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积+坡积

合集下载

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

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

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
残积物和坡积物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或岩石堆积,它们在成因、成分和特征上有所不同。

残积物是指岩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原地的碎屑物。

它们的特点是成分简单,通常与基岩相同或为粘土,含基岩棱角状碎屑,无沉积构造,但因风化差异可能有垂直分层现象。

残积物的粒度和成分主要受气候条件和母岩岩性控制,颗粒不均匀,棱角分明。

由于这些特点,残积物的工程特性通常是表层土壤层孔隙率大,压缩性高,强度低。

而其下部常常是夹碎石或砂粒的粘性土或是被粘性土充填的碎石土、砂砾土,具有较高的强度,但需注意可能的不均匀沉降。

坡积物则是指由雨水或融雪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移动,将风化剥蚀的碎屑物由地表带到斜坡后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

坡积物的成分简单,主要由粘土、砂和小角砾组成,化学沉积物较少。

其碎屑颗粒呈棱角状,磨圆和分选较差,有弱的沉积层理,且层理与坡向相同。

总的来说,残积物和坡积物都是地表风化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它们在成分、粒度和工程特性上存在差异。

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需要考虑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处理。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残积土

残积土

残积土:岩石经过风化未被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碎屑物质所组成的土体,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半坚硬岩石,与新鲜岩石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是渐变的过度关系。

坡积土: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冲洗而向下搬运,或由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较平缓的山坡或坡脚处,形成坡积土。

洪积土:由暴雨或融雪形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而形成洪积土体。

冲击土:冲击土是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成,它发育于河谷内及山区外的冲击平原中。

残积坡积特征范文

残积坡积特征范文

残积坡积特征范文
残积坡积特征是指地表上散乱堆积着的由岩石风化和侵蚀形成的物质,具有明显的地形特征。

其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地貌演化和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对残积坡积特征进行
详细介绍。

其次,残积坡积具有明显的坡度和坡形特征。

由于残积坡积物质质地
较轻,所以它们往往集中在较陡的坡面上,使得坡度较大。

此外,在粉砂
和泥石流等物质的堆积下,地形也会变得比较平缓,形成相对平坦的坡面。

因此,残积坡积的坡度和坡形特征往往表现为陡坡和平缓的坡面相间的地形。

第四,残积坡积还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由于残积坡积物
质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物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吸附并保持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分,从而提供了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

此外,残积坡积物质还可
以防止水的过量蒸发和土壤的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风化和侵蚀作用。

因此,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利用残积坡积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产量。

总之,残积坡积特征主要包括物质质地轻、坡度坡形明显、分布广泛
和具有较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这些特征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
密切相关,对于地貌演化和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进一步研究残积坡积
特征,可以深入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和土壤水分养分循环的规律,对
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成因

地质成因

坡积(dl):位于山坡上方的碎屑物质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运移到斜坡下方或坡麓处堆积形成的土,特点:具有垂直的孔隙,结构疏松,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其湿陷性比冲洪积形成的黄土高。

残积(el):岩石经风化后仍留在原地未经搬运的堆积物,特点:颗粒多为角粒,由物理风化生成的残积土坚固而稳定。

化学风化生成的残积土松散性质易变。

风积(eol):岩石分化的碎屑物质经风力搬运作用至异地,堆积所形成的土,特点:孔隙大,结构松散,土质均匀,一般情况下均具有湿陷性
崩积(col):块体由于地心引力而造成的下坡运动后堆积而成的土壤物质,称为崩积,特点:不具有层理,缺点:强度低,变形性高,且稳定性差。

泥石流(set):指山区或者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特点:突发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破坏力强。

滑坡堆积(del):斜坡上的岩石风化产物被水分浸湿后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形成的堆积物。

特点:滑动面常有擦痕、滑坡泥及滑坡搓碎角砾。

残积土名词解释

残积土名词解释

残积土名词解释残积土:主要由碎石组成,颗粒一般为5~20厘米,级配不良,有轻微的风化,有时含粘性土夹层。

结构面特征:成层结构、稍密、中~密、紧实度较好,颜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夹层或土质不明显,风化物厚度小于1米。

