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的规范与计算

合集下载

办公8000平米两部电梯规范

办公8000平米两部电梯规范

办公8000平米两部电梯规范
电梯按照大厦总建筑面积计算,每部客梯服务面积不超过4000平方米;等候时间不得超过30秒;客货分离,货梯至少两部,有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

等候时间不超过40秒建筑:其办公部分应超过20000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

由此得出办公8000平方米需要具备两部电梯。

在电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梯数量应经计算确定。

电梯的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乘客平均等候时间不宜超过120秒,发梯间隔时间不宜超过60秒。

根据《标准》,甲级写字楼的电梯内应有高档装饰;按大厦总建筑面积计算,每部客梯服务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米;等候时间不超过40秒;客货分离,货梯至少1部;有完善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

按大厦总面积计算每部客梯服务面积不超过6000平方米,速度不低于3米/秒。

构架:甲级写字楼的建筑规划大堂宽敞、挑高三层或以上;架高地台≥15厘米;除地台外的层净高为2.7米左右。

高层写字楼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应设一台;
2、当大于1500m但不大于4500m,应设两台;
3、当大于4500m时,应设三台;
4、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关于电梯管理规定范本

关于电梯管理规定范本

关于电梯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电梯运行的安全、正常和有序,保障乘客和物业单位的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对所辖楼宇内的电梯运行进行管理的情况。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梯,是指垂直运行,在建筑物内提供垂直运输服务的设备。

包括乘客电梯、货物电梯、自动扶梯等。

第四条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电梯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五条电梯的使用人应当遵守本规定,正确使用电梯,并配合电梯管理人员的工作。

第二章电梯使用规定第六条电梯使用人应当按照电梯载重限制合理分配乘客和物品,切勿超载使用电梯。

第七条电梯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按钮选择要前往的楼层,不得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乱按按钮,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第八条电梯使用人应当保持队列安全,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有序进入电梯车厢,并尽量靠边站立,不得阻挡电梯门。

第九条电梯使用人应当保持安静,不得在电梯内大声喧哗、吸烟、吐痰等,尊重他人权益。

第十条电梯使用人应当按照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梯,乘坐快速电梯的人不得影响其他乘客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电梯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电梯管理人员应当每日检查电梯的运行情况,确保电梯装置完好,运行正常。

第十二条电梯管理人员在检查电梯运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操作电梯设备。

第十三条电梯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电梯维护和保养,并在维修前提前通知使用人,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电梯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电梯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五条电梯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处理电梯故障,保证电梯的正常使用,如发现严重故障,应当立即停用并报修。

第四章责任和处罚第十六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电梯使用人,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限制使用电梯、责令停用电梯一段时间等。

第十七条对于严重违反本规定,导致电梯事故发生的电梯使用人,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

附录A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规范性附录)A.1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满足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

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HC])可由建设单位提出,但应满足本标准第5.2条的要求。

A.25min客流高峰期一般应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上行高峰期,也可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下行高峰期或其它有代表性的客流高峰期。

(式A-1)(式A-2)(式A-3)(式A-4)式中:N l—计算电梯组中的电梯总数;P—客流高峰期电梯平均乘客人数,取由轿厢面积确定额定乘客人数的80%;N p—电梯设计服务总人数;RTT—电梯往返一次运行时间(s)。

电梯伸至地下室时,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每一层地下室增加15~30s。

式A-3给出的是上行高峰期的RTT计算公式,对于下行高峰期及其它设计工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RTT计算;H—电梯平均最高返回层,见表A.1;t v—理论层间运行时间(s);S—平均停站数,见表A.1;T—从电梯门开始关闭到下一停层电梯门打开到800mm的时间(s),T是一个代表电梯自身性能的时间参数,由电梯供应商提供,初步设计阶段也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按8s~12s取值;t p—每个乘客进(出)轿厢的平均时间,一般可取2.0s;d f—主楼层到最高层的平均层高(m);v—电梯额定速度(m/s)。

A.3H和S可分别按式(A-5)和式(A-6)计算,部分额定乘客人数和楼层数对应的H和S 值可查表A.1。

(式A-5)(式A-6)式中:N f—主楼层以上电梯服务总层数。

A.4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考虑电梯分组分层或建筑服务分区。

电梯行业标准

电梯行业标准

电梯行业标准自从电梯在19世纪末诞生以来,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电梯行业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电梯行业的标准进行论述。

一、设计规范1. 载客量标准根据人们平均身高和体重数据,设置电梯的最大载客量。

这个标准可根据楼层高度和建筑物用途的不同进行调整。

有序的载客量可以确保电梯在高峰期间不会超载,从而保障乘客的安全。

2. 设备尺寸规范电梯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设计应符合尺寸规范,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例如,电梯内部的按钮和指示灯应该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电梯门的宽度应足够容纳大型轮椅等行动辅助设备。

