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逻辑分析

合集下载

尼罗河惨案案情分析

尼罗河惨案案情分析

《尼罗河上的惨案》之案情逻辑分析一、作案动机故事讲述百万富翁的女继承人林内特死在度蜜月的卡纳克游轮上,桌上价值五万英镑的项链不翼而飞,从船上的成员来看,多数人都由于不同的缘由而有作案动机:1.杰姬·德贝尔福:林内特以前的好友,西蒙·多伊尔以前的未婚妻。

按关系来看,属于死者的情敌,有情杀的作案嫌疑。

2.范斯海勒太太:一个美国老小姐,非常渴望得到那条珍贵的项链,她的贪欲使她有了作案嫌疑。

3.范斯海勒太太的护士:自述说被林内特的父亲毁了全家,仇恨使她有了作案嫌疑。

4.萨洛美·奥特伯恩太太:色情小说女作家,则因为在小说《柿子树下的热恋》中对林内特有色情的描写被林内特要求名誉赔偿。

所以她也极其可能因为赔偿问题杀害林内特。

5、安德鲁·彭宁顿:林内特的美国律师,哄骗林内特在一些“特殊”的文件上签字来侵吞她的财产。

为了林内特的财产也极其有可能杀害死者。

6、路易丝·布尔热:林内特的女仆,她因为向死者寻求预定的资金进行结婚而遭拒绝之后,恨声对着林内特暗道“刻薄鬼”。

7、吉姆·范索普:英国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职员在罗莎莉·奥特伯恩(萨洛美·奥特伯恩太太的女儿)面前说道:“林内特是吸血鬼,是社会上的寄生虫,在健全的世界应该把她干掉来警告别人。

”而这位罗莎莉·奥特伯恩小姐暗示了同样的想法,却是为了维护她的母亲的利益。

二:故事情节分析1.情节一:第一次暗杀是林内特险些被高空落石击中,却被西蒙救下,医生说:“这是事故”,侦探波洛就说:“事故?这块石头在上面都4000多年了,它专挑有人的时候掉下来?”分析:如果是事故的话,那么这个石头就不会在有人的时候掉下来。

因为这个石头在有人的时候掉下来了,所以这不是一起事故,而是人为。

而影片又出现了杰姬·德贝尔福在风声中从“悲戚的雕像”后出现的场景,更为后面的真相埋下了伏笔。

2.情节二:林内特死后,墙上有血写的“J”,但是一枪毙命,被害人不可能再写字,推出血书不是被害人写的分析:理论上一枪毙命后被害人就不能动弹了,则推断出血书是不是死者写的3.情节三:侦探波洛最初将所有人罗列为嫌疑人,但因为西蒙腿伤不能行走,.杰姬被注射吗啡沉睡一晚上,故推测凶手不是西蒙和.杰姬,而是其他人。

观“尼罗河上的惨案”——体会我们身边的逻辑与幽默

观“尼罗河上的惨案”——体会我们身边的逻辑与幽默

观《尼罗河上的惨案》——体会我们身边的逻辑与幽默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讲述了行进在尼罗河上的一艘游艇上发生了三起连环杀人事件,比利时侦探波洛对此进行了调查,最终波洛将船上的游客召集起来,揭示了三起案件的真相。

一.惨案开始电影一开始的主线索是琳妮和西蒙新婚去埃及度蜜月,途中遭遇被西蒙抛弃的曾经的未婚妻贾克的百般纠缠。

终于西蒙用计摆脱了贾克,和琳妮登上了尼罗河上的一艘游艇。

安下心过了没多久,贾克又突然出现。

贾克的出现让西蒙感到不安,晚上快十二点时,游客们都陆续回到自己房间睡觉,琳妮也先回房了,大厅里只剩西蒙、贾克和罗莎莉。

喝了酒情绪激动的贾克拿出手枪打中了西蒙的膝盖,随即又很懊恼地把枪丢到了椅子下面。

闻声而来的范索普在西蒙要求下和罗莎莉一起将情绪不稳定的贾克送到了鲍尔斯护士房间,然后去叫来贝斯纳医生并将西蒙送到医生房间。

然而一大早起来,琳妮的女仆路易丝的惊叫声惊醒了船上包括熟睡中的波洛在内的游客,琳妮在房间内中枪身亡。

于是,波洛开始了案件调查。

本最有嫌疑的贾克因前一晚的事件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受伤西蒙的嫌疑也可排除。

而在剩下的游客中,“讨厌的偷听者”波洛侦探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着杀人动机和时间。

