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礼仪展风采教案汇编

合集下载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运用礼仪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言谈举止着装打扮待人接物公共场所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礼仪。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涵盖礼仪基本概念、重要性、具体表现的课件。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典型的礼仪病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名片、手机等,用于模拟实际场景。

4. 课堂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与礼仪相关的话题,以便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讲解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礼仪素养,包括言谈举止、着装打扮、待人接物、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列举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礼仪。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礼仪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礼仪的资料,加深对礼仪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礼仪知识的运用和行为举止的恰当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们是否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3. 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4. 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礼仪知识?八、拓展活动:1. 礼仪知识竞赛:设计一个竞赛,让学生通过答题的形式检验自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如问候、介绍、交谈、宴请等场合的礼仪。

3. 提高学生在国际交往中的文明礼仪意识,增强国家形象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素养a. 问候与介绍b. 交谈与倾听c. 宴请与餐饮礼仪d. 着装与仪态3. 国际交往中的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定义、基本素养及国际交往中的礼仪。

2. 情景模拟法:模拟不同场合的礼仪场景,让学生参与表演、互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礼仪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

2. 教学场地、音响、投影仪等教学设施。

3. 准备相关道具,如服装、饰品等,用于情景模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礼仪素养,如问候、介绍、交谈、宴请等场合的礼仪。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场合的礼仪表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礼仪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情景模拟表演: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礼仪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礼仪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礼仪知识。

礼仪展风采教案范文

礼仪展风采教案范文

礼仪展风采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展现礼仪风采教学目标:1.了解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形象意识和自律能力。

教学重点:1.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仪知识和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和自律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班级礼仪守则。

3.视频和图片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课件或展示图片,启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礼仪的认识和看法。

2.针对学生的回答,解释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礼仪对人际交往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二、讲解礼仪知识(20分钟)1.利用课件或展示图片,介绍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如社交场合、商业宴请、学校、家庭等。

2.分析各个场合中的典型礼仪规范,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着装礼仪等。

3.解释礼仪知识的含义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这些礼仪规范。

三、示范演练(30分钟)1.按照不同场合,设计一些情境,要求学生进行礼仪示范演练。

2.分组进行模拟演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3.老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让学生观看自己的表现并进行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改进能力。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结合学生的演练表现和观察,总结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礼仪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讨论对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3.强调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训练,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改变。

五、拓展延伸(20分钟)。

礼仪展风采教案和反思

礼仪展风采教案和反思

礼仪展风采教案和反思一、教案课程名称:礼仪展风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的习惯。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3. 讨论题及活动材料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礼仪相关的图片,如微笑、礼貌用语、握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仪?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礼仪?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礼仪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通过PPT课件或讲解,让学生了解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观看或讨论有关礼仪的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要求,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礼仪场景,如见面问候、电话沟通、餐桌礼仪等。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礼仪知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学习到的礼仪知识。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礼仪,提升个人魅力。

二、教学反思1. 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礼仪知识?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

六、教案课程名称:礼仪展风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的习惯。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3. 讨论题及活动材料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礼仪在职场中的应用,如商务场合的着装、沟通技巧、会议礼仪等。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如礼貌、礼节、仪表等。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素养:礼貌、礼节、仪表3. 礼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 案例分析与讨论5. 礼仪实践与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基本素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礼仪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礼仪展风采》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 练习册或实践活动材料:用于学生实践演练。

4. 计时器:用于控制课堂时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礼仪素养,如礼貌、礼节、仪表等。

3.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

5. 总结与反馈:总结课堂内容,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答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礼仪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将礼仪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4. 作业与测验: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其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礼仪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实践能力。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培训,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将礼仪知识应用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场景。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如礼貌、礼节、仪表等。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素养:礼貌、礼节、仪表等3. 礼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 案例分析与讨论5. 礼仪实践与展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基本素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礼仪的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案例材料及相关视频。

3. 实践环节所需的道具或物品。

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实例引出礼仪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礼仪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素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礼仪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礼仪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魅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礼仪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相互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校园礼仪大赛:鼓励学生在校园内举办礼仪大赛,通过比赛形式展示礼仪风采,提高全校学生的礼仪素养。

2. 开展家庭礼仪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礼仪知识带回家,与家人一起进行礼仪实践,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八、教学反馈在每节课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礼仪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表现,定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礼仪展风采》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案主题:礼仪展风采教案编写目的:通过本次的礼仪展风采活动,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提升学生的形象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礼仪,为什么要重视礼仪,如何做到文明礼貌。

教学目标:1.了解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学会正确的礼仪常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3.提升学生的形象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2.礼仪的常识和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

教学准备:1.幻灯片投影仪和计算机。

2.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礼仪。

3.班级礼仪规范手册。

4.录制学生表演视频。

5.礼仪展览布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礼仪意义以及相关影响的视频。

2.提问:你们对礼仪有什么了解?为什么重视礼仪?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引出要点:礼仪是社会交际中的规范,它能够提升个人形象、增加人际交往的和谐和友好。

