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研究的走向及展望

合集下载

库切与凯里写作视角比较研究

库切与凯里写作视角比较研究
关键 词 : 流散 ; 视角; 第 三 种 文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I O一0 3 ; I 1 0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8 5 0 5 ( 2 0 1 4 ) 0 2— 0 0 5 9— 0 3
A C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J . M . Co e t z e e ’ S a n d Pe t e r Ca r e y ’ S Wr i t i n g P e r s p e c t i v e
( J .M.C o e t z e e ) , 且这 两位作 家 目前都拥有 澳大利 亚国籍。当文学研 究者将这 两位 作 家纳入 文学研究 范畴进 行分
析时, 发现可 以从世界文 学与 比较文 学的角度研 究这两位作 家的作品。本 文将从 第三种 文化的 角度分析 两住作 家 的作品 , 特别是他们在流散过程 中所创作 的具 体作 品来梳理他们 的写作策略。
本 文 的 研究 对 象 是 两 位 流 散 作 家 : J . M.库 切 ( J .M.C o e t z e e ) 和 彼得 ・ 凯里 ( P e t e r C a r e y ) o 2 0 0 3 年, 当在 库切 获得诺 贝尔 文学 奖 时 , 很 多人 会将 其归 为南 非作 家 , 但 实 际上 , 他 当时 定居 在 澳 大 利 亚 (目 前他 是澳 大利 亚公 民 ) ; 关 于凯 里 , 人 们 会 多将 他 归 为澳 大利 亚作 家 范 畴 , 但他 目前 定 居 在 美 国。在 全
2 0 1 4年 3月
Ma r . 2 0 1 4

澳大 利 亚 研 究 ・
库 切 与 凯 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系 北京 1 0 0 0 8 4)

白鸟库吉的中国观研究

白鸟库吉的中国观研究

白鸟库吉的中国观研究在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都提出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白鸟库吉的“南北二元对抗”理论对中国的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个理论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深化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白鸟库吉的“南北二元对抗”理论白鸟库吉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历史学家,他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理论,即“南北二元对抗”。

这个理论主要观点是,中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和以汉族为代表的南方农耕民族之间的斗争构成的。

南北二元的划分白鸟库吉以长城为界,将中国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长城以南,主要是汉族居住地,这一地区的人们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而长城以北,主要是游牧民族的居住地,这些民族的生存方式以游牧为主,与南方的农耕民族形成鲜明的对比。

南北二元的特点白鸟库吉认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是居无定所,以肉和酒为食,善于骑马和争斗。

他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身体强健,擅长战争,并且不怕牺牲。

而南方的农耕民族则以汉族为主,他们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注重定居和稳定。

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矛盾和冲突。

南北二元对抗的影响白鸟库吉的“南北二元对抗”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个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国历史并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文化的历史,而是由多个民族和文化组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主体。

然而,这个理论也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一些学者认为,白鸟库吉的“南北二元对抗”理论过于简化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

例如,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之间的冲突确实存在,但并不是唯一的矛盾。

在中国历史上,还存在着其他的冲突和融合,如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等等。

此外,白鸟库吉的理论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学派的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将中国历史简单地划分为南北二元是对中国历史复杂性的简化。

他们认为,中国历史更像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大熔炉,各种力量在其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 引言1.1 了解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重要性了解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和挑战。

临床生物样本库作为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承载着大量的生物信息和临床数据,为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和数据支持。

通过对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医学研究的方向,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了解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生物样本的重要性和保护,促进生物样本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深入了解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对于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甚至拯救生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增强读者对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医学科研的进步和创新。

1.2 介绍文章内容和目的本文将探讨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临床生物样本库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当前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发展方向,并推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技术不断创新、伦理合规问题、数据共享等方面带来的机遇,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促进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协调和健康发展。

通过对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深入分析,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未来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临床生物样本库是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增加,临床生物样本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通过建立大规模、多样化的生物样本库,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医学研究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也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和储存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精准医学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国内库切研究述评