然而接着暗示凶手的女仆路易斯残忍被害,看到凶手正准备道出真相的奥特伯恩太太被枪杀。

二.波洛的调查和推理波洛在探案中利用自己偷听到的一切关于琳妮不好的言论给船上几乎所有游客加上嫌疑。

波洛大胆假设,并将发现的一系列线索和自己注意到的小细节用严格的逻辑和大胆的推理连结起来,逐一排除破绽,最终得到严丝合缝的推理,找出了凶手。

首先,我们来看看调查过程中,波洛侦探发现了哪些线索:1.死者头部中枪部位附近头发有烧焦痕迹;2.死者床头的血字“J”,显然是为了凶手陷害贾克所写;3.从河里捞出的贾克的手枪以及用来包枪的范斯海勒太太的披肩,披肩上有一块被手枪击穿的洞,还有一块带粉红色的白手帕;4.从死者房间找到的装有红墨水的指甲油瓶;5.女仆被害时手里捏着钱的一角,这另波洛想起之前调查女仆时她说的话“如果我昨晚失眠,如果我当时在甲板上,我就能看到凶手了”。

尼罗河上的惨案(逻辑与幽默)

尼罗河上的惨案(逻辑与幽默)

《尼罗河上的惨案》分析论文姓名:班级:学号:看完《尼罗河上的惨案》,布莱尔侦探、屋太本太太、雷斯上校以及高夏利·约迪船长等人,不失幽默的演技,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其中比利时侦探布莱尔先生,心思缜密,善于观察,机智幽默,我认为布莱尔侦探是当之无愧的“幽默一号”。

为什么非要选布莱尔侦探作为“幽默一号”呢,原因很简单——他最幽默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布莱尔侦探最具幽默特质呢?别急,让我来告诉你们。

布莱尔侦探出场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微胖”的体型,可爱的八字胡,出场时与雷斯上校亲切握手,紧接着屋太本太太带着女儿露西妮出现在二人面前,我曾注意到,布莱尔有两次吻屋太本太太的手,第一次明显是出于礼节,但第二次从侦探的面部表情可以想象他也是出于无奈。

因为屋太本太太滑稽的谈吐,布莱尔见势不妙,以跳舞为名邀请露西妮,逃离了屋太本太太,而我们的雷斯上校却悲剧的被屋太本太太拉着去跳舞,从上校当时的表情特写,我们能够理解他当时的心情。

仅仅这些当然不够,最让人忍俊不禁而又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在琳妮被害之后,当时因为不知道凶手是谁,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布莱尔侦探以他缜密的逻辑推理,为每一个人都找到了“杀人动机”。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凶手,布莱尔侦探只是给每个人都戴上了一顶“嫌疑犯”的帽子,虽然有些滑稽可笑,但是每一个理由却又足够合理,不得不佩服作为一个侦探他所具有的优良特征。

难怪毕士那医生、包华士护士、舒云那太太、贾克(男)以及路易斯等人都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可恶的法国偷听者”,但是更令人捧腹的却是我们伟大的布莱尔侦探每次都用同样的一句话回应——“是比利时的偷听者”!布莱尔侦探的幽默的逻辑行为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说完“幽默一号”,那我们的“幽默二号”也应该登场了,他是谁呢?在这里先卖个关子,因为影片中除了布莱尔侦探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幽默的特质,表现在各个方面,要想准确的评出“幽默二号”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尼罗河上的惨案之生活的逻辑

尼罗河上的惨案之生活的逻辑

姓名:学号:专业:电子商务尼罗河上的惨案-------------生活的逻辑剧情简介:青春年少的琳妮小姐继承了父亲的巨额财产,故事围绕着她的朋友贾克为了夺得她的财产而杀害她的过程展开。

同时中间还穿插进了很多的跟琳妮小姐有关系的人物:有被她毁损了名誉而来找她报仇的、有被她粗暴的诽谤过的、有被她父亲弄破产之后沦为她家佣人的、有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要将她“干掉”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个表面上看是被琳妮小姐抢去了爱人而实质上是伙同男朋友西蒙一起骗取林奈特钱财的女人贾克。

