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之七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课堂教学之七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课堂教学之七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第四节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在我们的日常教研中,听课评课是最基本的一种教研方式,这对于促进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前,我们在听课时所关注的都是授课的教师,教师讲的是否口若悬河,是否条理清楚,是否紧扣大纲,是否引人人胜,上课过程是否环环相扣,这些都是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评价依据。我们评课时都习惯这样说:这节课授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时间安排合理,还有板书合理工整、作业布置合理、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等。表面看来听课者课上听得挺认真,评课教师评得也挺负责任,但是作为课堂的主体、主要参与者——学生只字没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学生的学引入我们的研究呢?那就是进行“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①。它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二、课堂观察框架②

(一)“4568”,即4维度5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教师可以从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进行观察,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1.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2.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环节、显示、对话、指导、机智

3.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例如,如果确定从学生学习的“准备”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2)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

(4)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5)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再如,如果确定从“倾听”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

(1)有多少学生(不)倾听老师的讲课?

(2)倾听多少时间?

(3)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4)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5)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课堂观察框架(课本P143)表格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准备┃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长时间?┃

┃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互动┃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班)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自主┃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入?┃┃┃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达成┃课中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环节┃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

┃┃行为?┃

┃呈现┃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

┃┃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

┃┃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什么了?怎样呈现的?体现了哪些规范?┃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

┃对话┃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读文/作业/活动)?结果怎样?┃

┃指导┃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结果怎样?┃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机智┃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

┃┃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

┃维度三:课程性质┃

┃┃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

┃目标┃目标的根据是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

┃┃怎样处理教材的?采用了哪些策略(增/删/换/合/立)?┃

┃┃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内容┃┃

┃┃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实施┃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结果怎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

┃评价┃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资源┃怎样利用?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

┃┃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样的?怎样处理不同意见?┃┃┃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人数/时间/结构/程度/感受)怎样的?┃

┃民主┃┃

┃┃师生行为(情景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师生/学生间的关系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民主行为?┃

┃┃教学设计、情景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

┃┃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表达和对待?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

┃创新┃┃

┃┃课堂环境布置(空间安排/座位安排/板报/功能区)怎样体现创新的?┃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怎样关注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爱┃┃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关爱行为?┃

┃┃在哪些方面(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体现特色?┃

┃特质┃教师体现了哪些优势(语言/学识/技能/思维/敏感性/幽默/机智/情感/表演)?┃

┃┃师生/学生关系(对话/话语/行为/结构)体现了哪些特征(平等/和谐/民主)?┃

确定了观察点以后,还要设计具体的做记录用的观察量表①。

(二)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

观察量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

1。自变量控制观察

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地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

2.因变量变化观察

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

3.数据分析归因、描述

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

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人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表”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课堂观察的步骤

观课议课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以及反思改进为核心,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循环。

1.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指在课堂观察前,观课教师和授课教师集合在一起进行商讨,确定课题观察的目的、重点、制作量表等。其目的是给参与者提供沟通的平台,让观课教师了解课情,以便确定观察点。主要内容:一是授课教师说课;二是观课教师提问、授课教师进一步阐述;三是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入和深刻。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最好的做法是,进入课堂之前对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进行短时间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观察主题的设定、观察角度的确定、课堂观察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情况下还可以成立若干个观课议课小组分工负责。

如英语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

课题:实施高质量的观课议课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活动时间:年月曰

参加人员:英语组全体教师。

解决的问题:如何观课议课

活动模式:课例研究、专业引领

活动流程:集体研究备课一分工合作观课一课后教师议课一总结反思提课

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月日

执教者:

课例:年月日(高

例1:

观课点一:教师基本素质(观课人:

观课点二:课堂教学设计(观课人:

观课点三:学生参与状态(观课人:

观课点四:学生学习效果(观课人:

观课点五:教学时间分配(观课人:

英语)班级:高年级一——班

例2:

观课点一:教学硬伤(观课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良习惯或硬伤(教学语言、板书、口头禅、风度、精神面貌、身体语言的表达)。、

观课点二:问题与提问(观课人:)

问题是否明确,哪些问题是无效的;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教师理答状况怎样。

观课点三:课堂练习(观课人:)