国内库切研究述评

江 文艺出版社一年 的时 问里先后翻译 出版了《 等待 野蛮人 》《 彼得堡 的大师 》等经典作品 。对 库切的
研 究开始大量出现在各类期刊上 , 博士及硕士的选 题 也开始关 注库切 的作 品。

后, 南非 出现了一位重要作家科埃齐( J ・ M・ C o e t z e e , l 9 4 o 一) 。他 的作 品标 志着与南非 现实主义 、自然 主义传统彻底决裂。 在小说 《 在 国家的中心 》 ( I n t h e
第一 , 将库切小说置于南非 的文化 背景下进行
解读 。 南非的种族隔离 、 殖民历 史无 疑在库切 的小 说创作 中留下深深的烙 印。王旭 峰的 “ 库切与 自由 主义 ”固 中 ,从南 非的 自由主义 传统谈起 ,指 出库
切创 作是 以非种族 的个人主 义和普遍 的人道 主义 为特征 的 自由主义 。 但 由于南非种族隔离政治 的制
国内库切研 究述评
孙 雨 竹
( 南开大学外 国语学 院, 天津 3 0 0 0 7 1 )

要 :南非作 家 J. M. 库切是 2 0 0 3年诺贝 尔文学 奖得 主 ,然而在库切 获奖以前 ,国 内研究者对
他和他 的作品 关注很 少。本 文 旨在梳理 国 内库切研 究的 总体状 况及对 库切 重点作 品的研 究 ,最后指 出国
和质 疑 。石云龙 的 “ 他者 ・ 他 性— — 库切 研究 ”⑦
第2 4 卷
第1 0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1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V o 1 . 2 4 N o . 1 O
0c t . 20 1 5
2 O 1 5年 1 0月

_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_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解读

_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_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解读

“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010年 11月 19至 21日 , 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谢艳明教授主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约克大学英语文学系原系主任德瑞克 ·阿特里奇 (Derek Attridge 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聂珍钊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中致辞。

此次大会论文主要集中在“ 库切身份及其创作关系研究” 、“ 库切作品的翻译研究” 、“ 库切及其他后殖民作家的文本分析” 、“ 库切批评思想及后殖民理论研究” 四个方面。

一、库切身份及其创作关系研究牛津大学艾雷克 ·博埃默 (Elleke Boehmer 教授论述了库切的复杂身份对其观察、书写澳大利亚的影响 , 同时也论述了澳大利亚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及环境政治等对库切写作的影响。

香港公开大学首席教授谭国根 (Kwok-Kan Tam 通过分析库切的自传体小说《青春》 , 指出作者为了寻觅自我而远离南非前往伦敦 , 但最终陷入两难境地 , 由此身份问题成为成为其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石云龙教授认为库切的“ 他者” 身份使他为更多边缘化的他者代言 , 他对西方文明中缺乏人性的理性主义和肤浅道德准则的批判 ,使其作品中透出一种强烈的异于南非文学传统的他性。

通过对小说《耻》的分析 , 杭州师范学院曹山柯教授指出库切不仅关注被殖民者身份的迷失和追寻问题 , 也关注随着主体地位的衰落、边缘化及客体化 , 南非白人表现出的身份迷惘和困惑。

