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课时草原放牧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放牧》教学实录word精品文档9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放牧》教学实录word精品文档9页

《草原放牧》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什么是协奏曲。

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交流感受,分享表现音乐的快乐成果。

四、教学难点:1、体验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的情绪、速度、结构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片段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片段,你看到了什么?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都有哪些美景,和怎样生活着的人民。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草原放牧教案1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2、歌表演《草原放牧》3、即兴创编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放牧》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3 、5 、6”三音进行练习)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 、5 、6”三个音。

二、编创与活动ABA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

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

(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1、导入: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草原放牧 教案

草原放牧 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教案标题:草原放牧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放牧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草原放牧的定义和分类。

2. 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草原放牧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景,引起学生对草原放牧的兴趣。

2. 介绍草原放牧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对于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分类讲解草原放牧的不同形式,如游牧放牧和定居放牧,并比较它们对草原环境的影响。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5. 介绍草原放牧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包括合理的放牧密度、轮牧制度和草原恢复措施等。

6.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草原放牧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学生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中的责任。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景观。

2. 相关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3. 草原放牧案例资料。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案例分析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创造性。

3. 学生对草原放牧的理解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拓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体验草原放牧的实际情况。

2. 研究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草原放牧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估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书面报告,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同时,拓展活动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教案标题:草原放牧
教案目标:
1.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和草原放牧的重要性;
2.了解草食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3.了解草原放牧的实践和管理。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呈现草原图片,引起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草原放牧的好奇心。

知识讲解:
2.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气候、植被和动物种类。

3.讨论草食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如反刍、选择性食草和群居等。

4.解释草原放牧的概念,包括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方法来饲养和管
理草食动物。

实践体验:
5.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草原放牧区域,了解实际的草原放牧
情况,并与放牧员进行交流。

6.分组进行小型模拟放牧实验,在课堂内模拟草原环境和草食动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草食动物进行饲养和管理,并记录观察结果和收获。

总结归纳:
7.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地考察和模拟放牧实
验中的体验和发现。

8.总结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草原放牧的实践和管理方法。

评估反馈:
9.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草原放牧的报告,并
就草原放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10.收集和评估学生的报告,提供个别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对草原放牧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教案拓展:
1.邀请专家来到课堂上进行讲座,进一步介绍草原放牧的实践和管理。

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草原保护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和实践能力。

注:根据具体的教育阶段和学生的能力,教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
补充。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相关知识,掌握放牧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和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2.教学难点:草原放牧的实践操作,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2)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上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利用草原资源的?2.草原放牧知识讲解(1)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发展历程。

(2)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如选择合适的牧场、合理分配草场、调整放牧时间等。

(3)介绍草原放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草原退化、沙化等。

3.草原放牧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

(2)为学生提供模拟草原、牲畜模型等道具,让学生模拟草原放牧的过程。

(3)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如选择合适的牧场、合理分配草场等。

4.草原生态环境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草原放牧过程中,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组织学生讨论,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如轮牧、休牧、草原防火等。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6.课后作业(2)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掌握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提出较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草原放牧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及提出的建议。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放牧时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牧场吗?”学生:“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草地过度使用,让草地有恢复的时间。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意义和特点,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草原放牧的概念和意义2.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草原放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草原放牧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分时放牧:合理安排放牧时间,防止草原过度放牧。

–轮牧放牧:按照不同地区、季节和草原状况轮换放牧。

–移栽放牧:根据草原资源分布合理选择放牧点。

–防火放牧:预防和控制草原火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草原放牧的技巧:–合理选择放牧路线,避免过度践踏和破坏草原。

–布置临时放牧圈,避免牲畜走散。

–严格控制放牧密度,防止过度损耗草原资源。

–根据草原生态环境合理选择放牧牲畜种类。

步骤三:讨论草原放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针对生态环境、草原资源及畜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

步骤四: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草原放牧方案,并进行演示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老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提出展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草原资源。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分为两个部分: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响应,评估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小组活动成果:评估学生设计的草原放牧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资源•图书馆或网络资源:草原生态学、畜牧学等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PPT幻灯片:用于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讲解。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本课所学的草原放牧方法和技巧,设计一个草原放牧方案,并用Markdown格式撰写,提交到班级论坛让其他同学评价和讨论。

七、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草原生态和畜牧管理方面的相关书籍和研究论文,进一步深入了解草原放牧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草原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放牧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草原放牧的优点和挑战;3. 掌握草原放牧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草原放牧的定义和特点;2. 草原放牧的优点和挑战;3. 草原放牧的方法和技巧;4. 观察实地草原放牧的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草原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草原放牧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草原放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草原放牧进行进一步了解。

2. 探究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草原放牧的优点和挑战。

老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草原放牧的优点和挑战。

例如,草原放牧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水源,但同时也面临过度放牧和环境破坏等挑战。

3. 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个草原放牧的实验。

实验可以是模拟的,例如在室内或校园内进行,或者是实地考察,到附近的草原进行观察和记录。

4. 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反思,总结他们在实践中所学到的草原放牧方法和技巧。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体会,并从中得出结论和启示。

5.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草原放牧的相关内容,可以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关于草原放牧的知识和案例。

四、教学评价: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能够理解和掌握草原放牧的方法和技巧;3. 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草原放牧,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借助实验和讨论,学生不仅可以体验草原放牧的过程,还能够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在评价上,我们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成果,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草原放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一、教材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选自组曲《草原小姐妹》中的一段。

这部组曲是以琵琶独奏以及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组曲根据内蒙古发生的真实事迹所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了一对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和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颂扬了她们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草原小姐妹》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其中第一段。

乐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动画片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的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听到《草原放牧》乐曲时,知道乐曲的曲名。

2.能感到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3.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三、教学重点1.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2.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四、教学难点感知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

(出示课件)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在你们心里是什么样的?2.在这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居住着一对小姐妹,我们来看看她们发生了什么故事?(播放课件)这两个小女孩在什么?——放羊。

咱们刚才看的这段动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课件、介绍故事)同学们,你们觉得她们勇敢吗?除了用歌声来赞美她们,我们的音乐家还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首协奏曲一共分为五个部分,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朵万朵红花开。

我们今天主要来欣赏这部协奏曲的第一部分——《草原放牧》。

(播放课件,介绍协奏曲)(二)欣赏第一部分1.感受主题的速度与情绪。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草原赞歌》。

第一主题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语言: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

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姐妹在草原放牧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草原放牧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 1 —‖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

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四、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

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

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

(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创编与活动;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六、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