课堂练习设计是否科学适量,时间安排是否充分,反馈是否有效,是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巩固和延伸。

观课点四:学生参与(观课人:)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教师采取何种策略关注中下学生,是否有效。哪些学生处于关注盲区。-

观课点五:整堂课目标设计与达成(观课人:)

是否体现三维目标,定位是否科学、适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铺垫是否有效,教学手段运用是否有效地推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观课教师对教学的理解、认识和自己的发展需求又各有差异。因此,观课过程中,生成新的议课主题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观课鼓励参与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在有了生成的主题以后,在议课时可以先讨论预定的主题,再讨论生成的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主持人要致力于把参与者的精力集中在讨论相对重要和典型的问题上。

(2)让授课教师先作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教师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三是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教师采用迎合观课教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在授课老师介绍相关情况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一般不主张用过多的不同意见干扰授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授课老师试图教学创新的时候。

(3)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需要“到同学身边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生会对教师的观察行为作出能动的反应,为了避免“到同学身边去”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观课教师最好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同学寒暄和聊天,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式,舒缓

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在建立彼此合作、接纳的相互关系之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可能以更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教师观课中收集的信息也就可能更加真实和有价值。

2.课中观察

课中观察指观课教师进入研究情境,根据所需信息进行记录。观课教师进入课堂之后,要按照一定的观察技术要求,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记下自己的思考等。

作为观课教师,我们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者、帮助者。除了对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外,还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供更多的教学可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根据实际和需要进行优选,追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更优化。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教师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教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教师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获得启迪和

帮助以后,观课教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作准备。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

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强调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强调对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在课前,授课教师应就自己本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目标确立的理论依据、重点难点的突破等向观课教师进行说明,并就自己

重点研究的方面建议观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观察。而观课教师也可以就自己需要明白的地方向授课教师进行探询,这样可以使整个观课活动更有针对性,使议课时的主题更加明确,提高观课议课的有效性。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就是在观察结束之后,观课教师和授课教师针对上课的情况再次开会,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课后会议一般包括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提出改进建议等内容。

议课时首先让授课教师谈自己的设计初衷及教后感想;然后双方之间围绕主题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点展开深度研究,直至达成共识,这样在交流互动中不经意问就可能会提出很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参考,没有强加的意思在里面,教师接受起来也比较自然,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今后的教学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持不同意见的观点,可以再实践、再研究。

对于授课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经验有什么区别,发现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比较中学习借鉴,进一步改善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而对于观课教师来说,则要求更高。首先要明确议课的任务绝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发现更多的教学发展可能性以及实现这些可能性的条件和限制。在议课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探讨做课教师为什么这么上课,更要议出做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

议课本身不是终点。议课的过程既是参与者参与反思、获得经验的过程,又是由此促进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批判反思,使之逐步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在观课议课之后,我们要及时通过反思记录和写教学叙事等形式,把自己的认识和收获记录下来,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

四、课堂观察的意义

我们知道,传统的听评课的目的大多都不太明确;听课时较多地关注老师怎样讲;听课记录是随机做;评课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缺乏科学分析,更缺乏集体研究。比较起来,课堂观察是一种更专业化、合作化和精细化的听评课活动。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首先,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不同。其次,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的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最后,由于课堂观察需要学科组课前研究观察点和课后讨论分析,所以课堂观察也是一种团队合作、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课堂观察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一种合作的校园文化,增进教师的责任感。

五、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比较①

“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都是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好像有“主”“客”之分,这个“客”在评课活动中往往处于“被评”的地位,有不知所措的现象;“议”是听课的老师与做课的老师一起围绕共同的话题积极互动、平等交流、彼此接纳;“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

“评课”活动主要将教师的“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授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教学为主要做课取向,研究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

困难和问题出现的,献课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鼓励教师不要害怕出现问题,出现了问题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共同解决。

“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容易面面俱到反而有如蜻蜓点水,重点不容易突出;“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表面现象,深入课堂事实,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而“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那么议课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解放。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要全面收集课堂信息,用心感悟课堂,观课时要思考课堂上师生教学行为、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获得“教学经验之思”;一个“议”字突出了教师的专业主体地位,锤炼教师的研修能力。“议课”要用平等交流的态度,用“同在共行”的方式,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议出学习效果与教学假设之间的联系。

