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研究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战略变迁研究(下)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战略变迁研究(下)作者:黄玲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4期(广东)黄玲(上接2016年第3期)三、率先科学发展阶段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战略(2003年至今)2003年是深圳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此时的深圳,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开始面对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和社会矛盾凸显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严峻现实,珠三角区域竞争格局的变化对深圳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新世纪之初,一篇网络文章《深圳,你将被谁抛弃?》引起了深圳全市人民的广泛讨论,对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成为了全体深圳人的话题。
而在当时,《香港2030:远景规划与策略》也已经全面展开。
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之下,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未来发展问题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开始实施新的策略。
深圳市委作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深圳开始进入科学发展时期。
2003年,中共深圳市委作出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
1月,中共深圳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定位要求,努力“建设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市”。
同年12月,中共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在新的形势和发展目标下,深圳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规划力度,开始制定第二个“城市发展策略”,并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将全市近一半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城市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不断增强。
从2003年至2005年,由深圳市规划局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后称《深圳2030》),这是在国家和深圳都处于战略转型时期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它确定未来深圳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
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_徐宁

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徐宁徐小东摘要:高密度并不意味着拥挤和公共空间的极度匮乏,香港的成功经验表明,在高密度的生活环境下,也可以实现一个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图景。
论文将多元化的香港公共空间归为滨水型、商业①质”重于“量”;型、交通节点型和社区型公共空间四类加以具体剖析,并总结香港公共空间的特色为:“②层级性与系统性;③多元化与异质性。
以期为内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空间类型;香港1 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建设用地内以人工要素为主导、空间属性具有公共性的开放空间体。
在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作为公众共享的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中间场所,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休闲、娱乐、锻炼和日常交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就香港而言,其山地岛屿型地形给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约束,更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和规划管控政策的有力落实,已开发城市用地仅占总用地面积(1104km2)的21%,导致城市建成区密度和人口密度都相当高。
①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却承载着世界级的高度发达的金融、商业和旅游活动,形成高效有序的运作模式。
据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简称EIU)2011年最新公布的年度调查显示,香港在世界宜居城市中排名第31位,这对于超高密度城市来说难能可贵,其设计良好和富于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是它能够超越洛杉矶、伦敦和纽约等城市名列前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香港不同人群对公共空间有着独特需要:既要考虑为那些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的人士提供精神放松的乐土;也要为发达的商业金融活动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更重要的是,要为居住条件狭小局促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愉悦身心的室外活动场地,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双休日制度和人口老龄化带来加倍的休闲时间,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巨大的困窘与压力。
上述需求逐渐转化为香港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并日益渗透和影响到香港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与模式。
国内外比较视角下的我国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探索——以深圳2030、香港2030、纽约2030、悉尼2030为例

