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64.08 63.42 60.90 59.70
70
图21-1
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估计我国现有心
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 人,占死亡原因的41%。
高同型半光氨酸(HCY)血症
心脏病 糖尿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脂异常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饮酒
未确定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 遗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 盐摄入量多等。
第四节 冠心病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时间分布
从世界范围来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逐步上升。
人群分布
年龄 40岁以后上升
性别 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女性
种族 死亡率 黑人>白人 黄种人<白种人
民族 苗族患病率>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职业 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
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
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
全球流行概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 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和死 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疾病的一种表现。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 之间有较大差别;
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一般比经济不发达地 区和国家高;
心血管疾病

脂肪
甘油三酯
胆固醇
磷脂
什么是胆固醇
脂肪
甘油三酯
胆固醇
磷脂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 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 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 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 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 “坏胆固醇”。血液中胆 固醇含量每单位在 140~199毫克之间,是比 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每100克食物
健康养生指导站建议您从以下做起! 健康养生指导站建议您从以下做起!
如何选用保健食品预防 康有福脂脉双清软胶囊是以纯天然野生植物为原料,为采用 高分子蒸馏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新工艺精制而成,是a-亚 麻酸革命性、升级突破性产品。经过1000多例临床试验,结 果表明:服用含25%以上ω-3亚麻酸的人群,其体内的甘油 三脂、胆固醇、β-脂蛋白下降总有效率为93%、85.1%、 81.3%,经巩固服用后尚无反弹。显效期一般为七天,服用 4-8周可见成效。因人体质、吸收功能存在差异,所以有效 时间必然存在差异。“脂脉双清软胶囊”已成为一般营养型 和营养治疗兼用型的高效保健产品。【用法】每次2粒、每 日2次连续服用六个月以上。
晕厥: 晕厥:
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 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 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现象。
疲劳: 疲劳:
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 (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
健康养生指导站建议您从以下做起! 健康养生指导站建议您从以下做起!
激光疗法 激光中频治疗仪” “激光中频治疗仪”是将激光中频治疗仪及鼻腔照射仪、激 光脑康复仪三种仪器融为一体.采用 采用进口半导体激光器,性能 采用 稳定;采用无痛苦、无创伤的鼻腔照射,选用的650nm光谱 处于最佳峰值,当激光透过人体向血液注光时,血液可吸收 约10%的激光能量。临床验证,治疗40分钟左右会有明显降 低血粘度和血脂的功效【用法】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名词解释1.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3.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4.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s)5.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6. 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7. 细动脉性肾硬化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8. 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9. 风湿病(rheumatism) 10. Aschoff 小体11. 疣状心内膜炎(verrucous endocarditis) 12.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13. 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 14. 心肌炎(myocarditis)二、A型题1.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是:A.二尖瓣B.三尖瓣C.主动脉瓣D.肺动脉瓣E.