根据其有机质含量和矿物成分的不同,分为灰质残积土、粉质残积土、黄质残积土、褐质残积土和红质残积土等。

按厚度可划分为薄层残积土、中层残积土、厚层残积土。

残积土:包括上述三种土,但主要指前两种。

残积土:是指风化程度高,颗粒组成以碎石为主,其中砂粒很少的土。

碎石多呈棱角状,砾径多在10毫米以下。

土的颗粒大小悬殊,胶结物少,呈松散状态。

根据其成因及成土过程中碎石组成和胶结物的不同,可将残积土分为残积土、坡积土和洪积土等三个亚类。

我国现阶段的研究工作表明,我国境内所发育的残积土均属残积土范畴。

残积土中常见砾石的岩性有粗、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

残积土的亚类名称如下:灰质残积土(ap)、粉质残积土(ap)、黄质残积土(ap)、褐质残积土(ap)、红质残积土(ap)。

残积土:又称第四纪残积土,是指风化程度高,颗粒组成以碎石为主,其中砂粒很少的土。

碎石多呈棱角状,砾径多在10毫米以下。

土的颗粒大小悬殊,胶结物少,呈松散状态。

根据其成因及成土过程中碎石组成和胶结物的不同,可将残积土分为残积土、坡积土和洪积土等三个亚类。

我国现阶段的研究工作表明,我国境内所发育的残积土均属残积土范畴。

残积土中常见砾石的岩性有粗、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

残积土的亚类名称如下:灰质残积土(ap)、粉质残积土(ap)、黄质残积土(ap)、褐质残积土(ap)、红质残积土(ap)。

残积土:残积土具有抗震能力强、强度低、稳定性差等特点。

如果设计建筑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要求,就需要对建筑进行加固。

1)残积土,即软弱土层,这类土层受水浸湿易崩解、软化,工程上称为“湿陷性黄土”。

2)残积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重要产物,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抗震能力强、强度低、稳定性差等特点。

残破积层描述

残破积层描述

残破积层描述
残坡积层即为残积层和坡积层的统称,残积的意思是岩石在同一地点风化后残留物即为残积土层,坡积的意思是岩石经过坡体运动风化等留下的土层,由于残坡积土层一般细分较困难,因此一般统一为残坡积层。

残坡积层一般出现在山体,其中山脚和山腰分布较厚,山顶较薄。

在地质灾害中由于残坡积层与下伏基岩岩性差别,在土石面容易形成滑动,导致崩塌与滑坡,特别暴雨条件下雨水渗入残坡积土中导致土中应力变化而引起崩塌与滑坡。

主要分布于胶州湾西北岸、大沽河下游及石桥河、白沙河流域,面积近600平方公里。

成因类型有冲积、海冲积、海积、坡积、残坡积、冲坡积、洪坡积、冲洪积和残积。

残积层星分布于城阳、胶州市小麻湾等地,面积8平方公里。

位于残丘丘坡。

岩性为褐黄色含砾粉砂质砂。

上覆于全新统坡积层,下与基岩渐变过渡。

残坡积层仅在胶南灵山卫一带分布约4平方公里。

位于残丘丘面及丘坡。

岩性为黄灰色含砾砂质粉砂。

砾石约占15%,呈棱角状,砾径一般2~4毫米,成分同附近之基岩。

上为全新统冲积层覆盖,下伏基岩。

坡积层分布于城阳一带,面积约93平方公里。

位于残丘丘坡。

岩性为黄灰色含砾砂质粉砂、粉砂质粘土。

下伏基岩。

洪坡积层主要分布于胶州市南三里河一带,面积约2平方公里。

位于残山缓坡。

岩性为黄绿色粉砂质粘土。

上覆全新统冲积层,下伏基岩。

残积土名词解释

残积土名词解释

残积土名词解释残积土是以第四纪坡积物和冲积物为主,由于在垂直方向上分异明显,各种地层中的化学风化作用很弱,物理风化也很弱,因而堆积成各种不同形态的残积土。

第四纪地层经受长期的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固结等作用后,使一部分坡积物、洪积物与坡积物之间和洪积物与坡积物之间保留下来的互相镶嵌的残积物,即称为残积土。

残积土的岩性常具有浅变质的结构,并常夹有化石碎片或煤块。

但是它们的厚度不大,在高原面上常被分割成平坦或起伏较大的残积土台地,如山前洪积扇和残积平原等。

原状残积层上部含少量坡积层、洪积层或残坡积物。

土质以松散、疏松为主,比重大。

底部或底面常夹有薄层基岩或亚粘土层,土层分选性好,层理不明显,有时可见砂粒胶结。

残积土又分: 1、黄土状土:主要成分是黄土和亚粘土混合而成,厚度在15— 20米之间,松软、湿,有粉土夹层。

2、残积黄土:成分为亚粘土、砂土、砾石、粗砂,质地疏松,湿。

3、亚砂土状土:是强风化的亚粘土、细砂组成,成分是亚粘土[gPARAGRAPH3]层,底部有砾石或石块等,湿。

4、黄土状亚砂土:成分为亚粘土、黄土及泥炭层,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多处于半固结状态。