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 随 着 我 国城 市 迅 速 发 展 ,
城 市总体规划 的 编制 缺乏 国民经 济与 社会 长 远计 划
的指导 , 城市发 展 战略 规划 的研 究 逐渐 受 到重 视 。
l 域奄藏聂战咯l
【 文章编号】 1 0 0 6 — 3 8 6 2 ( 2 0 1 3 ) 1 1 — 0 0 3 2 — 0 9
国 内外 比较 视 角 下 的 我 国城 市 中 长 期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探 索
— —
以深圳 2 0 3 0 、 香港 2 0 3 0 、 纽约 2 0 3 0 、 悉尼 2 0 3 0为 例
进入 2 O世纪 9 0年代 以后 , 随着 计划经 济 向市场 经济 转型, 我 国城市人 口、 经济迅速 发展 , 传 统 的总体 规划
不完全适应城 市发展 的新要求 , 需要 从长 远角度 把握
度关 注 城市 环境 、 能源 、 气 候 等 重 大 问题 , 借 助 先进
的技 术 手段 与科 学 的研 究 方 法 , 积 极 应 对 城 市 发 展 可 能 的突发 情 况 , 减 小 城 市 发 展 的不 确 定 性 ; 充 分
期 城 市发 展 战略 时 , 应 遵 循 国 内 外共 同趋 势 , 并 重 点 加 强 规 划 对 城 市建 设 的 指 导 、 重视 城 市 空 间 拓 展 规 划 、 建 立 规 划 实施 监 管 机制 , 以期 推 动 我 国城 市 中 长期 发 展 战略 规 划 的发 展 。
【 关键词 】 城 市 中 长期 发 展 战略 规 划 ; 深圳 2 0 3 0 ; 香港2 0 3 0 ; 纽约 2 0 3 0 ; 悉尼 2 0 3 0 【 中 图 分 类 号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 】 A
2018年省考《申论》模拟试卷(一)解析

2018年度《申论》模拟试卷及解析(一)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
(10分)要求:全面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一、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
原因,即过往性因素。
就本题而言,我们需要在“给定资料1”中找到引发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过往性因素。
二、材料分析三、参考答案1.城市发展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给交通系统带来压力。
2.相关法律约束、价格杠杆调节及正确社会导向缺失,市民文明素养低,使城市人口密度与小汽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激化交通供需矛盾。
3.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
4.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
四、评分标准1.城市发展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2分),给交通系统带来压力。
2.相关法律约束、价格杠杆调节及正确社会导向缺失(1分),市民文明素养低(1分),使城市人口密度与小汽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1分),激化交通供需矛盾。
3.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
(2分)4.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1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
5.语言表达2分。
第二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香港城市交通发展给Y市带来的启示。
(15分)要求:准确、全面、精炼,不超过150字。
一、试题分析申论中的启示是指由他者或自身过往的经验或者教训得出的自身或者设定主体在未来用来解决某种问题的方向性的对策,主要有经验与教训两个方面。
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中“香港城市交通发展的举措”去挖掘出相关的启示。
二、材料分析三、参考答案1.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协调城市交通与高强度土地开发的关系。
2.科学规划,建设可持续宜居的城市。
3.建立权责明晰的交通管理体制。
香港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透过引导和管制土地的发展和用途,以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并促进社区的卫生、安全、便利和一般福祉。
城市规划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市民缔造一个组织完善、高效率和称心的安居乐业之所。
香港适合用作发展的土地有限,因此在土地运用方面须力求平衡,以满足住屋、工商业、运输、康乐、自然保育、文物保护和其他社区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城市规划组织:发展局辖下的规划地政科主管香港有关规划、土地用途、建筑物和市区重建的政策事宜。
规划署按照发展局的政策指令办事,负责在全港层面制订、监管和检讨土地用途。
规划署亦负责制定地区图则、地区改善计划和《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并对违例的土地用途采取行动。
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是负责本港法定规划的首要组织。
城规会根据《城市规划条例》成立,由规划署提供服务,成员主要包括非官方人士,负责监察法定图则草图的拟备工作和考虑就这些草图作出的申述,以及考虑规划许可和修订图则的申请。
城规会辖下有两个常设委员会,即都会规划小组委员会和乡郊及新市镇规划小组委员会。
城规会亦可根据上述条例的规定,委任其成员组成小组委员会,以考虑就法定图则的草图作出的申述。
规划制度:本港的规划制度包括订定全港层面的发展策略,以及制订地区层面的各类法定图则和部门内部图则。
这些图则都是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拟备的。
全港发展策略:这套策略的目的,是提供概括的规划大纲,作为香港日后发展和进行策略性基础建设的指引,并为拟备地区图则提供基础。
最近完成的检讨工作名为「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研究),研究结果并已于2007年10月公布。
该研究采纳可持续发展为其总体目标。
建议发展策略采取三大方向,分别为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以及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以助实现香港为「亚洲国际都会」的远景。
随着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融合及社会交流日趋紧密,当局已委托顾问定期进行跨界统计调查,以搜集有关跨界活动不同范畴的统计资料,例如旅程模式和特性,以及香港居民在内地居住的情况及意向。
香港规划体系和管理体系.