3. 抗震设计标准电梯行业规定了抗震设计标准,以确保电梯在地震时能够正常运行。

电梯及其支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同时安装震动传感器和自动停机装置,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二、安全运行标准1. 电梯维保规程电梯行业制定了严格的维保规程,规定了电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

维保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电梯各项功能,如电动机、钢丝绳、扶手等,以及紧急制动系统和故障报警设备的可靠性。

2. 紧急救援措施电梯行业规定了紧急救援的操作程序。

例如,电梯应配备紧急电话,以及紧急故障解决方案,如手动开门按钮和安全接触器。

此外,蓄电池和发电机的备用电源应保证电梯的运行,在停电情况下保证乘客的安全撤离。

3. 特殊情况下的运行规程电梯行业还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情况下的运行规程。

例如,在火灾或其他灾害事件发生时,电梯应自动进入警报状态,将所有乘客安全运送到最近的楼层。

此外,电梯应配备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节能环保标准1. 能源消耗限制电梯行业规定了电梯能源消耗的限制标准。

包括减少待机能耗的技术改进,如能量回收装置的使用,以及合理设置电梯的工作时间表,以最小化能源消耗。

2. 绿色材料使用为了推动电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鼓励使用绿色材料。

比如,电梯机房的隔音材料应选择环保材料,以降低噪音污染。

关于电梯数量的相关设计规范

关于电梯数量的相关设计规范

关于电梯数量的相关设计规范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6.8.1 电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梯不得计作安全出口;2 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3 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2×4台;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邻布置;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2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

6.3.2.3 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三、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4.1.7(条文解释)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如何确定,目前基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确定。

目前北京、上海大都采用后一种方法。

关于电梯计算公式,国外的一般很复杂,有很多未知数需确定,国内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各种不同计算公式不下五、六种。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计算所规定的未知数亦不一样,而且不少系数是按经验或实测而定,因此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北京、上海等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

如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料表明:每台电梯的服务户数为,板式住宅在66~120之间;塔式住宅在56~84户之间,认为每台电梯服务100户是合理的。

上海市的资料表明,在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中,每台750 kg速度为1m/s的客梯可服务60~100户。

最近,北京首规委住宅专家组讨论,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总结:本项目保障房共161户,25层(含两层裙楼)。

标准层面积389平方米,每层七户,使用两台电梯(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是满足设计要求的。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范本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范本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梯的使用,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商场、住宅小区、公共场所等使用电梯的场所。

第三条电梯的分类:根据用途和载货量不同,电梯分为乘客电梯、货梯和专用电梯。

第四条电梯的安全责任:电梯的产权单位及其管理人应当对电梯的安全负有管理责任。

第五条电梯使用管理的目标:确保电梯运行安全,提升电梯服务质量,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电梯的使用规定第六条使用者应遵守电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梯,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禁止擅自改变或关闭电梯的安全装置、控制设备,禁止堵塞、占用电梯门口,禁止故意损坏电梯设备。

第八条使用者在进入电梯时应注意自身安全,不得闯入关门的电梯,禁止扒门和轻触开门装置。

第九条使用电梯时应有序排队,不得争抢乘坐电梯的权益。

第十条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有害等物品禁止乘坐电梯,禁止乘坐超载电梯。

第十一条电梯维修期间,禁止使用维修中的电梯,维修单位应设置醒目标识。

第十二条电梯内禁止吸烟、嚼口香糖、吐痰等行为,禁止乱丢废弃物,保持电梯内环境整洁。

第十三条禁止携带宠物乘坐电梯,携带动物进入电梯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电梯的安全管理第十四条电梯管理人应建立电梯安全管理档案,制定电梯日常检查、维修、运行记录等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五条电梯管理人应确保电梯配备的安全装置和设备完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第十六条电梯管理人应设置电梯使用安全提示标识,提供电梯安全使用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管理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通知维修单位。

第四章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使用者,电梯管理人可以采取警告、罚款、限制乘坐电梯等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对于因违反本规定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责任由违规使用者承担,电梯管理人应积极协助受害人维权。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厅、轿门技术要求1.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客梯1~6mm ,货梯1~8mm 。

