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关于下列各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读数正确的是A.物体的长度为5.23cm B.物体A的重力是4.3NC.金属块的体积是1003cm D.所测时间为5min37.5s【答案】D【解析】【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③使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时,固体的体积等于固体放入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体积之差.④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小圈刻度单位为min大圈刻度单位为s,读数时还要看小圈的指针是否过半,如果过半大圈的读数应该读大于30s的读数.【详解】A. 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2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23cm−3.00cm=2.23c m.此选项错误;B. 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4.6”处,所以物重为4.6N.此选项错误;C. 物体与液体的总体积为100cm3,物体的体积小于100cm3.此选项错误;D.小圈指针在5与6之间,读5min,而且指针过半,大圈读37.5s,所以停表的读数应为5min37.5s.故选D.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 D【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力学1.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5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A.2500N B.5000N C.0 D.1000N【答案】B【解析】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50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5000N)为准,所以,其示数是5000N,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理解和掌握。
要注意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区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弹簧所受到的合力的不同。
2.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到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A. 两物体受的浮力一定相同B. 两个物体一定是等重的C. 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D. 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答案】 A【解析】【解答】∵物体都浸没在水中,∴F浮=G-F′,即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A项正确;因为只知道物体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据F浮=G-F′所以不能确定物体受重力.浸没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大小关系,B.C项错;浸没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所处的深度无关,D项错.故选A.分析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减少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减小的示数相同说明受到的浮力相同.3.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B. 力的方向沿杆向上,大小为mgC. 力的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mgD. 力的方向沿杆和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点方向上,大小为mg【答案】 A【解析】【解答】解:小球静止在杆子的底端,所以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必然有一个力来平衡这个重力,所以可以确定杆子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且F=G=mg,由于小球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物体,而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所以可以确定小球不再受其它的力.故选A.【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要知道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力平衡.4.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B. 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车此时没有惯性C. 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 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答案】 C【解析】【解答】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A不符合题意;B.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是因为车受到重力作用,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所以B说法错误;C.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说法正确;D.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D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C.【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力的概念、惯性、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要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5.在学习物体受力分析时,小东对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受力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3是物体受到的重力B. F4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并且等于F1C. F2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D. F1和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F1=F3【答案】D【解析】【解答】分析4个力的如图所示:可见F3不是重力,故A错误;F4虽然是重力但和F1不相等,而是大于F1,故B错误;物体是静止的,不存在滑动摩擦力。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力学1.如图所示实验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铁球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若在小球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小铁球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该实验说明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D.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C【解析】【详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小球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小铁球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即磁体的吸引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方向,故C正确;现象中没有揭示力的作用相互,也没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物体的快慢,故ABD错误.故选C.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 D【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力学1.判断下列现象不能产生弹力的是()A.压弯锯条B.拉长橡皮筋C.被挤压的皮球D.捏扁的橡皮泥【答案】D【解析】A、压弯的锯条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不符合题意;B、拉开的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不符合题意;C、被挤压的皮球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不符合题意;D、捏扁的橡皮泥不具有弹性,故不会产生弹力.符合题意.故选D.2.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 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C. 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 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答案】 D【解析】【解答】A、牙膏盒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A不符合题意;B、回形针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B不符合题意;C、钩码的质量已知,当挂在橡皮筋上时对橡皮筋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在相等的拉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不同,即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此装置对比分析得出答案。