新界区规划 部总办事处 西贡及离岛 规划处 沙田大埔及 北区规划处 屯门及元朗 规划处
中央执行管制 及检控组 城市设计及 园境组 特别职务组
22
规划体系
全港规划
地区/地方 •分区计划大纲图 城市规划条例 •发展审批地区图 •发展大纲图 •详细蓝图 •乡郊地区违例 发展的管制
23
香港规划 标准与准则
(2011年)
资料来源:香港便覽2011 .hk/tc/about/abouthk/factsheets/ 8
香港房屋情況
(2010年12月)
资料来源:香港年報2010 9
节约土地 高效率公共运输系统
方便提供公共设施
保留较多郊区 (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共占地
地区规划
法定图则 根据《城市规划条例》而制订 –分区计划大纲图 –发展审批地区图
规划土地用途及重要的发展参数
显示土地用途地带的分布和道路系统
24
规划署网页 .hk
发展局局长 统一负责规划、土地用途、市区更新、 公共工程和文物保护等工作范畴
常任秘书长 (规划及地政)
常任秘书长 (エ务 )
规划署
屋宇署
地政署
土地注册处
20
发展局架构
发展局 施政方针
透过有效的土地
用途规划及稳定 而充足的土地供 应,促进香港持 续发展
透过改善旧区 的建筑环境和 居住条件,全 面落实市区更 新政策
•
6
• • •
香港人口>50%居住在公共房屋 公共房屋计划始于1954年 ,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 租公共住房 依据《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在每个房屋区提供足 够的设施
•
• •
为了急速提供建屋土地:70年代起建造新市镇
香港市场计划书

香港市场计划书一、市场概况香港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商业枢纽。
香港拥有成熟的法治体系、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发展业务。
香港市场对于国内外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1.1 经济状况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自由度指数一直名列全球前茅。
香港的经济主要依靠金融服务、房地产、贸易和旅游业。
香港的金融业特别发达,拥有一系列国际化的金融机构和全球顶级的金融服务。
此外,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之一,是全球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1.2 消费市场香港市民的生活水平较高,消费力强大。
香港的消费市场以奢侈品消费和高端消费为主导,尤其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在香港购物的消费贡献占据了很大比例。
此外,香港还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市场,对于中低价位的消费品和服务也有较高的需求。
二、目标市场分析2.1 目标市场群体我们的目标市场是面向香港本地消费者的中产阶级和中国内地游客。
中产阶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有较高的要求,愿意为优质的产品支付合理的价格。
中国内地游客在香港市场的消费需求旺盛,对于奢侈品、高端消费和旅游服务有较高的兴趣和购买意愿。
2.2 目标市场细分我们将目标市场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个群体:2.2.1 香港本地中产阶级这部分消费群体是香港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对于品质、环保和价格有较高的要求,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和性价比。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用品、家居装饰品、健康养生产品和休闲娱乐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2.2.2 中国内地游客中国内地游客在香港的消费贡献巨大,他们对于奢侈品、高端消费和旅游服务有较高的兴趣和购买意愿。
他们对于品牌、质量和独特性有较高的要求,喜欢购买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和体验高品质的服务。
三、市场营销策略3.1 品牌定位我们的品牌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环保、功能性强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的产品将注重品质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和生活方式。
我们将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打造一个受消费者认可和信赖的品牌,提供卓越的购物和服务体验。
未来在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未来在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一直以来在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享有盛誉。
然而,近年来,香港发展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挑战。
针对未来香港的发展,制定一个全面的事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总结当前香港的发展状况,并探讨未来香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未来香港发展的重要性,并确定制定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必要性。
文章还将重点讨论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关键要点,以期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和指导。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香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持续的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使得香港的经济环境不够稳定。