故事总是一波三折,层层相扣,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我们甚至被欺骗了还以为贾克真的是个被朋友抢走了爱人的可怜女人,还以为她跟随着前男友西蒙和朋友琳妮只是因为对爱情的忠贞,而后的事实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所有的都是一个大骗局,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她骗取钱财、谋杀琳妮做掩饰。

美丽的“卡纳克”号游船驶在美丽的尼罗河上,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豪绅、名媛、没落贵族……本是迷人浪漫奢华的旅游,却因扑朔迷离舐血的连凶杀,使整条游船几乎变成“死亡之旅”。

贾克的老情人被她开枪打伤,故事的高潮由此涌起,深夜,琳妮小姐被杀,她的女佣惨遭歌喉…大名鼎鼎的侦探波洛是力排干扰识破了真正的凶手,原来凶手竟然是……贾克和西蒙。

下面我就就这部电影谈谈我的看法:一、琳妮为何陷入矛盾的漩涡琳妮小姐即尼罗河惨案中的女主角,一个被自己新婚丈夫杀死的可怜女人。

侦探波洛之所以一直找不到凶手,因为想杀琳妮的人实在是太多,每个人都有杀人动机,每个人都有可能。

那么是什么使琳妮陷入这种矛盾,可怜的漩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情节着手:情节一:琳妮小姐从德国回到沃德园,管家领着琳妮家的全体仆人在门口迎接。

看着他们笔直的站姿,应该是排练了很久很久了。

琳妮小姐到了之后还在车上化了妆才下,所有人都在等着她。

下车后,管家问琳妮小姐要不要先检阅以下侍从,然而我们的琳妮小姐眼睛瞄都不瞄一下就说:“我想先去看一下屋内的设计。

尼罗河上的惨案分析

尼罗河上的惨案分析

xx上的惨案分析故事发生在尼罗河的一艘豪华游艇上,船上坐着的是来自欧洲的观光客们,富豪、上校、知名侦探齐聚一堂。

然而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继承了父亲家产的百万富翁西门道尔的夫人,林内特小姐却在睡梦中被枪杀于自己的客舱里,桌上那条价值五万英镑的项链也不翼而飞。

案件由此开始。

由于警察一时无法赶到,对案件的侦破落到了比利时名侦探波洛身上,同时还有波洛的好友雷斯上校。

医生验尸结果显示死者死亡时间是12:00至凌晨2:00,同时头部伤口很小,且有烧焦痕迹,判断出死者是被一把袖珍手枪从很近的位置打死的。

同时死者床边还有一个血字”J“。

但显然林内特不可能写,只有凶手有可能。

接下来就是找出嫌疑人。

但在找出嫌疑人的过程中遇到了极为棘手的状况。

因为除了因腿伤无法行走的道尔先生和有明显不在场证明的杰奎琳小姐以外,船上其他人都有作案的动机与时机,也就是说,除道尔先生和杰奎琳小姐以外,每一个人都有嫌疑。

林内特小姐曾说,这船上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仇人。

为了找出更多线索,波洛侦探对林内特小姐的房间进行了仔细察看,发现林内特小姐的一瓶粉红色指甲油内装的居然不是指甲油,而是闻起来有醋酸味看起来像红墨水的物质,引起了波洛的怀疑。

接着波洛分别对船上每一个有嫌疑的人进行了质问,质问时的语气也很奇怪,仿佛已经确认他(她)就是罪犯,这个环节曾经一度让我觉得波洛是个无能又搞笑的人。

但后来事实证明,波洛是故意这么做的,而且确实是个很有效的方法,让他得到了很重要的线索。

不料那一天晚上,林内特的女仆路易斯被人杀死于房间里,凶器为德国医生的丢失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同时路易斯手中紧紧攥着一片1000法郎钞票的碎片,引起了波洛的疑问。

波洛回想起在问到路易斯的时候,当时波洛、雷斯上校、路易斯正在道尔的房间里,路易斯回答的语气很怪异,“假如我睡不着。

如果我当时在。

也许能看到。

”。

联系起来看,就只有一种可能,路易斯是故意说给凶手听的,而当时在场的,只有道尔先生。

由此波洛开始怀疑道尔。

用逻辑分析尼罗河上的惨案

用逻辑分析尼罗河上的惨案

用复合判断分析尼罗河上的惨案杰姬与西蒙本是相爱的一对,可在杰姬将西蒙介绍给她最好的朋友———年轻女富翁杰内特之后,却是导致西蒙移情别恋爱上了杰内特,并且很快走上了婚姻的殿堂,前往埃及度蜜月,可惜杰姬一直坚信她和西蒙才是真正的一对。

