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现状和趋势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深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中国经济地理特征的一些主要知识点:1.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沿海和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

这为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以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的人口密集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口稀疏形成鲜明对比。

人口分布的差异影响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资源禀赋: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4.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等地率先发展,形成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梯度。

5.区域经济布局:中国的区域经济布局逐渐形成了以沿海地区为主体,逐渐向内陆和西部地区拓展的格局。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如“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农业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使得中国能够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农业发展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工业发展:中国工业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也在努力发展特色产业。

8.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9.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防治污染、推动绿色发展等,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10.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互动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1均质区:区域内部空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和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2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4依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依据国民经济用途,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据利用方式,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森林及草原中的动物)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5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活的经济效益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6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必须在现在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7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8区域经济背景的分析内容:(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1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 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特色(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三)市场化水平(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9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人口数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并不是人口数量越多,生产规模就会越大2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3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 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3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10职业构成 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

选择性必修二1-2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第2课时) (40张ppt)

选择性必修二1-2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第2课时) (40张ppt)
动物有_牦_牛__、藏_山_羊_、 藏_绵_羊_
水_田_农业和_旱_作农业发达 畜_牧_业为主,有_灌_溉__ 高_寒_牧业、河_谷_农业
农业
农业和绿_洲_农业
【小组合作探究2】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完成下列表格: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人口
_稠_密
_较_少
_稀_少
城市 城市_众_多,规模_较_大_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B ( )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B ( )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 显著,雨热同期。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 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 形、季风。
(3)季风区与非季 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 阴山山脉——— 贺兰山———— 乌鞘岭————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一线。
特征
成因
C ( )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5、下列区域特征与其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大气环流
D ( )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纬度位置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小组合作探究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探究以下问题。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几点启示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几点启示

作者: 刘丽
作者机构: 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党校,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出版物刊名: 北方经济
页码: 40-4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 社会发展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 协调发展战略
摘要:区域是经济社会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共存互动的空间形式。

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重大的经济乃至政治问题。

由于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间差距、实现生产力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布局,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始终是几代领导人所追求的目标。

建国以后我党几代领导集体按照均衡一非均衡—新的均衡(协调)一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历经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等几个时期,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内在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也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创新。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x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x

5. 试比较东、中、西地带的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交通便利是又一优势,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 长,海上运输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本地带经济国际化程 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 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 线建设投资很大。(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
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有哪些?
——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 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等
第31页/共3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第26页/共32页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
最高的是
( D)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滇藏公路
D.新藏公路
10.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地区、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地带等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 原等(河套平原)
——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1)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联系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思考东部地带分布着 哪些重要的农业基地?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课件

➢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虽然上述变化的出现,会使我国丧失一
部分国际市场和收入,但这并不意味中国制 造会被“柬埔寨制造”或“越南制造”所全 面取代。因为这两国制造业的优势只有一项, 那就是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吸引制造 业的并非仅有这一个条件。
除人口数量、劳动力价格之外,还有劳动力 素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市场规模等因 素,而中国的产业体系目前是世界上最完整 的,越南等国短时间内根本没有能力超越。 但面对着这些国家的步步紧逼和本国劳动力 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中国制造”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探究与分享
教材41页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 的发展条件。
第一幅图说明我国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 多,第二幅图说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科技成果越来越多,第三幅图说明我国的基 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四幅图说明我 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这四则材料共同说明,经过几十年的 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 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城具备良好的积累, 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 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 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少困难和风险。
探究与分享
教材45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了适应世界贸易 组织的规则,我国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 市场秩序、遵守贸易规则,为更好地融入国际贸 易体系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很多国家认可中 国的努力,并与中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往来。与此 同时,我国面临的贸易争端也迅速增多。
➢ 请结合上面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 待这些贸易争端。 贸易争端是大国崛起过程中必然会 遇到的挑战,妥善处理好贸易争端,化 压力为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中 国崛起过程中的必修课。应对贸易争端 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浅谈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特色与路径选择

浅谈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特色与路径选择

浅谈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特色与路径选择高万里;赵悦【摘要】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经济背景,根据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其经济特色所在,从而提出适合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To revitalize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as economicbackground,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clear where its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re,provide the characteristics road fitted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期刊名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1)001【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特色;路径【作者】高万里;赵悦【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13210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132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东北三省经济区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单元,既不同于自然地理区域,也不同于行政区域,而是由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等要素构成的区域共同体。

区域开发是经济区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区域经济近代化,即以近代工业为基础,以近代交通为纽带,形成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大生产,才形成了具有近代含义的经济区。

21世纪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党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东北三省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是一个崭新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