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受累2.风湿性心肌炎病变累及:A.心肌细胞B.心肌间质结缔组织C.心肌间质的小血管D.心肌间质的神经组织E.心肌间质的嗜银纤维3.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疣状血栓其主要成分:A.纤维素B.血小板和纤维素C.肉芽组织D.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E.含细菌的血栓4.风湿性心内膜炎心瓣膜上的赘生物常发生于:A.二尖瓣的游离缘B.二尖瓣的闭锁缘C.三尖瓣的闭锁缘D.三尖瓣的游离缘E.主动脉瓣的闭锁缘5.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感冒杆菌D.溶血性链球菌E.草绿色链球菌6.风湿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的组织是:A.心脏瓣膜及关节组织B.神经组织C.全身结缔组织D.全身多处组织E.大、中动脉壁7.风湿病的特异性病理变化指的是:A.结缔组织的粘液变性B.胶原纤维的变性、坏死C.病灶中发生的纤维素样坏死D.病灶内出现梭形小瘢痕E.风湿小结形成8.缓进型高血压病病变主要累及:A.全身大、中型动脉B.全身细小动脉C.全身毛细血管D.视网膜中央动脉E.大脑中动脉9.高血压时心脏产生的向心性肥大指:A.左室心肌肥厚而心腔不扩张B.左室心肌肥厚而心腔扩张C.左室壁厚正常而心腔明显扩张D.左室左房心肌明显肥厚E.左室心肌肥厚,右室民也肥厚10.恶性高血压病病变特点是A.细动脉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B.细动脉壁发生炎症性改变C.细动脉壁发生粘液变性D.细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E.细动脉壁发生痉挛11.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A.全身大、中型动脉B.全身毛细血管C.全身细小动脉D.肾脏入球小动脉E.脾小结中央动脉12.MeCallum斑位于:A.右心室侧壁B.左心室前壁C.右心房后壁D.左心房后壁E.室间隔13.下述关于风湿病的记述哪项是错误的?A.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降低了风湿病的发病率B.风湿病多发生于寒冷地区C.抗‘O’滴定度升高提示本病是由溶链菌的直接作用D.风湿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E.风湿病常累及心脏、关节、血管等其中以心脏病最为严重14.风湿性瓣膜病病变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A.心瓣膜纤维性增厚B.瓣膜叶之间可相互粘连C.瓣膜环缩窄D.瓣膜本身变硬E.瓣膜穿孔、断裂15.风湿性心包炎的炎症性质为:A.变质性炎B.变态反应性炎C.渗出性炎D.遗传性疾病所致E.增生性炎16.风湿性心肌炎后期的病理改变是:A.心肌间质纤维素样坏死B.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C.心肌的纤维化及瘢痕形成D.风湿小结形成E.炎细胞的灶状浸润1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B.右冠状动脉主干C.左冠状动脉主干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E.右冠状动脉降支18.心肌梗死形态一般在梗死后多长时间才能肉眼可辨:A.1h后B.6h后C.8h后D.24h后E.第4天19.不伴合并症的右心衰竭时,下述哪项症状不会出现?A.身体下垂部分及皮下水肿B.胸水C.肝脏瘀血D.肺水肿E.颈静脉怒张20.二尖瓣狭窄时早期代偿性变化表现为:A.左心房代偿性肥大B.肺淤血水肿C.肺动脉高压D.右心室代偿性肥大E.右心房淤血21.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早期代偿性变化表现为:A.左心房代偿性肥大B.左心室代偿性肥大C.肺淤血肺动脉高压D.右心室右心房代偿性肥大E.右心衰竭22.下述主动脉粥样硬化记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引起夹层动脉瘤B.可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后壁和各分支开口处D.可继发溃疡、钙化、出血、血栓形成E.胸主动脉病变最重23.粥样病变中哪种成分应不具备?A.泡沫细胞B.中性白细胞C.纤维组织伴玻璃样变性D.胆固醇结晶E.无定形的坏死崩解物质24.不伴合并症的左心衰竭下述症状哪些不会有?A.左心室肥厚B.肺淤血水肿C.咯血胸疼D.气喘、呼吸困难E.身体下垂部分及皮下水肿25.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是:A.桥脑B.延脑C.丘脑D.基底节、内囊E.小脑26.动脉粥样硬化复合病变中最危险的并发症:A.斑块内出血B.斑块破裂C.血栓形成D.钙化E.动脉瘤形成27.主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A.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B.降主动脉和主动脉弓C.升主动脉D.腹主动脉E.胸主动脉28.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是: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C.大脑中动脉及Willis环D.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E.大脑前动脉及基底动脉29.风湿细胞来自:A.巨噬细胞B.纤维母细胞C.平滑肌细胞D.淋巴细胞E.心肌细胞30.风湿性心包炎时心包脏层病变属于: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浆液、纤维素性炎D.化脓性炎E.特异性增生性炎31.脉瓣狭窄主要是由:A.风湿性主动脉瓣炎产生的B.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所致C.动脉粥样硬化引起D.主动脉瓣膜钙化所致E.梅毒性主动脉瓣膜炎引起32.心肌梗死最常好发的部位是:A.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B.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室大部C.左室侧壁D.左室乳头肥E.心内膜下心室壁内1/3的心肌33.心肌梗死发生多长时间后肉芽组织增生?A.6hB.8hC.第4天D.2~3周E.5周后34.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早期形态学特征:A.整个心脏心肌细胞空泡变性B.心肌纤维变性坏死C.