杰内特是一个可恶的掠夺者,她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去报复,于是便跟随着他们两个人踏上了埃及的旅途。

可惜的是这一场本该浪漫与邂逅的蜜月之旅却是显得波澜起伏,一帮富豪共同踏上了名为“卡纳克号”的邮轮。

其中有着名侦探之称的波洛,还有雷斯上校,杰内特的美国的财产管理人安德鲁,阿勒顿夫人和他的儿子蒂姆,杰内特的女仆路易斯,范斯凯勒夫人和她的护理员包尔斯小姐(鲍尔斯小姐的家庭因为杰内特的父亲而破产。

),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愤青弗格森先生,性小说家奥特伯恩太太和她的女儿,.曾经被林内特公开侮辱的贝纳特医生。

踏上这艘邮轮,林内特曾经感叹道:这艘床上所有人都是他的敌人。

而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便造成了后来一系列难解的疑题。

因为杰姬一直跟在西蒙与杰内特的身后,导致杰内特他们对这次蜜月之行的无比不满与愤怒!所以杰内特曾祈求侦探先生波洛帮助他们甩掉杰姬。

但是在波洛看来,一个拥有无数财富的杰内特却抢走杰姬仅有的依靠,内心上是偏向于这个可怜的杰姬的,所以他仅仅与杰姬交谈了一下,在此时却知道了杰姬内心的怒火,她恨杰内特,恨不得用自己从小练习的枪法将杰内特一枪爆头。

从而知道了杰姬内心的激愤程度。

然后便有了后面一系列悲剧的发展。

在卡纳克号游轮上,杰姬因为对西蒙抛弃自己的怨恨,在耐不住醉酒以后的混乱情绪下向西蒙开了一枪,而在这个夜晚,西蒙的新婚妻子杰内特却被人一枪打死在床上。

同时小时不见的还有杰内特价值五万英镑的珍珠项链,于是同时处于船上的侦探波洛对受害人杰内特与船上其他乘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首先我们在分析这次事件之前已经明确了复合逻辑判断总的包含三个大方面:1.联言判断2.选言判断3.假言判断首先讲到联言判断在此电影中的运用,虽然联言判断在我看来本场剧情中涉及面并不广,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便是杀死杰内特的人必须既要拥有作案动机,同时也必须拥有作案时间。

尼罗河上的惨案--人物分析及幽默逻辑分析

尼罗河上的惨案--人物分析及幽默逻辑分析

《尼罗河上的惨案》人物分析及幽默逻辑分析一.影视内容主要介绍一艘由英国驶向埃及尼罗河的豪华游轮上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豪绅、名媛、没落贵族……本是迷人浪漫奢华的旅游,却因扑朔迷离舐血的连凶杀,使整条游船几乎变成“死亡之旅”。

拥有巨大财富的琳妮小组同新婚丈夫一起登上了“卡纳克号”游艇,继续她的密月旅行。

但是当游船在迷人在尼罗河溯江而上的时候,在一个不平静的夜城,年轻、美丽又有钱的琳妮在睡梦中遭到了枪杀。

她的头部中了一枪,而且是致命的一枪,桌上那条价值五万英镑的项链也不翼而飞了……凶手是谁?为什么要杀琳妮?船上的人陷入了恐慌之中,因为谁都有嫌疑。

正在船上渡假的比利时的著名侦探波洛先生立即在为了金钱而聚集在船上的游客中间进行调查。

他的临时助手---- 一位为了一名有五条人命在身的杀人犯而头疼的波洛的老相识雷斯上校递过一张船上游客的名单。

航行于尼罗河上的豪华游轮里,在一件精心策划的谋杀案发生之后,接着又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死者……谋杀案都发生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空间中。

看上去,游船上的每个人好像都有杀死美丽的女继承人琳妮以及其他受害者的理由,其中有一个人的动机特别强烈,那就是琳妮的情敌——贾克。

唯一没有凶嫌的,是死者的新婚丈夫——西蒙·道尔。

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凶手竟是……波洛地根据通常易被人忽视的蛛丝马迹,运用他严谨的逻辑推理,精心地把错综复杂的线索摘理清楚,最后终于揭露了这一离奇曲折的尼罗河大惨案的真相,还给了死者一个公道。