库切的特殊身份和其创作之间关系密切 , 在解读其作品时不能割裂两者之间的关联 , 但是决不能把小说中的人物及其经历简单地视为作者本人生活的真实再现。

自传即他传 ,这也是此次会议国内外的学者们所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

国内外库切研究述评

国内外库切研究述评

主要 是 因为作 家 及 其 作 品 当 时 尚未 真正 进 入 中 国文学 批评 者 的视野 。 其次 ,甚 至在库 切获 得 诺 奖 之后相 当长 的时间 内 , 国内文学 界对 他仍 有 不少 不解 与质 疑 的声音 。2 0 0 4 年初 由浙 江文 艺 出版 社⑧举 办 的 “ 库切小 说研 讨会 ”上 ,王安 忆 对 库 切 作 品 中所 谓 性 描 写 的过 度 与 失 当提 出 了
激 烈批 评 。而她 的观 点显 然不 是个别 的 , 同年 李
建军在 《 小说评论 》 上撰文指出, 库切的作品并 不像诺 贝尔文 学奖所 要 求 的那 样 “ 充满理 想 的热
情 与 力量 ” ,原 因在于 库切 本人 是一 个 “ 相对 主 义哲 学 的信奉 者 ” ,像 纳博 科夫 “ 一 样对 道德 问 题 采 取一 种不 置可 否 的态 度” ;另外 ,作 者也 特
根在 《 解 放军 外语 学 院学 报 》( 1 9 9 7年 第 5期 ) 上 的文章 “ 南非 文学 说 略 ”中 ,也简 略提 到 了库 切 :“ 在 戈迪 默之 后 ,南 非还 出现 了一位 重要 作 家科埃 齐 ( J . M. C o e t z e e ,1 9 4 0 一 。他 的作 品标 志 着 与南 非现 实主 义 、自然 主义 传统 的彻 底决 裂 。 在小说 《 在 国 家 的 中心 》( I n t h e He a r t o f t h e C o u n t r y ,1 9 7 7) 和《 等候 野蛮 人 》 ( Wa i t i n g f o r t h e B a r b a r i a n s ,1 9 8 0)中 ,科 埃齐 运 用 象征 手 法 、 黑 色幽 默 、 意 识 流等写 作技 巧 , 描绘 出滥 用 自然 资 源的 现代社 会 的蛮横 与 不公 。 ”- z 除此 之外 ,

裁切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裁切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裁切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Cutting Machine Industry Market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Report fo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cutting machine industry has been thriving, providing cutting-edge solutions for various sectors such as automotive, aerospace, electronics, and packaging. This indust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cutting,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overall growth of the global economy.The cutting machine market has witnessed substantial growth in recent years, propelled by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demand for automation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cutting machines, and the burgeoninge-commerce sector. Additionally, the rise in disposable income and the growing emphasis on productivity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have further bolstered the market.One of the key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cutting machine industry is the automotive sector. With the rising demand for vehicles globally, the need for precision cutting solutions has surged. Furthermore, the aerospace industry's stringent requirements for intricate and high-precision components have also fueled the demand for advanced cutting machines.A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the cutting machin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witness a paradigm shift towards auto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mart technologies. Automation will lead to increased productivity, reduced operational costs, and improved safety in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Moreover, the incorpo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into cutting machines will enable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nd autonomous operation, further enhancing efficiency.Another significant trend that will shape the cutting machine industry's future is the emphasis on sustainability. Manufacturers are increasingly focusing on developingeco-friendly cutting solution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includes the adoption of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iesand the use of recyclable materials in machine construction.Furthermore, the market is likely to witness a surge in the adoption of laser cutting machines due to their high precision, versatility, and ability to process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Laser cutting technology is anticipated to experience advancements, resulting in enhanced cutting speeds, improved quality, and expanded capabilities.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cutting machine industry will also witness the emergence of 3D printing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These disruptive innovations will revolutionize the traditional cutting processes by offering rapid prototyping, intricate designs, and customized solutions, thereby opening new avenues for growth and diversification.In conclusion, the cutting machine industry is poised for significant growth and evolution in the coming years,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utom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technologies. As businesses continue to prioritize efficiency, precision, andsustainability, the demand for cutting machines will soar, propelling the industry towards a dynamic and transformative future.裁切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随着技术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裁切机行业蓬勃发展,为汽车、航天航空、电子和包装等各个领域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临床生物样本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临床生物样本库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它存储着大量的生物样本和相关的临床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机遇1. 数据采集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生物样本采集技术不断涌现,为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如今,通过生物芯片技术、PCR技术等,可以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临床生物样本信息,为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医学信息化水平提高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医院和研究机构的数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临床数据得以数字化和标准化,为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条件。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也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建立更加全面和丰富的生物样本库资源。