3.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案】 C【解析】【分析】(1)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的作用,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3)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解答】小球出手之前,和手一起运动,抛出的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小球出手前后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选C.【点评】(1)掌握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成还在受到手的作用.(2)掌握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3)掌握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4)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保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4.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其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答】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即水对碗壁的压力;由于压力的垂直作用在碗壁上,并且斜向下,故C选项符合压力的方向;故选C。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B.重力和手的拉力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答案】D【解析】对于水桶来说,受到二个力的作用,即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绳子对水桶竖直向上的拉力,手没有接触桶,所以桶没有受到手的拉力,故应选D.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B. 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答案】A【解析】【解答】A、沙桶与沙的总重力为,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物块受到的拉力大小为mg;因为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g,A符合题意;B、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C、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D、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 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C. 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 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答案】 D【解析】【解答】A、牙膏盒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A不符合题意;B、回形针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B不符合题意;C、钩码的质量已知,当挂在橡皮筋上时对橡皮筋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在相等的拉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不同,即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不相同,D符合题意。
(物理) 中考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小明正在观看足球比赛,他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运动B.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向前的推力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答案】C【解析】【详解】A.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 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作用,但球与脚分离后,不再受到向前的推力,故B错误;C. 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速度会减小,方向也会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正确;D. 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对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质量大小有关,且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而应该描述成:具有惯性。
2.如图所示,用细线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手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解答】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二者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BD.木块对细绳的拉力和细绳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D不符合题意;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B. 人步行速度约10m/s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答案】 B【解析】【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G=mg=50kg×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1.4m/s,B符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C不符合题意;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约1g/cm3, D不符合题意。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C.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详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受力的同时,石头也受到鸡蛋对它的作用力;故A错误;B、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即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相等的;故B错误;CD、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中,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解答】解: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垂直斜面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力的示意图要把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画出来;注意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垂直于接触面.3.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人没与墙面接触,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
则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 B【解析】【解答】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4.《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
(物理) 中考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力学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与物块相连,一起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对弹簧上端施加5N竖直向上的拉力,物块没有被提起来.则A.弹簧对手的拉力大小也一定是5NB.弹簧对手的拉力作用效果使弹簧发生了形变C.物块对弹簧的拉力和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点相同D.物块没有被提起来,所以弹簧对物块的拉力没有产生作用效果【答案】A【解析】【详解】用手对弹簧上端施加的拉力与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正确;手对弹簧的拉力作用效果使弹簧发生了形变,故B错误;物块对弹簧的拉力和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点分别作用在弹簧顶端和下端,即作用点不相同,故C错误;物块没有被提起来,是因为受到的合力为零,但弹簧对物块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存在的,故D错误,故选A.2.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球杆击球时,台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是由于受到球杆施加的力B. 台球被击出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向前的力C. 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台球没有受到摩擦力D. 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答案】A【解析】【解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当用球杆击球时,台球受到球杆施加的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球离开球杆后,就不再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能继续运动是由于球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不是绝对光滑,在上面运动的台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下,C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甲乙丙丁A. L甲=L乙=L丙=L丁B. L乙=L丁<L甲=L丙C. L甲=L乙<L丙=L丁D. L丁<L乙<L甲<L丙【答案】 B【解析】【解答】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让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让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量相同,图乙和图丁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量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F3 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B. F4 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并且等于 F1
C. F2 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D. F1 和 F3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F1=F3
【答案】D
【解析】【解答】分析 4 个力的如图所示:
可见 F3 不是重力,故 A 错误;F4 虽然是重力但和 F1 不相等,而是大于 F1 , 故 B 错误;物 体是静止的,不存在滑动摩擦力。F2 是静摩擦力,故 C 错误;F1 和 F3 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同一直线、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相互作用力,故 D 答案正确。 【分析】本题学生要明确力的三要素,并能进行受力分析,能准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
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
