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聚集状态详解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 ( Clausius-Clapegrom) 方程。式中:
vap H m
为液体的摩尔蒸发热(摩尔汽化焓)
只要知道p1、p2、T1、T2和 vap H m 五个量 中任意4个,就能求出另外一个物理量。
1.2.3 液体的沸点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随着外加温度的升高, 蒸气压也在逐渐增大,当外加温度增加到液体 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环境)压力时,在整 个液体中的分子都能发生气化作用,液体开始 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该液体在该压力下的沸 点(boiling point)。 液体的沸点随外压而变化,压力越大, 沸点也越高。当外压为标准情况的压力(即 101.325kPa)时的沸点,为正常沸点。一般我 们所说的沸点都是正常沸点。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 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可 以忽略。
pV = nRT
R---- 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101.325kPa, T=273.15K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m3
pV R nT 3 3 101325Pa 22.414 10 m 1.0mol 273.15K 8.314 J mol 1 K 1
定量的气体,当压力一定时,气体的体积 V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数学式可表示为 或 或 V = V0T/T0 V∞T V1/V2 = T1/T2
查理-盖· 吕萨克定律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称为等压线—— 直线。如图1.2 所示。
3.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不同 气体均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1.1.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气体, 称为理想气体。
R=8.314 kPaLK-1mol-1=8.314Pa· 3 · -1mol-1 m K

大学化学物质的聚集状态

大学化学物质的聚集状态

04 固态物质
晶体结构
1 2 3
晶体结构定义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三 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形成的固体物质。
晶体分类
根据晶体内部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晶 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 属晶体等。
晶体性质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 性的特点。
非晶体结构
高分子溶液的特性与应用
特性
高分子溶液的特性主要包括溶液粘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不易结晶等。这些特性使得高分子化合物在 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等。
应用
高分子溶液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备高分子材料、改善材料性能、制备高分 子复合材料等。此外,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制备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支架 等。
胶体的性质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和电渗等性质。这些性质与胶体粒子的大 小和带电性质密切相关,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体系的重要特征。
大分子溶液的定义与性质
大分子溶液的定义
大分子溶液是由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一、透 明、稳定的溶液。
大分子溶液的性质
大分子溶液具有粘度较大、扩散系数较小、不易渗透等性质 ,这是因为高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能够形成较大的分子链, 对溶剂分子产生较大的阻力。
大学化学物质的聚集状态
contents
目录
• 物质的聚集状态简介 • 气态物质 • 液态物质 • 固态物质 • 溶液的聚集状态 •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01 物质的聚集状态简介
聚集状态的定义
聚集状态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呈 现的空间形态,包括单个分子、分子 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聚集集体以及更大 尺度的物质结构。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气态、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等。

气态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特点是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微弱,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液态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特点是分子间的距离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分子可以有限制地运动。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特点是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此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其他聚集状态。

当气体中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成为离子、电子的混合体时,称为等离子态;当压强超过百万大气压时,固体的原子结构被破坏,原子的电子壳层被挤压到原子核的范围,这种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原子气体被冷却到纳开(10-9K)温度时,被称为气体原子(玻色子)都进入能量最低的基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
NO
摩尔分数 5 10-7 8.710-8 1 10-6 1 10-7 2 10-8 1 10-8 1 10-8 1 10-8 1 10-8
大气成分的演变
• 第一阶段(距今40~45亿年前):CH4和H2 (含有少量H2O、H2S、NH3、N2、Ar和He)
• 第二阶段(距今20~40亿年前):N2(含有 少量H2O、CO2、Ar、He、Ne和CH4)
波义耳定律: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压
强成反比。 PV = 常数
P1V1 = P2V’
(1)
(2)等压变化
查理-盖•吕萨克定律:一定压强下,一定量气体的体
积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热力学温标)。 V/T = 常数
V’/T1 = V2/T2 (2)
V’ = V2T1/T2
(3)
(3)带入(1):P1V1/T1 = P2V2/T2
• 第三阶段(20亿年前至今):N2和O2 • [成因]火山喷发、雷电作用、大气光化学反
应、轻气体逃逸、植物光合作用等; 可能 由于化学惰性和溶解度低使N2的含量不断 累积提高,水的光化学分解和植物光合作用 有可能导致O2的增加,形成今天的大气。
•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即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 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 直到演变出原始的生命体。
(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温等压下,气体的体积和 它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单位和单位的匹配 单位:SI制和非SI制 P:Pa (SI)
kPa,atm,mmHg,torr,bar 1 atm = 760 mmHg = 760 torr = 101.3 kPa = 1.013105 Pa 1 bar = 1000 mbar = 100 kPa = 105 Pa