2.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5~10mm 。

3.各层厅门门锁上的滚轮端面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5~10mm 。

4.各层厅门地坎的不水平度 < 2/1000。

5.各层厅门地坎应略高出装修后的地面2~5mm 。

6. 各层在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距离偏差均为0~+3mm 。

7. 滚轮架上的偏心轮下导轨下端面的距离不应大于0.5mm 。

8. 厅门门套立柱和框架立柱的不垂直度和横梁的不水平度不超过1/1000 。

9. 中分式门的门扇在对口处应平整,两扇门的不平度不应大于1mm ,门缝在整个可见高度上均不应大于2mm 。

10 .门在开足后,门扇不应凸出轿厢门套,应适当缩入5mm 左右。

11 .门在开、关过程中应平稳,不应有跳动、抖动现象。

12 .厅门门扇上应装有强迫关门装置。

13 .被动门应设有电气联装置。

14 .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7mm 。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15 .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150N 。

十一、导轨1 .导轨支架的安装l 连接方式:A :对穿螺栓固定法B :预埋螺栓固定法C :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D :膨胀螺栓固定法。

E :直接埋入法 l 支架水平度: 5mm l 支架间距:(1)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2 只支架。

(2)间距不大于2.5M 。

( 3)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导轨安装l 垂直度:轿厢侧小于 1.2mm/5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小l 接头缝隙:轿厢导轨不大于 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l 接头台阶:不大于 0.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 l 修光长度: 250~300mml 与支架的连接:不能用焊接方法。

l 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l 轨距要求:轿厢 0~+2mm ,对重: 0~+3mm 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十二、导靴1)固定式滑动导靴:适用于 V <0.63m/s 。

玻璃进电梯尺寸计算公式

玻璃进电梯尺寸计算公式

玻璃进电梯尺寸计算公式第一步:确定电梯尺寸要求电梯尺寸要求通常包括电梯的内外尺寸、门洞尺寸等。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电梯类型和用途对尺寸要求都有不同的规定。

以中国为例,根据《电梯设计规范》(GB7588-2024)的规定,常见的乘客电梯内外尺寸要求如下:1.电梯内尺寸要求:- 净高度(室内顶板到地坪):常见的要求是≥2100mm,但也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要求,如居住区公寓电梯的要求为≥2300mm。

- 净宽度(室内两侧壁板间距离):常见的要求是≥800mm,但也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要求,如1000mm、1100mm等。

2.门洞尺寸要求:- 净门洞高度:通常略大于电梯净高度,常见要求是≥2200mm。

- 净门洞宽度:通常略大于电梯净宽度,常见要求是≥900mm。

以上尺寸仅为常见要求,实际的尺寸要按照当地的法规和规定进行确定。

第二步:计算玻璃尺寸在确定了电梯的尺寸要求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计算出适合的玻璃尺寸。

一般来说,玻璃门洞的尺寸要大于门洞尺寸,留有一定的安装和承重余量,同时也要考虑到玻璃的制造和安装工艺。

玻璃门洞的宽度一般略大于电梯净宽度,常见要求是电梯净宽度加上一定的安装余量,如50mm。

假设电梯净宽度为800mm,则玻璃门洞宽度可以计算为800mm+50mm=850mm。

玻璃门洞的高度一般略大于电梯净高度,也要考虑到承重和安装的余量。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在电梯净高度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余量,如50mm。

假设电梯净高度为2100mm,则玻璃门洞高度可以计算为2100mm+50mm=2150mm。

除了门洞尺寸之外,还要考虑到玻璃的边缘处理、连接方式、安装支架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选择和计算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第三步:其他因素的考虑在计算玻璃尺寸之前,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梯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标准。

不同的电梯类型和安装环境对玻璃的要求也不同,有时需要考虑防爆、防盗、隔音、防火等特殊需求。

此外,还要考虑到玻璃的质量和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尺寸
1、电梯的类别定义为:
一类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
二类主要为运送乘客同时亦可运送货物而设计的电梯
三类为运送病床而设计的电梯
一类、二类电梯与三类电梯的主要区别在于轿厢内的装饰。

住宅楼用电梯与非住宅楼用电梯都是乘
客电梯,住宅楼用电梯宜采用二类电梯
四类为运送通常有人伴随的货物而设计的电梯
五类杂物电梯
因液压电梯已制定专门标准本标准取消原标准中液压电梯的相关内容
2、电梯的主参数:
电梯的主参数是指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320,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kg
额定速度:0.63,1.00,1.60,2.50 m/s
3、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一类电梯:非住宅楼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
住宅楼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
三类电梯:病床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
二类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应从一类和三类电梯的尺寸中选择。

4、轿厢有关规定:
在各种类型建筑物中,至少应配置一台能使残疾人乘轮椅进出的电梯,这类用于残疾人的电梯必须满足这种用途要求的各种条件(尺寸控制装置的位置等)并用符号表示。