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左右。
.故 C 符合题意;
D、一个铅球的质量在 3kg 左右,拿起铅球的力在
左
右。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
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11.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
的滑动摩擦力增大
【答案】A
【解析】【解答】A、沙桶与沙的总重力为
,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忽略
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物块受到的拉力大小为 mg;因为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mg,A 符合题意;
B、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B 不符合题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
相互作用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A 不符合题意;
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是运动的,B 不符合题意;
B. 容器内水的体积 V=Sh=300cm2×30cm−1000cm3=8000cm3=8×10−3m3,由 ρ= 可得,水的
质量 m 水=ρV=1.0×103kg/m3×8×10−3m3=8kg,因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则容器对 水平地面的压力 F=G 总=(m 水+mB)g=(0.4kg+8kg)×10N/kg=84N,B 不符合题意; C. 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 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没有变化,C 符合题意; D. 物块 B 的重力:G=mg=0.4kg×10N/kg=4N,剪断绳子,待物块 B 静止后漂浮,F′浮=G= 4N ; 由 F 浮 = ρ 液 gV 排 可 得 , 木 块 漂 浮 时 排 开 水 的 体 积 : V′ 排 =
6.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 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 A,内有质量为 400g、 边长为 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 B,通过一根长 10cm 的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如 图所示,此时水面距容器底 30cm,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此时物块 B 受到的拉力为 6N B.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 84N C.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200Pa D.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 200Pa 【答案】C 【解析】【解答】A. 木块的重力:GB=mBg=0.4kg×10N/kg=4N,木块浸没在水中,则 V 排= V 木=(10cm)3=1000cm3=1×10−3m3 , 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 浮=ρ 水 gV 排= 1.0×103kg/m3×10N/kg×1×10−3m3=10N,绳子的拉力为:F=F 浮−GB=10N−4N=6N;A 不符合 题意;
为符合实际的是
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重约 100N 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做的功约 3000J C.标准大气压约 1×103Pa D.多数人脉搏跳动 100 次用时约 15mi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 0.2kg 左右。受到的重力在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初中生的体重在 500N 左右,一楼到三楼的高度在 6m 左右,人从一楼上到三楼做的功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 为 m 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mg
B. 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
衡力
C.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物块受到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 500N
B. 人步行速度约 10m/s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
D. 人体平均密度约 1g/cm3
【答案】 B
【解析】【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G=mg=50kg×10N/kg=500N,A 不符合题
意;
B.人步行速度约 1.4m/s,B 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C 不符合题意;
约为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
C、标准大气压约 1×105Pa,故 C 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跳动 100 次的时间在
左
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睛】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
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手拍桌子时,手也会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同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大海时,所受的浮力变大 D.篮球被篮板弹回,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手拍桌子时,手也会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F 浮=G 时,物体漂浮,同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大海时,重力不变,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D.篮球被篮板弹回,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故选 C 考点:相互作用力;二力平衡;物体的浮沉条件;力的作用效果
= 4×10−4m3, 液 面 下 降 的 深 度 为 : △ h =
=0.02m,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 p=ρ 水 g△ h=1.0×103kg/m3×10N/kg×0.02m=200Pa.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重力,利用排开水的体积计算受到的浮力,根据总重力计算 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液面深度计算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12.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分子的直径约为 0.3~0.4 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 1.0 m C.初中生的体重约为 50 N D.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0 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 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详解】 A、分子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 0.1nm=10-6mm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大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100cm=1.0m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 50kg 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G=mg=50kg×10N/kg=500N 左右。故 C 不考生坐在水平操场上静止休息时,受到的重力和与地面对 考生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 衡条件,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故选 D
9.如图 所示,下列图中能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A 和 B B.A 和 C C.A 和 D D.B 和 D 【答案】C 【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 化。A 图中人用力将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A 符合题意;B 图中跳板在人的压力下变弯,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B 不符合题 意;C 图中运动员用力拉弓,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C 不符合题意;D 图中磁铁将 小球吸引过来,说明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D 符 合题意,故选 C。
D、自行车速度在18km/h 18 1 m/s 5m/s 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3.6
故选:B。
1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与物块相连,一起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对弹簧上端 施加 5N 竖直向上的拉力,物块没有被提起来.则
8.初中毕业体育考试项目有长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跑的考生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立定跳远时用力蹬地快速跳起,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推出后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考生对实心球做了功 D.考生坐在水平操场上静止休息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考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赛跑到达终点时,人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人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 用,故 A 错误;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B 错误;推出去的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运动过程中,推力已经消失,故手的推力没有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