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牙列间隙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31 牙 列 间 隙产 生 的病 因 牙 列 间 隙 的产 生 并 不 是 . 由单一因素引起 的, 往往在 同一个病例 中有几个 因素 同时存 在 , 齿数 量 异 常 及 牙齿 大小 形 态 异 常是 牙 列 牙 间隙产 生的最常见 病因。牙齿数量异常 : 主要是先天
2 结 果
笔者 自 19 年 以来 对 2 98 6例牙 列 间隙患 者 在修 复
者 只 要 求 单 颌 矫 正 , 善 间 隙 , 治 疗 结 束 后 经 过 调 改 在
前进行正畸治疗后 , 再进行牙列缺失及过小牙 的修复 , 其 中部分患者牙列间隙有不同程度复发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资 料 19 — 0 6年 ,共 收 治 2 . 9820 6例 牙 列 间
15 治疗 方 法 .
殆, 建立相适应 的咬合关系 。拆除 固定矫治器后的 1 2 个月 内, 患者 因各种原 因开始不戴保持器。 中 2 其 例牙周情况较差者均复发 。 前后牙 区均有牙列间隙的 7 例有不 同程度 的复发 。 单纯前牙区有牙列间隙的 1 7 例 中 ( 包 括 2例牙 周 病 患 者 )因牙 列 间 隙 的 轻重 程 不 , 度不一 , 需后 牙前 移的 6 全部不同程 度复发 , 例 而牙 列间隙较小且后牙未作前移的 1 例患者未复发 。 l 2 典 型病例 患者女 ,8 , . 2 l 岁 恒牙殆 , 牙 中性稍 磨 偏 近 中 , 中切 牙 之 间 约 有 1 上 左右 间 隙 , 颌 左 、 mm 上 右 侧 切 牙 均 为 过 小 牙 , 上 侧 切 牙 远 中有 2m 左 右 右 m 间隙 , 左上侧切牙近 、 中约有 1 . m 远 —1 m左 右的间 5 隙, 左下第 2 前磨牙缺失 ( 因龋齿拔除) 诊断 : 。 牙列间 隙伴过小牙畸形 ( 1 。治疗 : 图 ) 因患者要求仅行上半 口固定矫正+ 烤瓷修复 ,以解决牙列间隙造成 的美观 问题 。 行上颌标准方丝 弓矫治器矫 治, 后牙前移 . 集中 间隙 ,上颌侧切牙近远 中留出适 当间隙行烤瓷修复。 结果 : 牙 中性 , 下 颌 牙 齿排 列 整 齐 , 下 颌 中线 一 磨 上 上 致, 上颌侧切牙烤瓷修 复后牙列美观 , 无间隙( 2 。 图 ) 半 年 后 复 诊 , 由于 治 疗 结 束 拆 除 固定 矫 治 器 1 月 个 后, 患者 不 愿 戴保 持 器 , 列 间 隙复 发 ( 3 。 牙 图 )

正畸—修复联合矫治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的临床探讨

正畸—修复联合矫治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的临床探讨

正畸—修复联合矫治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的临床探讨作者:何金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2期【摘要】目的对成人牙缺隙患者进行正畸-修复联合矫治治疗进行探讨。

方法将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根管充填治疗,实验组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结果临床治疗显示,实验组成功率为95.1%,对照组组成功率为76.7%(P0.05)。

结论正畸-修复联合矫治治疗成人牙缺隙步骤简单,效果最佳且治疗后,恢复较快。

【关键词】牙缺隙;成年人;正畸-修复联合矫治;畸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医学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进展,人们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目前,口腔疾病已成为频繁干扰人们生活水平的典型疾病。

所以,越来越多的口腔患者对前牙美容、修整提出了更高的治疗效果。

就牙缺损修复而言,患者对于治疗,不只是满足可以正常咀嚼食物,对口腔美观层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经我院正畸科与修复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给部分口腔患者采用了正畸-修复联合矫治治疗成人患者牙缺隙,顺利的修复了牙列缺失,达到了牙齿美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范围19~45岁。