心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D.左心室肥大E.左心室扩张35.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记述哪项是对的?A.瓣膜赘生物粘连不牢固B.受累瓣膜容易产生穿孔、断裂C.受累瓣膜上的赘生物含有细菌D.一般以三尖瓣受累最常见E.瓣膜上的赘生物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组成36.梗死的心肌细胞内糖原减少或消失出现较早,一般在冠状动脉闭塞几分钟即可发生A.5minB.8minC.10minD.15minE.30min37.风湿病中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胶原纤维的变性B.风湿小结形成C.Anitschkow细胞D.淋巴细胞E.Aschoff巨细胞38.下述哪项不属于风湿性心脏病的陈旧性病变?A.MaCallum斑形成B.心包脏壁两层的纤维素性粘连C.心肌间质内形成小瘢痕D.二尖瓣增厚、短缩、变形E.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增厚、短缩、变形39.高血压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关系不大?A.遗传因素B.社会心理应激C.肾因素D.每日饮食摄盐量过多E.患动脉粥样硬化40.关于高血压病的记述哪项是错误的?A.产生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产生视乳头水肿C.引起左心室肥厚D.最严重的合并症是脑出血E.引起下肢发生坏疽41.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哪些是错的?A.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B.大量吸烟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C.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D.遗传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E.以上都不对42.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的?A.病变以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最重B.可引起脑萎缩C.可形成动脉瘤D.继发脑血栓形成E.不会引起脑出血43.下列哪项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A.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B.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C.大量吸烟D.高血压病E.糖尿病44.最初,良性高血压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左心室肥大C.全身细小动脉痉挛,以后发生硬化D.重要器官的肌型动脉中膜、内膜增厚E.脑动脑壁的纤维素样坏死45.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哪种细胞最早迁入动脉内膜?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白细胞D.平滑肌细胞E.纤维母细胞46.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坏死主要累及心室内层1/2区域内B.梗死灶可波及肉柱、乳头肌C.梗死常表现为小灶状坏死D.梗死范围呈不规则形分布于左心室四周E.严重者坏死灶融合病变呈环状梗死47.区域性心肌梗死多位于:A.左心室B.右心室C.室间隔D.左心房E.右心房48.下列哪种酶在血中升高对诊断心肌梗死最有帮助?A.淀粉酶B.谷丙转氨酶(GPT)C.肌酸磷酸激酶(CPK)D.酸性磷酸酶E.碱性磷酸酶49.心肌梗死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梗死灶呈楔形B.多为贫血性梗死C.梗死灶呈灰黄色周围有充血带D.相应心内膜可有附壁血栓形成E.相应在心外内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50.风湿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其中最严重的器官是:A.心脏B.脑C.关节D.血管E.皮肤51.关于风湿病的记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风湿病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属变态反应性疾病B.以心脏病变对患者危害最大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D.风湿性关节炎可致关节畸形E.皮下结节、环型红斑对临床诊断风湿病有帮助52.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性病变是A.心瓣膜水肿B.心瓣膜增厚变形C.心瓣膜闭锁缘上疣状血栓形成D.心瓣膜混合血栓形成E.心瓣膜溃疡、穿孔三、X型题1.引起心脏左室肥厚的疾病有:A.二尖瓣关闭不全B.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主动脉狭窄D.良性高血压E.风湿性心肌炎2.风湿病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依据是:A.风湿病者链球菌血培养阳性B.风湿病者血清抗‘O’滴度增高C.风湿病发病前两周有溶链菌感染史D.风湿病由溶链菌直接损伤所致E.风湿病由多种感染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3.风湿细胞来自:A.上皮细胞B.纤维细胞C.巨噬细胞D.组织细胞E.单核细胞4.风湿病的特异性改变:A.间质中发生的纤维素样坏死B.间质中形成风湿小结C.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环型红斑及皮下结节D.间质中浆液、淋巴细胞渗出E.左心房后壁形成McCallum斑5.风湿性心内膜炎常侵犯:A.二尖瓣B.二尖瓣和主动脉瓣C.腱索和左房内膜D.二尖瓣及肺动脉瓣E.三尖瓣6.关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叙述哪些是对的?A.病程在6周以上B.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C.病变常累及有病的心瓣膜D.瓣膜上的赘生物含细菌E.皮肤、粘膜、眼底可有出血点7.造成瓣膜病的原因有:A.风湿性心内膜炎B.瓣膜先天发育异常C.主动脉粥样硬化D.梅毒性心脏病E.尿毒症8.