Step 2:探究礼仪的内涵(10分钟)1.使用幻灯片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场合的礼仪。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不同场合的礼仪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有这些区别?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礼仪的本质是因应不同社交场合的需求和文化传统,让人们在交往中更加得体、文明。

Step 3:学习礼仪常识(15分钟)1.使用幻灯片或书籍等教具,介绍学生常见场合的礼仪常识,如就餐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

2.分组讨论:你们知道哪些场合的礼仪?请写下你们知道的礼仪知识点。

3.学生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Step 4:制定班级礼仪规范(15分钟)1.教师将班级礼仪规范手册分发给学生。

2.学生阅读手册后,小组讨论并制定班级礼仪规范。

3.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Step 5:礼仪展风采(30分钟)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自己的礼仪展示项目,可以是小品、歌舞、朗诵等。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和谐、融洽。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规范3. 校园礼仪4. 家庭礼仪5. 社交礼仪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仪规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定义、基本规范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礼仪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际生活中遵循礼仪规范的经验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礼仪规范,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礼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遵循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规范的应用。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际生活中遵循礼仪规范的经验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礼仪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他们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实际运用礼仪规范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传授了礼仪知识?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进行调整?4.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礼仪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礼仪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邀请专家进行礼仪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礼仪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第二框礼仪展风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意义。

2、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3、了解少数民族的礼仪风俗,培养尊重民族风俗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1、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有哪些相应的礼仪要求?
2、你是怎么样看待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习俗的?
一、情景导入:
1、升旗仪式:三万多人参加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课件图片演示)
2、说文解字:(课件说明)
什么是礼仪?她是怎样产生的?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礼节与仪式的总称。

二、讲授新课
(一)因礼仪而优雅
1、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课件说明)
学校运动会时运动员们的飒爽英姿;上课前跟老师鞠躬行礼;同学见面主动问好;劳动时主动帮女生干重活;同学间互相谦让;集会或整队行进时全体同学的队列队形等。

2、学生个人应注意的礼仪:(课件图片演示)
(1)个人的仪容、仪表:
(2)坐、立、行等的姿态:(学生表演)
A、正确的坐姿(坐如钟)
上体直挺,不能弯曲驼背,也不能趴在桌子上,上体与桌椅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
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
双脚自然垂地,不应高高翘起;
双手应该掌心向下相叠或放在膝盖上。

B、正确的站姿
人的脊椎呈自然垂直状态:
身体中心应置于双足的后部;
双膝并拢,直腰挺胸抬头;
双肩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C、正确的步态
两眼平示前方,上体正直,挺胸、收腹、直腰;
身体重心在足部中央,不可偏斜;
迈步时重心移至足前部,腰部以上至肩部尽量减少动作,保持平稳;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自然前后摆动;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

3、归纳小结一:
(1)如何正确理解礼仪?(板书)
(2)个人礼仪有哪些基本要求?(板书)
(3)讲礼仪、按礼仪要求去做有何意义?(板书)
(二)社交礼仪ABC
1、分组讨论:中国古人见面,有作揖的、跪拜的;西方人见面,有接吻的、拥抱的。

现代人见面,用得最多的是握手。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课件说明)
(1)与同学相见:先出手为敬。

(2)与长辈相见:待长辈先出手后才能相握,最好用双手相握。

握手时上身略微前倾,头略低一些,面带笑容,注视长辈眼睛。

(3)与异性朋友相见:女子伸出手后,男子才能相握;女性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

2、与人交往的礼仪:(课件说明)
(1)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如见到老师问好;进办公室要喊报告。

(2)与同学交往的礼仪:
如文明用语、互相尊重、宽容礼让、男女生间的交往礼仪。

3、思维碰撞:(课件说明)
(1)小茅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P83
(2)对我们来说,基本的礼仪应该是怎样的?P83
(3)大学生的行为和择业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P84
4、我来当家(课件演示)
(1)在家庭中的礼仪
(2)做客的礼仪:
A、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
B、做客时要注意什么?
5、擂台比武(课件演示)
(1)这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可用多种形式表达)
A、春节
习俗: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吃饺子、拜年
B、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端午节
习俗: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
D、中秋节
习俗:赏月、吃月饼
E、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F、泼水节(傣族)
G、圣诞节(外国节日)
(2)你是怎样看待这些节日的礼仪习俗的?
A、春节:利于生活卫生,营造温馨祥和气氛,巩固发展亲情和友情等。

B、清明节:缅怀亲人,增进亲情等。

C、端午节:激发爱国情怀,推动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

D、中秋节: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3)比一比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知识
A、苗族:每年立秋日均举行赶秋盛会,对歌、赛歌、听歌至通宵达旦,歌声不绝,三日不散。

B、白族:有“三道茶”之说,指的是“苦茶”、“甜茶”和“回味茶”。

头道苦茶是先苦后甜,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二道甜茶,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等佐料,能提神补气,使人神清气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椒、肉桂等佐料。

C、土家族:以肝肠欲断的哭啼迎接喜庆的出嫁,以快乐的歌舞慰藉死去的亡灵,这是土家风俗。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

6、归纳小结二:
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板书)
四、明礼践行(作业)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把它写在纸上。

3、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