其中前牙缺失伴前牙内倾6例,前牙深覆7例,前牙反3例,前牙间隙11例,后牙缺失伴两侧基牙向缺失牙倾斜4例,舌侧倾斜1例,32例患者基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两组一般资料类似(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根管充填治疗:将治疗根管准备好并进行消毒后,上颌腭侧及下颌远中根管行根管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提取合适的糊剂对根管进行充填,并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行永久充填。

实验组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法治疗:①正畸治疗:矫治过程治疗不同于一般正畸患者的诊疗,起初使用0.014的镍钛丝将牙齿排齐,大部分是成年人患者,故采用细丝轻力的治疗措施,等口腔牙齿排齐之后,禁止按照常理途径关闭牙间隙,因为还需要确定修复间隙的保留,之后集中散在间隙。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间隙的效果分析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间隙的效果分析
1 . 2用 口腔 正畸 修复 联合 治 疗 的方法 ,取 得 了满意 的临床 疗效 ,现总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 . 1 临床 资料
本组 8 6例 牙 列 间 隙 患 者 中 男 3 1例 、女 5 5例 ;年 龄 1 8— 3 5岁 ,平 均 年 龄 2 6 . 5岁 。8 6例 患 者 中先 天性 牙 列 间 隙 2 9例 、因 牙缺 失 导 致 的牙 列 间 隙 1 9例 、牙 周 病 导致 的 牙列 间隙 1 6例 、牙 齿错 位导 致 的牙列 间隙 2 0例 。将 8 6例 患 者 随机分 为两 组 ,每组 各 4 3例 患者 ,两 组患 者临床 资料 等方 面 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具有 可 比性 。
对患者采 用 固定 或活动义 齿进行 治疗 。
1 . 3 疗效判定 口 l
① 良好 :口腔 功能得 到显著改 善 ,患 者对牙齿 排列及 面 容美 观非常满 意 ; ②一般 :口腔功 能得到 改善 ,达 到治疗 目 的 ,患 者基 本 满 意 ; ③ 无 效 :口腔功 能 没 有 明显 改 善 ,没
口腔 临床 中牙列 间隙是 一种 常见 的症 状 ,对 患者 的 口腔 功能 和颜面美 观均会 产生不 良影响 ; 常见 的治疗方 法是 采用 修 复 的手 段进 行 治疗 。但传 统 的修 复 治疗 有 其局 限性 ,只 能解 决 局 部 的牙 齿 问题 ,不 能 根据 牙 列 间隙 产生 的原 因进 行综 合 治 疗 ,其结 果 只能 是治 标 不治 本 ,不 能美 观 和 功能 兼顾 。由于忽略对 基牙健 康 的考 虑 , 使得基 牙牙体制 备过 多 , 存在 造成食 物嵌 塞的可 能 ,甚 至有引发 牙周病 的危 险 p 】 。近 年 来 ,随 着 口腔 正 畸学 科 的 日益 成熟 ,逐渐 形 成 了多 学科 共 同治 疗 的模式 ,使 修 复 治疗 的疗效 和 预后 均 有 了较 大 的