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脂蛋白有:A.TGB.LP(a)C.VLDLD.HDLE.LDL9.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合病变:A.动脉瘤形成B.血栓形成C.DICD.血管壁钙化E.斑快内出血、破裂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原因有:A.风湿性主动脉炎B.高血压性心脏病C.主动脉粥样硬化D.三期梅毒E.Marfan综合征1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引起心肌梗死的区域为:A.心尖部B.室间隔前2/3C.左室前壁D.左室后壁E.室间隔后1/312.右完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梗死的区域为:A.左室侧壁B.左室后壁C.右心室D.间隔后1/3E.心尖部13.高血压病脑组织可出现的病变:A.细动脉或小动脉的微动脉瘤B.软脑膜的炎性渗出C.脑出血D.蛛网膜下腔出血E.脑软化14.恶性高血压常见的死亡原因:A.心力衰竭B.心肌梗死C.尿毒症D.脑出血E.脑软化15.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常见病因有:A.血压增高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冠状动脉血栓形成D.冠状动脉痉挛E.冠状动脉炎性狭窄16.属于结缔组织疾病的有:A.克山病B.burger病C.风湿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E.类风湿性关节炎17.风湿小结的成分有: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B.风湿细胞C.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D.粘液细胞E.纤维细胞18.Fallot四联症包括:A.房间隔缺损B.肺动脉瓣狭窄C.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右移骑跨室间隔上E.右心室肥大、扩张19.粥样斑块中纤维帽的成分:A.泡沫细胞B.胆固醇结晶C.平滑肌细胞D.细胞外基质E.巨噬细胞20.风湿性心肌炎的风湿小结最常出现于:A.室间隔B.左室前壁C.右心室D.左心房、左心耳E.左室后壁21.可形成附壁血栓的心脏疾病:A.高血压性心脏病B.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克山病D.风湿性心瓣膜病E.原发性心肌病22.心肌梗死肉眼形态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梗死后6h肉眼可辨认B.梗死灶形状呈楔形C.梗死灶24h后呈典型凝固性坏死D.梗死灶2~4d后周边出现充血带E.梗死灶2~3周后肉芽组织长入呈红色恶性高血压病肾脏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B.发生坏死性细动脉炎C.小动脉葱皮样改变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节段性坏死E.肾脏入球入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四、问答题1.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继发病变。
心血管科普宣传小常识

心血管科普宣传小常识
1. 心血管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病症在内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
能异常导致的。
2. 冠心病是什么?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痛或不适,通常发
生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
起的血管堵塞。
3. 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
高
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压力等,对心脏
和血管造成严重影响。
4. 心力衰竭是什么?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其主要症状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
泵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5. 心律失常是什么?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包括心搏过缓、心搏过速、
心搏不规则等。
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
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6.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限制盐分、脂肪和糖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戒酒等。
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概念

心血管疾病概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也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一类疾病。
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中风、心律失常等。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遗传因素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堵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病变,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增加心脏和血管负担,易导致心脏病、中风等;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和泵出足够的血液,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中风则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发脑组织损伤。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锻炼、均衡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