物质的四种聚集状态

物质的四种聚集状态

物质的四种聚集状态
物质存在四种不同的聚集状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这些状态的区别在于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

固体是一种最密实的聚集状态,其中原子或分子紧密排列在一起。

它们的形状和体积都是固定的,不像液体或气体那样随着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改变。

例子包括冰、岩石和金属。

液体是一种聚集状态,其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距离比固体稍大,但比气体小。

液体的形状是不稳定的,而体积是固定的。

液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液体可以流动。

例子包括水、牛奶和汽油。

气体是一种聚集状态,其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液体和固体更大。

气体的形状和体积都是不稳定的,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气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因此气体可以自由流动。

例子包括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能状态下的物质,其中原子或分子被剥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等离子体存在于极端条件下,如太阳表面、闪电和等离子体切割器中。

它们通常表现出高温、高压和高电流的特性,因此在工业和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 1 -。

物质的聚集状态(详细资料)

物质的聚集状态(详细资料)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特性为:【知识拓展】①固体的构成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但在固定的位置上会发生振动。

②溶液中的粒子及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气体粒子能自由移动。

③固体可以分为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态物质。

二、1mol不同物质体积的比较三、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1mol任何物质中的粒子数目大致相同的,即为6.02×1023。

因此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主要决定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离。

2.固体和液体物质:①内部紧密堆积,体积主要由粒子大小决定;②内部紧密堆积,改变温度、压强对体积影响不大;③1mol不同固体、液体的体积不相等。

3.气态物质:①分子间的距离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得多(约相差10倍),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分子间的距离决定;②体积受温度、压强影响大;③同温同压下,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基本相等。

【例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是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是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他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指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解析】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气体分子数目决定,A 错B 对;C 中未指明温度和压强,不能确定;D 应在标况下【答案】B四、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 ,单位是L/mol(L·mol -1)或m 3/mol 。

2决定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因素是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影响因素是 温度、压强 。

3.标准状况是指 0℃、101kPa 时 的状况,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L 。

第2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2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2章物质的聚集状态(3学时)2.1 概述2.2 理想气体2.3 溶液2.4 固体—晶体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液体、固体以及超临界液体等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由分子组成,在通常情况下,物质呈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并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固体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

2.1 概述1. 相态(phase):是物质的状态(或简称相,也叫物态)指一个宏观物理系统所具有的一组状态。

一个态中的物质拥有单纯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如密度、晶体结构、折射率等)。

2.相图表达一系列温度压力下的相平衡关系右图区:液相区,固相区,气相区和超临界区线:两相平衡区,S-L线(BD),S-G线(AB),L-G线(BC)点:三相共存点:B点,临界点:C点,Tc:临界温度,Pc:临界压力✧三相点:273.16K,610.75Pa ✧临界点:647.29K, 22.09MPa水的相图临界点与超临界态✧在临界点以下,气态和液态之间具有显著区别✧在临界点以上,这种区别将不复存在✧这种状态称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如:水的临界点为T= 374.3℃,P c = 22.09MPa,c在此临界点以上,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就称为超临界水。

超临界流体特点:具有液体和气体的优点,密度大,粘稠度低,表面张力小,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CO2:临界温度较低(Tc=364.2K),临界压力也不高(Pc=73.8MPa),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的事超临界流体。

如:用超临界CO:2从咖啡豆中除去咖啡因从烟草中脱除尼古丁大豆或玉米胚芽中分离甘油酯轻易穿过细菌的细胞壁,在其内部引起剧烈氧化反应,杀死细菌。

超临界流体在绿色化工工艺的开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聚集态当温度足够高时,外界提供的能量足以破坏分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的结合,气体就电离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即形成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态(plasma),电离气体。

