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我在空中飞》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在空中飞-人教新课标版(2023秋)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线条、形状、颜色的运用不够熟练,教师需提供具体指导,如曲线表现动态,颜色对比和渐变展现空间感。
(3)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美术创作,使作品具有个性和情感表达。
难点解析:情感融入是创作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提供情感表达的途径,如通过色彩、线条的夸张和变形等。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概念。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用心灵描绘世界的能力,它们在艺术创作中尤为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画作,这些画作展示了如何在美术作品中表现飞翔的场景,以及如何运用颜色、线条等元素来表达感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力的培养和艺术表现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画作和现场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在空中飞》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在空中飞翔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飞翔的奥秘。
(二)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飞翔的场景,如飞鸟、风筝等,关注其动态、线条和色彩特点。
举例: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让学生观察飞鸟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注意其翅膀的摆动、身体的倾斜等。
(2)教授学生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基本美术元素创作飞翔主题的画作,强调画面的动态感和空间感。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曲线、螺旋线等表现飞翔的轨迹,使用不同的颜色对比和渐变,展现画面的层次感。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我在空中飞-人教新课标2023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飞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画出飞翔的感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验。学生通过动手绘画,体验如何表现飞翔的动作和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飞翔的基本概念和绘画表现技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飞翔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我在空中飞》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想象力丰富,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但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2.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元素创作出个性化的飞翔画面,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自己及同伴的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了解飞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认识。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表达独特见解,激发创新思维。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程,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深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举例解释:
-在教授飞翔物体的基本特点时,可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动态图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飞行特征,如鸟类的翅膀挥动、飞机的螺旋桨旋转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我在空中飞》教案

课题:《我在空中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节想象课,在学习领域中属造型与表现相结合,学生通过想象、联系实际,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教学目标:1.知道人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站在平地上看到的不一样。
2.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在空中“飞”起来。
3.将自己“飞”在空中的姿态及看到的景象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在空中“飞”起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人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站在平地上看到的不一样。
教具准备:微课程视频、鸟瞰的风景图。
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纸、笔适合表现空中景象的综合材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都见过哪些会飞的动物?(各种鸟,蝴蝶,蜻蜓,蜜蜂等)?除了动物还有什么东西能在空中飞?(飞机,风筝,火箭等)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问:你们想不想在空中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创作《我在空中飞》(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1.使用微课程,向学生介绍生活中、艺术作品中人们为飞翔做的种种探索与种种大胆想象,丰富学生经验,开阔学生思路。
阿拉丁与公主坐在飞毯上一同追寻幸福的生活。
调皮的尼尔斯骑着白鹅在风光迤逦的山河间旅行。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小英雄哪吒脚蹬风火轮上天入地机器猫头戴竹蜻蜓带着大雄和好朋友飞行人们乘坐航天飞机,飞向宇宙。
“飞翔”是人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人们不懈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及种种努力,实现飞上天空的梦想。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小英雄哪吒脚蹬风火轮上天入地;阿拉丁与公主坐在飞毯上一同追寻幸福的生活,调皮的尼尔斯骑着大白鹅在旅行......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外国的民间故事、卡通片——奇思妙想话飞行。
现实生活中航天成就更是数不胜数——“人类登月”“嫦娥飞天”“玉兔探月”等,更是开启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之门!2.学生畅想,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你想怎样在天上飞呢?如果我有一对像老鹰一样有力的翅膀,就可以了。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在空中飞-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在空中飞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飞行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飞行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
2. 观察和描绘空中飞行的物体。
3. 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空中飞行的物体。
4. 分享和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飞行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和描绘空中飞行的物体,如何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空中飞行的物体。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空中飞行的物体。
2. 新课:讲解飞行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观察和描绘空中飞行的物体。
4. 创作: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空中飞行的物体。
5. 分享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板书设计1. 我在空中飞2. 内容:飞行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观察和描绘空中飞行的物体,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空中飞行的物体。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描绘空中飞行的物体。