成人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观察

成人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观察

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单纯种植义齿修复 , 为对照组 , 2 0 0 9年 7月一2 o l 1 年 6月间收治 的 4 2例患者采用正 畸联合种植 修复进行治疗 , 为联合组 , 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合格率高达 9 5 . 2 4 %, 对 照组为 7 3 . 5 3 %,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1 9 < 0 . 0 5 ) 。 结论 成人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 损 , 咬合功能 良好 , 效果 美观 , 患者满 意
常规服用抗生素 3  ̄ 5 d , 术后 1 0 d左右拆线 。④后期 修复治疗 :
等种植体骨结合 趋于稳定 , 且获得稳定 的正 畸效果 时 , 施行 种植
成人正畸联合 种植修 复治疗前牙 错颌畸形及牙 列缺损 , 取得 了
较 为满意 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不正、 散隙 、 对颌 牙伸长 、 缺牙 间隙变 小 、 邻牙倾斜 、 个 别牙扭转 、 反颌等牙齿 畸形 . 严重影 响到患者 的 日常生活和牙 齿美观 , 种植
内的间隙 , 开辟足够 的义齿种植 间隙。 加 强缺 隙区邻牙位置 与牙 根 方 向的调整 , 以便 种植体 周牙龈乳头能更 美观 。③种植 体植 入: 正畸治疗 结束 后 , 确 保种植 条件成熟 就可 行种 植体植 入手
均无 全身系统 性疾病 。1 5腔卫生条件 良好 ,缺牙 区的骨 质及牙
龈、 牙槽 黏膜等均无 明显炎症 和其 它病 变 , 无 严重牙周 炎 ; 缺牙 区骨质与骨量 为理想种植要求或通过种植修复前的手术 可达到
无 明显透射影 , 周 围垂直 向骨吸收未超 0 . 4 m m, 无明显不适症状 ; 合格 : 种植体周 围有较小透射影 , 周围垂直向骨 吸收未超 0 . 5 m m, 无严重不适 症状 : 不合格 : 种 植体周围有较 大透射影 , 周 围垂 直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效果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效果

g e s t a t i o n a l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 J ] . D i a b e t e s R e s a i n P r a e t , 2 0 0 7 ,
7 7: 1 7 4 —1 7 9 .
正 畸 与修 复 联 合 治 疗 牙 列 缺 损 伴
第3 5卷

第 1期
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
J GCT CM
N0 .1 V0 1 .3 5
9 6・
2 0 1 3年 1月
J a n u a r y 2 0 1 3
4 讨 论
后2 h血糖平均值分别为 8 . 0 5 7 、 1 0 . 6 0 3 、 8 . 9 2 3 , 可见未 接受 运动治疗患者 的不 同时间血 糖均 高 于接受 运 动治疗 患 者 的血糖 , 且 实验 组与 对 照组 的 比较均 有 统计 学差 异 ( P<
4 8 8 .
[ 5 ] 吴静 , 薛耀明 , 李晨钟 , 等. 利用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 妊娠 糖尿病患 者 孕 中 晚期 的 血糖 漂 移 [ J ] . 中 国糖 尿 病 杂 志 ,
2 0 t 0 , 1 8 ( 6 ) : 4 4 9— 4 5 1 .
[ 6 ] K e s t i l K K , E k b l a d U U , R o n n e r n a a T . C o n t i n u o u s g l u c o s e m o n i t o —
进 行 干 预 。 本实验通过运动 疗 法对其 进行 干 预 , 结果 显 示 , 实 验
本组研究资料 结果 显示 运动 疗法 对糖 尿病 孕产 妇 的 结 局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 可 以作 为妊娠糖尿 病患 者的有效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32例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32例
1。
形恢 复理想 ; 边缘 密合 、 龈 无龈炎 ; 继发 龋 , 牙周 病 无 无 变 ; 桥无 松动 脱 落。失 败 : 冠 以上标 准有一 项异 常 即判
为失 败 。
表 1 3 例 患者 的错 骀 类 型及 牙缺 失 :2例 患 者 修 复 后 牙 排 列 整 齐 , 合 功 能 . 3 咬 好 , 复 体 自然 美 观 舒适 , 修 中线 无偏 斜 , 访 1 随 ~4年 , 畸形 无复 发 , 效 满意 。 疗
1 2 1 治疗 前 准备 : 于伴 有错 袷 畸形 而要 求 修 复 的 .. 对
患 者 , 畸 治疗前 先 行 口内患 牙 的牙 髓 、 周 治 疗 , 正 牙 治 疗 后开 始正 畸 治疗 。 1 2 2 正 畸治疗 : 取 研究 模 及 摄 x线 全 景 片 , 过 .. 先 通 模 型测量 及 x 线 分 析 , 定 正 畸 及 修 复 方 案 , 与患 制 并 者 沟通 , 明正 畸所 需 的 时 间和 费 用 及 正 畸 后 修 复 的 说
维普资讯
四川 医 学 20 06年 1 1月第 2 7卷 ( 1 期 ) ScunMei l ora ,06 V12 , o 1 第 1 i a d a Jznl20 , o.7 N .1 h c f
・1 0 ・ 2 3
● 五 官科论 著 ●
许 多 缺牙 同 时伴有 深覆 袷 、 列不 齐 、 轴偏 斜及 散在 牙 牙
间 隙等错 袷 畸形 的病例 , 应加 以正 畸处 理 , 动修 复效 被 果 不佳 。我 院 口腔 科 于 20 0 3年 8月至 2 0 0 5年 1 月采 1 用正 畸配 合修 复 的方法 , 治疗 3 2例前 牙缺 失及 牙 体缺 损 的病例 , 得较好 的效 果 , 取 现报告 如 下 。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以及修复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对近两年68例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划分两组,有常规组与联合组,统计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最佳治疗方案。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度分数评价p>0.05。