教学课件: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课件: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气象观测
气态物质如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用于气象观测和气候变 化研究,对环境保护和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气体定律与状态方程
1 2 3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遵循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 定律,这些定律描述了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 变化。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表示压 强,V表示体积,n表示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 T表示温度。
实际气体近似
对于压强较大或温度较低的气体,实际气体可以 近似为理想气体。
04 气态物质
气体分子运动论
01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假设
气体由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
02
分子平均动能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03
分子分布
气体分子在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但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碰撞的分子数
与气体分子速率大小有关,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流动性
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流动 和变形。
液体的相变与热力学性质
熔点和沸点
熔点和沸点是液体物质的重要热 力学性质。
热容量和导热性
液体的热容量和导热性与温度有 关,不同液体有不同的热容量和
导热性。
相变过程
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变, 如蒸发或凝固。
液体中的溶解与扩散
溶解度
不同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
气体的相变与热力学性质
相变
01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变,例如液化、凝华等。相变过
程中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M总
n总
=M1×V1% + M2×V2%+…
=M1×n1% + M2· n2%+…
练习
• CO2与CO的混合气的密度是相同状 况下氢气密度的14.5倍,则混合气体 的平均式量为 多少? • 将(NH4)2CO3固体加热,计算在 1500C时所得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条 件下氢气密度的多少倍?
6、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8.01cm3 58.39cm3 22.42L 22.42L
H2
N2
CO
28.02g
28.01g
1.25g/L标准状况 1.25g/L标准状况
22.42L
[讨论]
对于1mol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为什么
它们的体积各不相同,而相同条件(标准状况)下,
1mol不同的液体体积基本相同呢? [提示]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注 意
适用条件:同温、同压、同体积
结论:分子数目相同,即气体物质的量 相同。 (四同定律)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是 阿伏加德罗定律 的一个特例。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推论(1)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 等于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V1 = N1 = n1
V2
N2
n2
例、同温同压下,4.4克CO2与9.6g氧气所占 的体积比是多少?
[练习2]相同物质的量的Fe和Al分别与足量 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相同条件下 的体积之比为 。
[练习3]相同物质的量的Fe和Al分别与足量 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相同条件下 的体积之比为 。
[练习4] 20g碳酸钙完全加热分解完全, 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多少升?
[随堂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mol水和1mol氢气的体积都约是22.4升。 B. 2克氢气和44克CO2的体积相等。 C. 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升。 D. 标准状况下,1克氢气和11.2升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2.标准状况下( ) (1)0.5molHCl的体积是-----------------。 (2)33.6升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3)16克氧气的体积是--------------------。 (4)44.8升氮气中含有的氮分子数是------------------------------------。 3.在标准状况下,多少克CO2与4克氢气的体积相同?
常用单位有L/mol(L· mol-1)和m3/mol。 影响因素: ①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②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要点: 条件:标准状况 (S.T.P) 结论 体积约占 22.4L
22.4L
(标准状况)
对象:任何气体
物质的量:1mol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摩尔体积示意图
[练习] 错,物质应是气体 1. 标准状况,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2. 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错,标准状况) 3. 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 为22.4L。 (对,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 4.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 所含的分子数。(错,未指明是否在相同条件) 5.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 (错,“约为”;单位应为 6.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可能 L/mol) 约为22.4L/mol。 (错,不一定) 7. 标准状况,1mol水的体积都约是22.4L 错,水不是气体
思考:
1、 同温同压下,含相同分子数的 气体所具有的体积是什么关系?
2、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 所含分子数是什么关系?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 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相同数目的分 子,这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4、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
