应 用吴 莱萸 涌泉 穴 贴 敷联 合 耳 穴埋 豆 , 能 明显 增 强 降 压 效 果 , 且 不 良反 应 少 , 价 格 低廉 , 依从性好 , 值 得 临床 推 广 。
关键词 :吴茱萸 ; 涌泉 穴贴敷 ; 耳 穴埋豆 ; 高血压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4 4 . 1 文献标志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7—2 3 4 9 ( 2 0 1 6 ) l 1 — 0 0 6 9— 0 2
诸药 。诸 药 合 用 , 起 到祛风 胜湿、 益气 和营、 通 络 止 痛 的
功 效 。 参考文献 :
[ 1 ] 姚晖 .穴位 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杂志 , 2 0 1 3 , 2 2 ( 2 2 ) : 2 4 4 5—2 4 4 6 .
颈肩腰腿痛 患 者 中 , 确诊 为 高 血压 病 患 者 6 6例 , 其 中男 3 2 例, 女3 4例 ; 年龄 4 5岁 ~ 7 6岁 ; 病程 2—1 5 a 。将符合 纳入标
准的6 6例 患者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3 3例 , 2组 患 者 在
1 临床资料 1 . 1 纳入标准 ( 1 ) 高血压诊断符合 2 0 0 5年《 中国高血压 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