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记录

合集下载

教研活动观课评课记录

教研活动观课评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

本次活动邀请了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课评课。

二、活动过程1.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优秀教师示范课。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细心观察,积极思考。

2. 分组讨论,交流教学经验观摩结束后,各学科组进行了分组讨论,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3. 评课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拓展学生知识面。

三、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观课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提升了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

本次教研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实效,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 教研活动要注重教师需求。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针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

3. 教研活动要创新形式。

为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不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让教研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初中语文《石壕吏》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教学观摩与点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

初中语文《石壕吏》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教学观摩与点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

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一)(表六)
执教者:学校:时间:
班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石壕吏课型:教读
一、教学过程记录
1、导入课文
(1)回忆学过的杜甫诗歌;
(2)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
(1)石壕吏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
(2)而老妇人是如何应对石壕吏的?
3、深入研读
(1)指导朗读;
(2)补充石壕吏与老妇人的对话;
(3)同学演绎石壕吏与老夫人的对话;
(4)对于老夫人这样苦难的家庭,石壕吏与诗人分别持怎样的态度?4、写作赏析
(1)本诗采用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2)补充侧面描写的例子——《陌上桑》。

5、总结内容
杜甫诗歌常见主题:忧国忧民
6、布置作业
三、观课报告
章老师在课前有让学生介绍古诗的环节,把它作为课前常规坚持下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发言者公众演讲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益处。

章老师在讲课前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杜甫这个诗人的背景,以及当时的具体的历史时代背景。

章老师非常强调知人论世,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及诗人所处的时代,将能更好的体会诗歌情感。

我挺喜欢的一个环节即“补写”环节,补充写出石壕吏逼问的话,以及老妇人回答的话。

使学生充分地进入诗歌情境,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有一处略觉不妥:在讲解侧面烘托的描写手法时,章老师举了《陌上桑》中罗敷的例子。

对美女的描写以及讲解过程中引起的学生情感、兴趣点上的变化与骚动,都不大利于传达本文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哀悯之感。

以此而知,即使是举例子,也要考虑内容的契合度以及情感思想上的契合度。

观课记录3张齐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六年级

观课记录3张齐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六年级

观课记录3张齐华《⽤⽅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六年级
这个内容西师版教材也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的。

课堂流程:
1.简单复习⽤数对表⽰数
2.需要救援的船只的⽅位。

设置:离灯塔不远以灯塔为基准学⽣讨论船只的位置,并汇报教师在学⽣汇报时有针对性的提出⽅向和距离,特别通过对⽐提醒⼀般以南北为基准表述⽅向。

3.救援船1练习上述知识点
4.救援船2 告诉⾓度是西偏北的,设置障碍练习,同时强调以南北为基准。

5.救援船3 根据表述找位置。

从⾯到线到点。

步步明确。

6.两种⽅式优劣分析及两种⽅法描述的特点。

两个关键信息,两条线相交成⼀个点,确定位置了。

收获:
1.课堂设计整体感强,把所有的环节⽤救船这⼀条线贯穿始终。

2.表扬点对点到位,娃娃感受真实的快乐。

3.救援船3总巧妙⾯线点步步推进。

疑惑:如果时间允许,是不是会返来。

观课议课记录表

观课议课记录表
教师观课、议课记录表
观课教师
徐玉峰
科目
语文
年级

时间
2014.10.22
观课内容
21老人与海
执教教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刘丽丽
观察维度
教学环节
观察视角




纵观刘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各个环节时间安排较合理,开始导入课题用了三分钟的时间,第二个环节的第一部分提问学生用了五分钟的时间,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品味老人和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也使用了五分钟的时间,第二部分集体反馈,品读情感这环节此时用的时间多些有十三分钟的时间,当进行第四环节老师示范朗读老人与海鸥的情感用了六分钟的时间,在安排拓展想象五六环节八分钟,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小结时,稍感仓促,有时间有点紧。








纵观刘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各个环节时间安排合理,只是在最后学生小练笔时感觉时间有点紧,不够用。




提问时能否把几个问题集合为一个大的面,是不是能把时间更好的充分运用?

