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CPA考试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合集下载

审计抽样步骤

审计抽样步骤

审计抽样步骤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二、样本设计阶段三、选取样本阶段四、评价样本结果◆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各环节目的1.样本设计阶段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样本的计划2.选取样本阶段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3.评价样本结果阶段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分析,将样本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体的结论◆样本设计阶段(一)确定审计测试的目标(二)审计测试的总体(三)定义抽样单元(四)分层(理解分层目的)——细节测试(五)定义误差构成条件⏹审计测试的目标1.控制测试的目标是获取关于某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细节测试的目标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以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审计测试的总体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1)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2)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3)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供货商的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定义为总体,而不是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1)从总体项目内容来看,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做出结论;(2)从总体项目涉及时间来看,如果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做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3)如果对一年中前10个月的控制活动使用审计抽样做出结论,对剩余的两个月则使用替代审计程序或单独选取样本。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PPS抽样)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

注会考试《审计》知识点:控制测试时审计抽样的步骤

注会考试《审计》知识点:控制测试时审计抽样的步骤

注会考试《审计》知识点:控制测试时审计抽样的步骤为了方便备战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控制测试时审计抽样的步骤1、确定测试的目标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Y=K÷X中的X2、定义总体、抽样单元与误差3、根据审计目标审计控制测试的程序4、确定样本规模(解决抽多少的问题)例教材8-4⑴信赖过度风险为10%⑵可容忍偏差率7%⑶预计总体偏差率1.75%查表得到样本规模n=555、选取样本方法(解决怎么抽的问题)6、评价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⑴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55个样本,发现0各偏差,则总体偏差上限(MDR)=R÷n=风险系数÷样本量=2.3÷55=4.18%注册会计师根据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构4.18%<7%①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4.18%的风险为10%,既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4.18%②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③证实了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程序时了解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恰当,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也是适当的,无需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无需修改审计计划⑵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55个样本,发现2个偏差,则总体偏差率上限(MDR)=R÷n=风险系数÷样本量=5.3÷55=9……64%注册会计师根据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9.64>7%得到以下结论①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9.64%的风险为10%②在可容忍偏差率7%的情况下,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大,总体不能接受③样本结果(9.64%>7%)不支持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了解时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不是适当的,注册会计师需要扩大原拟定的实质性程序放弃,修改审计计划。

第四章 审计抽样 (2)

第四章   审计抽样 (2)

(2).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
体的完整性。 例如: 从总体项目内容来看,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
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 的所有付款证明做出结论;(审计目标针对的是所有付款 证明,但是却把总体定义为已归档的付款证明,显然总体 是不完整的)
审计抽样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第三节: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第四节: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引言
为什么要审计抽样? (1)成本问题(不可能百分之百查) (2)时间问题(要求CPA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审计
工作) 另外,由于统计学科的发展,客观上也能够运用样
2.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
文件资料。 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
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数量、价 值量、劳动量) 无数个抽样单元就构成了抽样的总体,注册会计师在定义 总体时通常就指明了适当的抽样单元。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 为三层:
(1)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 部函证;(金额大,最有可能包含高估)
营业务明细账作为总体。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 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 未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观察固定资产来证实其所有权。
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 具体指:误受风险、误拒风险 1. 误受风险 (1)误受风险是指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资料课件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资料课件
总结词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审计抽样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抽样方法,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 控制制度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计,以有效地评估被审 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采用穿行测试等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中的运用
投资项目评估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抽样可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 益。通过随机选择样本项目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审计师可 以确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回收期等指标,并为组织提供有 关投资决策的建议。
供应链管理审计
审计抽样可用于评估组织的供应链管理效率。通过对供应商 、采购和库存管理等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审计师可以识别供 应链中的瓶颈和浪费,并为组织提供改进建议。
整群抽样法
简单整群抽样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以群组为抽样 单位进行随机抽样,中选群组的全部 个体均作为样本。
多级整群抽样
先将总体分成若干一级群组,再将这 些一级群组分成若干二级群组,以此 类推。然后从各级群组中随机抽取若 干群组组成样本,最后对中选群组中 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多级抽样法
两级抽样
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样本作为第一级样本,再从第一级样本中随机抽取若干小样本作为第二级样本。
CHAPTER 06
审计抽样的案例分析
财务审计中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财务审计中的审计抽样方法应用广泛,能够客观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详细描述
在财务审计中,审计抽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环节。例如,在财务报表 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计,以推断和 判断整体财务状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6年CPA考试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016年CPA考试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样本设计阶段【内容导航】:(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所属章节】: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内容。

【知识点】:样本设计阶段(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解读】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1.控制测试目标(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教材P75)Y=K/X2.定义总体(适当性、完整性)(1)评价总体的适当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控制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得出结论(总体项目内容完整)。

又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得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总体的涉及时间完整)。

3.定义抽样单元(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教材P75倒数第1段)。

4.定义偏差(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教材P76第3段)。

5.定义测试期间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1)期中实施的控制测试(初始测试)。

CPA考试《审计》第四章 审计抽样

CPA考试《审计》第四章 审计抽样

第四章审计抽样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在2011年-2013年总计考核了26分,年均8.7分,属于稳定的高分章。

下表说明,各类抽样在考试中“均匀分布”。

年度题型题量分值考点2011简答16传统变量抽样的操作与计算2012简答212传统变量抽样的计算单选44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PPS抽样的特点2013多选24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样本规模2013年改变了本章连续5年考简答题的惯例,改考选择题。