治疗之后,联合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均值(5.92±1.22)、美观度评分均值(5.73±1.13),常规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均值(3.85±1.24)、美观度评分均值(3.62±2.40),比较之下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联合组出现疼痛感有2例患者、张口障碍有1例患者、关节压痛有1例患者、咀嚼肌痉挛有1例患者,产生率是14.7%,较常规组29.4%小,p<0.05。

结论: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要首选口腔修复治疗与正畸的治疗方案,更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应用效果对于口腔疾病,牙列缺损是常见形式,更多是牙齿缺失引出机体恒压牙列不够齐全,很有可能使得患者的牙周组织形态出现改变,一方面影响了患者正常咀嚼,另一方面让患者的消化系统负担加大,不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现阶段牙列缺损体现出口腔修复治疗的优势,按照人工牙对牙列组织进行修复,使得患者的口腔组成结构得到改善。

并且一些资料明确口腔正畸有助于牙列缺损患者早日恢复口腔健康,对提高患者口腔美观度产生积极影响。

为此对68例患者加以分组调查,实施不相同的治疗方法,实际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牙列缺损患者68例被纳入调查范围,均匀划分两组,第一组为常规组、第二组为联合组,前组有17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龄所处22-68岁区间,均值(39.11±2.40)岁。

后组有15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所处25-70岁区间,均值(42.11±1.63)岁,互相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呈现正态分布特点,p>0.05。

72例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患者的临床观察

72例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患者的临床观察

72例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患者的临床观察作者:徐晓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72例牙列间隙患者均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牙列间隙应在治疗前后用游标卡尺对其进行精确测量,并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牙列间隙明显减小,纠正了牙齿畸形症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牙列间隙发生概率最高的是中切牙,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效果完全满意者20例,比较满意者52例,2例患者在佩戴矫治器期间并发牙周病,停止治疗并积极治疗牙周病后再次给予正畸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满意;2例切牙先天缺失的患者经矫治后复发,给予重新矫治后进行义齿修复。

结论牙列间隙的发生率较高。

所有患者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牙列间隙消失,前牙形态正常,左右基本对称美观,上下前牙中线协调一致,覆合覆盖关系趋于正常,牙齿畸形得到纠正,外形恢复自然美观,符合生理要求,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正畸;修复;牙列间隙;临床特点牙列间隙是由于骨量大于牙量、前牙或后牙缺失、不同程度的牙周病、锥形过小牙、上颌中切牙间多生牙拔除后、上唇系带附丽过低、不良习惯等多种原因导致,其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发音及咀嚼功能,还会导致下颌关节病,且对患者的面容美观造成影响和心理上的障碍[1],因此应针对牙列间隙症状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文作者选取2007年5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牙列间隙患者,对牙列间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2例牙列间隙患者,男29例,女43例;年龄17-44岁,均龄29.6岁,其中17-30岁51例,占70.8%。