语文观课议课记录表的范文

语文观课议课记录表的范文

语文观课议课记录表的范文一、基本信息。

# (一)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 (二)授课年级。

[具体年级]# (三)授课课题。

[课题名称]# (四)观课日期。

[具体日期]# (五)观课教师。

[自己的姓名]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10分钟)2. 我觉得这个导入挺有趣的,用笑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很自然地过渡到课题,就像用一根魔法棒,轻轻一挥,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了。

不过呢,感觉这个笑话和课文的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如果能找个和课文内容更相关的小趣事就更完美了。

# (二)字词学习(15分钟)1. 老师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那粉笔字写得可真漂亮,就像印刷体似的。

然后开始带着同学们读,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读音。

读到“狡黠”这个词的时候,很多同学读错了,老师就特别耐心地给大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还举了个例子:“有个小狐狸很狡黠,它总是用聪明的小计谋骗其他小动物。

”同学们一下就记住了。

2. 在字词讲解方面,老师做得很扎实。

但是呢,感觉有点太按部就班了。

比如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先试着读,然后找出觉得难读或者难理解的字词,这样可能会更能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而不是老师一股脑儿地全讲了。

# (三)课文讲解(20分钟)1. 老师开始逐段分析课文,先让同学们默读一段,然后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有个同学回答得不是很准确,老师就引导他,从段落里找关键句子,慢慢这个同学就回答对了。

老师还特别擅长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课文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

比如说课文里描写景色的那一段,老师说:“这景色就像一幅画,有绿色的树做边框,中间是五颜六色的花朵和清澈的小溪,那简直美极了。

”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2. 这里老师的引导和讲解都很不错,不过感觉在课文讲解的时候,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太少了。

语文课嘛,就应该让学生们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讨论,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让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学了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生字词、课文的主要内容之类的。

七年级《春》观课记录与评价

七年级《春》观课记录与评价

七年级《春》观课记录与评价评价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七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学的《春》这堂课。

哇,老师一上课就给大家展示了好多春天的图片,有五颜六色的花,还有嫩绿的小草,一下子就把咱们带进了春天里。

大哥哥大姐姐们读课文的时候可认真啦,声音又响亮又好听,就好像春天的小鸟在唱歌。

老师还让他们分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可热闹了。

比如说讲到春天的风,有个大姐姐说风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摸着她的脸,好温暖。

这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春风的温柔。

这堂课真有趣,让我也好想去感受春天啦!评价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去看了七年级哥哥姐姐们上的《春》这节课,可有意思啦!老师一开始就问大家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哥哥说春天是绿色的,因为到处都是绿草;有的姐姐说春天是彩色的,因为有好多漂亮的花。

在课上,他们还一起模仿春风的声音“呼呼呼”,模仿春雨的声音“滴答滴答”,可好玩了。

就像咱们做游戏一样。

我记得有个哥哥讲他在春天里放风筝,风筝飞得高高的,他特别开心。

听了他的话,我都想马上去放风筝啦!这节课让我知道了春天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事情。

评价三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讲七年级的《春》这堂课。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大的柳树,柳枝随风飘呀飘,可好看了。

哥哥姐姐们读课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到处都是花香。

有个姐姐说她看到春天的小河解冻了,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就像在跳舞。

还有个哥哥说他在春天里种了一棵小树苗,盼着它快快长大。

听了他们说的,我也好想在春天里做很多很多有趣的事。

评价四小朋友们,今天我看到七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上《春》这课,太精彩啦!老师带着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美景。