3. 政府政策支持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支持也日益增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研和创新的政策,为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

这为生物样本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4. 个性化医疗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医疗技术的不断追求,个性化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临床生物样本库正是实现个性化医疗的重要资源基础,它可以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数据资源。

二、挑战1. 生物样本质量和信息安全生物样本的质量和信息的安全一直是临床生物样本库面临的重要挑战。

由于生物样本的采集和保存需要严格的条件,长期保存的生物样本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样本质量的问题。

隐私信息的管理和安全也是生物样本库管理中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2. 跨部门数据共享难题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涉及各个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需要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管理。

由于各个机构之间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共享难题一直是困扰临床生物样本库的重要挑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切研究的走向及展望
主义小说的到来, 如施蒂芬
华生就认为这
莎白
科斯特 洛 ∀ ∀ ∀ 一 位澳大 利亚女 作家
部小说是 ∗ 脱离南非自由现实主义 + 的一次 − 有益尝试。 然而, 尽管这部小说以其形式和 审美上的创新为不少评论家所欣赏, 但也一 直因为在政治方面有争议性的立场而饱受批 评, 被认为在对殖民主义的描写中忽视了种 族压迫中最 重要的经 济因素。彼得 斯 - 肖就这样评价道: 诺科 ∗ 非常遗憾的是 , 一
史中 的 个 人 : 库 切 的 魅 力 和 # 耻 ∃ 的主 写实主义文 学对文 明冲突 理论的 呼应 ∀ ∀ ∀ 细 读库切小 说 # 耻 ∃!( 等 一系列学术文章的出现, 中国学者开始仔细 阅读库切, 中国人研究库切的步伐真正开始 迈开。然而 , 与国外的库切研究比较起来, 我们对库切 的引进吸收无疑 仍处于 初始阶 段 : 首先是仅仅关注库切的少数代表作 , 如 耻 !, 而且也主要局限在情节介 绍和常规 主题评论的基本层次 ,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在 深度和广度上都相差甚远 ; 另外, 根据相关 139
斯特洛 ! 更是一度 让主人公 进入了 一个类 似卡夫卡 法律之前 ! 的情境之中。所以, 一部分库切评论便从互文性入手, 探索文学 传统对库切的影响和库切对小说这一文类、 特别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反思。将卡夫卡和贝 克特这两位对库切影响至深的现代主义作家 与库切作品作对比研究的评论也占据了相当