二.部分人物分析及分别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与幽默逻辑1.贾克和琳妮贾克是琳妮以前的好友,西蒙以前的未婚妻。

从表面上看,她是一个被心爱男人抛弃的可怜女人,执着地想要破坏道尔夫妇的蜜月。

但事实上,她心狠手辣,心思缜密,处事不惊。

而且演技高超。

她计划了整个谋杀案件,并且最后以自杀结束整个事件。

琳妮小姐,也就是道尔太太。

她是一个美丽而且富有的女人。

但是这个人高傲自私。

她不惜抢自己的朋友贾克的男朋友,而且对自己的女仆、以及其他人都非常刻薄。

品读《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逻辑与幽默

品读《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逻辑与幽默

学号:班级:姓名:程梦诗品读《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逻辑与幽默《尼罗河上的惨案》虽然是在197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但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它仍然是一部很优秀的英国电影。

也是十分难得的一部逻辑侦探片。

该电影讲述了行进在尼罗河上的一起游艇上发生的三起杀人事件及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对事件的调查,最终波洛将游客召集起来,揭示了三起案件的真相。

这部影片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我最感兴趣的是侦探对整个惨案的推敲过程以及在破案的同时案件发展的越来越严重的这一阶段。

将思维性的东西,包括假设的东西都用影视的表演演了出来,叫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形。

与此同时,人物与人物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都产生了种种冲突和矛盾。

故事情节显得紧张又有思考性。

使观众不由自主的引起思考和疑问,期待着知道凶手究竟是何人?第一:大侦探波洛一直置身于故事的发展之中。

波洛不是事件发生后的单纯的推理者,而是自始自至终在事件参与者之中,这一构思,对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是很重要的。

波洛就是代表了观众在影片中所想,所见的一切就是我们观众所想,所看的。

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观众的参与意识。

第二:在悬念中运用电影手段进行推理。

要使观众有浓列的兴趣沉浸在推理之中,造成强烈的悬念。

当死了的人越来越多,可观众还在疑问谁是真凶,此时的凶手也更有悬念,更是了不得的杀手。

足以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充满了疑问和期待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观众很感兴趣的看下去。

这就打破了一般的同类侦探电影,再不是那样的枯燥无味。

此时观众已在侦探的推理下,怀疑到船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凶手,但就是不知道是谁。

给了我们观众很多的悬念。

直到最终,侦探将梳理好的思维,有逻辑有顺序的一一摆在众人和观众面前时。

我们感到很舒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一直想要知道的结果在井井有条,众多破绽的基础上呈现出来时,一步步使的观众们为之震惊。

直到我们看到杀死琳妮小姐的凶手是她的丈夫和贾克所为时,我们也会感到很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罗河上的惨案》的逻辑分析
《尼罗河上的惨案》电影中,年轻漂亮的林内特继承了父亲的巨额财产,这不仅让林内特的朋友杰奎琳心生嫉妒,还让杰奎琳的男友道尔抛弃了旧爱,投入了这个富婆的怀抱。

婚后的林内特和西蒙决定去埃及度蜜月。

大侦探波罗察觉到这趟旅程中有些蹊跷,聪明的他和雷斯上校也来到埃及,登上了那条驶往阴谋和死亡的船。

航行于尼罗河上的豪华游轮里,在一件精心策划的谋杀案发生之后,接着又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死者。

谋杀案都发生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空间中。

看上去,游船上的每个人好像都有杀死美丽的女继承人林内特以及其他受害者的动机。

尽管案件曲折离奇,但是真相且躲不过大侦探波罗的双眼。

在波罗的机智的侦查和细致分析系,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杀人凶手。

一、首先我们用逻辑学的知识对电影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1、林内特:继承父亲的巨额财产,导致很多人觊觎她的财产,包括律师、好友、丈夫。

在律师准备侵占她的财产时,而她却毫不警觉,可见她对她身边的人毫无防备,有点单纯,这也为丈夫和好友合伙能够将其杀害埋下了伏笔。

林内特对自己的丈夫没有一点怀疑,尽管杰奎琳可以一直莫名其妙的出现,或许是当局者迷,她只是对杰奎琳破坏了他们的蜜月而愤怒,没有往其他方面去想。

可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林内特的丈夫和旧情人暗中合谋杀害自己,她没提前察觉,项链被偷了没有发现。

同时,拥有巨额财产的她变得高傲,这导致了她得罪了很多人,使得船上的所有人都想杀死她。

船上的人都各有想法,这是致使这个案件特别难以侦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连大侦探波罗一开始都没往丈夫觊觎财产而杀人这方面去想。