此外,全球化进程和科技革新的不断推进,也为香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个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香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当前香港的发展状况,包括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现状。
我们还将分析未来香港发展的机遇,如国家政策支持、与内地合作的机会等。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未来香港发展的挑战,如民主进程的推进、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未来香港发展的重要性。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其发展对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它将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提出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关键要点,包括如何提升经济竞争力、加强与内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等。
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关键要点,我们可以为未来香港的发展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计划,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制定一个全面的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对于香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当前香港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未来香港发展的重要性,并确定制定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1)2425/03-04(01)資料文件
立法會
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
「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
背景及目的
當局現應立法會規劃㆞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秘書在本年7月15日來信的要求,提供額外資料,說明「香港2030」研究各個階段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因應各界在該項研究首兩個階段所提出的意見及建議而作出的主要修訂。
「香港2030」研究的各個階段
2.「香港2030」研究共分為㆘列㆕個階段:
(i)第㆒階段:擬訂規劃目標及工作程序,進行基本狀況檢討和
訂立主要研究課題;
(ii)第㆓階段:探討主要規劃事項及評核準則;
(iii)第㆔階段:制訂基本和假如發展情況,並評核不同發展方案;以及
(iv)第㆕階段:草擬長遠發展策略和制訂假如情況的應變計劃。
3.整項研究的範圍及每個階段之間的相互關係,已詳載於「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的初議報告內,該份報告已㆖載「香港2030」研究網站(.hk/hk2030)。
4.每個階段均有進行公眾諮詢,以蒐集公眾意見。
公眾諮詢報告亦已㆖載「香港2030」研究網站。
對公眾諮詢所蒐集意見的回應
5.第㆒階段公眾諮詢旨在徵詢公眾對香港長遠發展的規劃目標和主要研究課題的意見和看法。
市民普遍認同我們所提出的規劃目標。
我們已就市民所提出的建議修改規劃目標,特別是把可持續發展概念列作「香港2030」研究的指導性準則,以凸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同時,因應公眾的意見,自然景觀及文化遺產的保育工作亦已列為其㆗㆒項規劃目標。
6.在第㆓階段公眾諮詢㆗,我們就主要規劃事項1及發展方案的評核準則蒐集市民意見。
蒐集所得的意見大多數與各個主要規劃事項有關;相對來說,關於發展方案評核準則的意見則較少。
7.在第㆓階段諮詢所提出的主要規劃事項㆗,以「促進與內㆞更緊密的聯繫」最廣為受到討論。
公眾普遍支持增加跨界運輸網絡,以及加強與內㆞的聯繫。
許多意見指出,與內㆞經濟融合是本港未來經濟發展的路向,有需要進㆒步促進兩㆞交流。
許多㆟贊同政府應多進行研究,蒐集有關「流動㆟口」的資料,以評估「流動㆟口」對規劃各項設施的影響。
我們認同㆖述意見,並已把「促進與內㆞更緊密的聯繫」列為第㆔階段研究的㆔大發展方向之㆒。
1主要規劃事項包括促進與內地更緊密的聯繫,邊境發展,特殊用地需求,善用工業樓宇,開拓發展機會,增加毗鄰居所的就業機會,拓展未來商機,加强海傍土地用途規劃及提供更多康樂及運動設施的選擇。
8.至於其他主要規劃事項,包括「加強海傍土㆞用途規劃」及「發展邊界禁區」等,亦廣為受到討論。
有些意見認為,在決定這些土㆞日後的用途及發展之前,應先確定進行這些發展的需要及其潛在影響。
因此,我們納入第㆔階段公眾諮詢的課題包括對填海的取向、港口發展選擇方案及邊界禁區發展方案。
9.我們剛完成第㆔階段研究,除㆖述的意見以外,我們也諮詢公眾關於新界未來新發展區的發展密度,大部份的回應認為㆞積比率應由現時的8倍調低至6.5倍。
另㆒方面,亦有意見認為,生活環境的質素並非取決於發展密度,規劃及設計才是決定性因素。
我們在第㆔階段研究㆗進行了個案研究,進㆒步探討藉減低發展密度來改善市區生活環境的可能性,並確立追求理想生活質素是未來規劃發展的㆒個重要方向。
10.公眾㆟士在第㆓階段公眾諮詢期間對各主要規劃事項所提出的關注已進㆒步在第㆔階段研究㆗作出諮詢。
當局現正綜合整理諮詢公眾所得的意見,並會在今年稍後時間知會議員有關詳情。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
規劃署
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