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心血管 科普

心血管科普1 心血管疾病: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又称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发生的各种疾病。
它包括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瓣膜病、心律失常等)、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腹主动脉瘤等)以及心脏与血管相关的其他疾病。
被认为是近十而是现代人类最为普遍的重大健康问题,也是一种经济负担,可以通过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来缓解。
2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消除心血管疾病危害巨大,他们是全球死因排行榜上的头号杀手。
心血管疾病消除方法有以下五点:①早期预防和控制:预防措施早在发病之前就要做好,戒烟和减少饮酒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控制措施;②优化饮食:要合理搭配膳食,多吃鱼、蔬菜及水果,摄入抗氧化物质,控制微量元素;③加强有氧运动:减少太紧张的静止活动,少吃肥肉,多做运动,适当减少缺氧锻炼;④避免重复发作:运用药物控制血糖及血压,服用药物时应按医嘱服用;⑤积极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病情发作,增加活动量,去激素治疗,严格治疗不可少。
3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既然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如此明显,那么,在发病之前,应该採取怎样的措施进行预防呢?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戒烟限酒;改善饮食,合理搭配膳食,调整运动量;避免过度紧张;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保持新鲜空气环境,平时多穿棉衣服。
二、建立饮食规律。
多吃鱼、蔬菜、水果,建立良好的饮食规律,改善饮食结构,就是通过限制脂肪、糖类和盐类等成分摄入,增加抗氧化物质摄入,来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
三、保持正常血糖水平。
血糖升高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及长期危险因素之一,而血糖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人们可以通过及时的血糖测量与药物治疗,将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
通过以上三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减缓,从而保持心血管的健康。
心血管健康教育

心血管健康教育
一、认识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物质在动脉壁上积聚形成的。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症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降低患病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血管筛查,也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保持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建议饮食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奶制品、瘦肉和鱼类等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此外,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四、坚持适度运动
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同时,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五、控制体重和减肥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
制体重在健康的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减肥也有助于改善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和高血压。
六、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
定期监测和控制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也是控制这些指标的重要措施。
心血管疾病知识ppt课件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定期检 查、按时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 友保持联系,提高生活质量。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级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早期筛查和干预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严重 影响生命安全。
03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发 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 梗死等异常。
02 心脏超声
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的结 构和功能,评估心脏收缩和舒 张能力。
03 核素心肌显像
通过核素显像技术检测心肌灌 注和代谢情况,评估心肌存活 状态。
。
地域差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存在地域差异,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相
对较高。