厚度0— 50米,其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

5、风积:有大量的碎屑,包括土、石、碎骨头等,成分多为粘土和亚粘土,干。

6、湖积:成分为亚粘土和杂色粘土,湿。

7、洪积:成分为亚粘土、黄土和砂。

由于形成条件和时间的不同,其成分有所差别。

土壤粘粒含量在30%左右,质地均一,肥力低,抗旱能力差。

残积土的发育规律1、黄土状土: A—古老的原状残积土,有可靠的生物、气候等环境记录; B—表层已有侵蚀现象,或有明显的流水切割侵蚀;C—在坡地上缓倾斜坡段可堆积成坡积锥(小型); D—以上情况的共同特征是地表呈浑圆或残丘状,分布范围广,面积大; E—在较陡坡地上,可残存较厚的残积土,并逐渐转变成黄土状土; F—厚度增大速度慢,分布零星。

4、新近堆积的第四系地层,经过近代成因类似的剥蚀、搬运、沉积及固结成岩作用的改造,虽然也形成黄土状亚砂土,但总体上是建设性的,不断完善地质剖面,直至最终形成黄土状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积
定义:残积物是残留在原地未被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分类:根据风化作用方式和风化作用强度的不同,残积物可分为机械风化残积物和化学风化残积物两类。

前者主要由母岩机械破碎的岩屑或矿物碎屑组成;后者主要由化学风化形成。

后者除了母岩机械破碎的岩屑或矿物碎屑外,主要为母岩化学分解后形成的一些新生矿物,如各种粘土矿物(水云母、胶岭石、高岭石等)、及硅、铝、铁、锰等的含水氧化物矿物(如蛋白石、水铝石、褐铁矿、水锰矿等)。

特点:残积物一般保存在不易受到外力剥蚀的比较平坦的地形部位,而且常常被后期的其它成因类型的沉积物所覆盖。

残积物的堆积形态、厚度、规模变化较大。

由于残积没有经过搬运分层,残积物明显不具层理,碎屑颗粒为棱角状(砾岩风化残积物除外),无分选性。

残积物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和高山地区,一般以机械风化残积物为主;而化学风化残积物则主要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一个发育完全并保存完整的残积物剖面,其底部为与母岩逐渐过渡的以机械风化为主的残积物,向上渐变为化学风化残积物,如铝土矿等,厚度可达数十米以至二百余米。

残积物中常会有丰富矿产,如贵金属、稀有与稀土元素的残积矿床。

有的残积物本身就是一种矿石堆积体,如铝土矿、锰土矿等。

坡积
定义:山地较高处的基岩风化物质,由重力、并借助于其他外力作用,沿斜坡向下运移,堆积在山坡和坡麓的堆积物。

特点:坡积物是残积物经水流搬运,顺坡移动堆积而成的土。

即是雨雪水流的地质作用将高处岩石风化产物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

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

由于地形的不同,其厚度变化大,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

它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其上部与残积物相接。

坡积物底部的倾斜度决定于基岩的倾斜程度,而表面倾斜度则与生成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搬运、沉积在山坡下部的物质就越厚,表面倾斜度就越小。

坡积物质随斜坡自上而下呈现由粗而细的分选现象。

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

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它与残积物明显的区别。

由于坡积物形成于山坡,常常发生沿下卧基岩倾斜面滑动,还由于组成物质粗细颗粒混杂,土质不均匀,且其厚度变化很大(上部有时不足一米,下部可达几十米),尤其是新近堆积的坡积物,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

皮积物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水分,养分也比较丰富。

这种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肥力一般较高,但坡积物的精致因山坡上不的岩石种类和所处的气候条件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而对其所发育的土壤的肥力产生影响。

分布情况:
第一种,当坡面的倾斜坡度较大时,地表径流沿斜坡向下流动时给了泥沙一个起始的冲击力,使它脱离不稳定的静止状态,开始滚动,重量越大,滚动越远,泥沙粒径变化从坡顶到坡脚愈来愈粗。

第二种,坡面的倾斜坡度比较小,水流作为介质,挟带坡面泥沙向下流动,颗粒越细带得越远。

坡积物的物质来源是附近的山坡,由于搬运距离比较短,其碎屑颗粒的磨圆度很差,分选性也不太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