牙列间隙的发生部位:发生在上颌牙列者82例,发生在下颌牙列者6例,上下牙列均有者32例;中切牙出现间隙者96例,在尖牙部位者15例,其他部位者9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2 ] 李静凯.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J ] .当代医学, 2 0 0 9 , 1 5 ( 3 O ) : 1 2 3 。 [ 3 ] 金 植芬. 临床 输液 外 渗原 因分析 和 预 防对 策 [ J ] .基 层 医学论 坛 , 2 0 1 0 , 1 4
( 1 8) : 21 6。
[ 6 ] 林桂荣, 刘 京凤 , 王 恒珍. 2 0 % 甘露 醇致 静脉 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护 理 [ J ] . 中华 护理 杂 志, 1 9 9 8 , 3 ( 2 ) : 7 1 。
行 气 化 滞 汤 辩 证 治 疗 反 流 性 食 管炎 的 临床 研 究
刘 卫锋
( 鹿 邑县成人 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
鹿邑 4 7 7 2 0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行气化滞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 0 例反 流性食 管炎患者随机分 为 2组。治疗 组4 0例 , 采用 中药加味行 气化滞 汤治疗 ; 对照组 3 O例 采 用 西医治疗, 疗程 6 0天; 通过观察 患者 临床 症状、 胃镜结果 、 复发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 较对照组, 治疗组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 。结论 : 口服 加味行 气化滞汤 可以明显 改善反 流性 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 减少 复发率。 【 关键词】 反流 性食管 炎; 行气化滞汤 【 中图分 类号】 R 2 5 9 . 5 7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J 1 1 — 0 2 2 5 一 O 1
反流性食 管炎是指 由于胃、 十二脂肠 内容物反流 , 进入食管 引起的食 管炎症性病 变 的疾病 , 主要表现为烧心 、 反酸 、 胸骨后 灼痛 等症。 目前西医对 于反 流性食管 炎的治 疗 主要是 以抑酸 、 促 胃动力治疗为主 , 但复发率 高。笔者 自 2 0 1 0年 1 O月 ~ 2 0 1 1年 l 0 月 应用行气化滞汤治疗反 流性食管炎 4 O例 , 取 得 了较 好的 临床疗效 , 且 随诊发 现复发率 较低。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 法 1 . 1 诊断标 准: 西医诊断参照《 中国胃食 管反流 病共识 意见》 [ 1 ] 中有 关标准 ; 胃镜 诊断分级 : I 级为食 管粘膜呈点状或条状充血 ; I I 级为条状 充血、 糜烂 , 并 有融合 , 但非全 周性 ; I I I 级为病位广泛 , 充血 、 糜烂融 合后形成溃疡。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 中医内科 学》 [ 2 ] 辨证为气机郁滞 、 胃气上逆型。 1 . 2纳人标准 : ①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 ; ②中医辨证分型属气机郁滞 、 胃气 上逆型 ; ③无 胃镜检 查禁忌症 ; ④年龄 在 1 8— 7 O岁 ; ⑤ 同意并 能接受 治疗 、 观察 和各项 检查者。 1 . 3排除标准 : ①不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 ; ②合并有消化性溃疡 、 肿瘤及伴 有其他消化系统严重疾病者 ; 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系统 、 泌尿系统 、 血液 系统疾病者 ; ③反 流性食 管炎辨证分型不属于气机郁滞 、 胃气上逆者 ; ④妊 娠、 哺乳期妇女 , 或对 中药有过 敏史者 ; ⑤精神病 患者; ⑥拒绝参加本试验者 。 1 . 4一般资料 : 本研 究共纳入病例 7 0 例, 为2 0 1 0年 1 0月 一 2 0 1 1 年l O月期 间中 医 消化科 患者。全部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随机分 为 2 组, 治疗组 4 0 例, 对照组 3 O 例。 