2、杰奎琳:林内特曾经的好友,也是林内特丈夫西蒙的前女友。

一开始她为了把西蒙引荐给林内特,看上去没任何问题,但是她自己也提到他们两个很穷,不能排除他们本来就觊觎林内特的财产的可能。

虽然电影中没有指出,但是从西
蒙和林内特闪婚这件事,可以推导很有可能一开始就是她们就设计了林内特。

杰奎琳演技很好,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最重要的是其心机深不可测。

不仅在和西蒙设计杀害林内特体现,她还在杀人后故意装可怜、装无辜,博取波罗侦探的同情,而有机会接触西蒙,也因此才有了接着两个人的死亡。

3、西蒙:林内特的丈夫,也是杰奎琳的前男友,当然,事实上他一直都是杰奎琳的暗中的情人,成为林内特的丈夫都是为了谋取林内特财产权宜之计。

他和杰奎琳设计杀死林内特,不管是他们俩谁是主谋,都能说明此人的心机和演技之深。

在婚后度蜜月的日子里,为什么杰奎琳可以一直知道他们俩的行踪,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西蒙告诉杰奎琳的。

西蒙更是为了骗取林内特的信任,设计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局,把杰奎琳给甩掉。

但是不管是观众还是林内特,都被西蒙的演技给迷惑了。

杰奎琳一直可以知道西蒙和林内特的行踪,却从来不被怀疑,这与西蒙的演技有很大的关系。

西蒙演技最好的时候是假装自己中枪的时候,骗了其他人的时候,还支开他们,让自己有机会对林内特下手,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其实,在电影后半部分,西蒙出场时间并不多,但是每次出场都是他的心机表现的时候。

比如,他猜到女仆知道了真相之后,暗示自己会给女仆钱作掩口费;还有,女作家奥特勃恩说知道凶手的时候,西蒙故意大声说话,让隔壁的杰奎琳听到。

4、波罗:一位比利时著名的侦探。

他具有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警惕。

在上船之前就察觉到了西蒙、杰奎琳、林内特三人的复杂关系,猜测到这次的旅行不会平静。

他多次偷听林内特与其他人的对话,试图尽快梳理船上各位旅客的关系。

在林内特被杀之后,他利用偷听到的内容,对每个嫌疑人进行交流,从而套取所有人的口供,分析每个人的作案可能性。

二、波罗有4次十分缜密的推导,下面我们现在用逻辑学来分析一下波罗的推导真相的过程。

1、路易丝死后手握着钱币碎片,波罗想到可能是死者敲诈反被杀,更是对路易丝死前的口供:“假如我睡不着觉,假如我在甲板上,也许我会看见那个凶手进出我太太的客舱”,产生了怀疑。

我们看一下波罗的逻辑推导过程。

路易丝没必要说这样的一句话,那么她就是故意说的谎话,可知她应该是看到了凶手。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那么她是在暗示,暗示凶手她看到了真相,所以,那个时候凶手就在场。

而当时就四个人,除了路易丝本人、波罗和黑斯廷上校,就是西蒙了。

由上面推导的过程可见,波罗的逻辑思维是非常的缜密的。

但真凶是找到了,很多疑点却变得反而难以解释了。

因此,波罗必须推导出西蒙的作案过程才能找到证据证明这个结论,才能解释西蒙怎么在脚中枪的情况下杀害林内特的。

2、在河底捞上来的包着枪的披肩有枪打过的孔,可知,枪确实曾用披肩包着开过。

但是,林内特的头部中枪的位置附近有焦痕,证明不是被包着披肩的枪打的。

而西蒙腿中枪的时候,有目击者证明杰奎琳并没有把披肩包着枪。

那么,这把枪肯定还开过三次,而有一次是大家都不知道的。

那一枪很有可能是凶手开的,那么凶手为什么要开一枪呢?
枪在捞起来的时候,里面就只有两个空弹壳。

为什么要故意制造只开了两枪的假象呢?肯定是凶手故意的,为了掩饰开过第三枪。

掩饰的目的肯定是为了不让大家可以发现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说这第三枪很有可能证明凶手的身份。

凶手把林内特杀了,可以直接把枪留下在林内特的房间,但是凶手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拿披肩包着枪又开了未知原因的一枪,最后才把枪扔进河里。