课堂观察是一项系统的教研活动,根植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文化之中,它的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在学校、合作体、教师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的合力。

【附表】课堂观察量表②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时间:┃地点:┃课题:┃

┃观察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单位┃┃

┃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时间:l地点:J课题:

观察者资料I姓名l1年龄{l教龄II单位

观察记录

学生表现

评分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

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时间:I地点:I课题:

观察者资料l姓名{1年龄f『教龄ll单位

观察中心I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观察记录

视角

评分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词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10.能否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四(资源应用)(略)P152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实践 贾小朋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实践 内容摘要:作文是语文应用的终极目标之一。作文水平的高低关乎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性发展,也是保障学生语文学习潜力的晴雨表。笔者在本文总结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一线,实践作文高效教学的做法。从指导到修改,环环相扣,力求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实效性。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质量和效果的课堂。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以来,不断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反思,尤其重视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所带班级学生作文水平连续提高。 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牵扯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和运用。语文文字的学习和修炼,最终要能够传达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就毫无夸饰之词。更甚者,笔者以为作文水平的高低,是维系学生个体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是决定学生个体在语文学习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一次次的单元习作反映出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成长状况。笔者践行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运用,仿佛为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插上了有力的臂膀。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尝试使用如下环节,成效已初见。 一、重视作文的指导环节,一定要教会学生提前写草稿。 众所周知,学生对习作要领的了解、运用,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前提。提前拟草稿就是这个要领中关键的一环。假设学生没有草稿,一气呵成正式习作,恰恰违背了写作这一常识性规律。我们知晓,大家熟知的任何一位文学巨匠的写作经历,甚或是任何一篇有份量、有思想内涵的佳作良篇,无不是经多次反复修改而成之,这种种修改都基于草稿而言。打草稿即是初稿的形成阶段,对于指导学生习作初稿来讲,这一教学环节中运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会学生写提纲,形成作文内容逻辑的连贯性。 笔者以为写作初稿的首要行为当是构思。然而,思维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写作之前的即时性构思阶段,思维结果更是转瞬即逝。对于一篇成功的作文来讲,边想边写容易流于离题,这就需要用拟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构思的瞬间素材。譬如写一篇有关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我在课堂内教学生写这篇作文,就首先要求学生列提纲,记录下自己大致要写哪件事或哪些事,感恩哪个人或那些人物,以及对“感恩”的独到理解等系列思维片断。这样的举措,能凸显出列提纲使得学生在动笔写作成文时,做到胸有成竹,逻辑井然。 2、高效地交流提纲,是形成高质量作文定本的核心环节。 即使是有了已拟出来的作文提纲,仍然不能确保学生就一定会成功作文,就能理所当然地成就一篇令人满意的佳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周围的同伴在构思上必有比自己高明之处,彼此交流个人的构思,把自己的习作提纲展示给伙伴阅读,一定会收获到对方对自己构思的反馈,这往往能使个体的构思“柳暗花明又一村”:或使自己的既有思维能够得以拓展和延伸,或在同伴丰富自己的素材基础上,还可以提供一些同伴们在构思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提升了学生间协作学习的能力,不无裨益。 二、抓住学生作文基本功的提升,是确保高效作文教学的基石。

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改)

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三步诱导教学法 咸阳市淳化县官庄中学梁衡 摘要: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对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生主动学习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当前形势下,课堂教学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一般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推动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对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学生有效自主学习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教学模式三诱法诱学诱讲诱长(特长)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家、教育家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8年

言实在《上海教育》(中学版)第11期发表文章《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最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确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相继出台,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经摆在每一位骄傲是的面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在2011年提出“语文课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启动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分工协作,边实践边总结,边整理边完善,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三步诱导教学法(简称三诱法)。现在我代表我们课题组提供个案一份,用以参评。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语文课堂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语文课堂 有效的语文课教学需要研究,而课研就需要评课,真正有意义的评课更需要我们花功夫去研究,致力去做好评课准备撰写评课稿,好的评课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促进我们彼此的教学水平。为大家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备好课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能是无效劳动。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取其精华,安排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一点,深入突破。如果学生一拿到课文,即发现有新的学习任务,而这任务又并非高不可攀,