5、住宅电梯:
额定载重量为320kg和400kg的电梯,轿厢只允许运送人.
额定载重量为630kg的电梯,轿厢允许运送童车和残疾人员乘坐的轮椅.
定载重量为1000kg的电梯,轿厢还能运送家具和手把可拆卸的担架.
6、病床电梯:
额定载重量为1600kg和20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满足大部分疗养院和医院的需要.
额定载重量为25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将躺在病床上的人连同医疗救护设备一齐运送.
7、井道有关规定:
规定的电梯井道水平尺寸是用铅锤测定的最小净空尺寸。

允许偏差值为:
当高度小于等于30m的井道:0/+25mm;
当高度大于30m小于60m的井道:0/+35mm;
当高度大于60m小于90m的井道:0/+50mm。

以上偏差仅适用于对重装置使用刚性金属导轨的电梯。

如果电梯对重装置装有安全钳时,则根据需要,井道的宽度和深度尺寸允许适当增加。

8、多台并列成排电梯的共用井道内部尺寸按下述规定:
a)共用井道总宽度等于单梯井道宽度之和,再加上单梯井道之间的分界宽度之和.每个分界宽度最小按200mm计;
b)共用井道各组成部分的深度与这些电梯单独安装时井道的深度相同;
c)底坑深度按群梯中速度最快的电梯确定;
d)顶层高度按群梯中速度最快的电梯确定.
9、相邻两层站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
层门入口高2000mm时,为2450mm;
层门入口高2100mm时,为2550mm.
10、候梯厅尺寸:
电梯各层站的候梯厅深度,至少应保持在整个井道宽度范围内符合下列条款规定。

这些尺寸没有考虑不乘电梯的人员在穿越层站时,对交通过道的要求。

候梯厅深度是指沿轿厢深度方向测得的候梯厅墙与对面墙之间的距离。

11、住宅楼用一类电梯:
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的轿厢深度。

这类电梯最多台数为4台,可以并列成排布置。

服务于残疾人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m。

12、非住宅用一类、二类、三类电梯:
单台电梯和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乘以最大的轿厢的深度。

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群控电梯最多台数为4台。

除三类电梯外,当电梯群为4台时,候梯厅深度
不应小于2400mm。

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最多台数为8台(4x2)。

候梯厅深度不小于相对电梯的轿厢深度之和。

除三类电梯之处,此距离不得大于4500mm。

13、机房面积:
a)额定载重量相同的电梯共用机房最小地面面积,应等于各台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小地面面积之和;
b)额定载重量不相同的两台电梯的共用机房最小地面面积,应等于各台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小地面面积之和,再加上两台电梯井道面积之差值;
c)额定载重量不同的两台以上电梯的共用机房最小地面面积,应等于各台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小
地面面积之和,再加上最大电梯井道面积分别与其他各台电梯井道面积之差值;
14、机房宽度:多台电梯共用机房的最小宽度,应等于共用井道的总宽度加上最大的一台电梯单独安装时所需的侧向延伸长度总和.
15、机房深度:多台电梯共用机房的最小深度,应等于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深井道的深度加上2100mm.
16、机房高度:多台电梯共用机房的最小高度,应等于其中最高机房的高度.
17、非住宅楼用一类电梯、二类电梯、类电梯机房尺寸:
多台并列成排群控电梯的机房尺寸应按式(1)、(2)计算。

总面积:S+0.9S(N-1) (1)
最小宽度:R+(N-1)(C+200) (2)
最小深度:T
{S----单梯机房的地面面积,m2;R----单梯机房的最小宽度,mm;T----单梯机房的最小深度,mm;C----单梯井道深度,mm;N----单梯总台数。

}
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的机房尺寸按(3)、(4)式计算:
总面积:S+0.9S(N1-1) (3)
最小深度:R+(N1-1)/2 X(C+200) (4)
最小深度:2D加上对面排列的井道之间的距离
{D----单梯井道深度;N1------电梯总台数为偶数,则N1=N/电梯总台数为奇数,则N1=N+1。

}
多台电梯机房的实际尺寸应确保机房地面面积至少等于公式(1)及(3)计算的机房总面积。

18、机房布置在井道上方时机房相对于井道或(共用井道)的横向伸出部分可取在井道左侧也可取在右侧。

19、单台电梯机房布置和并列成排电梯的共用机房布置为:
机房的后墙应与井道(或最深的井道)相对应的墙处在一条直线上,机房的两个侧墙之一应与井道(或共用井道)相对应的墙处在一条直线上。

机房相对于井道深度方向的伸出部分应在候梯厅一侧。

20、面对面排列电梯的共用机房布置为:
机房深度方向的伸长超出各井道后墙的距离,一般不大于0.5mm,并且与支撑曳引机的混凝土地面在一个水平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