如果凶手是在打死林内特之前开了一枪,那么也没必要打死林内特之后还要把枪带走。

说明第三枪是在打死林内特之后开的,重要的是开完第三枪之后,必须要把枪给扔掉,否则会暴露身份。

这些都是波罗一步一步推理的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看上去并没有对凶
杀案件没有什么帮助,因为一开始对凶手还是没有头绪的,但是结合前面的推导结论----凶手是西蒙,那么整个案件好像一下子就明朗了很多。

但还是需要解释西蒙为什么在可以中枪之后可以去杀人。

3、波罗在林内特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个空的指甲油的瓶子,重点是他闻到空瓶子有一股墨水的味道,还从空瓶子附着残留的墨水看出这是红墨水。

波罗把这与凶手丢弃的枪一起发现的、带有红色墨迹的手帕联系起来,发现了这可以是凶手瞒天过海的障眼法。

在第一条的推导结论是正确的情况下,那么林内特被杀的案件就可以清晰还原了。

西蒙一开始根本没有受伤,而是假装腿受伤了,目击者看到的血是红墨水。

西蒙没有中枪,那么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西蒙中枪的时候叫两个目击者同时去照顾情绪激动的杰奎琳,目的原来就是为了创造犯案机会。

这时候波罗反过来推导,也能解决得出第二条推导结论时产生的疑惑了。

西蒙开的第三枪是开抢把自己的腿给打伤,他不能在杀死林内特后直接把枪留下是因为还要用枪,而用完枪之后,他已经不能移动了,只能把枪扔进河里以掩人耳目。

4、前面三个推导很完美的解释了西蒙是如何杀害林内特的,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西蒙后来是真的受伤了,那么第二个死的路易丝和第三个死的奥特勃恩又是谁杀害的呢,特别是奥特勃恩死在波罗面前,肯定不是西蒙所杀的?有两个人不是西蒙所杀,那么西蒙有帮凶。

帮凶最有可能的就是杰奎琳,这时波罗假设杰奎琳是帮凶,那么就可以把剩下两个人的死亡给解释了。

西蒙知道路易丝看到了自己杀害林内特,路易丝是在杰奎琳见过西蒙之后就被杀了,而杰奎琳在西蒙房间旁边,她能在杀死奥特勃恩迅速逃回自己的房间。

如果杰奎琳是帮凶,那么西蒙开始没有中枪也是杰奎琳故意的,而杀害林内
特也是有预谋的犯案。

这也解释了波罗在凶案发生的那天夜里毫无知觉的原因是,他的酒被下了迷药。

奥特勃恩说看到了杀害路易丝的凶手时,西蒙一直不肯听医生的吩咐,要大声喧哗,为的是让旁边的房间的杰奎琳知道。

之后西蒙又让奥特勃恩从头说起,是为了给杰奎琳争取杀害奥特勃恩的时间。

三、现在我们对整部电影分析一下。

杰奎琳在他们闪婚之后一直跟踪他们,感觉是疯了一样,看电影的时候一直都猜测为什么会花那么多时间交代这些情节,直到明白是为了不让人怀疑她发疯向西蒙开枪,才知道这些都是重要的伏笔。

由此可见,电影的逻辑性极强。

西蒙和杰奎琳是早就合谋杀害林内特了的,这样能把电影的一些细节也给解释了。

比如,杰奎琳可以“阴魂不散”般跟踪西蒙和林内特,杰奎琳故意“激怒”西蒙来把自己“逼疯”向西蒙开枪,杰奎琳在林内特死后坚持要见西蒙。

还有就是在阿蒙大神庙,有人想推石头把林内特给砸死。

当时所有人都很快出现了,能解释的就下一个剧情突然出现的杰奎琳做的。

当然她的目的不是真正杀死林内特,而是给大家留下怀疑。

在西蒙杀死林内特之后,又故意在墙上用血写给个字母J,让大家以为这是杰奎琳做的。

但是杰奎琳又没有时间作案,在这种矛盾的结论下,最终结果只能是成为悬案。

这个杀害林内特的局就可以天衣无缝。

四、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剧情都是环环紧扣的,给人一种无以伦比的逻辑性。

一开始,观众难以发现其中的奥妙,但是在最后知道真相后,可以发现这些情节都是值得推敲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加上去的。

整部电影情节丰富,逻辑分析缜密,并且波罗推导真相的过程更是令人大开眼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