自然就有了新的探索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有效的保障。 讲究课堂教学策略,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而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5分钟,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要从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困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30多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课堂上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思考讨论,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得起来。这种配合越协调越默契,效果越好,学生的兴趣越高,注意力越容易集中。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仅满足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 一、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概括讲高效课堂有这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

学科地点 教师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老师 课题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观察视角观察分析要点简要记录 评价 分值得分 学生的学状 态 学生学习的投入约有( )%的学生始终投入。20分 活 动 学生参与独立思考、同桌 商议、小组交流的情况 整课自学学习时间约()分钟。独立学 习()次,同桌学习()次,小组学 习()次。 20分 发 言 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 共计()人次个别发言,发言学生约 占全班人数的()%。20分 倾 听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同学 发言的情况 教学讲解、同学发言时,专注倾听的学生 约点()%。20分 成 果 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达成 度 巩固练习中的正确率约为()%。 20分 成 功 之 处 如 何 改 进 总体 评价 观察记录者: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老师

学科地点 教师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老师 课题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观察视角观察分析要点简要记录 评价 分值得分 教师的教状 态 教师执教的热情度、民主 性及亲和力 教师实施人文性评价()次。 5分 策 略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互动生成”式的教学时长约()分, “讲解启发”式的教学时长约()。20分 提 问 教师组织课堂提问的情 况 定量:教师共计提问()个,其中有效 提问约占()%。20分 引 领 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 教学难点的过程、方法及 效果 重难点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提问启发() 次,讲解演示()次,生成妙用() 次。 20分 理 答 教师对课堂现场生成性 问题的处理过程、方法及 效果 教师有效理答生成性问题()次,无效 理答生成性问题()。20分 媒 体 教师使用的媒体手段 教师运用课件辅助教学时长约()分。 5分 检 测 教师加强目标达成度检 测、反馈、矫正的情况 完成新授后,教师用于目标达成的训练时 间约为()分。10分 成 功 之 处 如 何 改 进 总体 评价 观察记录者: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老师

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之我见

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之我见 1 科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期待、参与态度、对学习内容的解读,呈现其多样性。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形形色色,教师的教育观、性格、经验也各具特色,现实的课堂学习是千差万别的。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高,不愿意独立思考,消极等待,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整体来看,学习策略的使用率还是不高。 教师只依照原定的教学设计方案连续性地把要教的内 容讲下去、灌下去,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能否跟得上。“教”与“学”的内容、思维指向完全不同,表现出师生互动不协调。 教师注重教材和面向全班学生讲授,按部就班地学习和通过做习题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则主要是听教师讲解,注重个人领悟和记忆,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动机与成就关系98%是正相关。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

重要因素,教师应当了解学习动力的理论和规律,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有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目标、自我效能感、兴趣与选择性、意志力与体力和成功感与归因;外部因素有学习任务与材料、强化和奖惩、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通过质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二、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材料。新颖的知识,可以引起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通过新奇的活动的变化的方式呈现材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活动的时间、机会;四、给与有效的反馈,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与奖励,对失败给与帮助;五、通过竞争帮助成功,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创设一些竞争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的竞争,取得成功;六、揭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和用途,教师在传授知识前后,要尽量能结合知识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阐明知识有什么意义,如何使用;七、设置适度的目标与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提出学习要求、设置学习目标、布置练习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八、教给学生学习成功的方法,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学的最好的方法应当是不