危险因素与预防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等 。
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戒烟限酒,增加运动量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也有助于预 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ACE抑制剂和ARBs
用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等,有助于控制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心脏康复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
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豆纹动脉是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压
力高,易于使病变处破裂。
出血可引起对侧肢体偏瘫及感觉丧失,出血 灶破入侧脑室,病人昏迷(常造成死亡)严
重者有陈一施(Cheynt--stokes)呼吸,瞳孔
和角膜反射消失,肢体弛缓,腱反射消失,
大小便失禁。桥脑出血有同侧面神经麻庳,
对侧肢体瘫痪。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间隙增宽
LDL 吞噬 单核细胞 SMC
氧化 泡沫细胞 脂质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变
1、脂斑、脂纹期:
肉眼:≤1cm脂纹,1--2mm脂纹 镜下:内膜下成堆泡沫细胞 少量纤维组织增生
2、纤维斑块期:
肉眼:灰黄---灰白色斑块,蜡滴状 镜下:内膜下脂质堆积,内膜纤维组织增生
3、粥样斑块期: 肉眼:灰黄灰白色块状片状,切面粥糜,表 面可见出血、破裂、溃疡形成,钙化及血栓形成。
心 肌 梗 死
心肌梗死切面
心 肌 梗 死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3)心肌梗死生化变化 5分钟 后出现糖元减少或消失 30分钟 谷氨酸酶活性下降 3h 三羚酸循环酯下降 2--16h 谷一草转氨酶释放入血 6--12h 血清GOT升高 (4)合并症 a、附壁血栓形成 b、室壁瘤 c、心脏破裂、心包填塞 d、心外膜炎 e、心功能不全 f、休克 心脏内膜下梗死,范围小,合并症轻。
花,严重者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恶心呕吐,
视力障碍,癫痫发作。
a、小动脉痉挛硬化
水肿
缺O2
毛细血管通 透性升高
b、细小A血栓形成
c、细小动脉硬化
脑梗死
动脉瘤
破裂出血
细小可见坏死细胞碎屑,胶质细胞增生及
少数炎细胞浸润。
脑出血是最严重致命性,常见于内囊,
ACTH
甲状旁腺素
肾上腺皮质
血管紧张
醛固酮
高血压病 肾动脉硬化 肾缺血 激肽 前列腺素 血容量 肾素 降压机制减弱 水、Na+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原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良性(缓进型)高血压病 恶性(急进型)高血压病 (一)缓进型高血压病 发生于中老年,病程10年以上
1、机能障碍期
舒张压90---100mmHg
心脏病 1、先天性心脏病 2、风湿性心脏病 3、高血压心脏病 4、冠心病 5、肺源性心脏病 6、心肌病 7、心肌炎 8、心包炎 9、心内膜炎(感染性、非感染性) 10、其它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40--49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8.36% 主动脉粥样硬化,88.3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代谢,血凝因子、细胞 因子、血液动力学等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心绞痛 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
由某些诱因,劳动情绪激动,寒冷暴饮暴食
引起,血管反射性痉挛。 十几秒钟---1分钟消失,心肌轻度变性。 三、心肌硬化 慢性心肌缺血,心肌广泛纤维化。 四、冠心病猝死 心肌缺血,导致生物不稳定,突然死亡,心
肌梗死并发症亦可引起。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纤维组织同心圆样增生,常可发生局部缺血、
梗死和出血。 可因尿毒症、脑出血、心力衰竭致死。
第四节
动脉瘤
动脉瘤是指血管壁限局性异常扩张。大多为动脉, 以主动脉和脑血管受累最常见。 一、病因:先天性缺陷
后天性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梅毒性主动脉
炎、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坏死和局部感染。 二、类型: 1、真性动脉瘤 2、假性动脉瘤
冠 状 动 脉 硬 化
(2)范围:a、全层 b、厚层 c、薄层(心内 膜下) 肉眼:6h后苍白色 8--9h黄色 18--24h深灰色、土黄色 2--4d后周边出血带 10d后红色------5w后疤痕化,白色 镜下:1--2h,肌纤维拉长波浪状,嗜酸性变 3h肌浆凝聚,4h核消失,6h炎症反应 10d肉芽组织,5w疤痕,2m 机化。
全身细小动脉挛 经休息可恢复
2、血管改变期
细A痉挛
管壁缺氧
内皮细胞基底膜受损
血浆蛋白管壁沉积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玻璃样变
内膜纤维化 弹力纤维增生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小A内膜纤维组织增生
3、内脏病变期 细小动脉硬化 循环外周阻力
高血压加重
(1)心 代偿性 左心肥厚、向心性肥大 失代偿性左心扩大 右心肥大扩张
胶原暴露
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升高 脂肪饮食,吸烟、口服避孕药。
4、动脉壁细胞增殖
中膜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或转变为纤维 细胞。 5、其它: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 老年人动脉壁细胞三羧酸循环酶活性降低, 血管内膜纤维化,氧扩散少,ATP下降,合成 脂蛋白下降,胆固醇堆积。 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学说:脂源、突变、损伤、受体等。
2、增生期(2--2.5m)
风湿小体形成
纤维素样坏死
风湿细胞(Aschoff cell)