题型的改变通常导致考试范围的变化,进而要求在学习方法上作适当改变。

例如,简答题往往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是属性抽样,可以是传统变量抽样,也可以是PPS抽样]。

这个主题“窄而深”地圈定了该简答题的知识范围。

如果以选择题的题型命题,则不存在对知识范围的限制,考核的知识很可能“广而浅”。

在学习方法上,“窄而深”需要深刻的理解,“广而浅”则需要广泛的了解。

简答题“窄而深”的特点决定了简答题很少涉及第一节。

实际上,2008年至2012年的简答题从未涉及到第一节的内容。

选择题“广而浅”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涉及任何内容。

例如,2013年就有2个选择题出自第一节。

2013年审计抽样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属于意料之中,尤其是连续考核5年简答题之后这种变化更是合乎规律的。

在审计考试的历史上,审计抽样还曾经连续考过3年的综合题。

见下页表。

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年份020304050607080910111213选择√√√√√简答√PPS属性PPS传统传统综合√√√本章基本结构框架三句开场白:1.抽样的根本目的:在合理保证质量[体现在可信赖程度上]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简而言之,图的是“少快好省”。

2.抽样的基本原理: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

从推断的总体错报中减去已发现的样本错报作为被认可的一种错报——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即审计程序的范围;(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word讲义第八章审计抽样(完整版)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word讲义第八章审计抽样(完整版)

第八章审计抽样本章命题思路及备考策略本章在2009年~2011年每年都考了一个6分的简答题。

面对如此清晰的考试题规律,任何针对题型和分值的总结和分析似乎都显得多余。

最近3年题型、题量、考点分析抽样方法与应用,属于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经典。

审计抽样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属性抽样、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

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各分别考核过两次简答题,2011年考核了传统变量抽样的简答题,但迄今为止尚未考核非统计变量抽样。

本章数学色彩较浓。

为帮助大家从整体上理解审计抽样,在对本章各个知识点展开说明之前,我们先对审计抽样的过程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一个完整的审计抽样应当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确定审计目标和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信赖不足风险、误受风险、误拒风险);2.根据目标确定抽样总体;3.按一定的方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对抽出的样本进行审查,确定样本中偏差数(错报金额);5.根据样本误差,在既定的抽样风险下推断总体偏差率(总体错报)上限;6.将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可容忍错报额)比较,形成抽样结论。

以上步骤中,第1,4,6这三个步骤属于审计业务的专业范围,因此在本章教材中找不到这3个步骤的相关内容;第2步既涉及的审计知识,又涉及到抽样知识,属于审计与抽样的结合。

在实施第2步骤的过程中,抽样专家要反复向注册会计师询问有关审计目标的具体含义,以便他构成总体,注册会计师也要关注抽样专家构成的总体,以便确定从这个总体中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与审计目标相关。

第3个步骤是一种纯粹的抽样操作技术;第4个步骤完全属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问题,可以说,第13至第16章中讲述的正是这一步骤的相关知识的应用;第5步又回到了纯粹的抽样领域;最后一步属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范围。

上述步骤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审计抽样从审计出发最终回到审计的专业过程,即:1.由注册会计师根据专业需要提出审计问题;2.运用抽样知识进行审计抽样的整体布局;3.根据抽样专业知识确定并选取一定数量的具体业务(样本);4.注册会计师对这少量业务进行审查(节省了大量时间);5.在一定的可信赖程度下根据样本比率或金额推断总体;6.根据推断结果对总体形成审计结论。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应考人员,*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审计抽样
一、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题目,各种题型均可涉及,尤其是简答题;还可以在综合题中涉及抽样的具体运用。

考生应在明确审计抽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将抽样技术具体运用于控制测试和实质*细节测试中。

二、重点和难点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1.审计抽样
2.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3.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样本设计——确定测试目标;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定义误差构成的条件
2.样本选取
(1)确定样本规模——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2)选取样本
3.评价样本结果——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下的评价
第一,统计抽样结果评价(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上限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第二,非统计抽样结果的评价(在控制测试下将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三)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方法
1.统计抽样
2.非统计抽样
(四)实质*细节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1.非统计抽样
2.统计抽样
(1)传统变量抽样
(2)PPS抽样的适用前提及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样本设计阶段
【内容导航】:
(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内容。

【知识点】:样本设计阶段
(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控制测试目标
(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教材P75)
Y=K/X
2.定义总体(适当性、完整性)
(1)评价总体的适当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控制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得出结论(总体项目内容完整)。

又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得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总体的涉及时间完整)。

3.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教材P75倒数第1段)。

4.定义偏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教材P76第3段)。

5.定义测试期间
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1)期中实施的控制测试(初始测试)。

(2)剩余期间的补充测试。

(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细节测试目标
(1)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

2.定义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细节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表定义为总体。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将被审计单位的供货商对账单作为总体比将应付账款明细表作为总体更加适当;也可以用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未付款的验收报告等也可以作为总体,它们都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证据。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例如,如果将总体定义为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日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又如,如果总体是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

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加总或计算来完成这一工作。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将发票金额总数与已记入总账的销售收入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3.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教材P85第4段)。

4.分层
(1)分层是指将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为三层:
第1层: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
第2层:对于金额在5000-10000元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第3层:对于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5.定义误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

(2)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实际审计工作中常常采用错报金额(元)的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