初中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中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复习课是中学化学课堂中一类重要的课型,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学习,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通过对单元复习课和总复习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积累经验,探讨出初中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即:激发兴趣、归纳总结、分析类比、构建网络、一题多变,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凸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正在高歌猛进,已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授模式正进行着改变,基础教育由传统的知识教育模式向现代的活动教育模式转变。但是目前在初中化学复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如:复习内容上过分依赖教师或完全抛弃教师忙于做题,忽视复习的反思和小结,复习状况被动,没有针对性;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学习兴趣下降,在考试压力下,学生心理素质变得脆弱,意志薄弱。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就成为教师教学的“盲点”,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上。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进一步深化学知识的目的对已学过内容进行归纳、类比、转化,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建构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总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养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化学复习课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类重要的课型,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分为单元复习课和学期总复习课。从功能上讲,单元复习课是围绕单元内容,对知识清晰化、结构化、系统化的过程,是不断提升知识水平的过程,也是不断巩固、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期总复习课立足与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立体化的过程,使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初中化学课改实践中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操作性问题。目前,区内还未见有教师对初中化学复习课作专门的立项和研究。为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术上丰富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上可以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益,指导初中化学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课题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探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并通过反思解决教育教学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新课改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新课改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既立足于中国实际,又放开眼界,借鉴发达国家的课程理论,设计出了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在知识体系本身的确立上,没有按学科主义那样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取最有用的知识,抓取知识的骨干,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知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成败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从哪些方面改革,怎样改革,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师一定不会放松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是千方百计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多措并举,提高教学实效性三个方面

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将如何进行改革、怎样改革进行了阐述,对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知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点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新课程的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教师应怎样按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待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一种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兼容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念已经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转换角色,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我认为新课改下应树立四大新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在教学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前,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首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些想法。 说到课堂转型,我们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理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导学”向“问题导学”转变,继而走向“自我导学”课堂;“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转变;由单一化的新授课转向多元化的课型;由传递知识为主走向问题导学为主的学习;由统一固定走向弹性化;由传递型模式走向内涵式模式;由“舞台式”的“我对您”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由“被动式”的教授走向“主动式”的建构;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由封闭控制走向人文开放型等等各种各样的台词。当然,这中间有些是我百度的,因为平时听得很多,但没花功夫一个个背下来。 专家们会把所以这些理论用一个中心来概括:以学生为主体,或是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或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之后我就在想:我们教师现在要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怎么去做呢?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从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到上海青浦一中的“预学习”“小组合作”,再加上E学习,展评学习,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括号,注上:此处省略n种模式。说实话,学习了那么多种模式,我就有点晕了,可能是因为自己有点跟不上潮流了吧,有了这么多种之后就不知道该选哪种了,就好像突然看到太多耀眼的宝贝,而我只有四十五块钱,不知道我这四十五块钱能换到什么,该换什么。我每次去听专家的讲座,看教育的理论,都会感慨:人家说的就是对,我也要这样做。然后呢,上课的时候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种相差甚远的感觉。但是虽然是这样,我也还是没有放弃,努力地在为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挣扎着改变着,就是不管有没有进步,先让自己动起来吧。下面就是我在学习了那么多课堂转型相关的理论、实践之后的一点感想: 一、坚定的方向: 在目前还没有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的大的环境下,

最新如何上好复习课(精辟)

如何上好复习课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好比是"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下面说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正确对待复习 现在我们大都会感觉复习课难上,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新授课的重视程度高,致使我们的复习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练习课,导致孩子不愿意上。我们通常是把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知识解决不了之后的辅战场,用时间来赢得教学的效果,长年累月就造成了老师和孩子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逐步弱化。其实总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复习课其更大的意义是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所以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总之,通过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它只能是课堂知识的再现而不能是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是在学生有了该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以旧翻新的感觉。所以上好复习课,首先要解决我们老师的重视态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应该比新授课的意义还要重大。提到复习课应该关注什么?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把复习课变成不仅仅是让孩子复习知识,让孩子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孩子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课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比如说在复习课上有更大的空间来做综合训练、做思维训练、做延伸训练、做提升训练。在孩子的解题策略、解题习惯里面,我们如果能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复习课的领域、风景应该说是格外的精彩。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由此看来,上复习课教师不是轻松,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学生不是愉快,而是学习更紧张,节奏更快。上个学期期末听过好几堂复习课,印象中除了有一个老师在总结知识体系外,其它老师都是从头到尾在试卷分析。当然复习阶段,做了试卷,肯定得分析,这又涉及到如何分析的问题,是逐题分析,还是抓错误率高的试题来分析,或者在分析时把一系列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网络。这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不是单单把这份试卷题目做熟或是统计一下学生的得分率这么简单了。其实如果在40分内能围绕知识点有选择地做几个典型习题,弄懂、弄透也就不错了,面面俱到可能会导致一面也不到。 二、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复习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三个方面。 1、依据教材。总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紧扣住得分点。

