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大附中2014高中政治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二、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熟悉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教学进程】一、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之间和之间的彼此、彼此和彼此。

二、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彼此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

辨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思考:为何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联系的客观性的方式论意义:(3)举例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但并非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咱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的,即令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的。

总之,要一切以、和为转移。

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事物之间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彼此作用的关系B.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和彼此作用的关系C.事物和事物内部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彼此作用的关系D.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和彼此作用的关系2.唯物辩证法以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表此刻()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份、要素、环节是彼此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彼此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彼此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任何两个事物都无条件地联系着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加给事物D.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4.为知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按照北京地域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肯定各类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

高中政治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

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框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和历练,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思维方式也趋向成熟,看问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也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高中政治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精品导学案新人教实验版必修4

高中政治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精品导学案新人教实验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检测题限时5分钟内完成;带※号的为选做题。

【课前预习案】【使用要求】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预习检测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

3.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概念请及时的提出来。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基础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从事物之间来看:②从事物内部来看:③从整个世界来看:(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知识拓展】1.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联系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侧重强调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

高一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一、知识考点: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___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原理内容: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

2.联系是普遍的表现: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二)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是具体的是有条件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一切以为转移。

(三)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不以。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把握事物,切忌。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注意: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他们都是_____的。

(四)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内容: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三、易混易错点: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

2.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5.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联系,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四、巩固练习1.著名诗人雷抒雁曾有一段描写枯树和柔藤的诗句,读来令人感动:“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这段描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B.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的C.事物间都有本质联系D.事物内部存在着和谐2.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高中政治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探究一 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提醒:不能把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辩证联系,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升华2013年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00元和9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07元和0.08元,油价上调后,直接受影响的是运输成本增加,同时还将波及制造业、石油化工、纺织业等大片下游行业。

化肥、农用薄膜、柴油发电等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运输成本的增加会拉高菜价。

本轮油价上调会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对我国CPI 也是个挑战。

油价、农产品价格、CPI之间有何关系?上述材料蕴涵哪些哲理?答案(1)油价上调影响化肥、农用薄膜、柴油发电、运输成本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影响到我国的CPI。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名师点拨准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虽然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两个事物之间就不存在具体的联系。

典例1水是维持生命的理想液体,缺了水,人类和地球将不复存活,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的沙漠,生命的迹象将消失。

高中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唯物辨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一、【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0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1.联系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的一个总特征。

2.阅读课本P54第一自然段联系的含义:3.联系的特点(阅读课本P54—57)(1)联系的普遍性P54表现在: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联系的客观性P55①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思考: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P56表现在: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归纳总结】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新)高中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4

(新)高中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唯物辨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一、【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0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1.联系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的一个总特征。

2.阅读课本P54第一自然段联系的含义:3.联系的特点(阅读课本P54—57)(1)联系的普遍性P54表现在: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联系的客观性P55①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思考: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P56表现在: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归纳总结】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河南师大附中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修订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河南师大附中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修订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联系的内涵及其特性,即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自主学习一、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和。

二、联系的特性1、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的有机体。

2、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的,不以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改变事物的,调整的联系,建立。

探究二: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为什么?探究三: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一位少妇来到拍卖行,要求拍卖其丈夫的电话号码和汽车牌照。

“夫人,这可是上上的吉祥数啊!”拍卖行的经理看过号码,对少妇说,“你瞧,电话号码是‘发发发我就要发’(8885918),汽车牌照是‘要发要发一路发’(1818168)。

夫人,您丈夫同意把他们卖掉吗?”少妇抽泣着说:“我不知道。

”“为什么呢?”经理迷惑的问道。

“他因为破产,昨天跳楼自杀了!呜呜呜……”请结合本框知识,谈谈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四: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够在网上和远隔千里的网友讨论问题,各抒己见。

请结合本框知识,谈谈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五:一顿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什么特性?请试举几个类似的事例。

2.下列观点、做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①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②地震预示国家兴衰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3.科学研究表明,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人的总死亡率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U型或V型,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师大附中2014高中政治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新人
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⑴ 识记 ○ 联系的含义。

○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理解 ○ 联系的多样性。

⑶ 运用 ○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
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目标
牢固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的内涵及其特性,即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
难点:联系的客观性
学法指导
讨论法 探究法 讲授法
知识链接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
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
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思考,“蝴蝶效应”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二、联系的特性
1、联系的普遍性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 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 的有机体。

2、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 的,不以 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 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

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
,改变事物的 ,调整 的联系,建立 。

3、联系的多样性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内部联系和、
和非本质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了解)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

因此,我们要一切以、、为转移。

探究三: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一位少妇来到拍卖行,要求拍卖其丈夫的电话号码和汽车牌照。

“夫人,这可是上上的吉祥数啊!”拍卖行的经理看过号码,对少妇说,“你瞧,电话号码是‘发发发我就要发’(8885918),汽车牌照是‘要发要发一路发’(1818168)。

夫人,您丈夫同意把他们卖掉吗?”少妇抽泣着说:“我不知道。

”“为什么呢?”经理迷惑的问道。

“他因为破产,昨天跳楼自杀了!呜呜呜……”
请结合本框知识,谈谈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四: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够在网上和远隔千里的网友讨论问题,各抒己见。

请结合本框知识,谈谈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五:一顿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什么特性?请试举几个类似的事例。

(B级)2.下列观点、做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①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②地震预示国家兴衰
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C级)3.科学研究表明,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人的总死亡率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U型或V型,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增加。

这说明()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B级)4.2007年是农历猪年,人们不断听到“猪年出生的孩子是小金猪,有福气”的说法,这种说法()A.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B.体现了一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联系着
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级)5.我国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说明()A.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C.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B级)6.2009年春夏之交,甲流事件,使人们更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这一过程表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已有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②人们可以能动地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级)7.一个男人在社会中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反映了 ( ) 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B级)8.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的人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认为只有西方的“蔚蓝色文明”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获得生机。

这种谬论的错误在于()A.强调外部联系依赖内部联系
B.否认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C.否认了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D.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A级)9.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B级)1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的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的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级)1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的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
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知识框架与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