) ( 位置。 此外 , 鉴于库 切小说经常采用女性 人物作为第一人称 叙述者, 内陆深处 !、
构、对边缘地位的探讨、对声音和沉默的思 考 , 这些本来就是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共同关心的主题。同时, 由于库切的叙述者 往往沉湎于对语言、主体、写作、文本性等 问题的反思 , 所以后现代主义文艺评论也在 库切小说中找到了共鸣, 出现了不少将库切 和拉什迪、昆德拉这类后现代作家进行比较 的专题研究 ,
∀ ∀ ∀ 为虚拟主人公, 发表了数篇短篇小说, 于 2003 年结册出版, 书名为 伊丽莎白 科斯特洛 ∀ ∀ ∀ 八节课 !。 2005 年 , 他的新作 慢人 ! 出版。 与库切 作品在南 非引起的 广泛争 议相 比 , 国际评论界对库切则是厚爱有加。 1980 年 等待 野 蛮人 ! 在 英美 引 起广 泛反 响, 这一成功直 接带动了 灰暗地带 ! 和 内 陆深处 ! 在英美的出版 ( 1982 年 )。库切一 向将小说看作是对话的艺术, 认为对话与复 调正是小说这种文类区别于历史写作的主要 特色。他往往拒绝给自己的作品一个确定的 阐释, 而意在在读者中引起争论和对话 , 引 起读者对问题的思考。这一点恰恰符合了当 今西方社会对小说的审美标准。所以, 尽管 库切的作品 在其祖国南非引 起了巨 大的争 议 , 但这些争议却并没有阻碍他登上一个又 一个的国际领奖台。从 1985 年荣获法国费 米娜奖到 1987 年继米兰 昆德拉之后获得 耶路撒冷奖 , 1984 年和 1999 年库切又分别 凭借 麦克尔 K 的生活与时代 ! 和 耻! 两次荣获英语国家小说最高奖布克奖, 成为 唯一一位两次获此殊荣的作家。其后, 他的 国际声望日益上升 , 并在 2003 年达到了顶 峰 ∀ ∀ ∀ 这一年瑞典文学院终于将诺贝尔文学 奖授予库切 , 使学术界持续数年的猜测成为 现实。这些奖项无疑是对库切小说艺术性的 最好证明, 而且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库切小 说实际上把 握住了现代小说 创作的 主流思 想。 正因为库切小说包罗万象 , 对库切的研 究也几乎涵盖了现代文学批评的所有理论途 径。当然, 鉴于库切的南非背景, 将库切作 品放在南非小说创作这一大语境之中进行探
2003 年以前, 约翰 麦克斯韦尔 库 切 ( John M axw ell Coetzee) 对中国读者来说 无疑还是个陌生的名字, 尽管这位南非作家 在世界文 坛已颇具 声望, 屡 获国际重 要奖 项。这种情况与库切身为南非作家的边缘身 份不无关系。在库切 的全部作 品中 , 仅有 耻 ! 在荣获 1999 年布克奖之 后, 于 2000 年由张冲、郭整风翻译、百花出版社出版。 国内文学期刊对这位国际知名作家的评论寥 寥无几 , 他的名字大概仅仅出现在对国外文 学奖项评 选结果的 报道之中。这种情 况在 2003年库切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开始改 变 : 各大报刊及学术期刊都刊登了这位南非 作家的生平介绍和作品简介; 浙江文艺出版 社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火速翻译出版了 等待野蛮人 !、 春 !、 伊丽莎白 彼 得堡的大 师 !、 青 科斯特洛 ! 等一系列库
切作品 ; 对库切作品的解读也开始频繁出现 在各文学类核心期刊之中。早期评论中 , 较 有分量的无疑 是张冲、郭整 风的 而随着周 长才 越界的
%
代价 ∀ ∀ ∀ 解读库切的布克奖小说 # 耻 ∃!,
& 切小说的一种阐释 !、 仵从巨 ∋ 题 !、 蔡胜勤
风月何 以惊世界 ∀ ∀ ∀ 对库 历 史和历
瑞塔 巴纳德着重于探讨库切小说与南非田 园文学之间的关系 ; 0 托尼 默菲撰文讨论 141