课堂观察记录表格

观察表大集合 表1: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扫视(两分钟一次,共20分钟) 学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 说明: 1.该编码体系主要记录学生的学习非投入行为类别,每个编码代表的含义如下: ①与任务无关的闲聊 ②打瞌睡 ③白日梦 ④四处张望 ⑤做其他的工作 ⑥侵扰其他学生 ⑦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⑧削铅笔、转笔、上卫生间 ⑨其他 2.表中1—10代表着一段为时20分钟的观察,每2分钟扫视一次,所以共10次。

表2: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分钟) 管理 等待注意 无关活动 倾听 观察 动手实践 讨论 思考 阅读 书写 说明: 1.表中第一行表示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一段观察,每分钟记录一次学生的具体 活动 2.“管理”是指取出书本、笔等文具,拿资料,做学习的准备; “无关活动”是指闲聊、捣乱、打瞌睡、做小动作等; “动手实践”是指画图、手工、做练习等。

表3:课堂作业观察表 学科班级课题 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课堂作业的类型、时间、反馈情况 课堂作业的类型 课堂作业的时间(分钟)课堂作业的反馈1—5 6—10 11—15 16及以上当堂反馈反馈形式 口头作业1 口头作业2 口头作业3 书面作业1 书面作业2 书面作业3 课堂作业的其他情况 课堂教学细节/ 体会简记 说明: 在每一领域的相应选项处用“√”标识。

表4:课堂提问频数观察表 学科班级课题 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提问对象的位置、次数、频度 第6列第5列第4列第3列第2列第1列教室前门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 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 课堂教学细节/体会简记 说明: 1.利用画“正”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应答次数,以同样的方式记录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 2.利用“/”标识该位置上没有学生; 3.课堂提问率=(参与发言的总次数÷学生总数)×100% 4.提问覆盖率=(参与发言的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

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

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 课堂管理的问题,历来是教师和教科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任何一堂好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在工作中,大多数的实习教师在教学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课堂纪律的问题,他们中有75%的人都有维持不了课堂纪律的担心;而且工作中也不难发现,有很多教龄不是很长的教师纠缠于纠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时候是有经验教师的两倍。国内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0%的人认为当今的课堂纪律存在太多的问题。可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整顿课堂纪律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所谓课堂教学管理,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秩序的技能技巧。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采取快捷有效的处置方式,且采取的处置方式既不给学生以太大的压力,又不妨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学生方面,有的来自教师方面,有的来自课堂学习环境及其他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上课风气 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差的班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吃力;而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好的班级,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教师和班集体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影响学生注意力、自制力、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 3、学生的疲劳程度 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课堂教学中学生长时间致力于思考,以及紧张的气氛,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课堂管理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 4、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自制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产生影响。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威信 赞可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威信的老师,可以用轻轻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使乱哄哄得课堂迅速安静下来;而威信不高的教师则很难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 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 语言室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说话要清晰,准确,有力,鲜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事还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动作和表情来组织教学。 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

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提效策略

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提效策略 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初中教研室张丽莉 复习是课堂教学的必经阶段,特别是数学学科的复习课对于深入知识理解,规范解题过程,提炼、优化解题方法,查缺补漏修正错误,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使知识融会贯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复习课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始终困扰着一线教师,下面笔者就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策略谈谈粗浅的认识,与同仁交流。 一、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复习课功能定位模糊。复习目标不明确,常常把复习课上成习题处理课,就题讲题的情况比较多,方法提炼归纳不够。 2.复习内容组织不当,简单重复再现已有知识,复习课上成新授课,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3.复习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45分钟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独立思考与练笔时间很少,给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机会很少。 4.复习课缺少教师规范的示范与典型问题解决方法的提炼。 5.学情把握不够,复习针对性不强。复习课容量大,力求知识梳理结构完整,知识点面面俱到,导致复习节奏快、对学生接受情况关注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复习实效性不高。 二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一)首先要明确复习课的功能,每一节复习课要制定明确的复习目标。具体来说复习课应具备以下功能:(1)梳理知识结构(2)剖析解题思路(3)提炼(优化)解题方法(4)规范答题格式(5)