2. 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空中飞行的物体。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解决。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有效传授,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新课在新课阶段,教师介绍飞行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飞行方式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图画来表现飞行物体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我在空中飞》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表格)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我在空中飞》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飞天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简单介绍飞天。
飞天是佛教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的人物,她们有自身的动态,特别是那些极富表现力的衣裙和飘带、云气,加上飞花的衬托,一个个凌空飞舞,姿态优美。
2.出示宇航员在太空的照片,感受不同的飞翔姿态。
3.请学生一起表演“飞”的姿态。
4.同学们,你们飞的时候想要个伙伴吗?你们真正飞上天空,你们会遇到什么?(白云、小鸟、星星、月亮、飞船等)当你们俯瞰地面时,你又能看到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俯瞰图片,帮助学生感受俯瞰时情景。
四、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出示学生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方法。
五、尝试创作,大胆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在空中飞的人。
提示:可先将“我”及“我”的好朋友放在画面显著的位置上,然后将“我们”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交流,总结拓展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创作这幅画的。
2.学生互评,提出建议。
3.教师总结。
4.课后拓展:想一想,如果让画中的人真正“飞”起来,可以用什么方法?出示气球帮助小纸人飞翔的图片。
5.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6.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材料。
二、欣赏上节课作业,回忆想象
欣赏上节课部分学生作业,感受“我”在空中飞。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我在空中飞-人教新课标2023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飞行元素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形状来营造飞行的氛围。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飞行场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飞行作品。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我在空中飞-人教新课标2023
一、教学内容
《我在空中飞》是人教新课标2023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第5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想象中,体验飞行的乐趣,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在空中飞翔的情景。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飞行的基本元素,如翅膀、云朵等;
2.观察并描述自己在空中飞行的样子,激发想象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对于难点的解析,我可能需要更多的示范和直观的教学材料,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如何表现动态感。其次,我需要在课堂中更好地把握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实践和得到指导。
3.学会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飞行中的动态感;
4.创作一幅以“我在空中飞”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在空中飞》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飞行相关元素,理解并表达飞行主题;
2.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学会从色彩、形状等方面欣赏飞行中的美;
3.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运用想象力和绘画技巧创作个性化的飞行作品;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让孩子们有机会互相交流想法,而绘画实验则让他们动手实践所学的知识。我发现有的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很快地抓住动态感的要点,但也有孩子在这一步感到困惑。我意识到,我需要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多地提供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我在空中飞》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我在空中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在空中飞》是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剪贴和绘画等手段,创作出自己在空中飞的画面。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飞行动物的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剪贴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他们对飞行物体充满向往和兴趣。
然而,他们的绘画和剪贴技巧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剪贴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简单的绘画和剪贴技巧,创作出自己在空中飞的画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独特且生动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技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飞行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飞行的兴趣,导入新课。
2.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剪贴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创作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5.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评价、过程评价和技能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1.作品评价:作品具有创意,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2.过程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参与,与团队成员良好沟通,能主动请教教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我在空中飞》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我在空中飞》教案《我在空中飞》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代、现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想象,体验在空中“飞”的感觉,自由表达所见所想,体验美术创造活动的乐趣,并在其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过程与方法:展开想象,将自己“飞”在空中的姿态及看到的景象表现出来,拓展儿童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飞天的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方法,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现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想象、创作一幅飞天作品。
并能把自己“飞”在空中的姿态及看到的景象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空中“飞”起来,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想象“我在空中飞”的情景,激发合理的想象。
教学策略:本课内容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第九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依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采用创设情境、欣赏、谈话、体验、游戏、展示、巡回指导等综合性手段,根据学生发展环节需要自由变化,重在积极主动的引导、参与,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我在空中飞》教案(二)教材分析:飞向蓝天曾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梦想。
同样,每个少年儿童也都会有自己飞翔的梦。
设置本课目的就在于激发少年儿童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造型·表现”借助创意思维表达自己的梦想。
人类飞向蓝天的梦想早已实现,但是人们探寻太空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而人类飞向太空每一步的源头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本课选择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和表现古代传说的中国画作品《嫦娥奔月》来呈现我们祖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