外国文学评论
No . 4, 2007
库切等南非小说家和自由人文主义传统之间 的联系 ; 另有众多评论关注库切与另外一 位南非诺贝尔奖作家纳丁 戈迪默 ( N adine Gord i m er) 在创 作宗旨等 方面的 异同 , 还 有评论将库切置于南非白人作家这一特定社 会群体 , 试图挖掘这类作家写作的基本特色 及思想脉络 , 特别是他们的创作与南非种族 政治、与后种族隔离时期民族和解过程之间 的关系 ; 斯皮瓦克等知名学者也曾通过库 切的小 说 具 体 分 析后 殖 民 主 义 理 论 与 实
响 : 贝克特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在他的创作 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 美国 1960 年代的越战 风波也为 灰暗 地带 ! 的创作提 供了素材 与灵感。更重要的是 , 在美国这块远离南非 的地方 , 库切通过在图书馆中对早期南非殖 民历史的大量阅读 , ) 完成了他在精神上对 南非 ∀ ∀ ∀ 他一心想要逃离的故土 ∀ ∀ ∀ 的一种 回归。他对南非的历史和现状、对历史写作 的常规范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给 他日后的小说创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纽约州立大学执教期间 , 库切完成了 处女作 灰暗地带 ! ( 后发表于 1974 年 ) 的写作。该小说一 改南非写 实主义 创作常 规 , 在时空上都脱 离了南非 的种族 隔离现 实。它由两个相呼应照的平行叙述构成 ∀ ∀ ∀ ∗ 越南计划 + 涉及美国国防部对越作战的策 略分析 , ∗ 雅各布斯 库切的叙述 + 则展现 了 17 、 18 世纪开普敦丛林探险者的疯狂心 态。库切其后作品关注的一系列主题在这部 小说中都已初现端倪 : 对殖民者精神状态的 分析、对文本结构和话语实践的关注和对历 史写作常规的反思与挑战。在形式方面 , 这 部作品 , 特别是 ∗ 雅各布斯 库切的叙述 + 这部分到底应该算小说还是历史回忆录则成 了留待读者解决的一个问题, 也似乎预示了 库切后续作品中对历史书写的不断探索与反 思。可以说 , 贯穿库切小说的对小说和历史 之间关系的思索 , 在这部处女作之中已经形 成了一个基本轮廓。 作为南非第一个将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写 入作品、明确表示出对作品文本性之反思的 小说家, 库切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南非文坛的 关注。托尼 默菲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回忆 灰暗地带 ! 给南非文坛及文学课教案设置 带来的震动, 并如此描述自己初读这部小说 时的感受: ∗ 一种新的叙述形式、一种新的 想像方式, 一种新的行文方法已经进入了南 非文学。 +,这部作品被认为昭示了南非现代
/ 讨可以 说是库 切研 究的重 中之重。 其 中,
位有如此才华的作家会压制历史中的政治和 经济因素, 着重于对西方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分析。 +. 这类批评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指出了 库切作品的基本特点, 然而, 这种创作特点 成为批评矛头所指却与南非的具体背景有着 紧密联系: 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 政治斗 争的有效性和对历史事实的真实再现几乎成 了主宰南非小说创作及阅读的唯一标准。围 绕 灰暗地带 ! 产生的争议, 实际上也预示 了库切后来 几部作品 在评论界 的命运。从 内陆 深处 ! ( 1978 )、 等待 野 蛮 人 ! ( 1980) 、 麦克尔 K 的生活与时代 !、 仇 敌! ( 1986) 一 直 到 彼 得 堡 的 大 师 ! ( 1994) , 几乎库切每一部小说的诞生都会引 来类似的争论。直到南非的政治图景在 1994 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种族隔离制 度在形式上被废除, 民主政府也随之建立, 南非文坛对脱离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常规的著 作才表现出更加宽容、更加欢迎的姿态。 然而, 五 年 之 后, 库 切 的新 作 耻 ! ( 1999) 在为他迎来更多荣誉的同时, 也让 围绕库切的争论达到了顶峰。如果说库切此 前的作品在政治上召来的批评还仅限于缺乏 斗争性或斗争性不明确的话, 耻 ! 则被怒 斥为丑化黑人, 败坏新南非的形象, 甚至直 接遭到了南非总统姆贝基的批评。这场激烈 争论的直接后果就是库切因此离开了自己的 祖国南非, 从此定居澳大利亚。移居澳洲的 库切接下来在 不同场 合 ( 公 开发表的 演讲 或登载于不同刊物上的短篇小说 ), 以伊丽
南非一个荷兰裔家庭 , 接受的是传统英国式 教育。 1961 年获得 开普顿大学文学 和数学 学士学位后, 库切 赴伦敦进入 IBM 公司从 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在此期间, 库切获 得了开普敦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 其学位论 文的研究对象是美国现代派作家福特 马多 科斯 福特。然而, 在英国生活四年后, 库 切发现 自 己 并 没 能摆 脱 南 非 生 活 的 阴 影 ( 这实际上是他去英国的主 要目的 ) , 于是 他又去了 美国, 在 得克萨斯 大学研究 塞缪 尔 贝克特 的文体学。 1969 年库切取 得博 士学位 , 其 后在 纽 约 州立 大 学获 得 教 职, 1972年返回南非开普 敦大学任教。美国的 这段经历对库切的文学生涯有着关键性的影 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