查漏补缺,修正错误(6)深化理解知识,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二)研究讲练策略,达成复习目标 1. 以题带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通常很多教师在复习课上采取回顾知识,跟进针对性练习的方式进行复习,这种方法与通过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性练习,引导学生对知识,方法进行回顾相比,显然后者更加高效。 2.精选例题习题 例题选择要突出典型性、与针对性,既要落实基础,突出重点,又要解决疑难,避免盲目多练。通过典型例题,剖析解题思路、提炼或优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改变就题讲题的现状,要充分挖掘其知识价值与方法体现,达成会一题、通一类的复习目标。 3.增加等待时间 在题目出示之后,教师未等学生思考或学生的思维刚刚起步,便急于提示,或重复关键词句,或提供适合本题的思路和方法,使题目很快得以解决。这种处理方式虽然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偏差,但却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质上是以教师的灌输取代学生的思维,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学生对教师解题的认同,而非学生自己的想通。复习课这样讲题,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无法突破解题思路的关键点,教师要增加题目呈现后的等待时间,让独立思考或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思维困惑点,讲解时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提高参与程度 不少复习课的状态是教师与优秀生的互动,使本应面向全体学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新课改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点评、点化、点拨穿插其中,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互结合。 4、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展示,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明

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之我见

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之我见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我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特别是将心理调控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管理中,收效甚大。 何谓心理调控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巧妙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化解师生间的不良情绪,营造一种师生相融的课堂气氛,让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其具体作法如下: 一、抓住优势兴奋中心,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只有在总的任务内不断地移动,才能长期坚持在某一物上,否则就会出现起伏。在一堂课里,小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的保持和转移有规律:上课5分钟多,学生的兴奋中心仍停留在课堂休息的兴奋点上。之后,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的兴奋中心约有20分钟能集中到教学上。而在临近下课10-15分钟里,学生的兴奋中心因缺乏新的刺激而疲劳转向课外。据此,教师要抓三个关键: 1、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教师切忌一上课就开始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而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

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法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同时,也可以借此时间和方法来抑制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而产生新的学习的兴奋中心。 2、抓好开课后20分钟的学习状态,教师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教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说,这半小时的教学集中了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以精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使其思维充分在这20分钟里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3、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到20分钟时间。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超过20分钟后便趋于转移,也会感到疲倦,而教师又不能以提前下课来改变这种状况,也不能让学生高兴怎样就怎样,来个放任自流。正确的做法是:①教师及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别的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也就是要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脑形成新的兴奋点,使教学活动又活跃起来。②改变教学活动形式,使之丰富多彩。比如可以让学生或做作业、或朗读、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从而再次将学生调动起来,产生新的“兴奋点”。 总之,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比率,也是使学生更新动起来的办法之一。 二、采取隐性管理,制止、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当学生课堂上发生问题为后,就是要冷静、理智、绝不可冲动,并采用休罚、讽刺挖苦、赶出教室等“以恶制恶”等方式来规范

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怎样在复习课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旨重新思考与定位复习课的教学功能、探索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就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重视情境创设,体现一个“趣”字 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我们应摒弃孤立、刻板、封闭的形式化复习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有趣、生动的画面,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的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激起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对呈现的材料进行阅读、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摒弃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把生活的原型与现实问题转化成学习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加工与处理能力。同时情境的创设要真实、开放、有度,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 2、关注基础,落实一个“实”字 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根据学生四基的掌握情况与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教材就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依据与教学资源。我们出试题主要以课标为指导、教材为依托,在试题设计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许多就是强调基础、源于教材的,力求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只有解决难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练习。主要就是对基础的复习的力度不够,只走马观花的走过场。基本的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少问了几个为什么?没有挖掘知识内在的联系与规律。而就是搜集了大量的课外练习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悟出解题的妙方。这样只能产生畏难情绪,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中小学教育永远就是基础教育,一旦忽视了基础,发展也就缺了根基。 3、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一个“构”字 在复习课中,有一个对知识的梳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时教师往往喜欢把知识点设计得过小、过细,师生一问一答,您来我往,边答边板书。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课堂成了教师表现的舞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学习活动变得单调乏味。复习