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粉粉的,像天边的云霞。

课堂上,哥哥姐姐们还分享了自己在春天里的小故事。

有个大姐姐说她和爸爸妈妈去野餐,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舒服极了。

还有个哥哥说他在春天里观察到了一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

这堂课让我对春天充满了期待!评价五小朋友们,快来听我说说七年级的《春》这堂课。

初中六年级语文《盼》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教学观摩与点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

初中六年级语文《盼》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教学观摩与点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

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四)(表六)执教者:学校:时间:班级:六年级科目:语文课题:《盼》课型:教读一、教学过程记录1、检查预习,快问快答(1)盼的含义;(2)盼的事情;(3)为什么盼?2、在盼的过程中,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3、下雨时,我为何不直接请求妈妈允许自己穿雨衣出门?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件有一些傻气的事5、教师小结(1)源自孩子对未知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热情,是孩童心里最真实的写照,也是童年纯真美好,生动有趣的所在。

(2)盼的过程虽有一些波折、煎熬,但也正因为这些,反而使最后的喜悦变得更加强烈,更让人记忆深刻,盼的过程也是人成长的过程。

三、观课报告苏老师上课充满活力,语言生动,思路清晰,语气语调亲切、自然,与同学之间互动频繁,交流顺畅,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教学流程设计很有条理,教学过程也很从容,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品读做的很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积极性。

苏老师语言表述恰当,循循善诱,对学生的评价合理,也很好地鼓励了学生的发言,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角色和氛围中去,体验到小主人公的复杂心理变化。

不过有少数几处有点不大恰当:对于一些情节和心理情感的探讨,有点像讲道理了,是教师强制性的给出逻辑的结果,而不是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的,在表述上稍微缺乏点让人信服的理由或体悟,更多的朗读也许是正确的方法和途径;部分环节花费时间太多,过于详细。

比如:“改句”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品析词句和文章情感,但花费过多时间在这,似乎也得不偿失.在主人公人物情感、心理变化方面,苏老师特地画了一个含有抛物线的上下起伏的数轴,这虽然是把心情变化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了,但未免有勉强之嫌,显得有点刻板了。

初中语文《社戏》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教学观摩与点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

初中语文《社戏》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教学观摩与点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

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三)(表六)执教者:学校:时间:班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社戏课型:教读一、教学过程记录1、导入百草园是我心目中的乐园。

平桥村在我心中是怎样的存在呢?2、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3、“我”得到了哪些优待呢?追问:平桥村的人对待远客热情友好,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相处的呢?4、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乐在何处?追问:鲁镇的生活与平桥村的生活有何不同?5、文中的“我”有鲁迅先生的影子,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塑造出平桥村这一片乐土呢?6、作业(1)平桥村的乐土与百草园的园一样吗?说说两者的异同;(2)本文为节选,了解两次看戏的经历,思考我为什么唯独对赵庄的社戏那么难忘?三、观课报告朱老师的课堂逻辑清晰、严密,流程行进从容不迫,问题设置环环相扣。

学生也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中来和老师一起从文章的文字表层一直深入到作者思想意图。

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很好的点出了文章的关键要点。

在这里我斗胆提几点个人浅见。

朱老师在讲到鲁镇的一些习惯时,把它解读为禁锢的“规矩”,实在有点上纲上线了,这里只是各地风俗而已。

类似的对于文章中的“我”一个小孩来说鲁镇所受的教育被朱老师解读为封建恶劣教育,也是强调得有点过了,这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天性爱玩罢了。

古往今来的孩子,天生好读书的,毕竟是少数。

在文章解读时应当避免过多、过度的政治解读,避免给学生形成单一的、刻板的、肤浅的思维模式。

此文的过度解读也不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的培养,一棒子打死,那学生也无兴趣去做更多的了解了。

文章的文字呈现,体现着作者的意图,应抓住主要的,放次要的。

如果对次要的文字作过多解读,则有可能偏离文本中心。

也有可能违背作者表达倾向。

这一点,在后面孙老师的评课中也有提及,亦如上述所述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