1 . 5干预方法 干预措施 : 对 照组 : 奥美拉 唑镁肠溶 片 2 0 a r g B i d +多潘立酮 片 l O m g T i d 。 治疗 组 : 行气化滞 汤; 方药组成 : 香附 1 0 g 、 川芎 1 5 g 、 栀子 2 0 g 、 苍术 3 0 g 、 法半夏 1 0 g 、 神曲 1 5 g 、 瓜蒌 3 0 g 、 枳壳 I O g 。每剂方药由智控煎药机 z K J —I A I O自动煎 煮成至 4 0 o I l l I , 早 晚各 1 次, 2 0 O a r l / 次 口服。 干预时长 : 两组均 干预 5 6 d 。 1 . 6观察指标 : 1 . 6 , 1 症状 积分: 采用症状尺 , 记录评价反酸 、 烧 心、 胸痛 3个主要症状 的严 重程度 , 并予积分 。 1 . 6 2内镜 下食管粘膜炎症分级 : L o s A n g e l e s 分级 : A级 : 一个或一个 以上粘膜破损 , 长径小 于 5 m m; B级 : 一个或一个 以上粘膜 长径 大于 5 m m, 但没有融 合性病变 ; c级粘膜 破损有融合 , 但小于 7 5 %的食管周径 ; D级粘膜破损有融合 , 至少达到 7 5 %的食 管周径 。 1 . 6 . 3 安全指标 : 治疗前后血清谷草转氨酶 、 谷丙转氨酶 、 肌酐 、 尿素氮指标 的改变 , 治疗后指标超 出正常范围考虑为药物不 良反应。 1 . 6 . 4 远期疗效 : 观察 随访 停 药 2个 月时 的 主要 症状 复 发情 况 , 分 为 复发 、 控 制 2 类。 1 . 7 疗效评 价标 准 参照《 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3 ] 拟定。 痊愈 : 症状消失或 内镜下食管粘膜正常 。 有效 : 症状积分下降超过原来积分 5 0 %或内镜下食管炎分级降低 1 级以上。 无效 : 症状积分无 明显改变或 内镜下分级 降级或分级不变 。 1 . 8统计 学方 法:应用 S P S S 1 7 . 0统计 软件 , 采 用 两独立 样 本的 非参 数 ( M a n n— Wh i m e y U ) 检验, 以 P< 0 . 0 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 2结果 2 . 1 差 异性分析 : 两组患者在症状积分 、 性别 、 年龄 、 及 内镜分 级分布上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2 . 2 两组 』 临床疗效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n , %)
2 0 1 4年第 1 1期
管刺激性较强 的药 物 , 宜选择较粗 的血管 ;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 的血液病 、 肿 瘤等患者 , 需 建立静脉使用计划 ; 使用有发泡作用 的药 物 , 应 避免选择靠 近神经 、 韧带 、 关节 的手背 、 腕和肘窝部静脉 。 3 . 3 输液外 渗的处理 方法 这类情况 出现时 , 如何按照实际情况 , 选择合适 的护理方法进 行 妥 善的处理 , 也是 护理人员应该掌握 的必要 的知识 。 3 . 4局部封 闭 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 , 可用利多卡 因 l O O m g十 地塞 米松 5 a r g +生理盐水 4 m l 在 包 块底部选择三 三 个点平行于皮肤进针 , 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 。 3小结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 我深深地感受到 , 要想 把护理 工作做 好 , 不仅仅 要求我 们对 自 己的专业 知识十分熟悉 , 专业 技术十分熟练 , 更 要关心患者 的 内心健 康 , 从 生 理 和心理 两方面关心患者 , 充分调动患者 配合治 疗 的积极性 , 消除 患者的抵 触心理 , 缓解 患者 与 医院之间的冲突 , 这不仅对 预防静脉输液外 渗和护理具有 重要意义 , 在 以后 漫长的护 理 生涯中也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因此 , 在 临床护理工 作中 , 我们要努力 提高 自身 的技 术水 平 ,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 中的病情变 化 , 及 时发 现、 预防和处 理静脉输 液外渗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