创设高效课堂之我见

创设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效的语文课堂要做到目的精确、过程真实自然、内容简约,要面向各个层次学生的实践状况。高效课堂要确立“不求人人胜利,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规范,勇于创新,大胆探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高效课堂首先要减负 课堂教学是教师紧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的最有效方式,是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培养目的的根本途径。所以教师们常常希冀在课堂上呈献更多的内容。特级教员李吉林说过:“教学的关键之一是要先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减去低效以至无效的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精神去进行有效的整体锻炼。”我们若把减负看做一把剪刀,把学生看做一棵棵待修剪的小树苗,那么剪去的应该是影响这棵树健康成长的枯枝败叶。孩子负担轻了,自然有利于其自主学习,有利于其心智构造的深化、优化、美化。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扎实的,而“负担过重必然招致浅薄”,所以减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底,是我们必需首先处理的问题。减负以后才会增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完成“学问本位”课程向“以人为本”课程的转变。我们要追求本真的语文课堂,去掉语文课堂急躁华美的外衣,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锻炼,使语文课堂充溢浓浓的语文味。这样的课堂才是返璞归真的高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叶澜教授以为,“常态性”是一堂好课的根本要求,这种课是教师充分研究学生根底的成果。如今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除了教师本人破费了大量的心血,还有其他教师的出谋划策。一遍一遍地“磨”,一遍一遍地“炼”,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行云流水的课堂,每个问题衔接得天衣无缝:是美轮美奂的课堂,频繁迭起的高潮,层出不穷的游戏,这样的课堂无懈可击。然而,这样的课堂,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语文课堂吗?是真真实实的语文课堂吗?还是一个个优秀学生的秀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效的语文课堂能够是不圆满的,但绝不能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演练、彩排后所得的伪课堂。且不说这样的课堂是不是误人子弟了,我们应该问问教学者本人:这堂课教了什么、怎样教的、教得怎么样、学生进步了多少。我们要给学生的应该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的原生态的课程。真实的课堂不一定高效,但是高效的课堂一定是真实的课堂。 三、高效课堂要有简约明白的教学目的 新课程变革的理论中,大部分语文教师曾经走出了“满堂灌”的误区,但是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满堂问。教师轻松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由自己所设置的奇异问题中,然后再对学生错误的答复停止评价,特别是不做批评。这时,我们曾经从引领者的身份转变为了牵引者,牵引学生走进了一个个圈套。全国语文特级教

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之我见

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之我见 ————吴永强 1、重点突出 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即使只教“精华”,他也不一定能抓住“重点”。因此在我们活动式或适应性的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把握重点。所有活动均围绕重点,使教学中各个环节都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热闹而活动。 2、难点突破——充分体现教师教的方法(教法、策略、支持、辅助等) 能否抓住教学内容的难点,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特教中,更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方法和水平的准确把握。 尤其在难点突破(也就是学生经过怎样的指导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时,更应体现教师的方法。也许方法是普通小学教学中的标准方法,也许这个方法是经过我们摸索出来的巧妙的特殊方法。 在特教中,还要更突出支持的手段。因为有些学生受能力的限制,如果不通过支持,也许永远不能“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而我们的教却不能停止不前,因此要多考虑恰当的支持(而不是尽量多)。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以前长时间思考过的:我们的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展示课中真的从不会到会?我觉得在汇报课前一定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铺垫的。我们可以把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有意识地展示出来。即使汇报课上学生“顿悟”得非常顺利,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展示自己指导的方法。汇报课的目的不是为了“顺利”地走完一节

课,而是要“充分”地展示自己教的方法、辅导的手段。即使是“练习课”,也是如此,要体现教的方法和技巧。 3、教学形式的选择、活动安排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我们现在尝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都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座位安排”、“活动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等简单地加以判断,当然更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我认为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安排怎样的活动、设置合理不合理,都不能片面地看活动本身,而是要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投入的程度、兴趣、成就和效果。也许同样是排排坐的座位安排,同样是教师统一指导、学生统一动手,但只要学生真正都动起来、动得“在点儿上”、动得有效果就可以了。反过来说,看似很花哨的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参与不进来,或参与得无效,这样的课也是失败的。我们关注的就是学生参与、学生体验、以他们薄弱的能力是否能学得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