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现有5000万人 每年新发病120万人 按1999年国内规定和WHO一致
SBP>140mmHg DBP>90mmHg
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在多个微动基因联 合缺陷和外环境共同作用下导致。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有家族史倾向,患者血管紧张素 (AGT)基因有3个特定变异,子女可从父母 得到这一基因异常拷贝,表现出血管紧张素原 水平高于常人。
(二)发病机制 1、脂源性学说 1925 Antschkow 浸润说 1943 Rossle 渗入说 1963 Doerr 灌注说 2、致突变学说
1973 Benditt 3、损伤学说 1976、1986 Rassle 炎症说近年强调 4、受体学说 1973 Brown
高血脂 有害因子 LDL
内皮损伤 内皮下间隙
动脉硬化(Arterisclerosis) 1、动脉粥样硬化 2、Monckeberg动脉中层钙化性硬化 3、小动脉硬化(高血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高脂血症及脂质浸润(脂质代谢障碍)
B脂蛋白和前B脂蛋白含量升高(结构不稳定,
含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浸润血管内膜并沉积, 刺激结缔组织增生。 LDL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进入细胞 水解为氨基酸和胆固醇,合成胞膜,剩余部分再酯
(4)视网膜
小A僵硬如银丝
视乳头水肿,血浆渗出、出血
(二)恶性高血压
多见于青壮年,数月至一年死亡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管内血栓形成,肾
脏明显。
1、肾
肉眼:表面平滑,有多数出血点,切面可 见多个斑点状微梗死灶。 镜下: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并有血浆内 渗,坏死动脉并发血栓,引起出血和梗死。
2、脑: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皮细胞和
镜下:表面纤维帽,深部无定形胆固醇结晶, 外周肉芽组织,少数泡沫细胞、淋巴细胞。 继发:出血、溃疡、血栓形成、钙化。
(二 )主要动脉的病变
1、主动脉
腹主动脉最严重 降主动脉,主动脉弓次之 升主动脉更次之 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狭窄, 血栓形成不易发生。
a、可形成动脉瘤
b、夹层动脉瘤 c、主动脉瓣膜病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最严重
右冠状动脉 其次 左施支 再其次 2)分级:狭窄25%为I级 25--50%II级 50--75%III级 75%IV级 3)后果:引起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3、脑动脉
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is环 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 4、肾动脉 1)好发于肾动脉开口处,叶间动脉,弓状动脉。 2)肾萎缩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1)常发生于下肢 2)缺血引起跛行、萎缩 3)梗死、坏疽
2、膳食因素
食盐量高的人群血压升高百分率高,细
胞钠高,动脉平滑吸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
受体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有助于血压
升高。而钙可减轻钠的作用,降低血压。
3、心理因素
受生活事件刺激者高血压病发病率高,如
意外事故、政治冲击等,引发社会心理应激,
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平衡,影响代谢。
4、肾因素
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抗高血压脂质,如前
基 底 动 脉 硬 化
动脉粥样硬化肾
第二节
冠状动脉心脏病 C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一、心肌梗死 1、原因:冠状动脉痉挛-----持续缺血、缺氧 粥样斑块出血 血栓形成 2、病理变化: (1)部位: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1/3, 占50%,为左前降支供血处。 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壁1/3,占25%,居右 冠状动脉供血处。 左心室侧壁占15--20%,属左旋支供血处。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第四节 动脉瘤 第五节 风湿病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七节 心瓣膜病 第八节 第九节 心肌病 心肌炎
心血管疾病包括: 1、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动脉中膜钙化 4、动脉炎 1)大动脉炎(梅毒、特发性、巨细胞) 2)坏死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 芽肿、狼疮动脉炎)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动脉瘤
3、主动脉壁分离
根据动脉形状可分为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
圆柱状动脉瘤、舟状动脉瘤和蜿蜒状动脉瘤
三、并发症 最严重者为破裂出血。此外附壁性血栓及血 栓脱落引起的栓塞。
第五节
风湿病
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累及全身 结缔组织为胶原病的一种,以心脏、关节和血管常被 累及,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急性期为风湿热,有心脏、关节症状,伴有发热、 毒血症、皮下结节、午蹈症等症征。 血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阳性,血沉快。
(1)发生于寒冷的地区、寒冷而潮湿的冷春 季节。与链球菌感染地区和季节一致。 (2)发病前有急性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病史。 (3)抗生素广泛应用,可以治疗链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