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对象: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例] 在标准状况下, 测得0. 2 L容器里某气体的质量 为 0. 25g , 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在标准状况下
M= ρ × 22.4 L/mol
= 0.25g 0.2L = 28g /mol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22. 4 L/mol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在 H2 + Cl2 = 2 HCl 反应中,各物质 的系数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 1: 1: 2
表示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2 表示三种物质(气体)的体积比为 1:1:2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推论(2) 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
质量之比 。 V
因为 得到 D = m1 、 m2
3.求S.T.P下的气体体积V 4、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关系
分子
质量 m ×M
÷M
物质的量×NA
n
×vm ÷v m
÷NA
微粒数 N
原子 离子
电子 质子 中子
V (标况)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二课时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 1mol N2 和 1mol O2 所占体积相同
说法错误。未指明气体所处状态。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
气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间距离决定。
[小结]
固体、液体物质粒子间间隔很小,在
粒子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固体、液体的
体积主要由粒子本身大小决定。
气体粒子间间隔很大,在粒子数目相
同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间
距离决定。
[讨论] 1、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分子数目(N或n) 取决于 体积(V) 分子间平均距离(d)
X2 + 3 Y2 = 2 XmYn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 =2m
m=1
3 × 2 = 2n n = 3
7、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 10页例题2 注:上下单位要相同(同一 物质) 左右单位要相当(不同物质) [练习1] 0.2摩尔铝跟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 计算: (1)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多少升? (2)生成氯化铝多少克?
1、V=m/ ρ
2、V=n×Vm V=m× Vm/M
V=N×Vm/NA
ρ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练习] 在标准状况下
(1)0.5molHCl占有的体积是多少? (11.2L)
(2)33.6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1.5mol) (3)16gO2的体积是多少? (11.2L)
(4)44.8LN2中含有的N2分子数是多少?
[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和1molH2的 体积都约是22.4L (B)2gH2和44gCO2的体积相等 (C)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该气体 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标准状况,1gH2和11.2LO2的物质的量 相等 [答案] (D)
[讨论]
请列出求算气体体积可能的方法:
思路: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等于它的摩尔质量。
[ 练习]在标准状况时, 2. 24 L NOx 气体的质量为 4.6g , 求气体的化学式。 解: M ( NOx ) = 4. 6g
2.24L = 46g /mol
22. 4 L/mol
NOx 的分子量为 46
14 + 16x = 46 x=2
(2) 1g N2 和 1g O2所含分子数相同 说法错误。两种气体物质的量不同。 (3) 1mol N2 和 1mol O2 所含分子数相同 说法正确。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所含微粒数相同。
(4)1mol N2 和 1mol O2 在标准状况下混合,体积约为44.8L。
说法正确。混合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mol。 (5) 1L N2 和 1L O2 在同温同压下所含分子数相同 同温同压同体积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练习 1] 标准状况下,11. 2L CO2 所含分子数 与多少克 NH3 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解: 设 氨的质量为 x
CO2 11. 2L = 22.4L/mol NH3 x×3 17g/mol
x = 2. 83 g
答:标准状况下,11.2L CO2所含的分子数与
2. 83g NH3 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2、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①物质的粒子数目; ②粒子的大小; ③粒子之间的距离;
固体物质
7.2cm 10cm 3
18.3cm3
6.02× 1023 个原子 6.02× 1023 个原子 55.8克 6.02× 1023 个原子 26.98克 207.2克
1mol铁
1mol铝
1mol铅
液体物质
18.0cm
答:气体的化学式为 NO2 。
5、有关混合气体平均式量的计算(即平均摩尔质量) 例、某混合气体含2摩氧气和8摩氮气,求其平均式量。 解:平均式量(即平均摩尔质量)也就是1摩尔混合气 体的质量。
2mol×32g/mol+8mol×28g/mol M= 2mol + 8mol = 28.8g/mol 即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8.8 。
53.6cm
6.02× 1023 个分子 18克
6.02× 1023 个分子 98克
1mol水
1mol硫酸
构成固态结构微粒间的距离很小
构成液态结构微粒间的距离也小
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本身大小决定。
100℃1 mol H2O (g) (3.06×104 mL) (体积扩大1700倍) 0℃1 mol H2O( 18 mL) [ 实验启示]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要比固体和液 体中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大得多。
NO 也是双原子分子,故由两容器中分子总数相同可推知
A正确。
[练习 3 ]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 X2(气) 和 3体积 Y2(气)化合生成两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 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A ) (A)XY3 (B)XY (C)X3Y (D)X2Y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